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拜佛,可以讓你心得清淨,增長智慧,增加福德,而且可以治病、健身。因為拜佛是最好的運動,比其它運動效果更好。但是方法必須正確。這裡介紹了禮佛、拜佛的兩種方法:「先右後左」和「左右同運」,可任選一種。如果你去的佛寺有要求,則按照所要求的方法做,要恆順眾生。
方法一、先右後左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併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第二.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
第五.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第六.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蒲團之原處;頭離蒲團由伏而起;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
第七.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
附:問訊
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
問訊
1、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
2、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
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
4、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
5、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
6、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複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方法二 道證法師講述的拜佛方法 --左右同運
視頻:禮佛、拜佛的方法(禮佛、拜佛動作講解、示範)
1、佛者『覺』也
拜佛是『覺性』之開發,非『盲目崇拜』,亦非『慣性動作』。 拜佛要培養『迴光返照』之能力。使『覺性』在『慣性』之前起用,而非一般之運動。故須時時觀照『當下之動作』。因此拜佛中注意『勿閉目』。始終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觀自在』。視力集中於中線。須知道自己『正在作什麼』。[猶如頂上有佛在觀自己]須都攝六根,不可散漫。
2、立如松
頂天立地—立如松
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仿佛一線拉直,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檢查『足趾』—完全放鬆。頭如懸鐘,空靈端正,耳對肩中。後頸貼衣領,收下巴[頸椎—胸椎對直]。
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仿佛一線拉直
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
下頜關節放鬆,勿咬牙切齒,舌、軟顎、咽喉,都要放鬆柔軟。『舌尖』頂於上顎。『舌根』上空,如含一團空氣。[如此,唾液腺之『開口』通暢,鼻中—咽喉氣道亦通暢]。松則氣脈通,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攝心
雙手合掌當胸,肩臂放鬆,『拇指根』對齊『羶中』穴[『羶中』穴,在二乳尖中點]。『手』勿壓迫『胸』[約離一公分]。自己觀照檢查,五指併攏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須用心觀照,心散,則小指開]。
手雖端正,而很鬆柔[勿緊張]有如左手貼右手休息,右手貼左手休息。
肩放鬆,腋下留些空間[腋勿夾緊]。保持端正放鬆狀態。收攝眼神,觀兩手合縫[中線]。
4、俯首、反觀
頭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貼胸』,頸放鬆完全不用力。[開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頸肌』長期僵緊縮短,只要放鬆,多練幾次—『有如瞌睡般,頭自然松落,完全不著力的動作』就可放鬆拉長頸肌]。
仍收攝眼神,反觀自己,拜佛是修習『動中定』—在動作中,眼前『境』雖變動始終都攝眼神於中。[都攝六根]
柔軟垂頭敬禮
5、躬身[脊椎向後拱]
並非向前彎腰[重心偏於『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
立定腳跟[趾松靈,不載力]
