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拜佛的好處

2022-01-01 杭州佛教義工聯盟

拜佛蘊涵的醫學原理有一點經驗也許可以提供給你們參考一下,也許在病中會有很大的突破和幫助。在我剛生病不久,懺公師父就指示我,要多拜佛,消除業障。「業障」兩個字,淺顯一點說:「業」就是行為,「障」就是障礙,也就是由過去種種行為累積下來所產生的障礙,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的障礙。所謂過去的種種行為包括我們心裡想的念頭,嘴裡說的語言和身體的姿勢、作為。為什麼說念佛、拜佛可以消除業障呢?因為在拜佛的時候心念要調整到「恭敬」而且「清淨」,口裡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淨」,身體的動作是柔軟又謙和恭敬,這樣身口意三方面都清淨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的障礙。這也訓練在「動中的安定」,仿佛把水管不斷地灌水、衝洗,慢慢地就可以流暢而清淨,可以開發出潛能,也可以活化身體各部分的機能。以前聽懺公師父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和氣功,比太極拳更好。我還不能體會,後來在拜佛中發現很多拜佛的好處,以及拜佛和醫學的原理相應的關係才漸漸了解師父的話。拜佛是使我們身、口、意清淨的運動,可以和佛相應當然也可以治病。拜佛和醫學的關係,我們有另外一個專門單元來討論,在這裡只是簡單說幾句話。

1、拜佛具有「脊椎醫學」的療效,強化內臟、增加細胞帶氧量現代人精神很緊張、壓力大,全身的肌肉不自覺地都是很緊繃,而且因為缺乏運動,整條脊椎都很硬很難彎曲。在醫學上來講,脊椎一節和一節中間的縫隙是神經和血管通過的地方,由脊椎出來的神經是負責管理各個內臟的。如果脊椎一節一節擠得太近就會壓迫到血管和神經,哪一節的血管神經受壓迫,那一節就會出問題,它所支配的內臟功能就會漸漸壞掉。因為脊椎太擠了,血流不通,所以不能輸送充分的營養和氧氣給內臟的細胞,細胞若是欠缺氧氣就容易變成癌細胞,所以和癌症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的姿勢、動作和呼吸對整個病情有很大的影響。
2、拜佛動作正確可以幫助治療,消除生理、心理障礙拜佛的動作如果正確就可以幫助治療。因為拜佛的時候要把頭很柔軟地低下來,儘量低垂到下巴可以貼到胸骨,這個動作可以把脖子的脊椎一節一節地拉開,所以送到腦部的血流就會比較充足。

3、拜佛矯正脊椎,消除腰酸背痛拜下去的時候是用「後腳跟」作支持點,人一面蹲下來,一面又把腰彎下去,最好彎到肚子可以貼到大腿,這個動作可以把脊椎兩旁的肌肉都拉長放鬆,使得脊椎的隙縫可以拉開,這樣對整個內臟的血流和神經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拜佛時雙手本來是合掌,但在跪下去之前把雙手先放開放鬆,按在地上作支持,然後膝蓋才跪下去。跪下去之後腳底要翻向上,人就坐在後腳跟中間,然後上身俯下來把頭部印堂的部位貼在地上,要注意這時候眼睛必須要打開。這個動作可以矯正我們的脊椎,因為人類為了要維持站立的姿勢所付出來的代價就是腰酸背痛,一般人站立的時候,腰的部位比較緊張,所以腰椎都會向腹部的方向塌進去,這樣會使腰部的脊椎一節一節擠得太緊造成壓迫的障礙。拜佛可以消除這個障礙,也就是「消業障」——矯正塌進去的腰椎,使它再度向背部的方向膨出來,也就是把擠得太緊的脊椎都拉開,消除壓迫。