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扎堆書博會推新作 王蒙:塵封之作40年見天日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第23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今天在海南海口開幕。眾多知名作家如王蒙、梁曉聲、周大新等都選擇在書博會上推出最新出版的力作,各有亮點,引人關注。

    王蒙:塵封之作四十年終見天日

    4月19日下午,作家王蒙將現身第23屆海南圖書交易博覽會,出席《這邊風景》新書首發式,為讀者帶來了他剛剛出爐的長篇小說——《這邊風景》。

    《這邊風景》是王蒙窖藏了四十年,在「文革」政治桎梏之下動情書寫的70萬字長篇巨作。1963年, 29歲的王蒙下放到了新疆,在新疆度過了風華正茂的16年,《這邊風景》是他在這16年裡創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以新疆伊犁地區少數民族生活為原型,透過日常生活觸摸新疆獨特的風土人情與宗教文明,用王蒙的話說,「吃喝拉撒、婚喪嫁娶、從頭到腳,什麼都寫到了」。

    《這邊風景》完成於1974年至1978年,後因種種原因未曾出版,被王蒙束之高閣,塵封了整整四十載,是王蒙在文化大革命這樣一個特殊的政治文化空間中的「另類寫作」,它既帶著深刻的時代烙印,真實地再現了六十年代的中國,也是「戴著鐐銬的激情舞蹈」。重拾舊稿,也重拾了王蒙那段不可磨滅的生活記憶。「當時的生活方式也令人記憶深刻。比如,開會時隊長要先講話,講話時要先引用『毛主席語錄』。」閱讀《這邊風景》,正是讓今日的我們得以重新審視一段跨不過去的真實歷史。如今,塵封之作《這邊風景》由花城出版社付梓推出,王蒙欣慰地說:「總算到了可以淡化背景的文學寫作與閱讀時代了。」

    值得一提的是,該小說在每個章節後設計了「小說人語」,用79歲的王蒙今時今日的角度去適時點評和闡述39歲王蒙當時的創作和思考,形成「79歲王蒙與39歲王蒙的對話」,為這部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添加了現代感和時代感。

    此次亮相,王蒙還給讀者帶來了另一個驚喜——小說集《明年我將衰老》,這是王蒙近幾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合集,收錄了《明年我將衰老》《懸疑的荒蕪》《秋之霧》等七篇作品,呈現出和長篇創作不同的態勢,自由揮灑。

    梁曉聲:轉寫小人物的「我的抗戰」

    作家梁曉聲以「知青文學」的創作著稱,此次他攜新作《懦者》亮相書博會,與以往的「知青文學」不同,《懦者》被認為是其「轉型之作」。

    據梁曉聲介紹,故事的主人公「儒雅斯文的王文祺其內心隱忍堅韌,在一次日本鬼子進村掃蕩時,為了挽救一莽撞鄉親的生命,情急中他暴露其特殊身份,從此陷入不得不違心與日本鬼子周旋而引發當地村民仇視的艱難處境之中……他表面對日本人順從甚至討好而遭受欺凌與侮辱,卻從不敢輕易暴力反抗,但實則內心充滿對日本人的憤恨,並親手斬掉當地日軍長官的頭顱。」

    梁曉聲表示,他今後不會再寫知青題材的作品。「現在知青題材的作品已經不少了,但問題在於很多人只控訴上山下鄉,不談「文革」,因為怕勾起自己在「文革」中表現的記憶。心想著「文革」是別人的苦難,跟自己無關。我自己出了幾部關於知青的作品,記錄了我所看、所聞、所思,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共同經歷過的人。」

    梁曉聲談及創作《懦者》的初衷,「出於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性的關懷,對和平的渴求,還想詮釋一種以弱制強、以柔克剛的人生智慧。時代不一樣了,一個人的表達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發表作品的門檻也大大降低。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意願,具備了表達的能力。「草根」的歷史,才是真實的歷史,這些東西已經被大眾遺忘,但是作家有責任去表達。」

    周大新:對人性不斷探索

    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是軍旅作家,迄今已發表長篇小說《走出盆地》、《第二十幕》(上、中、下)、《21大廈》、《戰爭傳說》、《湖光山色》等。此次,周大新攜帶最新中篇小說集《向上的臺階》參加海南書博會,並將與現場讀者分享自己的創作。

    《向上的臺階》收錄了周大新的兩部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小說《向上的臺階》及《銀飾》。《向上的臺階》講述了主人公草根青年廖懷寶略帶傳奇色彩的宦途故事。《銀飾》講述的是民國時期一個大家族隱秘而悲情的故事。

    周大新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感悟說,如同一名不斷前進的士兵,無論多少名譽和頭銜冠於自己名下,他始終認為作家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他羨慕高產作家,但同時並不介意自己的創作進度。周大新說,「寫作以來,我一直在堅持著做的,那就是對人性所進行的持續不斷的探索,從而使自己對人自身的認識前進了一步。」評論家梁鴻鷹點評《向上的臺階》時稱,「周大新的作品恰恰在很好地蘊含我們民族永遠珍惜的傳統文化精神方面顯出了力量。」

