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筆下的女性,為何有種說不出的神秘?

2021-02-21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從整體上觀察達·文西的多件作品,有一個特質尤其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那便是女性形象的中心地位,多幅肖像畫中,只有一件的主角是男性。凡是達·文西致力於刻畫女性的作品,不論是顏料還是技法,都存在某種不同尋常的特質。

達·文西一生中曾在義大利多個地區輾轉流連,尋求寄身之所。這些旅途中他遇到了許多非凡的女性。女性在文藝復興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們不再是當權者背後的嬌妻情人,而是站在了大小宮廷中風口浪尖的位置,開始以個人身份成為藝術贊助人,或在形勢需要下肩負起管理國家、執掌權力的重任。這些女子因兼具出色的文化修養、優雅的氣質與動人的美貌而被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奉為繆斯。

憂鬱的未婚妻

在維羅吉奧工作室當學徒期間,達·文西為吉內芙拉·德·本奇繪製的肖像被認為是他在佛羅倫斯完成的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維羅吉奧的雕塑作品《捧花的女子》被認為原型極有可能是吉內芙拉,達·文西很可能看到老師的作品後才完成了這幅經典之作。

達·文西筆下的人物情緒總是隱秘而模稜兩可。畫中的女孩僅有16歲,來自佛羅倫斯最富有的家庭之一。她面色蒼白,雙眼既沒有向下凝視,也沒有盯著畫外某一點,而是與觀眾四目相對,似乎有某種難言之隱。吉內芙拉正值訂婚時期,但表情絲毫沒有流露出喜悅。背景的刺柏樹幽暗沉重,仿佛黑暗的預兆,暗示女孩無法預料、並不幸福的未來。

 

吉內芙拉·德·本奇肖像

當人們探索畫布的背面時,吉內芙拉的「隱情」才逐漸浮出水面。畫的背面,刺柏在中間,月桂和棕櫚在兩邊,被寫有「美貌裝點美德」的綬帶纏繞。看似無關緊要,若將其與同一時期另一幅肖像《持羅馬幣的年輕人》比對,不難發現一種驚人的巧合。這幅畫的主人公是新到任的威尼斯共和國駐佛羅倫斯大使,他的家徽含有月桂和棕櫚的圖案,《持羅馬幣的年輕人》背景中也出現了月桂和棕櫚樹。年輕的使者對吉內芙拉一見鍾情,即使後來回到威尼斯,還是對女孩魂牽夢縈,寫了很多的詩篇讚美她。但吉內芙拉將要結婚,無法回應使者的愛慕。因此,在《吉內芙拉·德·本奇肖像》中,達·文西展現出的是「不可能的愛」。刺柏本身是純潔與貞操的象徵,使沒有結果的感情更為沉重。另一個解讀是吉內芙拉的憂鬱是因為疾病,丈夫在交稅時曾聲稱為妻子治病花光了全部積蓄。但吉內芙拉壽命很長,在丈夫之後去世,因此這個說法被認為是丈夫避稅的藉口。

抱貂女子的驚鴻一瞥

1482年,達·文西前往米蘭,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他的才能極受米蘭公爵盧德維科·斯福爾扎的青睞,這一時期他為盧德維科的情人切齊利婭·加萊拉尼創作的肖像《抱銀貂的女子》以絕妙的明暗處理聞名。

 畫中的切齊利婭裝束簡潔,從頸間繞一圈垂下的黑色珍珠項鍊是這個美人身上唯一的珠寶。額上繫著細細的黑色髮帶,體現了當時的束髮時尚。樸素的風格,反而襯出了切齊利婭的絕代風華。她微微側身,仿佛被來人吸引了目光。側身的瞬間光線正好照射過來,襯託出切齊利婭優雅的頭顱和柔美的面孔,達·文西捕捉了這個神秘的時刻。