4、拜佛增加肺活量,打開心量,並開發自覺之力在趴下去的時候,同時兩隻手很柔軟輕鬆地向前伸出去,準備來接佛的腳,手大概伸到離頭頂一個拳頭的距離。同時兩邊的腋下要儘量地張開,它的意思是打開我們的心量,也增加肺活量,也就是增加肺部交換空氣的量。在手伸向頭部前面以後,就把手心翻向上面,這個動作表示「我決定要轉變自己的心境,來迎接佛的光明」,也是「我要盡我的心來供養佛,一點都沒有保留」。這個時候要觀照我們的手指頭,像蓮花的花瓣那麼柔軟輕鬆,不要用力。以雙手的蓮花來接佛的腳,這個動作是提醒我們:蓮花的開放並不是靠外面的力量,而是靠內部自覺的力量,我們的心花開放也是一樣。這時候要觀想大慈大悲的佛站在我們的雙手蓮花上接受禮拜。我們可以和佛面對面,這是多麼歡喜的事啊!這時候自然會由內心笑出來。我們再觀想佛放清淨慈悲的光明由我們的頭頂照進來,使全身全心都清淨光明。一切的病痛就好像黑暗,若是有光明就沒有黑暗。我們再觀想所有的眾生都和我們一起沐浴在佛的光明中。

5、拜佛引發徹底呼吸,吐盡陳積廢氣,吸入清淨佛氣我們一般人好像時常都在呼吸,但是事實上很少人知道怎麼呼吸,很少人能有完全又徹底的呼吸,為什麼呢?你可以觀察:只要人在忙碌的狀態,或者是心在注意外面的事情,他的呼吸就會受影響——變成很短、很淺的呼吸,甚至有時候會在半停頓的狀況,尤其心情不好、生氣的時候。這種呼吸會使我們體內骯髒的空氣沒有辦法吐出來,換新鮮的空氣,所以久了以後就會累積汙濁的空氣在體內,缺乏氧氣。細胞缺乏氧氣很容易發生癌病變,所以容易得癌症。我們用拜佛可以調整呼吸,使呼吸變成徹底又完全,所以拜佛也是很好的「氣功」。我們拜佛的動作自然會使得我們徹底地「吐氣」,使全身的廢物、汙濁的空氣都吐得乾淨,然後五體投地的時候,因為全身放鬆,肌肉放鬆就沒有阻力,在沒有阻力的狀況下自然就會有很深很完全的「吸氣」,血流也會因為深吸氣的吸引作用,很順利地流回心臟再打出去。我們每一個細胞都能在拜佛中得到豐富的滋養和氧氣,以及極樂世界快樂歡喜的氣氛。當拜好要站起來的時候,必須要趁著吸氣的時候,趁著吸氣的時候,運用吸氣的力站起來,就會很輕不必費力。道證法師的感悟慢慢地,我發覺到原來一千拜、一萬拜都只不過是眼前這一拜而已,根本不需要去掛礙,更不必費心去想下一拜,只要時時刻刻拜好眼前這一拜,享受眼前這一剎那和佛面對面的時光就好。古人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萬古以來廣闊的天空,就是眼前你看到這一時的風月,每一個一朝風月都是萬古長空。所謂「永遠快樂無憂」就是每一個「現在」都快樂無憂。其實佛本來就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夠覺悟而快樂無憂,但是因為我們心裡充滿了妄想和執著,每天煩惱東掛礙西,被亂七八糟的思想牽引著,所以沒有辦法快樂無憂,本來有的佛性、力量和潛能也發揮不出來。其實我們也可以選擇把妄想執著當作垃圾一樣丟掉,來享受清淨自在的本性,這是沒有人可以阻攔的。但是我們很莫名其妙地很喜歡「佔有」,就是佔有著痛苦、黏在痛苦上不能自拔也甘心。

假如現在不能夠開心歡喜地發揮生命造福大家,那麼說實在,爭取明天也沒有用,爭取更長的生命也沒有用。我還是喜歡一句老話——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園中種滿蓮花,以清風明月的胸懷歌詠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拜佛的好處你知道多少?
