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什麼飛機穿什麼衣:殲10飛行員配專用飛行裝具

2021-01-15 華夏經緯網

身著新一代飛行裝具的南空航空兵某團飛行員(解放軍報 賁道春攝)

  微言大義

  戰場:軍人的「穿衣鏡」

  -高志文

  春秋戰國,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把寬襟廣袖的傳統服裝改為緊身短袖、利於騎射的軍服,引發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一次著名變革,也把軍服要適應戰場這個「硬道理」織進了戰袍的經緯。

  古往今來,戰場堪稱軍人著裝的「穿衣鏡」。軍人打仗應當穿什麼、戴什麼,確實應當用戰場這個「穿衣鏡」好好照一照,看清哪些是適應作戰需求的、應當加強研究和普及推廣的;哪些是打仗用不上、添累贅和應當改進的,努力增加軍服的作戰功用,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

  我們說軍人「穿衣戴帽無小事」,並不僅僅是從軍容風紀的層面來說的,更關聯著「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大課題。從今天起,本版陸續刊登一組反映三軍部隊作戰訓練著裝變化的新聞,敬請關注。

  南空航空兵某團試穿新一代飛行裝具

  飛行員開什麼飛機穿什麼衣

  -本報特約記者 張 力 遲玉光

  6月上旬,南空航空兵某團組織跨晝夜飛行訓練。記者在飛行現場看到,駕駛殲10戰機的飛行員們穿上了新一代飛行裝具。團長彭俊祥介紹說,這種飛行裝具突出匹配殲10戰機性能和實戰要求,讓飛行員能更好地融入作戰系統。

  此話怎講?該團飛行副大隊長蘇裡指著飛行手套介紹說,殲10戰機駕駛杆和油門操縱杆上按鈕多,新型手套的掌心部分採用防滑超纖材料,虎口處採用吸汗透氣複合材料,手背部分採用阻燃防靜電材料,能夠保證每步戰鬥操作都準確無誤。

  「過去,我空軍飛行裝具只有固定幾個型號,性能先進的新型戰機飛行員做大幅度機動時,頭盔和氧氣面罩容易鬆動,空中通話也容易受到雜音幹擾。」該團空戰射擊主任陸冬輝說:「如今,新式頭盔和氧氣面罩與頭部和面部完全貼合、密封性好,根本聽不到外界雜音。頭盔重量輕,這次空戰載荷達到7個多G,我的頭部轉動依然自如,反應更加靈敏快捷。」

  據介紹,這套飛行裝具包括飛行頭盔、高空抗荷服、連體飛行服、氧氣面罩和專用飛行手套等7個部件,運用3D技術掃描採集飛行員身體各個部位數據精確製作,量體裁衣達到微米級。此外,新的飛行服和抗荷服還按照人體工程學設計,不但重量輕、透氣性強、抗荷效果好,而且能減緩體力和精力消耗速度。

