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15年!「中國漢代第一車」資陽銅車馬可以「回家」了

2020-12-22 紅星新聞

在四川資陽城區,途經建南橋橋頭的市民們都知道,這條街叫「銅車馬街」,橋頭塑造有一輛「資陽漢代青銅車馬」。這輛銅車馬是按原件放大3倍仿造的,近15年前,被譽為「中國漢代第一車」的資陽銅車馬在此出土。但出土幾天後,隨即被送往百公裡外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保護性修復。因為修復和資陽無銅車馬「安身之所」等原因,資陽人幾乎沒見過其真容。一別15年,「中國漢代第一車」終於要「回家」了。8月31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資陽市文物局就資陽銅車馬移交舉行籤約儀式,待資陽市博物館建成後,資陽銅車馬將正式「回歸」資陽。目前,資陽市博物館正加緊建設,有望明年5月投用。

↑2018年10月,修復後的資陽銅車首次亮相

出土

工地挖出「漢代第一車」 震驚考古界

時間回到15年前,2005年12月21日下午,資陽蘭家坡(現建南橋橋頭)一工地上,一名師傅在操作挖掘機時突然聽到一聲異響,隨後發現工地上一座古墓的拱形墓頂被刨開一條口子。消息很快傳到資陽市雁江區文管部門,現場隨即被保護。

2005年12月22日,雁江區文管所對漢墓磚室做了簡單清理,午後便傳出令人震驚的消息——古墓內,無頭駿馬在銅人駕馭下,拉著一輛長約2.05米的馬車。在提取銅車馬運回庫房後,這一消息在當時很快轟動四川考古界。2005年12月23日至2006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雁江區文管所對施工範圍進行考古勘察和發掘。發掘期間。資陽市公安局追回銅車馬馭手。

據媒體報導,後經組裝,資陽銅車馬長184釐米,重約150千克,鑄造年代為西漢。這是繼貴州興義、甘肅武威之後,我國出土的第三輛漢代青銅車馬,也是目前考古界發現的最大的西漢銅車馬,因而被譽為「中國漢代第一車」。它的出土對研究秦漢時代車輿制度和及漢代西南地區交通工具使用,都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

↑資陽銅車馬出土現場

修復

銅車馬修復後配上馬頭 兩年前首次亮相

資陽銅車馬屬於漢代典型的軺車,單服馬,銅馬造型膘厚肥大,三足站立,右前腿抬起,呈奔跑中急停狀,造型與動態極為生動活潑。雖然車身、車輪、車軛及馭人等部件都較齊全保存下來,然而,因遭到施工破壞,銅車馬的券頂和銅馬均受到嚴重損壞。

經清理髮掘,青銅車馬的殘斷件達50多件。最為遺憾的是,資陽銅車馬自出土那一刻起,馬頭就不知所蹤。據四川日報2015年報導,專案組多方摸排調查無絲毫線索,專家對整個墓穴的完整程度考證也認為該墓穴應該沒有發生過盜墓情況。至於是否下葬時馬頭已不存在,至今依然是個謎。

↑出土後組裝的資陽銅車馬

由於資陽銅車馬長期埋藏在潮溼環境中,馬肚和笭中填滿淤泥,氧化鏽蝕程度非常嚴重。為了更好保護和修復發掘出土文物,經協商一致,將資陽銅車馬這批文物移送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修復和研究。

據資陽當地媒體報導,為此,當時的雁江區文體局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籤訂了《關於漢代青銅車馬保護性修復的協議》。協議約定,銅車馬的修復由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負責,修復後送還雁江區文物部門收藏,修復期限為10個月。

經過專家的努力,沒有馬頭的資陽銅車馬早已配上了馬頭。2018年10月,修復後的資陽銅車馬走出庫房,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的重要主題展——「考古四川新世紀」展覽上首次亮相,與公眾見面。

「回家」

籤約移交銅車馬 資陽博物館明年建成

雖然銅車馬修復很成功,但資陽不少考古專家對此都有清醒的認識。據四川日報2015年報導,他們認為,資陽銅車馬出土於資陽,根據修復協議回歸資陽是於史有據,於理有據,也是資陽民心所向。但資陽銅車馬回歸資陽卻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那就是資陽並沒有一個適合銅車馬「安居」的「家」。何時能在資陽建個博物館,讓銅車馬回家,資陽考古學家很是期待。

↑資陽城區建南橋橋頭,按銅車馬原件放大3倍塑造的銅車馬

今年3月,當年參與發掘的雁江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資陽銅車馬出土並送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修復後,他也從未見過。他稱,自己已記不清當年「協議」的具體修復期限,「大概是一年左右」。前些年,雁江曾打算讓銅車馬「回家」,但因為馬頭一直未修復好等原因,一時未成。為此,他希望,資陽博物館建成後,資陽銅車馬能回到資陽。

「兩方面的原因都有。」8月31日,資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資陽銅車馬出土後無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了研究性修復。此外,在此之前,資陽無博物館,沒有保存和研究資陽銅車馬的條件。