    拜佛的好處  一、得妙色音多拜佛、罪障消滅、相貌會轉變為好,聲音和身體會莊嚴起來。
  • 佛教:拜佛的好處,暗藏玄機,很多人不知道
    為什麼要拜佛?拜佛有什麼好處?很多人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見別人拜佛自己也拜佛,但是不知道,拜佛所暗藏的玄機,如果知道了拜佛的好處,而且馬上就能得到真實的利益,相信很多沒信仰的人,也會頂禮諸佛菩薩。為什麼要拜佛呢?要知道我們拜的不是畫著佛像的那張紙,而是偉大的世尊像。向佛像頂禮的時候,一念恭敬心、虔誠心,沒有任何雜念,全部都是偉大的佛陀聖者的形象。
  • 拜佛有什麼好處?
    有啦,拜佛呀!』問她怎麼拜,拜給我看看!她就在磁磚地板上『喀』的一聲跪下去,頭也『喀』的碰地,這麼虔誠會有好報嗎?   再問她:『除了膝蓋會痛,你還容易頭昏,對嗎?』她說:『是啊!你怎麼知道?好厲害喔!難怪人家說你有神通。』唉!有時想解釋都很麻煩。拜佛,明明是為了健康,開智慧,怎麼會拜到這般糊塗呢?
  • ​別小看拜佛,簡單的禮拜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因為在拜佛的時候心念要調整到「恭敬」而且「清淨」,口裡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淨」,身體的動作是柔軟又謙和恭敬,這樣身口意三方面都清淨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的障礙。這也訓練在「動中的安定」,仿佛把水管不斷地灌水、衝洗,慢慢地就可以流暢而清淨,可以開發出潛能,也可以活化身體各部分的機能。以前聽懺公師父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和氣功,比太極拳更好。
  • 拜佛的八大意義,六大好處
    為什麼拜佛時要輕微低頭?佛法: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開發,故府首返觀。我們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報,但被貪、嗔、痴、慢、疑等烏雲垃圾蒙蔽,開發謙恭的美德,才能撥開烏雲,現自身佛性光明,處處吉祥。
  • 拜佛要訣
    內臟當中,如心臟就有很強壯的肌肉;胃腸、子宮、膀胱都有肌肉,可是它不聽我們支配,所以稱作「不隨意肌」。肺臟、腎臟和肝臟都沒有肌肉。因為沒有肌肉,所以不能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大腦,它也沒有肌肉,到底我們哪些運動可運動到這些地方呢? 那麼拜佛有什麼好處呢?剛才談到內臟中有不隨意肌,即不隨著你的意志來控制.所以叫不隨意肌。幸好我們還有兩組肌肉是隨意肌,橫隔膜和腰大肌。
  • 拜佛與拜神的區別?
    然而今天,一般拜佛、念佛的人很多,但是懂得迴光返照的人很少,佛像在前面,拜心外的佛,只想到佛陀會保佑我們。沒錯!佛有神通力,會保佑我們,但是很少拜佛的智慧,我們就是佛!所以佛陀說:「一切眾生皆得成佛」。每一位眾生,被迷惑就做眾生,覺悟就做佛。心、佛、眾生三者無差別,這是平等的,這不像基督教,或是天主教,其它宗教,我要拜上帝,我們永遠無法做上帝,他是絕對的二元論。
  • 關於燒香拜佛的學問:女性生理期不能燒香拜佛?現在終於明白了
    關於燒香拜佛的學問:女性生理期不能燒香拜佛?現在終於明白了中國一直有著一個傳統,那就是每到什麼節假日大家都會到寺廟裡燒香拜佛,比如祈願健康安康、消災祛病、富貴智慧等。但是寺廟畢竟是佛門清地,這裡面有著很多的講究和禁忌。比如:入寺禮佛,著裝應整潔樸素,不穿奇裝異服。
  • 拜佛的兩種方法( 禮佛、拜佛連續動作圖解)
    因為拜佛是最好的運動,比其它運動效果更好。但是方法必須正確。這裡介紹了禮佛、拜佛的兩種方法:「先右後左」和「左右同運」,可任選一種。如果你去的佛寺有要求,則按照所要求的方法做,要恆順眾生。 方法二   道證法師講述的拜佛方法 --左右同運 視頻:禮佛、拜佛的方法(禮佛、拜佛動作講解
  • 拜佛姿勢圖解
    5、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6、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複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註:拜佛時頭一定要著地 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借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並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學習的宗教儀式。
  • 拜佛動作圖解
    拜佛順暢須是動作連續而有規則,重心以外身軀放鬆而不吃力。正確姿勢,動作自然,則有益健康。然而錯誤姿勢則不規則,辛苦又吃力。有正確動作加以憶佛之念,可以化解錯誤姿勢所造成之散亂、僵硬、昏沉,且有專注、柔軟、輕鬆明淨之境界。請重複練習各階段拜佛姿勢,以求姿勢正確。
  • 動物拜佛千年一見!佛法無邊,感天動地!