抱銀貂的女子

16歲的切齊利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極有修養,也深受公爵喜愛。兩人非常恩愛,切齊利婭很快懷孕並生下了孩子。公爵夫人要求公爵立刻離開切齊利婭,於是兩人不得不分開。但很快公爵有了第二個情婦,於是又要求達·文西為新情人作畫。但達·文西沒能再找到為切齊利婭畫肖像時的默契。這個情人較為年長,已經擁有兩個孩子,在達·文西眼中不復少女的靈性,因此這幅作品遠沒有《抱銀貂的女子》精彩。達·文西自己喜愛有加的作品,也受到了其他人的偏愛,開啟了他在曼多瓦的下一段旅程。

1500年前後,米蘭被法國入侵,達·文西只好逃離米蘭前往曼多瓦避難。這並非是一個巧合,而是應伊莎貝拉·德·埃斯特侯爵夫人的邀約。她是如此知性、高貴,甚至被稱為「世界第一夫人」。伊莎貝拉是米蘭公爵夫人的姐姐,她非常欣賞《抱銀貂的女子》,還曾讓妹妹將畫作寄往曼多瓦,欣賞了幾個月才歸還。從那時起,她就渴望自己擁有一幅類似的肖像。達·文西答應了這個要求,但等到他離開曼多瓦,肖像還停留在草稿階段。他帶走了畫作,等待著未來完成。

達·文西一去再無回音,急切的伊莎貝拉找來了提香為自己畫像。年輕時的伊莎貝拉非常美麗優雅,但隨著年齡增長日漸發福,引起了宮廷中對她身材的議論,這令她尤其不悅。老實的提香在肖像中如實展現了侯爵夫人的身材,伊莎貝拉看到後立刻要求提香銷毀,並按照她的要求再畫一幅。提香的第二個版本終於使挑剔的伊莎貝拉滿意了,但她還暗暗渴望著《抱銀貂的女子》那樣的肖像,於是又叫來了一位畫家來佛羅倫斯畫像,基本完成了心願。不死心的伊莎貝拉不斷給週遊的達·文西寫信,提醒他未完成的畫作,而達文西早已一去不返,杳無音信,直到他的下一幅作品《蒙娜麗莎》,吸引了全世界的矚目。

 

提香為伊莎貝拉·德·埃斯特侯爵夫人所繪第一幅肖像

千姿百態的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的微笑向來是「謎中之謎」,肖像中的人物帶有一種令人喜悅的微笑,那樣的笑容甚至讓人覺得過於超凡脫俗,更像是神跡的顯現而非現實的人物,在生活中你無法看到這樣的笑容。一名生活在500年前的佛羅倫斯女子,她的肖像成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象徵之一。

達·文西本人為《蒙娜麗莎》付出巨大心血,不論去哪都將她帶在身邊,不斷修改,前前後後畫了近20年,直至生命的盡頭,這幅畫還擺在他床邊。《蒙娜麗莎》女主人公的身份基本沒有爭議,她是佛羅倫斯富有銀行家的妻子麗莎,銀行家給達·文西的訂單表明他曾請求達·文西為妻子畫像。Mona來自拉丁文「我的女主人」,是對出身高貴的女性的尊稱。

正如他畫《抱銀貂的女子》一樣,眼前的麗莎深深吸引了達文西。在描繪麗莎時,他使用了一個小技巧。達·文西請麗莎女士坐好,囑咐她千萬不要笑,能有多嚴肅就有多嚴肅,卻在她盡力保持時請人在旁邊奏樂唱歌,還安排滑稽的小丑逗麗莎發笑,這樣的方式讓她展現出了奇怪的表情,讓達·文西捕捉到了一個極為特殊的瞬間——一個努力忍笑卻又按捺不住上揚的嘴角的表情。這段情節被傳記作家瓦薩裡記錄了下來:「因為麗莎女士是如此漂亮,達·文西安排了小丑不停地講笑話逗她開心,以保持她心情愉悅,以此驅散他通常在人物肖像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憂鬱的笑。」

在精確捕捉的基礎上達·文西運用了十分複雜的技法。麗莎的裝束非常簡單,頭上的黑紗體現了佛羅倫斯的時尚,衣飾上可以看到芬奇結(由達·文西創作的一種複雜的打結方式)。這幅畫的空間縱深感極強,背景十分自然,是空氣透視理論的體現。畫面背景可以分為三個層級,最下面的層級非常清晰,越往遠處推移色彩越模糊,色調越偏藍。從整體看,畫面似乎有煙塵覆蓋,這是由於達·文西用指肚蘸上15-20層顏料一層層塗抹,刻意營造出了一種失焦的感覺。

