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佛號】只有念佛人前途是一片光明,他有信心,他有依靠,依靠阿彌陀佛,依靠彌陀本願加持,真正離苦得樂

2021-02-07 教學為先網

    

       


  年歲愈大愈要看破,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年歲大了,患得患失的心容易起來,為什麼?他沒有依靠。中國古時候社會好,都學孝悌忠信,人老了有兒孫會養老。現在的人兒女不養老人,年歲老了他真的提心弔膽,他很恐怖,為什麼?年歲老之後所有一切依靠統統失掉。在美國,像外國這些西方國家,國家養老。國家富的時候可以,國家窮了怎麼辦?養不起。養不起,這個老人真的死路一條,你說他多悲哀,他多痛苦,他心裡有多怨恨,充滿怨氣,他前面的路可想而知,一片黑暗。只有念佛人前途是一片光明,他有信心,他有依靠,依靠阿彌陀佛,依靠彌陀本願加持,真正離苦得樂。不是真正念佛人他不知道,真正念佛人知道,除了這一條之外都不可靠。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要斷煩惱、要消業障。這兩樁事情大家都知道,誰有把握斷煩惱,誰有把握消業障?認真努力在做,天天在做,能夠消幾分之幾,消不乾淨,希望多消一點、少帶一點,可是這個事情是難事。唯獨淨宗法門,不必斷煩惱,不須消業障。而實際上告訴你,淨宗這個法門之妙,妙在讓你不知不覺你業障消了,你煩惱輕了。怎麼消的?聲聲佛號裡面消掉的,聲聲佛號裡面把業障化解了。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明白的告訴我們,真心,真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佛這個話不是妄語,佛不打妄語的,佛說話也不過分,《金剛經》上我們看到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就是是什麼樣子就說什麼,一點不過分。那我們就要知道這句話是真話。 

  念佛的利益真正是無量無邊,要至心,至心就是一心,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個叫至心。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放下,這就對了。所以他不是不消、不是不斷,他沒有想消也沒有想斷,一心想佛,就這樣業障自然消了,煩惱自然斷了,這個法門妙不可言。千經萬論,世尊常常提起念佛的好處,都在勸導。所以善導大師有一句名言告訴我們,「諸佛所以興出世」,就是一切諸佛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唯說彌陀本願海」,實在講就是說這個法門。這個法門能普度一切眾生,上面能度等覺菩薩,下面能度無間地獄,全度了。為什麼還說那麼多的法門?實在說,佛沒說。沒說為什麼說那麼多?眾生有感,佛有應。眾生根性不齊,無量無邊,叫品類不齊,佛的應自然而應,就有無量法門,是這個意思。如果說是統統什麼都沒有,那佛開什麼法門?就是一門,念佛法門,這個要知道。念佛法門不是感應,是佛的大慈大悲,從佛的真實智慧慈悲裡頭流出來的,就這個法門。我們要能體會得到,真正體會到才對彌陀感恩、對世尊感恩。這個法門無問自說,講得最清楚、最明白、最透徹的無過於《無量壽經》,又何況《無量壽經》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歷代祖師世世代代為我們解釋這部經,勸我們發心念佛,求生淨土,註疏非常豐富。《無量壽經》,古大德的這些註疏,我們需要把它編成一個會集本,就是會集祖師各種不同的註解。日本有二十八種,這二十八種已經印出來,我看到了,它是照相做的版,原本照相的,縮小了,看起來不太方便,應當重新排版,重新把它印出來,對於淨土宗的弘揚有很大的幫助。 




 

