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大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六個字是佛教專用語,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誠心恭敬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可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接引,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對於學佛修行之人,對這六個字的含義應該都比較清楚,但對於許多未皈依佛門的普通大眾,對這六個字的認識乃至讀音都是比較含糊的。如果不知其然而只是一味誦讀,功德也就散了。「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
首先,我們要正確發音,它不是按照漢語發音來讀的,這六個字是梵文音譯而來的,許多經文也是梵文音譯。因此其含義也不能按照漢語表面意思來解讀。「南無阿彌陀佛」中「南無」讀「na mo」,都是第二聲,不讀「nan wu」,更不是有些人說的「南邊沒有」的意思,和這根本不挨邊。
「南無」用在佛菩薩名號前,用以表恭敬、歸命。比如「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阿彌陀佛」,等等。「阿彌陀佛」是佛教裡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是西方淨土的教主,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共同接引眾生往生淨土。
「阿彌陀佛」中的「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佛」指的是光明、壽命、智慧。阿彌陀佛是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代表無量的光明與壽命。「南無阿彌陀佛」合起來就是皈依世間的一切大覺悟者。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一心不亂恭敬執持「阿彌陀佛」名號,願離苦得樂,內心光明無限。
我們熟知的「觀世音菩薩」除了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還是阿彌陀佛的徒弟。因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修行時,曾被阿彌陀佛救度,自此觀世音菩薩「佛頂頂佛」,將阿彌陀佛奉為自己的老師,時刻頭頂阿彌陀佛佛像,以不忘師恩,不退轉菩提心。而阿彌陀佛,他非常經典的形象就是一手持蓮花,一手翻掌向下呈接引狀,寓意要接引苦海眾生、拔離苦難。
阿彌陀佛具有無量慈悲心,曾發下大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救度無邊受苦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廣為稱頌。許多學佛人都喜歡念「阿彌陀佛」名號,念「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殊勝,不求感應,也可安我們身心。佛家講:若人心散亂,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念佛不要功利化,不要為了求生淨土而念佛,修行要在當下,當下的每一個念頭。
如果我們內心散亂,就是念上千遍、萬遍佛號也是徒勞。「一切唯心所造」,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要想通過念佛感受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力,就要用心、攝心,不打妄想、心無雜念,我們稱之為「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將這種修行的功夫用在平日裡的修行中,可除卻人生的許多煩惱痛苦。
誦經念佛的目的與功德就在於此:安心不亂。心若解脫,當下就是淨土;心若苦惱,當下就是地獄。西方極樂世界再美好,我們的心若不光明,也是黑暗。西方淨土世界再遙遠,我們的心若解脫,一念可達。「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淨土就在我們的心中,「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好起來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們的心。希望大家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生極樂國土,廣修功德。念佛回家,蓮花臺上相聚。
功德回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