垂頭,觀照中心線,觀照自己如何動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動作。如仰臥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後,使脊椎向後拱起。而手臂松、不動。
6、松肩、手放下
保持垂頭,躬身。
合掌之手,對準『跟中』下垂。
掌仍合好,沿中線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雙肩拉下,拉開。
消除平日肩背緊張之障礙。[手下垂對準足跟中點,尚可作為指標來檢查,身是否已充分後退]。
以下7.8.之連續動作是手觸地〈跪前〉瞬間之『過渡動作』。雖很快就過〈約三秒〉,但對保持重心不動,及開發『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過,須明白觀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柔軟]
持續以上俯首—躬身—垂手
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觸地。[仿佛後有椅子,而小腿貼靠椅腳,向後『坐下』般。]
眼神專注中線[二跟中點],『臍』沿此中線,直下趨向『跟中』直到手能觸地。柔軟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轉向後方便按地。
[初學者難免蹲時小腿向前斜,請參考後面之練習法。]
[注]:因前『躬身』動作時,腿和膝已曾向後退,故接著「屈膝』時,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
屈膝時,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時,不耗力於平衡 ,腿不酸,可松。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則非自然物理重心,須耗力於平衡,緊張,腿酸。
8、按地跪下[謙恭到底]
至雙手指尖觸地,可以『手』作支點時,足跟才離地,以膝著地,跪下。[跪之瞬間—腳底和腳趾間的『關節』會充分拉開,每隻腳趾之筋都拉到。]
手按地之恰當位置,是讓膝跪下時,正好指尖齊膝,兩膝分開些[約開5公分,不必太開,以免趴下時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鬆[柔軟][不費力僵持,始終保持單一重心]。
9、跪坐放鬆
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輕輕相接觸,而不相壓,坐在二足跟之『內側』,跪著坐定,以體重壓開二足跟。[可拉開踝關節,刺激『淋巴反射點』]。[此時重心仍在『跟中』]。
註:『跟中』—二足跟中點。
10、伸手迎佛[背塵合覺]
坐定、重心在後跟中,身放鬆。保持垂首[勿抬頭]。雙手柔軟,向『前方中央』伸直[雙手指尖貼地滑行]。手雖『伸直』而『鬆柔』,不僵硬,但有拉開二肩之拉力。此時是小腹向地面貼近,上身鬆柔。[力在丹田]
11、五體投地
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後腳跟中]。以『中指尖』為支點,按地。◆兩肘,向『外』『前』方撐開,順便貼地,肘對齊耳孔。二肩拉開[肩背平]勿聳肩侷促,腋下拉開[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貼於地[平等心]。
撐開肘之同時,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貼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徹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會緊張,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經之壓迫和障礙]。
此姿勢 頂門—臍—跟中 約呈一直線。
12、翻掌接佛[轉凡成聖]
先輕輕半握拳[由小指帶動]
在將手掌翻轉向上,如蓮花開,如掏心供佛。[此表決志轉變自己,向佛學]。[翻掌時,儘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傾斜],但勿僵持使力,須立刻放鬆,使手指如蓮花瓣輕柔]
以此『蓮手』承接佛足。雙手約於頭前『一拳』處,雙手中指約距4寸,手指雖松,而須整齊柔軟。
13、與佛會心
翻掌接佛時,觀想佛立於我蓮手上接受禮拜,此時與佛會心一笑。
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頂門直入,充滿全身心。[此時全身放鬆,微笑自然徹底深呼吸]。[由外可見,全身如充氣般鼓起,甚至兩『腰脅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脹之吸氣]。
14、恢復跪坐[歡喜信受]
接佛後 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帶動][領受佛力]
再翻掌向下[平貼地面][平等布施]
趁吸氣之勢—[自然吸,非刻意吸]
由頂上拉起,恢復跪坐,手亦收於膝旁[指尖齊膝]。[由頂上拉起,如木偶之吊繩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並非靠腰背使力坐起來]。
