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否信佛,提到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在佛教寺院裡,這六個字也隨處可見,它們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淨土法門主要就是通過稱念佛號往生淨土,因此,在佛教裡,這句「阿彌陀佛」被人稱誦得最為廣泛,幾乎所有的出家修行人都要日日念此佛號,精進道業。
許多信佛的善信也喜歡念這句佛號,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句佛號是什麼意思,甚至連讀音都不正確,這樣就容易鬧笑話,也會讓人更加迷惑,於學佛修行是無益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到底包含著怎樣的深意?相信看完本篇文章,大家會恍然大悟。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對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恭敬稱謂。「南無」不是我們現代漢語的讀法和意思。「南無」是由範文音譯過來的,應讀作「na mo」,第二聲。它的意思和漢譯毫無關係,它是佛教專用語,專門用在佛菩薩名號前,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與皈依。比如用在「觀世音菩薩」名號前,念作「南無觀世音菩薩」,顯得神聖莊嚴。在「阿彌陀佛」名號前加上「南無」二字也是此義。
再來說「阿彌陀佛」,很多人對「阿彌陀佛」其實並不了解。不熟悉佛門的人,容易下意識地認為阿彌陀佛就是佛教裡最大的佛,這是錯誤的認知。佛教的創始人是佛陀—釋迦牟尼佛,佛陀在現世世界說法,而阿彌陀佛是西方淨土最大的佛,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接引娑婆眾生往生淨土、離苦得樂。阿彌陀佛「相好光明無等倫」,他的形象與其它佛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阿彌陀佛一隻手是向下拖起呈接引狀,仿佛是在伸手接苦海眾生,無量慈悲。
阿彌陀佛在過去世修行的時候,就發下大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渡無邊受苦眾生,脫離苦海。他的這個偉大願力為大乘佛教廣為稱頌。「阿彌陀佛」中的「阿」意思是「無」,「彌陀」是「量」,佛即大覺悟者,最有智慧的聖者。「阿彌陀佛」合在一起就是「無量佛」,代表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與無量的智慧。「南無阿彌陀佛」,即向世間大覺悟者致敬,也代表自己歸命阿彌陀佛的決心。
如果我們常去一些香火比較鼎盛的寺院,往往會看到寺院設有「西方三聖殿」,這裡的「西方三聖」指的就是阿彌陀佛和他的左右兩位侍者「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兩位菩薩分別代表「慈悲」和「喜舍」,是佛教常說的修行的「四無量心」。兩位菩薩及其他諸菩薩和阿彌陀佛一道,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我們見過「萬佛接引圖」,心中應該會非常震撼。
《佛說阿彌陀經》中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從這段文字我們細細分析來看,要想往生極樂淨土,離苦得樂,需要做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也是我們念佛號的根本意義所在。
為什麼要念佛號,清淨我們的內心。世人太容易煩惱了,很容易被各種障礙牽絆,顛倒妄想,執著苦惱。往往總是心猿意馬,嘴裡念著佛號,心思卻跑了十萬八千裡。如果帶著雜念念佛,喊破喉嚨也是枉然。念佛關鍵在於懾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內心清淨解脫,就是極樂現前。如《心經》裡所說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佛經中所說的「西方淨土世界」離我們很遠,但若從內心去修,一念清淨就是淨土。「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人最苦的是自己的大腦,走不出自我的執念,到哪裡都是囚徒。學佛不是讓我們迷信,而是要覺悟,做一個智慧慈悲的人。心中有極樂,光明就在眼前。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消業障、增福報。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增福無量。
功德回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