未完工時,達·文西帶著訂金和畫作一起離開。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蒙娜麗莎》發生了姿態、面貌上三次重大的改變,最後已經不是現實中的人的真實面貌,而是某種理想化女性的象徵。

《蒙娜麗莎》的神秘不斷被解讀,很多學者認為從中可以看出薩拉伊的影子。薩拉伊是達·文西的弟子,也被認為是他的情人。除了生命的最後階段,薩拉伊一直陪伴在達·文西左右,跟隨他學畫,同時也是他很多作品的模特。

達·文西弟子薩拉伊

蒙娜麗莎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散落著近60幅《蒙娜麗莎》臨摹本。在普拉託摹本中,麗莎編上了髮辮,且去除了背後的風景畫。但後續的研究表明,髮辮是後人添上的,原版的摹本並非如此。修復後的普拉託摹本中,麗莎坐在走廊上,畫面兩側可以看到柱基。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普拉託摹本,還是後來的學徒或拉斐爾摹本,蒙娜麗莎的畫面中均出現了柱子,令人懷疑同一時期還存在另一幅背景帶有柱子的《蒙娜麗莎》。

  

左為修復後普拉託臨摹本,右為拉斐爾臨摹本

千奇百怪的臨摹本中有近20個裸體版本,其中不乏令人驚奇的作品,其中一幅由達·文西和學徒們創作。畫室的學徒以及達·文西本人都喜歡開玩笑,這幅蒙娜麗莎臉龐偏男性,身材卻有明顯的女性特質,暗示了男性和女性的本質特徵,挑戰我們穿透表象的觀察和理解能力。

 

達·文西與學徒所繪裸體蒙娜麗莎

當我們注視蒙娜麗莎,會感受到冥冥中似有一道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它已不可避免地成為集體意象的一部分,等待每個觀眾自由地看透。笑容背後蘊藏著怎樣的秘密,通通凝固在一幅500年前的肖像中。