資陽博物館於2018年4月開建,據資陽官方此前公開的《資陽市博物館展覽陳列大綱》,其中一部分便是「車馬漢風」,將通過對西南地區出土銅車馬的對比展示,凸顯資陽銅車馬的獨特地位,深入解讀文物背後的漢代車輿制度。

也就是說,資陽博物館建成後,出土於資陽的資陽銅車馬就有了「安身之所」。資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19年完成了對蘭家坡漢墓出土文物的修復研究工作。為此,在與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協商後,確定資陽銅車馬「回歸」資陽。

資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還介紹,籤約後,資陽銅車馬正式移交資陽。但因資陽博物館還在建設,銅車馬暫時寄存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待資陽博物館建成後,資陽銅車馬將正式回歸資陽,作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目前,資陽市博物館正加緊建設,有望明年5月投用。

紅星新聞記者 姚永忠 部分圖片據資陽日報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銅車馬:大秦帝國來襲,且來看看史上最貴的車!
    1983年8月,二號銅車馬修復完成,10月1日正式對外展出。1987年5月,一號銅車馬修復完成,與二號銅車馬一起對外聯展。《秦始皇陵銅車馬修復報告》由文物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報告分銅車馬的整體遷移、銅車馬的修整復原、銅車馬修復後的幾點認識三大章節。 兩乘銅車馬一前一後放置在一個木槨內,因木槨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銅車馬出土時均已被壓碎,但由於未被盜擾,原位沒有大的變動,車馬的構件基本齊全。
  • 分享|經論講堂:漢晉絲綢之路的標誌:雷臺、張君、銅車馬
    一、銅奔馬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銅車馬俑儀仗隊陣容,和漢代其他的儀仗俑車馬陣一樣,都是陪葬冥器。馬的鑄造是頸部以上、身體、腿、尾巴分別鑄成後鉚接。主講人分析,造型優美的銅奔馬應為工匠們在鑄造完墓主和銅車馬陣之後,運用想像力額外鑄造的一件副產品。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奇想,誕生了中國旅遊的標誌,這不能不讓我們對中國古代工匠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由衷地佩服和仰慕!
  • 解密鎮館之寶|銅車馬:震古爍今的「青銅之冠」
    2000多年前,秦國以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之勢橫掃六國。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車轔轔,馬蕭蕭,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徵戰中,車馬之功居其半,已出土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可為一證。秦兵馬俑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而兩乘精美絕倫的秦始皇帝陵銅車馬,更將秦國高超的青銅製造工藝表現得淋漓盡致。
  • 比兵馬俑更有價值銅車馬:地下埋了2000多年,被譽為「青銅之冠」
    銅車馬陪葬坑純屬「偶然發現」,1978年6月,考古隊鑽探人員在秦陵西側地下7米多深的土層中探出了一個金光閃閃的金屬馬飾,它就是古代馬絡頭上的一個金泡,由此揭開了秦陵銅車馬陪葬坑的序幕。1980年在局部試掘銅車馬坑時,在一木槨內出土兩輛大型銅車馬,出土時已殘破,經修復後恢復原狀。因年代久遠,兩乘車出土時破碎成3000多片,經過近8年精心修復,1989年陳列展出。
  • 資陽到成都有多遠?資陽「新年第一會」一個新決定給出新答案
    資陽生態本底:嵌入丘陵之間、融合山水之態(尹忠攝)2018年,省委作出成德眉資同城化部署,成都轉身向東而行,兩座城越靠越近的,突破的不僅是時空。2020年1月2日,節後上班第一天,也是新的一年,資陽召開了「新年第一會」——資陽市委四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站在新時代起點,資陽重新從總體考慮自身高質量發展。
  • 銅車馬——青銅之冠
    文物能夠勾起聯想,歷史可以用來憑弔。從兵馬俑坑出來,斜對面就是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舉世聞名的銅車馬就在這裡陳列展出。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銅車馬等64件(組)一級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一號車為傘蓋,馭手呈站立姿勢,其傘蓋為圓型,車廂為方型,取天圓地方之意。車前駕四匹銅馬,車輿平面呈橫長方形,前邊兩角呈弧形,輿寬74釐米,進深48.5釐米。
  • 大寫的尷尬:高高興興提了車 卻找不到回家的路
    大寫的尷尬:高高興興提了車 卻找不到回家的路 2020-12-16 14: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西安八旬老人900根竹條製成可動「銅車馬」
    12月9日,陝西省西安市,張天偉老人自製的竹製「銅車馬」。該「銅車馬」由83歲的張天偉老人歷時四個月、用900多根竹條製成。據老人介紹,戰車的四匹馬和牽繩的士兵都能活動,「銅車馬」與風箏結合能升上天空。
  • 資陽尋找與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接觸人員
