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姿勢圖解

2021-02-08 佛教知識

                  拜佛姿勢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併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第二.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



第三.左掌按於蒲團之前左邊;


第四.右掌從中心移於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


第五.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第六.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蒲團之原處;頭離蒲團由伏而起;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


第七.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



附<問訊> 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

1、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

2、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

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

4、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

5、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

6、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複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註:拜佛時頭一定要著地



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借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並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學習的宗教儀式。

拜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的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敬禮,故又稱為頂禮。彎腰低頭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當五體投地,接觸到大地時,則令人感動於大地孕育眾生,負載眾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懷著感恩心,以飲水思源的心,感謝大地,感謝一切眾生。 



如果加以細分,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虛。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了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只知道「他」在拜。 



如果在寺院拜佛,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禮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要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只要出於至誠心、恭敬心,什麼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3、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接連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鬆一些、柔軟一些,輕鬆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隻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

4、拜佛時必須內心恭敬三寶,如第一拜念贊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第二拜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寶不思議……。或第一拜念南無盡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禮佛主要在誠敬,故行觀想或念誦,則視個人修持而異,並無定規。

5、拜佛時,不可移動雙腳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時要將臀部置於腳上,不可翹起,如此才合乎禮儀。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謹、外現恭敬,則能感應道交。禮佛時,應默念偈云:「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切無有如佛者,縛日羅省,」或云:「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讚嘆,億劫莫能盡。」

6、凡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經行而過。

7、若有出家眾正在禮佛,不得與師並行,當位於師之後。

8、禮佛時,不可看似恭敬,實則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名譽,詐現威儀。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只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

