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分析,食用小龍蝦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個:
一是小龍蝦本身具有某種生物毒素或其他的外源性化學物質。儘管小龍蝦這種外來生物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生病害,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會被感染和攜帶病毒。
二是洗蝦粉的毒素。有些商家為了把小龍蝦洗乾淨而使用洗蝦粉,洗蝦粉可能也會含有某種毒物。
三是食物添加劑。有的餐館在烹飪小龍蝦過程中為了增加湯汁的鮮味和香味,隨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這些成分不詳的化工合成添加劑,長期食用還可能損傷肝臟甚至有致癌風險。
「小龍蝦少量食用還是可以的,最好去頭食用。」醫生說。此外,活龍蝦在買來後,最好放在清水裡養24至36小時。
2、國慶中國節假日期間,長沙42歲的歐女士(化名)在下班後和朋友們聚餐,進食了一頓美味的夜宵:啤酒配小龍蝦。誰知第二天一起床,全身無力,不僅雙腿無力行走,兩隻手也抬不起來。歐女士意識到情況不妙,趕緊讓家人將她送至長沙市第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躍輝診斷她為「橫紋肌溶解症」,立即收治入院。在進行了大量補液、鹼化尿液等對症支持治療後,歐女士這才轉危為安。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自7月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急診科接診了50多例「橫紋肌溶解症」患者,此前均食用過小龍蝦。為何會遇上橫紋肌溶解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徐昌盛介紹,橫紋肌溶解症的致病因素至今不明,臨床推斷可能與水產品有關,而且高溫烹煮並不起作用,此外這種疾病還跟劇烈運動、意外傷害、飲酒等有關聯。
一旦發現全身肌肉酸痛、渾身乏力、小便顏色變深甚至呈醬油色,要警惕是橫紋肌溶解,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如果吃完小龍蝦後出現以上症狀,可以先自行催吐,肌溶解患者還要大量喝水以防腎損傷,減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