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新一代飛行裝具的南空航空兵某團飛行員(解放軍報 賁道春攝)
微言大義
戰場:軍人的「穿衣鏡」
-高志文
春秋戰國,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把寬襟廣袖的傳統服裝改為緊身短袖、利於騎射的軍服,引發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一次著名變革,也把軍服要適應戰場這個「硬道理」織進了戰袍的經緯。
古往今來,戰場堪稱軍人著裝的「穿衣鏡」。軍人打仗應當穿什麼、戴什麼,確實應當用戰場這個「穿衣鏡」好好照一照,看清哪些是適應作戰需求的、應當加強研究和普及推廣的;哪些是打仗用不上、添累贅和應當改進的,努力增加軍服的作戰功用,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
我們說軍人「穿衣戴帽無小事」,並不僅僅是從軍容風紀的層面來說的,更關聯著「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大課題。從今天起,本版陸續刊登一組反映三軍部隊作戰訓練著裝變化的新聞,敬請關注。
南空航空兵某團試穿新一代飛行裝具
飛行員開什麼飛機穿什麼衣
-本報特約記者 張 力 遲玉光
6月上旬,南空航空兵某團組織跨晝夜飛行訓練。記者在飛行現場看到,駕駛殲10戰機的飛行員們穿上了新一代飛行裝具。團長彭俊祥介紹說,這種飛行裝具突出匹配殲10戰機性能和實戰要求,讓飛行員能更好地融入作戰系統。
此話怎講?該團飛行副大隊長蘇裡指著飛行手套介紹說,殲10戰機駕駛杆和油門操縱杆上按鈕多,新型手套的掌心部分採用防滑超纖材料,虎口處採用吸汗透氣複合材料,手背部分採用阻燃防靜電材料,能夠保證每步戰鬥操作都準確無誤。
「過去,我空軍飛行裝具只有固定幾個型號,性能先進的新型戰機飛行員做大幅度機動時,頭盔和氧氣面罩容易鬆動,空中通話也容易受到雜音幹擾。」該團空戰射擊主任陸冬輝說:「如今,新式頭盔和氧氣面罩與頭部和面部完全貼合、密封性好,根本聽不到外界雜音。頭盔重量輕,這次空戰載荷達到7個多G,我的頭部轉動依然自如,反應更加靈敏快捷。」
據介紹,這套飛行裝具包括飛行頭盔、高空抗荷服、連體飛行服、氧氣面罩和專用飛行手套等7個部件,運用3D技術掃描採集飛行員身體各個部位數據精確製作,量體裁衣達到微米級。此外,新的飛行服和抗荷服還按照人體工程學設計,不但重量輕、透氣性強、抗荷效果好,而且能減緩體力和精力消耗速度。
「開什麼飛機穿什麼衣,飛行裝具的變革說明空軍軍服科研確實樹立了貼近戰場、貼近實戰的思想!」蘇副大隊長高興地說。 (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