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達默爾說:「所有的客觀都是主觀,所有的意見都是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所表達的事情都會加上個人的色彩。總是希望能夠向他人展示一種相較「正能量」的形象,譬如積極開朗,隨和善良等等。進而偽裝起來,用言語以及行動促使大家相信,我真的是這個樣子。服務對象偷吃,其實可以理解,生活的確是艱難,病痛的確很折磨人。選擇復吸,至少暫時的煩惱得到的緩解。復吸之後所帶來的生活麻煩呢?擔心被捉,擔心失去自由,擔心家人對自己失望等等。尊重其選擇的生活方式,做每件事都要承擔後果,法制社會,相對自由。現時所能做的,唯有保持高頻率的跟進,評估其吸食的量與頻率以及感知失調的程度,是否存在吸食過量致死的危險等。儘量通過面談引發其思考,促進其選擇與做出改變。
如果人不相互信任,這個世界跟地獄有什麼區別。社工推崇相信人有改變的潛能,而辜負一詞也多用來搭配信任。初進這一行業便被打過預防針說要做好被騙的準備,被騙多了,自然能識別哪些為謊言。但真的實踐起來發現,信任真的是用來被消耗的,看著服務對象一次又一次打破操守,看著他們一次又一次尋找行為合理化的藉口,內心已然一片修羅場。當在信任與懷疑之間搖擺不定的時候,當堅守信念與隨波逐流的時候,內心不斷在進行爭辯,以助長自我防衛心理。並誘導自己考慮新的觀點,相信改變是可能的,是的。
藉口總能粉飾失敗。面對情緒高漲的服務對象,社工應該保持冷靜、少說話、多觀察。實際上,面對情緒高漲的服務對象,會害怕,這種害怕,如情緒般不受控制。故作冷靜,相安無事。面對易激惹的服務對象,需評估服務對象在什麼情況下易激動,進而識別服務對象的高危情景。等等。然而知道這些之後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我覺得,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就像秧苗經不起乾涸暴曬,如若好好培養,加以良好的生存環境,小小的秧苗也能成長成豐碩的水稻,如若不然,即刻便是枯草一顆。
專業關係的信任是基於未來的,我們有共同的目標是維持好操守。怎樣長久的走下去,基於未來視角去看待當下這段關係。營造、保持安全、健康的戒毒康復氛圍,提升服務對象的戒毒動機,有針對性地開展輔導幫扶。運用自身所學的禁毒專業知識,實施適宜戒毒康復者身心社各方面功能康復的服務。間中的信任崩塌,多問自己,多用另外一個聲音問自己,自己在服務過程中言行是否恰當。做好自己。
羅生世界,唯有透過對過往之處的追隨,去體驗生活,相信有天終究會到達想去的地方。也會憶記起,曾經那些羅生門般的過往,春樹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