    記者 陳川

相關焦點

  • 王蒙塵封四十年作品將出版:從墳墓翻身走出的書
    他還說:「這是五十年前的大呼小叫的歷史,四十年前的處心積慮、小心翼翼,仍然是生氣貫注的書寫。這是從墳墓中翻了一個身,走出來的一部書,從遺體到新生。」其實,從去年開始,王蒙的創作就已經轉回小說創作,在《人民文學》等文學期刊發表了很多中短篇小說,只是大家都沒有看到。  作家王蒙昨日在做客「騰訊書院」時透露,其塵封四十年之作——長達70萬字的小說《這邊風景》即將在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 王蒙《笑的風》:愛情之風何處來?
    雖然在開端出現了挫折,但2020年依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年。比如在出版上,單單是作家出版社一家,在2020年就有多部實力作家新作,正在路上。86歲的王蒙出新作《笑的風》,小說通過講述作家傅大成的婚戀故事,以多變的視角與活泛恣肆的語言,借普通人的命運起伏盤點中國近70載風雲際會,時間跨度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處處飽含時代標誌性信息。文壇勞模賈平凹新作《暫坐》以西安為背景,講述了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下,一群單身女性在生活中互相幫助、在心靈上相互依偎的故事。寫了幾十年的農村題材,這次老賈寫城市單身女性,是怎樣的風景,值得期待。
  • 如歌如夢,如醉如痴,如火如荼,如潮如浪——耄耋王蒙解構新作《笑的...
    2020年4月,86歲的王蒙長篇新作《笑的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通過講述作家傅大成的婚戀故事,以多變的視角與活泛恣肆的語言,借普通人的命運起伏盤點中國近70載風雲際會。小說以極具王蒙特色的密集連珠排比語式,濃縮了各歷史時期的時代特點和社會氛圍,通過主人公的兩次婚姻經歷,揭示了時代變遷帶給一代人思想、情感和命運的震蕩。
  •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80歲二婚娶小20歲小嬌妻,書中高呼:愛情萬歲
    《王蒙八十自述》中,王蒙說道:「明年我將衰老,而在尚未特別衰老之際,我要說的是生活萬歲,青春萬歲,愛情萬歲。」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 王蒙御用插畫師:為王蒙著作手繪漫畫約200幅(圖)
    王蒙展示「背麻袋」漫畫 吉建芳 供圖  王蒙文學藝術館日前在四川綿陽正式開館,王蒙「御用」插畫作家——西安女漫畫家吉建芳受邀出席,並在開館當日舉辦的「王蒙文學生涯61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昨天,說起自己的綿陽之行以及與大作家王蒙的交往經歷,吉建芳有些激動。  扛麻袋的王蒙被她畫成漫畫  吉建芳是延安人,常居西安,現任一家企業報的記者、美編。她不善言辭,用她自己話說「性格自卑、木訥,遇見生人便手足無措」,然而記者眼中的她才氣逼人,身上有種精靈鬼怪的氣質,畫作想像力豐富,耐人尋味。
  • 55年的髮妻去世,作家王蒙轉身就娶了小20歲的嬌妻,後來如何
    這句話在作家王蒙身上,顯得並不那麼貼切。王蒙的父親叫王錦弟。如果崔瑞芳參照王錦弟的婚姻狀況來考較,她可能就不會嫁給王蒙,成為王蒙的妻子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王錦弟的婚姻很糟糕。王錦弟的婚姻王錦弟是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他和董玉蘭(王蒙的母親)結婚後,曾經有過一段風和日麗的日子。
  • 詩人伊沙、唐欣亮相書博會 讓更多人閱讀好詩
    伊沙在書博會主會場幫讀者籤售書(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唐欣在書博會主會場幫讀者籤售書(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南海網海口4月2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4月20日,書博會進入第二天,國內兩名著名詩人伊沙、唐欣攜新書亮相書博會主會場。
  • 第29屆書博會零售圖書類型多達20萬種
    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書寫了榮耀世界的中國新篇章;70年來,新中國的出版行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陝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擁有豐富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是中華文明的根脈城市,文化底蘊深厚。
  • 茅盾文學獎「短經典」系列出版,收入王蒙張潔宗璞等作家作品
    中國當代文學的最高獎「茅盾文學獎」,自1981年設立迄今,已近四十年,獲獎作家近50位,在讀者中影響巨大。他們大多在文壇耕耘多年,除了長篇小說之外,在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散文等「短」體裁領域的創作也是成就斐然。日前,茅盾文學獎「短經典」系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曝《蝙蝠俠》遊戲新作是重啟之作 貓頭鷹法庭是重點