    1月9日—1月19日到武漢出差,1月19日返回資陽。1月27日出現咳嗽、咳痰症狀,1月29日隔離治療,2月8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根據流行病學和社會調查,現將該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活動軌跡告知如下——患者張某1月24日後活動軌跡2020年1月24日08:30左右患者從資中孟塘坐汽車到資中北站,10:23乘坐G8614車次(03車廂08C座位(坐的其它車廂,無其他人員)從資中北到資陽北;10:45在城東高鐵站乘坐公交快線2(川M00016D)於10:54在沱三橋北站下車;中午和晚上在中交錦灣
  • 秦始皇陵銅車馬,先進技術專家無法解釋,最驚豔的當屬車上那把傘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帝王之一,關於他的討論聲向來是不絕於耳的。有人說他殘暴無度,刑法嚴苛,還焚書坑書控制思想,大興土木使得民不聊生,最終逼得天下百姓忍無可忍揭竿起義。在陵墓發掘之初,專家們幾乎每天都會被新出土的文物給震撼到,而這天,考古工作者們又發掘出了一項的神奇文物,那就是秦始皇陵銅車馬。其實一開始,專家們並沒有把這銅馬車給當回事。因為經過數千年的掩埋之後,原本站立的馬匹們都已經倒塌,青銅部件們也隨之散架。但隨著專家們的不斷深入發掘,越來越多的青銅部件重見天日,工作人員們重新將這些碎片給還原成了完整的秦銅車馬。
  • 四川首條跨市城際軌道交通開建 資陽準備好了嗎
    資陽在哪?外地人時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1952年,成渝鐵路全線通車,人們可以乘坐速度緩慢的綠皮火車,往來成資之間。1995年,全省首條高速——成渝高速路開通,資陽市民有了更多出行選擇。2015年,成渝客運專線建成通車,資陽邁入「高鐵時代」,進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
  • 資陽臨空經濟區第一所12年一貫制學校正式籤約 10月底開建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楊顏銘 攝影報導)10月12日,四川師範大學附屬臨空經濟區K12公立學校辦學籤約儀式在資陽舉行。此次籤約意味著資陽臨空經濟區教育事業翻開嶄新篇章。籤約儀式現場資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資陽臨空經濟區建設發展,三年來臨空經濟區在規劃體系、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實現了奠基性高位開局
  • 資陽一轎車逆行與摩託車猛烈相撞,一人頭部受重傷
    據了解,舒某當晚駕車由天王市場往天恆玻璃廠方向行駛,當車行駛至松濤路二段時,由於堵車,舒某於是跨越雙實線逆行,當其行駛至天恆玻璃廠門口時,他並未觀察前方直行車輛,隨即左轉準備進入廠區,此時正好途徑該路口的楊某(資陽市雁江區迎接鎮人,持有「D」型機動車駕駛證),駕駛的二輪摩託車因避讓不及,與其發生猛烈碰撞,事故造成楊某頭部及全身多處受傷,兩車受損。
  • 秦陵一、二號銅車馬綜論,銅車的名稱
    這些特徵說明此車即古之立車,又名高車。《晉書·輿服志》說:「倚乘者謂之立車,又謂之高車」。一號車上備有弩、盾等兵器,其性質屬於戎車,即兵車。古代的兵車均為立乘,這與一號車的特徵完全契合。蔡邕在《獨斷》一書中講到皇帝的法駕滷簿時說:「又有戎立車以徵伐」,可知此車又可名之曰戎立車二號銅車的一銅轡上有朱書文字「安車第一」,其自名曰「安車」。
  • 國家寶藏 | 沈騰:看咱這文物,一坑一坑的
    當時秦國頒布了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無論是奴隸還是農民,只要立軍功就可以獲得爵位。而軍隊中也有什伍連坐制,一伍中有人逃跑,其中四人就要受罰。所以,戰場對於當時的秦國士兵來說,充滿了死亡也藏著希望。《秦始皇陵銅車馬》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有5次大規模的巡狩,以安定四方。
  • 在你的心中,資陽是什麼顏色?
    在你的心中,資陽是什麼顏色? 資陽日報 市民生活的樂享圈
  • 感動,資陽人民齊心抗」疫「!
    在資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老黨員、是退休教師,他們是網格員、是志願者,他們是普通居民、是可愛少年,他們是音樂創作人......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呵護著這座城市,他們用自己的一點一滴感動著我們、溫暖著我們......
  • 「十三五」,資陽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一份亮眼...
    這場全國性餐飲業界盛事有力宣傳推廣了資陽、推動全市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五年來,資陽產業發展碩果纍纍、前景廣闊。造車、食品、醫藥等主導產業競相發展,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力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培育。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的「中國牙谷」口腔產業更是為資陽經濟騰飛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 秦始皇銅車馬,你知道上面的傘有多逆天嗎?拆開就是兵器!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的一生是傳奇的,甚至他的陵墓被建成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他把稀世珍寶搬到陵墓,並建造了巨大的兵馬俑來保護自己。在與世隔絕兩千多年後,我們從他陵墓的一角發現了秦朝的力量。
  • 中車享譽世界的南北八大機車製造基地在哪?央企的中國製造多牛!
    在電力機車領域,作為「中國電力機車之都」,公司具備年產1000臺電力機車的能力,1958年公司製造了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累計9300餘臺,佔中國電力機車總量的60%以上,引領中國電力機車實現從普速到快速、從普載到重載、從直流傳動到交流傳動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