「不好意思,我正在處理防護服的審批文件,沒時間和你多說了。」7日中午,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曹秀明簡短說了幾句,就匆忙掛斷了電話。然而,下午時分信息就被刷新:「審批已拿到,明天確保開工!」
(圖片來自網絡)
「就等這個審批文件啦。」江蘇陽光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維強告訴記者,與疫情賽跑,「陽光」開足馬力,生產準備已一切就緒。「我們緊急組織了100名本地熟練工,計劃每天生產2000件一般防護服。一切順利的話,月產量能達到6萬件。」
按照規定,陽光集團原定的返工日期是2月10日,響應疫情防護物資需求,江蘇陽光集團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果斷決定拿出三條生產線,近八分之一的產能,實施技術改造,快速形成針對本次疫情的防護服有效產能。
從高檔西服轉為防護服,看起來都是「做衣服」,背後卻是企業面對「責任」和「利潤」的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
外地員工還未返程,本地熟練工加強防護指導,迅速集結;用於產生高端西服的包縫機、平縫機,連夜進行調試;國際市場對防護服需求激增,壓膠機貨源緊俏,公司相關部門通過成熟的採購渠道「搶」到了10臺,「連供應商都奇怪,做西服怎麼要用壓膠機,我們告訴他,陽光馬上要啟動防護服生產了。」
趙維強告記者,目前公司在生產的是一般防護服,可用於警察巡邏、高速口檢查等使用,產品將服從政府統一調撥,不對外進行銷售。
對於「轉線」的困難,陽光人不願意多說。事實上,由於疫情影響,公司原有訂單已經出現了難以按期交付的情況,銷售人員正在應對來自全球客戶的出貨壓力;專用於生產防護服的壓膠機價格已一路上漲到8萬一臺;他們同樣不願多說關於一套高檔西服和一件防護服之間的價差……
「我們首要考慮的是履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支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努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並不以取得盈利為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