  「開什麼飛機穿什麼衣,飛行裝具的變革說明空軍軍服科研確實樹立了貼近戰場、貼近實戰的思想!」蘇副大隊長高興地說。 (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中國殲10戰機座艙配個小紅袋,裡面裝了啥
    圖為抵達俄羅斯機場的殲10A戰機由於這次航行屬於長距離跨國轉場飛行,殲10A需要進行「蛙跳式」飛行:途徑多個機場進行燃油補給、休整,而跟隨保障的伊爾76運輸機則是直接飛抵俄羅斯,因此飛行員的私人物品:洗刷用具、更換衣物、個人錢包這類東西,飛行員統統隨機攜帶。
  • 殲20飛行員頭戴的頭盔,價值就相當於在北京買一套房子
    此前,《航空知識》曾對外披露,殲20飛行員頭戴的頭盔,價值就相當於在北京買一套房子。這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飛行頭盔,應用了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技術,技術水平可能達到甚至超過F-35戰機的HMDS頭盔顯示系統。
  • F-22飛行員首次與AI駕駛的虛擬殲-20空戰!
    據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1月16日報導,美軍剛剛實現真正飛機上的飛行員與AI驅動的虛擬敵機進行戰鬥。一名前F-22戰鬥機飛行員在駕駛艙中佩戴增強現實頭盔,與一架虛擬的中國殲-20戰鬥機進行了「狗鬥」。
  • 殲20操縱性飆升20%,確保飛行員安全
    簡而言之,戰鬥機的飛行控制系統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信號系統,軟體系統,輔助動力系統。早些時候的飛機——也包括現在的許多輕型機和超輕型機。 飛行員操縱飛機,是通過操縱杆和腳蹬,直接牽拉金屬連杆或鋼索,使平尾、舵等氣動面偏轉,從而控制飛機的各種飛行姿態變化和運動。
  • 飛行日記:飛機顛簸時,飛行員會做些什麼?
    溫州—北京,飛至上海區域飛機開始出現顛簸,申請上了幾個高度層並沒有明顯效果。  「該死的貓!」我罵道!  「什麼?」副駕駛顯然並未聽懂。  「晴空顛簸!Clear Air Turbulence,C-A-T,CAT!」我解釋道。
  • 飛行員空中飛行時餓了咋辦?美軍有披薩吃,我們解放軍有專用口糧
    對於普通人來說,做到這點或許不難,但對戰機飛行員來說,要做到這一點比較困難。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戰機飛行員都是「國寶」,培養一個飛行員需要耗費較大的人力財力物力。美軍待遇最好,飛行員在空中餓了吃什麼?
  • 殲10突遭飛鳥撞擊!飛行員冷靜駕機避開鬧市:它也是幕後大功臣
    央視近日報導了殲-10的一起鳥擊事故,視頻顯示中部戰區空軍某旅一架殲-10戰鬥機遭遇鳥擊後發動機停車,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飛行員王建東駕駛戰鬥機多次滑翔機動避開密集居民區,最後在距離地面僅有75.9米高度時才彈射跳傘,以大無畏精神保全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於戰鬥機來說,因鳥擊導致的發動機空中停車是災難性的。
  • 好消息終於傳來,中航工業23架飛機交付,這一款意義不遜殲20
    就在剛剛,中航工業有一則好消息傳來,在復工的一個月以來,中航工業洪都所成功完成了既定計劃,交付了23架各型飛機,其中還包括對於我國非常重要的教10高級教練機。一直以來,很多軍迷朋友們都非常擔心今年爆發的疫情會不會影響到我國的軍工生產節點,此前我國海軍的075二號艦被證實已經即將下水,如今看來,空軍的裝備同樣沒有被耽誤。
  • 中國罕見公布殲-10狗鬥場面,飛行員飆英語引譁然,內幕並不簡單
    近日,中國空軍北部戰區航空兵「空中鐵拳部隊」罕見公開了戰機「狗鬥」場面,短短1分鐘的視頻充分展示了殲-10戰鬥機的超強機動性能,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動作把國人帶入了緊張刺激的空戰現場,很多人在大呼過癮的同時被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折服。
  • 殲-7E首飛30周年|為國造飛機,是他一生最大的心願