  年歲愈大愈要看破,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年歲大了,患得患失的心容易起來,為什麼?他沒有依靠。中國古時候社會好,都學孝悌忠信,人老了有兒孫會養老。現在的人兒女不養老人,年歲老了他真的提心吊膽,他很恐怖,為什麼?年歲老之後所有一切依靠統統失掉。在美國,像外國這些西方國家,國家養老。國家富的時候可以,國家窮了怎麼辦?養不起。養不起,這個老人真的死路一條,你說他多悲哀,他多痛苦,他心裡有多怨恨,充滿怨氣,他前面的路可想而知,一片黑暗。只有念佛人前途是一片光明,他有信心,他有依靠,依靠阿彌陀佛,依靠彌陀本願加持,真正離苦得樂。不是真正念佛人他不知道,真正念佛人知道,除了這一條之外都不可靠。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要斷煩惱、要消業障。這兩樁事情大家都知道,誰有把握斷煩惱,誰有把握消業障?認真努力在做,天天在做,能夠消幾分之幾,消不乾淨,希望多消一點、少帶一點,可是這個事情是難事。唯獨淨宗法門,不必斷煩惱,不須消業障。而實際上告訴你,淨宗這個法門之妙,妙在讓你不知不覺你業障消了,你煩惱輕了。怎麼消的?聲聲佛號裡面消掉的,聲聲佛號裡面把業障化解了。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明白的告訴我們,真心,真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佛這個話不是妄語,佛不打妄語的,佛說話也不過分,《金剛經》上我們看到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就是是什麼樣子就說什麼,一點不過分。那我們就要知道這句話是真話。

  念佛的利益真正是無量無邊,要至心,至心就是一心,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個叫至心。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放下,這就對了。所以他不是不消、不是不斷,他沒有想消也沒有想斷,一心想佛,就這樣業障自然消了,煩惱自然斷了,這個法門妙不可言。千經萬論,世尊常常提起念佛的好處,都在勸導。所以善導大師有一句名言告訴我們,「諸佛所以興出世」,就是一切諸佛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唯說彌陀本願海」,實在講就是說這個法門。這個法門能普度一切眾生,上面能度等覺菩薩,下面能度無間地獄,全度了。為什麼還說那麼多的法門?實在說,佛沒說。沒說為什麼說那麼多?眾生有感,佛有應。眾生根性不齊,無量無邊,叫品類不齊,佛的應自然而應,就有無量法門,是這個意思。如果說是統統什麼都沒有,那佛開什麼法門?就是一門,念佛法門,這個要知道。念佛法門不是感應,是佛的大慈大悲,從佛的真實智慧慈悲裡頭流出來的,就這個法門。我們要能體會得到,真正體會到才對彌陀感恩、對世尊感恩。這個法門無問自說,講得最清楚、最明白、最透徹的無過於《無量壽經》,又何況《無量壽經》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歷代祖師世世代代為我們解釋這部經,勸我們發心念佛,求生淨土,註疏非常豐富。《無量壽經》,古大德的這些註疏,我們需要把它編成一個會集本,就是會集祖師各種不同的註解。日本有二十八種,這二十八種已經印出來,我看到了,它是照相做的版,原本照相的,縮小了,看起來不太方便,應當重新排版,重新把它印出來,對於淨土宗的弘揚有很大的幫助。


恭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一二集)

