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全國性五家資產管理公司齊聚北京。
12月17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於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資產)開業的批覆,同意銀河資產開業,註冊資本為100億元人民幣。至此,銀河資產也成為繼1999年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四家資產管理公司(AMC)成立以來,唯一獲批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四家AMC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務就是收購、管理和處置國有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經過20餘年的發展,四家AMC已經成為業內領先的綜合金融控股公司。
不過,近年來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AMC行業回歸業務本源,將業務重點重新聚焦不良資產處置上。而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國內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貸款餘額為2.8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98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6%,較上季度末增加0.02個百分點。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需求上升,也為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帶來發展良機。
時隔20餘年全國性AMC開業獲批
根據批覆,銀河資產的股權結構為中國銀河金融控股出資65億元,持股比例65%;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3.3億元,持股比例13.3%;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0億元,持股比例10%;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出資6億元,持股比例6%;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7億元,持股比例5.7%。
在業務範圍上,銀保監會核准銀河資產的經營範圍包括收購、受託經營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對不良資產進行管理、投資和處置;債權轉股權,對股權資產進行投資、管理和處置;固定收益類有價證券投資;發行金融債券、同業拆借和向其他金融機構商業融資;破產管理;財務、投資、法律及風險管理諮詢和顧問;資產及項目評估;經批准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金融機構託管和關閉清算業務;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銀河資產是自1999年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以來唯一獲批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由於銀河資產的註冊地為北京市西城區,這也意味著全國性五家資產管理公司齊聚北京。
「銀河資產的成立是落實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深化金融改革、防範金融風險、完善金融治理的重要舉措。」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方面表示。
據了解,銀河資產由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投中信)轉型而來。據其官網介紹,2005年9月,根據國務院批准的華夏證券重組方案,成立建投中信資產資產,主要承擔華夏證券非證券類資產的政策性處置任務。
2018年3月份,國務院批覆關於建投中信轉型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方案,同意由中國銀河金控作為控股股東並會同其他符合條件的股東共同對建投中信增資。
兩年後,銀保監會正式批覆同意建投中信轉型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並更名為銀河資產。今年5月份,銀河資產的更名申請也獲得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核准。
從領導班子上來看,銀河資產的高層主要來自於中國銀河金控。根據銀保監會批覆,中國銀河金控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梅擔任銀河資產的黨委書記、董事長。銀河金控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劉志紅擔任銀河資產的副董事長。銀河資產的董事之一肖立紅目前也在銀河金控、中國銀行中擔任董事。
AMC回歸本源專注不良資產處置主業
事實上,四家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務就是收購、管理和處置國有行剝離的不良資產。其中,中國長城自成立以來就先後收購、管理和處置了農行、工行和其他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近2萬億元。
經過數年的運營,四家AMC目前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以處置不良資產為基礎,業務範圍延伸至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租賃、投資、資產管理等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
其中,中國信達、中國華融已經分別於2013年和2015年赴港上市。
不過,2017年末銀監會印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加強了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資本監管,引導資產公司聚焦不良資產主業,以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大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也逐步回歸本源,將業務重點重新聚焦不良資產處置上來。
以中國信達為例,今年上半年,信達來自於核心業務不良資產經營的收入為351.72億元、稅前利潤77.8億元,佔收入和利潤總額的比例為65%、70.6%。截至6月末,信達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總資產9691.27億元、淨資產1077.06億元,佔比達到63.3%、56%。
對於銀河資產的開業,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指出,銀河資產未來將以推動金融資產管理行業全面服務實體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立足清晰的戰略定位和明確的經營特色,努力構建監管認可、商業可行、風險可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不良資產經營管理模式,圍繞問題金融機構、問題企業、問題資產,化解不良資產風險,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維護金融秩序穩定。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市場環境日趨複雜,疊加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我國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需求上升,這也為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帶來發展良機。
銀保監會披露的監管指標顯示,今年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貸款餘額為2.8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98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6%,較上季度末增加0.0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為10822億元,較上季末增加582億元,約佔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的四成。
「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比去年的2.3萬億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很多貸款延期了,一些問題明年才會暴露出來。」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表示。
作為市場上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的主力軍,中國華融方面則認為AMC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華融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徐勇力上周在華融開放日中表示,在新形勢下,面對我國銀行業周期性的不良資產高峰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不良資產處置化解需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要進一步明晰主業定位,通過積極參與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中小銀行風險化解、託管救助高風險金融機構等重大金融風險處置等任務,發揮好逆周期調節的金融工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