    它,作為我國當時飛行性能出色的國產戰機,守護著祖國的萬裡空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殲-7E。今年,是殲-7E飛機首飛30周年,也是殲-7E飛機列裝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25周年。殲-7E由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和西北工業大學聯合研製。「飛機研製是一個大工程,所有參與者必須齊心協力。」殲-7E總設計師陸英育說。
  • 中國把蘇27用退役了,已有首架殲10退役,殲7、殲8還「賴著不走」?
    已有首架殲10飛機退役 這其中便有上世紀90年代初進口的第一批蘇-27戰機,而在2019年8月份,黃河軍事文化博覽園也展出了一架由中國空軍捐贈的退役的殲-10戰機
  • 殲-20到底用了什麼發動機?
    尾噴口狀態上看,珠海航展上殲-20的表演中是開了加力的至於更換概念的軍推推重比,推重比通常是按照正常起飛重量計算的,也就是包括飛行員、機內燃油和基本機載武器的重量。正常起飛重量通常在最大起飛重量的65-75%,當然有例外。正常起飛重量是按照飛機的任務確定的。
  • 巴鐵採購殲10CE?「雙龍」統治南亞上空,續寫殲-6和殲-7的傳奇
    巴基斯坦要買殲-10CE戰機,至少印度媒體是這麼報導的。雖然,印度媒體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一直讓人懷疑,但是巴基斯坦對於殲-10CE的需求無可爭議的。因為,殲-10CE對於巴基斯坦來說,有著其他戰機無法比擬的優勢。
  • 如果世界有什麼能夠擊落F 22的隱形戰鬥機,當數殲20的改進版本
    殲20飛行員所佩戴的飛行頭盔格外引人矚目,這種頭盔之前從未出現,最獨特的地方在於頭盔上多個突起的「小黑點」。這些「小黑點」正是新型頭盔顯示系統(HMDS)的獨有特徵。 這些小黑點就是LED傳感器,通過傳感器可以準確地檢測到飛行員頭部運動方向,自動傳輸飛行員需要的畫面,大幅提升飛行員的作戰能力。
  • 殲20七機同框隊形整齊飛行秒米不差引起廣泛關注
    殲20是由我國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從問世之初就廣受關注。從2011年首飛到2016年亮相中國航展,外界對它的關注就不曾斷過。的確,作為中國第一架自主研發成功的隱形飛機,想讓人不把目光放在上面都難。
  • 殲16遠程機動大小號怎麼辦?俄軍內褲有收集器,隨側衛引進國內
    而殲16本身的最遠航程就高達4000公裡,而經過空中加油後,其作戰半徑內飛行時間也可達到10多小時,因此對於飛行員來說,不僅是高強度長時間的飛行駕駛技術的考驗,也涉及到人體生理極限的問題,畢竟10多個小時難免要進行生理排洩,但一般戰機卻不可能設置廁所。
  • 殲10C飛行員訓練全程說英語?我軍飛行員說外語由來已久
    近日,軍媒在報導我軍三代半戰機部隊的時候,出現這樣的畫面:不管是殲-16,還是殲-10C的部隊,飛行員都有英文綽號,如hunter、Bat 、Pony、Schuke等。更讓人奇怪的是,這些部隊全空戰訓練中全程使用英文。要知道這些部隊並不是模擬藍軍部隊,而是正常的空軍作戰部隊。
  • 我軍改良穿防彈衣後裝具披掛方式 不掛水壺背水袋
    該旅保障部部長田偉介紹,為讓官兵能更好地適應穿著防彈衣訓練作戰,他們根據戰術需求對各類裝具的攜行方式進行規範,有效提升了部隊實戰化水平。 談起最初穿著防彈衣訓練帶來的問題,一營營長王軍總結出3個字「悶、硌、纏」:穿上防彈衣訓練,由於不透氣常常大汗淋漓;裝具如果沒有固定好,做戰術動作總是硌得身上生疼;許多裝具「纏」在防彈衣上,如果不注意會對戰場生存造成諸多隱患。
  • 美國空軍為女戰鬥機飛行員定製新飛行服獲得一致好評
    上周,五名女戰鬥機飛行員穿上了先進技術反重力服的升級版。這種反重力服內置一種特殊的壓縮裝置,以幫助在高速飛行中承受重力壓力時保持血液暢通。 根據一項服務發布,重新設計的西裝有更好的調整帶,以適應各種體型,並可選擇的緊身腰部壓縮。更定製、更精確地貼合,從而避免了飛行員因為抗壓衣而受傷或者身體不適。
  • 殲20降落跑道突然搖晃,機翼猛然擦地,飛行員冷靜應對力挽狂瀾
    7月9日,《解放軍報》對殲20的研發過程進行了公開的報導,讓我們對殲20這款戰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文章表示,殲20的研發過程非常曲折,科研團隊經過了多次失敗後才研發出這樣一款高科技的五代機。文章舉了研發過程中兩個失敗的例子,一個是殲20首次打靶失敗,另一次就是殲20降落是出現搖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