相關焦點

  • 彌陀贊——念佛法門
    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故知: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
  • 劉素雲老師修行念佛語錄-念佛偈
    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彎,這是真正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所以我說,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來到這個世間救度末法苦難眾生的。我只能說到這個程度,不能再往深了說。我的目標只有一個:西方故國早回還。我們要時時警醒自己,千萬不要迷失了方向。五濁惡世唯一的一條路,除了念佛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了眾生早日成佛、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
  • 佛教:天天念「阿彌陀佛」,它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古人有這樣幾句話傳世,「行也阿彌陀佛,住也阿彌陀;縱使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在很多人的觀念當中,釋迦牟尼才是佛教的創始人,為何我們不念他,反而要時時處處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呢?這就要從「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講起了。
  • 我們今天念佛,是把阿彌陀佛跟自己這個身體觀成一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這樣重罪的人,在臨終的時候「得聆聖教」,臨終的時候遇到善友,教他念佛求往生,他一聽就肯接受、就不懷疑,就真正相信,真發願求生淨土,念十聲佛號他真能往生,甚至於一聲佛號,就是十念、一念必定往生。「至心悔改,十念稱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有沒有這個人?有。
  • 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竟有如此大的福慧!
    稱名求救是因,菩薩尋聲救苦是緣,因緣和合,感應道交,自然逄兇化吉,離苦得樂,這就是果。古今以來,許多有緣眾生,由於遭受厄運苦惱而稱名號,由於稱念名號而轉危為安,也由於獲得念佛的利益,而生信發願,求生淨土,見佛聞法。「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這是菩薩化度眾生的善巧方便。3.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常得諸佛護念:護,保護;念,惦念。
  • 佛教:念「阿彌陀佛」時,牢記這一句話,功德無量!
    世間有情眾生,千人千面,眾生因緣各不相同。故而,佛門慈悲普度,應機教化,佛家的八萬四千法門,無外就是依照眾生根基高低,而施設的方便法門。十方諸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我們信佛、學佛,就要在心中建立起正念,那就是解脫煩惱,離苦得樂。
  • 佛號是消業障之王,有萬種功德不可思議
    念佛號有消諸多業障的功德。所以業障現前時,你趕緊念佛號。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萬種功德的結晶,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長夜裡的明燈。念佛人現世獲得的十種利益妙處。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上親口開示的,佛無妄語。
  •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牢記這2個字,功德更圓滿!
    因此,阿彌陀佛也被稱為「接引佛」,因其十三個名號中,十二個與「光」有關,一個與「壽」有關,故而又被稱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代表無量的光明與智慧。念佛法門是佛教淨土宗的專修,「南無阿彌陀佛」又被淨土宗稱為「六字大洪明」。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其人臨命終時即可得阿彌陀佛接引,解脫生天、離苦得樂。
  • 淨空法師:念佛為什麼不得力?怎麼樣才能快速得力?
    所以念佛這樁事情,應當是分秒必爭,我有一秒鐘我念一句佛號,消八十億劫生重罪,怎麼可以,把這一秒鐘的時間浪費?放下就有大成就,就能如願以償,功夫不得力為什麼?放不下,放下就得力了,放不下不得力,要把這個世間當作客棧來看,當作旅館來看,這不是我的家,我到這來旅遊,住幾天就走了,到這個娑婆世界,要常常存這種心,這不是我的家鄉,我的家鄉在極樂世界。
  • 宣化上人:所有的佛法都在《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裡邊包括著
    他在往昔還沒成佛以前,有一世做一個法藏比丘,那時他就發了四十八個大願,每一願都是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其中有一個願說:「我將來成佛時,我的世界只有男人,沒有女人。」沒有女人,那麼男人從什麼地方來呢?我們一般人都知道,必須要有爸爸、媽媽,然後才有子女。極樂世界若只有男人,男人也會生小孩子嗎?不是的。
  • 淨空法師:學習念這一句佛號容易,觀諸佛實相很難
    是「信」,「信、願、行」。「平等、覺」是我們修行功夫,「信、願、行」是往生的條件。需不需要「清淨、平等、覺」?如果你要念到「清淨、平等、覺」,那就太好了!你不但往生,你往生品位很高。那個很難,不是一般人一生當中能得到的。可是「信、願、行」不難,「信、願、行」完全從事相上說的,我真相信有極樂世界,我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憑什麼?
