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留在老家創業的農民,首選的就是種植。因為民間流行這樣一句話,家財萬貫,帶毛不算。說的就是養殖行業風險太大,可變因素也太多,農民搞養殖很可能會賠本。和養殖相比,搞種植相對來說更簡單一些。目前大部分農民都會選擇種蔬菜或果樹,市場需求大,價格也還算適中,不過也有另外一些農民會選擇種一些比較特殊的經濟作物,比如花椒。現在又到了花椒的採摘季節,保質期不足2天,幹品的價格跌到了40元,農民卻不捨得餵雞。
花椒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料,和八角、桂葉等香料相同,是廚房裡的常客。中國人對烹飪菜餚很有講究,調味料也用得得心應手,花椒既能調味,還能調香,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味道,有的香,有的麻,滋味很豐富。花椒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消耗量比較大,市場需求旺盛的調味品,其中以四川、重慶等地為最,所以有農民專門種植花椒樹,經濟收益還可以。
花椒這種作物很好打理,基本不用付出太多的精力,不像其他果樹那樣複雜,又要剪枝,又要授粉。現在又到了花椒的採摘季節,椒農們早已經忙碌了起來。花椒的採摘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難度,只是很費時間,一般是徒手摘或是人工拿剪刀剪下。花椒的產量比較高,尤其是新鮮的花椒,採摘的時候基本都需要請工人。採摘下來的新鮮花椒保質期不足2天,一定要儘快烘乾,時間遲了可能會變質,導致香氣消散。
市場上賣的花椒全部都是幹品,經歷了烘乾的過程,儲存時間更長,香味兒也更濃。今年花椒的價格並不是很高,也算不上一個好行情,鮮花椒已經跌到了2.5元一斤,乾花椒也從原先的60至70元一斤跌到了40元,因為鮮花椒有籽比較有重量,而乾花椒多數都是殼,所以兩者的價格比較難用具體的比例換算。花椒價格的跌落讓很多農民有些失落,其實花椒的價格之所以會下降,是因為種植面積太大。前幾年花椒一直賣到高價,引來了很多農民投入種植,花椒的種植面積短時間內增加了太多,已經超出了市場的需求。
在農村搞養殖的農民不少人選擇養雞,有著現成的經驗,而且雞苗也很便宜,既可以賣肉雞,也可以賣雞蛋,相對來講風險小。這些養殖戶通常都有自己的小妙招,比如用花椒餵雞。花椒餵雞其實有很多的好處,可以幫助驅蟲,還能夠提高雞群的免疫力,減少生病。在前幾年,儘管花椒價格一斤60、70元,但為了更易於管理,不少農民還是很捨得購買花椒來餵雞的,況且用量也不用非常多。
不過在今年的這種情況下,很多農民都捨不得用花椒來餵雞了。如今肉雞和雞蛋的市場價格都很低迷,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經跌破了成本價,後期的上升趨勢也並不是很明顯,這讓很多養殖戶感覺看不到希望。花椒雖然價格下跌了,但是依然很貴,和肉雞、雞蛋的價格相比,用花椒當飼料顯得有些奢侈,農民不捨得下大成本了。
花椒目前的主要市場用途還是用作調味料,餵雞所佔的市場份額其實並不是很高,很多養殖戶都是用自家種植的花椒樹餵雞,現在這種行情下,餵了就感覺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