    萬物皆有靈性拜佛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會做的事這些可愛動物們竟然也會虔誠拜佛!動物雙手合十虔誠拜佛,太感人了寺院裡收養的流浪狗每天跟著高僧禮參拜禮佛虔誠禱告這隻貓咪是一個高僧剃度時帶來的每天都會在佛堂前禮拜佛堂前的善水池裡烏龜一家每天都會露出水面面朝佛堂仰視或低頭禮拜
  • 拜佛圖解:出家師父演示拜佛動作!
    點擊楞嚴論壇免費訂閱,每天與您相伴!
  • 經常燒香拜佛的人,這三個拜佛「禁忌」,再忙也要看看
    每逢過年過節,很多人都喜歡去寺廟拜一拜佛,如果你也經常去拜佛,這三個拜佛「禁忌」,再忙也要看看,否則容易求福報不成反遭災禍。很多人去寺廟拜佛時,都把重點放在了拜佛時的禮節上,其實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反而是這三件事。
  • 為什麼不是「點蠟燭拜佛」,是燒香拜佛呢?什麼時候用蠟燭好?
    介紹我相信很多人都去寺廟燒香拜佛,很多人在家裡供奉佛像,不過,我相信很多人已經注意到我們通常是燒香拜佛,而不是點蠟燭,在寺廟裡,我們總是把蠟燭稱為香燭,我們家的佛像前都有蠟燭,你知道刀燭和香有什麼區別嗎?所以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我們在拜佛時不點蠟燭而是燒香。
  • 拜佛的意義及其功德
    後以右掌置於左掌之內,疊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是時已直其躬),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疊至左手至上,兩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疊至右手上,餘與三昧印同),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開而退。以上為一般拜佛之禮拜法,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此外,密宗尚有「佛部、蓮花部及金剛部」等之合掌與禮拜方法。
  • 為何不是「點蠟燭拜佛」,而是燒香拜佛?蠟燭什麼時候用最好?
    導語相信很多人都去寺廟裡燒香拜佛過,也有不少人在家裡供奉佛像,不過相信很多人也注意到了一點,那就是我們拜佛一般都是燒香拜佛而不是點蠟燭拜佛,而寺廟裡從來都是喊蠟燭為香燭,佛前一般也有香燭供奉,我們家裡供的佛面前也有蠟燭擺在兩旁,那麼你知道蠟燭和香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 保健脊椎的平背拜佛功
    僅就禮佛時身體的形狀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方法,在此暫且假名為(一)圓背拜佛功、(二)平背拜佛功。「功」字之義是指多次重 復一套動作,因而成就某種結果。例如練舞功可能成就舞者色身、舞者生涯,練舉重功可能成就舉重色身、舉重生涯,練作文功可能成就文者色身、文者生涯等等。本文只探討二種拜佛功的特色及對色身的影響,不談修行的成就。
  • 燒香拜佛有什麼講究?拜佛到底靈不靈?做到這2點就知道了
    燒香拜佛有什麼講究?拜佛到底靈不靈?做到這2點就知道了佛教在我們國家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雖然說佛教發揚自印度,但自傳入我國以來,經過本土化的影響,很受普通百姓的歡迎。無論是信徒,還是普通民眾,甚至把寺廟當作一種文化和旅遊勝地,來陶冶情操。
  • 拜佛姿勢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