  分享也是一種善行,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

  微信號:fojiaozhishi
《佛教知識》歡迎訂閱



相關焦點

  • 【常識】拜佛姿勢圖解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併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
  • 拜佛姿勢禮儀圖解!
    眾善奉行」微信公眾平臺ID: zsfx777
  • 拜佛動作圖解
    關於「拜佛」的一些說明: 以上動作重心說明,在於讓行者了知重心以外之身體皆應放鬆。所說動作若有不同,應以自身舒適為準,再配合個人體能狀態,適度調整姿勢,以保持重心沉穩為原則。 拜佛順暢須是動作連續而有規則,重心以外身軀放鬆而不吃力。正確姿勢,動作自然,則有益健康。然而錯誤姿勢則不規則,辛苦又吃力。有正確動作加以憶佛之念,可以化解錯誤姿勢所造成之散亂、僵硬、昏沉,且有專注、柔軟、輕鬆明淨之境界。請重複練習各階段拜佛姿勢,以求姿勢正確。
  • 拜佛的兩種方法( 禮佛、拜佛連續動作圖解)
    2、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4、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
  • 正確的拜佛姿勢(附視頻詳解)
  • 拜佛圖解:出家師父演示拜佛動作!
    拜佛是通常有禮佛三拜的步驟,這也是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裡,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 拜佛動作: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 每天拜佛的好處
    所謂過去的種種行為包括我們心裡想的念頭,嘴裡說的語言和身體的姿勢、作為。為什麼說念佛、拜佛可以消除業障呢?因為在拜佛的時候心念要調整到「恭敬」而且「清淨」,口裡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淨」,身體的動作是柔軟又謙和恭敬,這樣身口意三方面都清淨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的障礙。這也訓練在「動中的安定」,仿佛把水管不斷地灌水、衝洗,慢慢地就可以流暢而清淨,可以開發出潛能,也可以活化身體各部分的機能。
  • 保健脊椎的平背拜佛功
    他們通常不願意接受改正的建議,習慣成自然,覺得這個姿勢最舒服、放鬆。若干年後駝背功練成就,彎曲的脊椎骨定形,那時才想要挺直背脊已不再可能。有些人由於脊椎骨( vertebra )損傷過度,不得不靠止痛藥度日。(患骨質疏鬆症而駝背的案例,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圓背拜佛功圓背拜佛功 是拜佛的傳統方法。師父如是拜,弟子如是拷貝,師徒相傳,理所當然。
  • 拜佛要訣
    一夾一放,因此血就會衝進衝出,腎臟好象被衝洗一番。沿此而下,此肌肉旁邊有很多血管,分別延伸到內臟、腸子裡去。因此橫膈膜與腰大肌的運動是多麼重要啊! 那麼,我們如何讓橫膈膜與腰大肌來運動呢?就是拜佛。拜佛的時候,第一個動作,上身前屈,這時上半身與下半身形成九十度,頭也是水平的,既不垂也不仰。
  • 佛慧法師 | 拜佛的正確姿勢
    3、合掌[攝心]雙手合掌當胸,此時手雖端正,但仍保持柔軟。    拜佛時要注意,動作需緩慢、輕柔一些,讓自己去感知當下的每一個動作細節,這樣就會讓你的身心變柔軟,培養出你的感恩心,並開發出自性。
  • 新媽媽必看:圖解正確餵奶姿勢
    圖解新媽媽躺著餵奶的姿勢新媽媽怎麼躺著母乳餵養,既輕鬆又不著涼?很實用的媽媽哺乳圖解,媽媽們都學起來!尤其在月子裡很受用哦!無論是躺著餵奶,還是其他餵奶姿勢,都存在這個問題。首先不要寶寶一哭鬧就給寶寶餵奶,他可能是在尋找一種安慰,並非是飢餓。在餵奶的過程中,如果聽不到吞咽聲了,就試著把乳頭往外拔一拔,儘可能避免寶寶過度依戀媽媽的乳房。2.有媽媽說,躺著餵奶,奶液容易流進耳朵裡,寶寶容易患中耳炎,是嗎?如果奶液流入寶寶耳道,是很容易發生中耳炎的,這就需要媽媽在餵奶的同時加強觀察。
  • 如何拜佛?拜佛動作圖解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併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2、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
  • 分步圖解母乳餵養姿勢
    寶寶在胸前的抱放位置圖  摟抱  輕鬆且常用的姿勢。
  • 佛教:拜佛的好處,暗藏玄機,很多人不知道
    為什麼要拜佛?拜佛有什麼好處?很多人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見別人拜佛自己也拜佛,但是不知道,拜佛所暗藏的玄機,如果知道了拜佛的好處,而且馬上就能得到真實的利益,相信很多沒信仰的人,也會頂禮諸佛菩薩。為什麼要拜佛呢?要知道我們拜的不是畫著佛像的那張紙,而是偉大的世尊像。向佛像頂禮的時候,一念恭敬心、虔誠心,沒有任何雜念,全部都是偉大的佛陀聖者的形象。
  • 圖解21個男模特拍照姿勢
    圖解21個男模特拍照姿勢這次,我們為大家帶來21個男性拍攝姿勢。無論是日常拍照,或正式的人像攝影,這些姿勢都可以參考,而且十分容易上手。
  • 燒香拜佛時要注意什麼?五點佛教常識要謹記,不懂的快來看看
    對於燒香拜佛很多朋友並不陌生,因為無論是影視鏡頭還是日常生活中,這個行為都是常見的。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從古代就開始有了這種祈福的行為,大到祈求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小到祈求自己家庭的平安順遂,總之燒香拜佛這個行為很早就有了,也一直延續到現在。
  • ​別小看拜佛,簡單的禮拜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因為在拜佛的時候心念要調整到「恭敬」而且「清淨」,口裡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淨」,身體的動作是柔軟又謙和恭敬,這樣身口意三方面都清淨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的障礙。這也訓練在「動中的安定」,仿佛把水管不斷地灌水、衝洗,慢慢地就可以流暢而清淨,可以開發出潛能,也可以活化身體各部分的機能。以前聽懺公師父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和氣功,比太極拳更好。
  • 燒香拜佛有講究,謹記「佛前4不求」,福氣才會越來越多
    佛門禮儀——拜佛的動作要領:①靠拜墊約一尺左右直立,二足跟相距約二寸,兩足見呈外八字分開,相距約八寸,雙手合掌於胸前,攝心定意。②右手向下至拜墊中間,左手保持合掌姿勢,同時彎腰向下,兩膝分開,跪在拜墊靠邊處。
  • 燒香拜佛時,這五大禁忌要知道,有錢人都避開了,一定要注意!
    在現代社會,儘管佛教不像以前那樣繁榮,但仍有一些佛教徒信奉宗教,來佛教寺院燒香、拜佛的情況也很多。燒香拜佛的時候有五個禁忌,有錢人避開了那個,難怪他們變得越來越富有。其次,燒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握香的姿勢。通常我們必須用左手握香。
  • 正規的拜佛姿勢及每個動作代表的意思(附視頻)
    傳遞佛教知識,組織念經念咒共修,養生健康,吃素,放生,改運、運勢小編:很多人不太清楚如何正確拜佛和拜佛意義,我們平臺從新整大德理資料包括:正確拜佛是什麼?每個動作代表意義?  1、為什麼拜佛時要輕微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