編輯:蘇梓軒、沈珊

審核:易國勝

相關焦點

  • 達·文西畫出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正是因為這幾百張屍體解剖手稿
    在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向世人微笑之前,中世紀的畫作,細看其實相當鬼畜:大多數畫家筆下的形象,可以說是「自由生長」。達·文西的人體解剖學啟蒙來源於學徒生涯。他的老師要求學生們精通這門學問。於是,為了可以還原最真實的骨骼結構、肌肉皮膚,他趁著夜色爬牆偷屍體,只為親自拿起手術刀。關於他解剖的屍體來源,還有另一種說法:因為達·文西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藝術家,所以義大利多家醫院特意為他頒發了解剖屍體的許可聲明。雖然,達·文西並非這門學科的發起人,但他絕對是一位合格的引領者。
  • 達·文西十大經典畫作解讀
    約翰知道他是上帝的兒子,不敢為他施洗。經耶穌勸說,約翰給耶穌施了洗。在這幅畫上,達·文西奉老師之命,只畫了左側兩個小天使中左邊一個,可是就這一個側面形象的天使,從人物造型和臉部的神情表現來看,要比老師所畫的其他幾個人物生動得多。達·文西著重描繪的是一個天真無邪、毫無神秘色彩的兒童形象。
  • 完美的天才 達·文西
    達·文西所慣用的描繪公式過分重視女性眼睛的塊面結構聖母懷裡的嬰兒形象被畫得很生動但在這裡仍然是色彩處理讓位於解剖結構的合理性這幅畫是他前期肖像藝術的範例這時期,達·文西所全神貫注的正是他對人體描繪的科學研究這一幅聖母像系蛋膠畫法(即丹配拉)完成於1490年
  • 完美的天才 | 達·文西
    ,達·文西奉老師之命只畫了左側2個小天使中左邊一個就這一個側面形象的天使從人物造型和臉部的神情表現來看要比老師所畫其他幾個人物生動得多達·文西著重描繪的是一個天真無邪毫無神秘色彩的兒童形象兒童頭部的捲髮、身上的衣褶以及他與據說也是他畫的自然背景之間的和諧關係給人以真實可信的感受
  • 蒙娜麗莎的微笑,達·文西因為什麼賦予它神秘莫測的微笑?
    站在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前,我們都會被畫中女子的微笑深深吸引。畫中蒙娜麗莎嘴角微皺,臉部的微笑似乎剎那而過,卻又能恰好被捕捉到。那麼為什麼這幅畫會有這樣的藝術魅力?是因為出自大畫家達·文西?還是跟這幅畫的模特有關?自從這幅畫問世以來,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世人爭論不休,很可惜並不能解開這個塵封已久的謎團。1、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 有了這幾百張屍體解剖手稿,達·文西才能畫出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
    在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向世人微笑之前,中世紀的畫作,細看其實相當鬼畜:大多數畫家筆下的形象,可以說是「自由生長」。談到這個轉變,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熟知的達·畫家·醫學家·建築工程師·詩人·發明家·地理學家·芬奇了。人人都知道他是創作出「蒙娜麗莎」的天才大佬,但傳世畫作的背後,其實是幾百張解剖手稿——對,這位畫家,同時也是近代局部解剖學的開山將。為了藝術,大畫家沒少去解剖屍體。在文藝復興時期,人體創作成為當時藝術家靈感的主要來源。為了展示身體原本的光彩,藝術家們開始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 繪畫 | 達·文西《蒙娜麗莎》之三 畫作歷史
    芬奇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品之一,畫中描繪了一位表情內斂的、微帶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時被稱作是「神秘的笑容」。十五世紀初,為忠貞女性繪製肖像在藝術界比較常見,《蒙娜麗莎》就是這類作品。畫中麗莎的右手位於左手之上,這表明她忠於丈夫。達·文西所畫的麗莎的黑色衣服和面紗是受西班牙的影響,而非像部分學者推測的那樣是為了哀悼夭折的女兒。這幅油畫的尺寸非常大,通常來說,畫作的尺寸與委託人的富有程度成正比。
  • 達·文西素描倫敦展出,是線條的一生,也是驚喜不停的一生
    為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英國倫敦女王畫廊於5月24日起舉辦「萊昂納多·達·文西:素描的一生」展覽,這是近65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達·文西作品展。展覽展出超過200幅素描和手稿,涵蓋了他65年的繪畫生涯。達·文西筆下所描繪的事物大多雖並不超出我們的認知世界,但他對線條超凡敏銳的研究使人驚嘆。
  • 【經典】收藏啦,解讀達•芬奇十大經典畫作
    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文西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將大體上呈正三角形的耶穌為中心,他的左,右兩邊各有6個弟子,他們每3個人為一組,從而使畫面顯現出豐富的,動的韻律。朝著耶穌從右起的人物依次是多馬、大雅各、腓力、馬太、達太、西門;在左邊的是約翰、彼得、猶大、初得烈、小雅各、巴多羅買。眾多弟子中,以呈驚愕狀的叛徒猶大的姿態格外引人注目。