    在去年10月我們曾經報導過,知名爆料人Sabi在推特上爆料稱華納蒙特婁的《蝙蝠俠》新作或將定名《蝙蝠俠:阿卡姆遺產(Batman: Arkham Legacy)》,不過據Sabi前日發布的新推文,這款新作是「重啟之作」,在開發過程中曾更改過名稱。
  • 除了《青春萬歲》王蒙這些作品也搬上了大銀幕
    《青春萬歲》是對理想歲月的挽留提到這首詩,就不得不提王蒙的處女作《青春萬歲》。從1953年創作,到1983年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這部小說深深感染和影響了幾代青年人。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上世紀50年代北京女七中的中學生活,而導演黃蜀芹上世紀50年代畢業於上海知名的第三女子中學,她最初的拍攝動機就是「對那健康的、親密的、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女中校園生活作一個樸素的歷史回顧」。於是,我們得以在大銀幕上重溫那陣撲面而來的濃鬱青春氣息。
  • 漫說作家的博聞強記
    博聞強記,亦作「博聞強志」或「博聞強識」,意思就是腹中詩書見聞多,而且記憶力驚人。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爰古爰今,代不乏才,天公抖擻,多降奇賢。自民國至當下,學者作家,博聞強記、過目不忘者,亦不勝枚舉,僅舉例說一說。
  • 80歲王蒙閃婚,娶小20歲嬌妻:全世界最好的女人都被我「搞」到了
    說起中國文壇的常青樹,就不得不提到作家王蒙。現年86歲高齡的王蒙,從16歲開始寫作,迄今為止已經出版了100多部作品,寫了1600多萬字。說起他的成就,可真是「罄竹難書」。他一邊推著眼鏡架一邊說:「別幹了,休息一會兒,出去散散步。」之後兩人便順理成章地談起了戀愛了。1957年,經過7年的愛情長跑,王蒙和崔瑞芳結婚了,這一年,王蒙23歲,崔瑞芳24歲。王蒙得意地向朋友炫耀:「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寫作,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這是我最成功的兩件事。我這一生沒什麼遺憾了。」
  • 閻綱新作《長長的話,慢慢說》出版
    近日,年近90歲高齡的著名作家閻綱新作《長長的話,慢慢說》由重慶出版社出版。記者獲悉,這本書真實記錄了馮牧、邵燕祥、丁玲、老舍、冰心、孫犁、吳冠中、張賢亮、王蒙、柳青、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蔣子龍等名家的人生處世心態。
  • 80後作家林森新作《島》,被譽為「新南方文學」代表
    80後作家林森的長篇小說新作《島》日前與讀者見面,該作將寫作聚焦於海南島,以及由島這個意象衍生出的關於海洋文明、關於孤獨、關於時移事遷後人的生存狀態的討論,引發了文學界關注。《島》寫了兩個悲喜交集的故事:城市的發展,讓有著千年歷史的海邊漁村面臨搬遷,家人驚慌失措,而見慣風雨的「父親」,以其堅韌心志帶領一家人度過危機;因為一場冤案,他失去自由、名聲、所有親人,獨自上到一個孤島生活,四十多年的歲月流過,他與小島終於活成了一體。
  • 王蒙一部《青春萬歲》,被無數人爭相傳閱,國家特意選為典藏珍品
    自我們上學以來,在課本上見,或者聽老師說,作家王蒙的代表作是《青春萬歲》,究竟這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有著什麼樣的影響,能夠被人們這樣的重視。一部《青春萬歲》,寫盡年輕奔跑的心《青春萬歲》劇照《青春萬歲》是王蒙的代表作,在王蒙的文學作品中佔有重要位置。可能許多人知道,這是王蒙的一部優秀長篇小說,事實確實如此。
  • 作家王蒙:以孔孟精進工作,以老莊安頓身心,以傳統文化滋養人格
    當代作家、學者王蒙,有著85歲的人生閱歷、60年的寫作研究、55載的教學經驗、60個國家的訪問心得。他最近出版的《王蒙講孔孟老莊》(天地出版社),將親見、親聞、親歷與認真的推敲思忖融入書中,使自己的處世哲學與孔孟老莊等先賢的大智慧渾然一體。
  • 臺灣著名繪本作家幾米再推新作
    在無數「米粉」的期待下,臺灣作家幾米的新作《擁抱》簡體中文版,近日由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海豚出版社出版。    海豚出版社自從2010年出版《月亮忘記了》,即與幾米結下了不解之緣,前後出版了《森林唱遊》、《我不完美小孩》、《世界別為我擔心》、《時光電影院》等作品。2012年海豚出版社推出了「海豚幾米年」,重新打造並出版了幾米的多部作品,備受讀者好評。此次出版的《擁抱》,是幾米創作的最新的繪本,一書以精美的散文筆法講述了一隻紅毛獅子決定出發尋找小主人的故事。
  • 相伴55年的髮妻去世,80歲王蒙哭得死去活來,轉身卻娶小20歲記者
    這是作家王蒙先生的第1封情書,寫給了一個叫崔瑞芳的女孩。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都是嶄新的,連愛情也是如此,兩個年輕的心靈在大時代的洪流中迅速的碰撞,一見鍾情,走到了一起。一次的偶然相見,就成就了近60年的婚姻,兩個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共同譜寫了一首愛情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