15、跪翻腳掌[歡喜起行]
以『膝』作支點[雙手於膝旁稍扶而已]。
由頂上中線拉起,自然臀離坐,使腳能靈活翻轉『V』變『八』。[身放鬆才能靈活][肩、手勿沉重載力下按]
翻法如圖:
二大趾向外點地[距8寸]、二足跟向內靠攏[距2寸]。目的是使站起時,腳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後二』,如此才能立於原位。
16、恢復立姿
趁著吸氣之勢[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時]。[如木偶被拉一般]—被佛,由『頂上中心線』拉起來,很鬆靈,瞬間就恢復立姿。
[起立完全不費腰肌之力,亦不是靠雙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頂上拉力』。頭始終在最高點,須用心體會此起身之要領—是如由頂上拉起般,心勿掛礙身體其他各部位]。
趁吸氣之勢、起立、合掌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後抬頭,如此則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我還有一點經驗也許可以提供給您們參考一下,也許在病中會有很大的突破和幫助。我生病不久,懺公師父就指示我,要我多拜佛,消除業障。『業障』兩個字,淺顯一點說—『業』就是行為,『障』就是障礙,也就是由過去種種行為累積下來所產生的障礙,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的障礙。所謂過去的種種行為包括—我們心裡想的念頭,與嘴裡說的語言和身體的姿勢、作為。為什麼說念佛、拜佛可以消業障呢?因為在拜佛時心念要調整到『恭敬』而且『慈悲清淨』,口裡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淨』,身體的動作是柔軟又謙和恭敬,可消除平日姿勢不良,所造成的壓迫、障礙。這樣身口意三方面都清淨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自己身心行為不合理所製造的障礙,(消業障),這也順便訓練在『動中的安定』。也仿佛把水管不斷的灌水、衝洗,慢慢的就可以流暢而清淨,可以開發出潛能,也可以活化身體各部分的機能。
在我很衰弱的時候,因為腫瘤又很大,拜佛的動作是『五體投地』—人要跪下來而且頭要貼在地上,(因為『兩個手、兩個膝蓋和頭部』,五部位都貼在地上所以叫作『五體投地』。)剛開始不明白方法,作這個動作時使腫瘤和腸子擠在一起,感覺幾乎喘不過氣來,站起來的時候覺得天昏地暗,每拜一拜都很吃力。不過我對佛倒是有很深的尊敬和信心,所以心裡覺得能拜死在佛前總是比沒有拜好,總是比躺在床上病死好,就再支持拜下去。
剛開始一天拜一百拜要很努力才拜得到,感覺身體很沉重,稍微動一下就很喘,天昏地暗。後來有一天我知道有一位患了骨癌的王學長,她鋸掉了一條腿,每天都用她僅剩下來的一條腿,單腳站立念佛拜佛,她天天都能拜一百零八拜,還能做很多的家事,我聽了很慚愧就想:她用一條腿那麼困難都能恭敬拜一百零八拜,我的兩條腿還好好的,至少也要拜三百拜。其實您只要自己試試看就可以知道一條腿拜比兩條腿拜是十倍困難!比我十倍困難的事她都有辦法做到,所以我應該要更努力,所以就發了一個願:要拜十萬拜來感謝佛恩、感謝父母、師長、一切眾生的恩惠,也回向苦難的眾生和癌症的朋友們,大家都能夠離苦得樂。
以為會很累,不料越來越舒暢輕鬆
世界上並沒有人強迫我拜佛,相反地,大家都勸我不要太累,是我自己發的願,發了願就要作,再苦也要支持下去。然而很奇怪,並不像大家所認為的那麼苦、那麼累。相反的似乎越來越不累,包袱好像越來越輕了。本來一天三百拜要分好多次才能完成,後來不知道怎麼了,越拜就越輕快,我也沒有想到要趕速度,只是身體的重量好像減輕許多。有一種水管衝得比較乾淨,水流得比較舒暢的感覺,不像剛剛衝水的時候好像有許多泥沙黏在一起衝不動的樣子。有一天忽然不覺中,一次就把三百拜拜完,而且七不累也不喘,就好像剛剛拜了第一拜那樣。
雜念越少,身心越輕
以前我聽說有一位法師他每天早上都拜三千拜。這是我很早以前聽到的,當時我不信,人家說他很快就拜完三千拜,我實在難以相信,因為我自己拜得很遲鈍又很沉重,怎麼加速度也沒有辦法拜完三千拜,其他也有像我一樣不信的人就去現場看那位法師拜佛幫他計算,真的看他拜得並不急迫,樣子也很從容,沒有趕速度加快的樣子,只是看起來很輕飄,動作很流暢,好像沒有什麼重量,幫他計算真的是三千拜,一拜都不少,後來我才相信『當人的妄念越減越少時,身體的負擔就愈少、愈輕飄,活動越沒有障礙,才能作得那麼快。』,在佛門裡默默這樣用功的法師很多,算起來我是很懶隋懈怠的。
投稿郵箱:3089267441@qq.com
敬請關注微信號:woyaonianfo
拜佛的秘密(不可不知)!印光大師:為何有人得不到佛菩薩加被?
世界頂級科學家潘宗光:我為什麼信仰佛教?
虛雲老和尚:感果之時,安然順受,毫無畏縮,這就叫明因識果
原來這才是真正供養佛,看後醒悟
廣欽老和尚開示:修行、念佛
吃素念佛實例兩則:念佛一晚毒瘤消失,拜佛十五天癌症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