  • 達·文西油畫《蒙娜麗莎》,世界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
    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蒙娜麗莎》(Mona Lisa)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1952年,德國發行首枚《蒙娜麗莎》郵票。
  • 達.芬奇痴迷畫女性的「達文西密碼」-名畫家心理分析(1)
    結束了三國人物心理分析後,從今天開始,嶽曉東博士的微信號將持續推送嶽教授名畫家心理分析系列,敬請關注達.
  • 【作品賞析】達·文西畫布上的四位女子
    達文西傳遞出來的女性活力和自由精神完全打破了15世紀的女性形象。她幾乎像要從畫框裡走出來,她懷裡的寵物也一樣不安。這隻銀鼠是盧多維科的象徵,所以她正緊緊地抱著她的情人。 吉內薇拉·班琪
  • 終於清楚了:達·文西到底畫了幾幅蒙娜麗莎
    同樣是神秘的微笑,同樣出自達·文西,但這幅年輕的蒙娜麗莎 —— 《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的名氣,可小多了。兩幅《蒙娜麗莎》有著相似的長相、服飾、手勢和表情,但仍存在一些不同點。之所以會有年輕版的蒙娜麗莎,業界的普遍觀點是因為達·文西當年離開義大利時,富商賈孔多委託達·文西為妻子麗莎·賈孔多所作的畫像還沒有完成。達·文西當時還是將畫作交付給了賈孔多,賈孔多也不得不接受了一幅未完成的作品。而羅浮宮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很可能是達·文西後來在法國完成的。《蒙娜麗莎》是達·文西藝術巔峰的作品。
  • 達·文西逝世500年|《蒙娜·麗莎》中藏著深情告白?
    《蒙娜·麗莎》還有另外一個名字「La Gioconda」,在義大利語中意為「幸福的」,或許是出於對這個詞中所含幸福之意的註解,讓達·文西在構思這幅畫時才有了蒙娜·麗莎的微笑。正是畫中女子時隱時現、似笑非笑的神秘微笑,數百年來,吸引著一代代的專家學者去破解其中的秘密。
  • 艾敬:藝術「通靈者」 致敬達·文西
    「那些如波浪一般起伏的山巒就像是《蒙娜麗莎》畫作裡的景觀,有一種迷人的色調在強烈的光照下漸變、發酵 」 艾敬呈獻出她的作品,《To Da Vinci》,致敬達·文西——艾敬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藝術展在義大利切雷託圭迪市聖裡昂納多教堂舉辦。
  • 達·文西畫《蒙娜麗莎》的時候,吳門畫家在感受人與自然的共存
    達·文西畫《蒙娜麗莎》的時候,吳門畫家在感受人與自然的共存西方和東方的藝術發展史是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不過在有些時間節點上又有著奇妙的相似之處。
  • 達·文西為何能成「天才」?還好家裡不管他,幸好時代縱容他
    關於達·文西,近年來關於他的最有影響力的傳記是這個人寫的,他叫 Water Issacson,原來是《時代周刊》主編,還做過CNN總裁,特別擅長給最有歷史影響力的人物寫傳記:《達·文西傳》、《愛因斯坦傳》、《班傑明·富蘭克林傳》,「
  • 每日一畫|達·文西《抱銀鼠的女子》
    達·文西《抱銀鼠的女子》《抱銀鼠的女子》是義大利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於15世紀末創作的一幅木板油畫。畫中的女子是切奇莉亞十六七歲時候的樣子,有著一張飽滿的鵝蛋臉,神情安詳且靈動,肩頸線條纖長,呈現出少女含苞待放的誘人體態。據說這幅畫進行過兩次大的修改,最初的底稿上並沒有銀鼠,第二層上才出現了一隻細長的灰色動物。可能是為了暗示當時的切奇莉亞已經懷上了公爵的孩子,達·文西為一幅原本中規中矩的肖像畫添上了這個神秘又性感的符號。
  • 達·文西 藝術作品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
    達·文西主張藝術應像一面鏡子一樣忠實反映現實,再現自然,但這並不意味著要藝術家去抄襲自然,照搬自然。如果藝術家只懂得抄襲自然,在藝術上便只配當自然的徒孫,不配當自然的兒子。畫家每逢到田野裡去,須用心去看各種事物,細心看完一件再去看另一件,把比較有價值的事物選擇出來,把這些不同的事物捆在一起。選擇和創造必須有理性知識來指導。二是指創作過程中的藝術思維活動。他說,畫家應該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多加思索,要運用組成每一事物的類型的那些優美的部分。用這種方法,他的心就會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會變成好像是第二自然。
  • 6月共讀書單 | 《達·文西密碼》
    他們不喜歡我的「無病呻吟」,我則嫌他們太吵…… 記得《達·文西密碼》這本書是一位同事離職的時候留給我的,我放在桌子上很久也沒翻開,一看名字就覺得不是我的style。 那天下班匆忙,抓起桌上的一堆東西就塞進包裡。坐上地鐵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本書也在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