  • 修學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時,發音不標準怎麼辦?
    淨土法門倚杖阿彌陀佛本願的攝受,威神的加持,魔不能干擾,念佛的人有四十裡光明燭身,所以《佛說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上說: 「佛言,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等,二十五位大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許多信佛的善信也喜歡念這句佛號,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句佛號是什麼意思,甚至連讀音都不正確,這樣就容易鬧笑話,也會讓人更加迷惑,於學佛修行是無益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到底包含著怎樣的深意?相信看完本篇文章,大家會恍然大悟。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對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恭敬稱謂。「南無」不是我們現代漢語的讀法和意思。
  • 學佛人不可不知!這個念佛方法妙啊!!
    2 人多我們念佛會吵到別人我心裏面默念,不幹擾他,我不出聲,心裏面默念,一句一句不中斷,外面的這些擾亂不幹擾,學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3 什麼叫反聞?我只聽我,我心裏面念也有聲音,我自己能聽得到,我不聽外面東西,我只聽我自己念的佛號,這叫反聞聞自性,外面什麼聲音沒聽到,真沒聽到,你注意力沒在那邊,注意力在佛號上,外面聲音聽而不聞,為什麼呢,眼耳鼻舌身沒有和意連起來,跟意連起來就知道,不跟意連起來。跟意連起來只有這一句佛號,所以心裡感覺到的只有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了了分明。4 真念佛人啊!
  • 問師父:出聲念佛與不出聲念佛有什麼不同?怎麼念才好?
    答:每天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後,真誠回向給這個罵你的「眾生菩薩」信佛念佛、往生極樂,並回向你們冤結化解。聖道門是修行的法門,你的起心動念都會影響到修行功夫。淨土門是救度的法門,是依靠南無阿彌陀佛的救度,不在於自己的修行。
  • 看看平時我們念的不同佛號都有哪些功德吧
    我們每一個人在念佛的時候,他的功德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同一句佛號,在不同的心態所表現出來的功德其實是不同的。 有些人念佛他只是追求一種離苦得樂的心情,他現在有痛苦;或者他追求健康、長壽、富貴的安樂:他以離苦得樂的心情來念佛,他不想求往生的。這樣子佛號對他產生的力量,是一種滅惡生善的力量,但是不能產生往生不退的力量。
  • 【一部大經】菩提心就像指南針一樣,要有堅定的信心、願心,決定不改,不變,一生就一個方向、目標,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必定得生淨土
    這是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頭所說的。「意謂無上菩提心,乃修淨土者之指南針。航海者,賴指南針以定方向」。我們今天,「欲出生死苦海,直登極樂彼岸者,則賴菩提心以為導引」。菩提心就像指南針一樣,要有堅定的信心、堅定的願心,決定不改,決定不變,一生就一個方向、就一個目標,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必定得生淨土。「故知發菩提心者,修淨業者,必不可少也」。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
    「阿彌陀佛」是佛教裡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是西方淨土的教主,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共同接引眾生往生淨土。「阿彌陀佛」中的「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佛」指的是光明、壽命、智慧。阿彌陀佛是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代表無量的光明與壽命。「南無阿彌陀佛」合起來就是皈依世間的一切大覺悟者。
  • 持名念佛,一口氣念的「阿彌陀佛」越多越好嗎?
    本文中小編就與大家分享翻閱祖師開示時,所得到的關於執持彌陀聖號的啟示。首先,念佛時持六字洪名即南無阿彌陀佛,還是念四字佛號?南無二字,意為頂禮、恭敬,持誦六字洪名,表達了對彌陀的恭敬與敬仰之情。印祖主張以六字佛號為主,四字佛號為輔,《印光大師文鈔》中說:「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將畢則念四字。」他認為南無還有皈依之意,倘若只求快求多,不曉得借佛慈悲力,則是門外漢的功夫。
  • 佛教:念「阿彌陀佛」,做不到這2點,再念也無用!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於「阿彌陀佛」的基礎常識。阿彌陀佛是佛經中所描述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極樂淨土最大的佛,主要接引受苦眾生往生此地,離苦得樂。阿彌陀佛有左右兩位脅侍,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者合稱「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與兩位脅侍菩薩以及其他諸菩薩共同接引娑婆世界眾生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