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烏龍麵這麼做,家裡的大貓小貓都搶著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稀有記憶,ID:XYvacatio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關於烏冬,我聽說過很多版本的據說,但其中一致的是,烏冬起源於古代中國,後經一位僧人,將做面的方法帶回日本香川,後人們不斷改進,與當地盛產的小麥粉結合,便有了現在的烏冬。
烏冬在日本有三大流派,贊岐烏冬、稻庭烏冬和水澤烏冬,並稱為日本三大烏冬。關於贊岐烏冬,我們做過一期專門介紹,今天要分享的就是我們在贊岐(現香川縣)學到的烏龍麵製法。另外兩種,目前還沒有前往實地探訪,探訪之後再出食記。
烏冬由麵粉、鹽、水製成。
傳統的贊岐烏冬,一定要用jio踩麵團,踩出彈性和勁道。
日本料理大都強調食物原味,烏冬也是,吃烏冬,強調吃出麥香,搭配越簡單越好,最經典的吃法,就是配上一碗清爽的鰹魚湯,撒點蔥花和薑蓉,幾塊魚糕即可。
---制面---
<食材>
150g中筋麵粉(1人份) 食鹽 水
<器具>
廚房秤 量勺 杯子 擀麵杖 厚塑膠袋 砧板 切面刀 和面盆 笊籬
做法:
1.製作鹽水:
贊岐烏冬有嚴格的水:鹽比例,並會根據一年四季調整水和鹽的比例。
夏季-9勺水+1勺鹽;
春秋兩季-11勺水+1勺鹽;
冬季-15勺水+1勺鹽(不用考慮重量,只用相同勺子即可)
2.和面:
麵粉和鹽水的混合比例也十分講究,鹽水/麵粉=42%(夏)-46%(冬),春秋取中間值。所以今天我們取150g麵粉,66g鹽水。
先將麵粉倒入盆中,再分4-5次加鹽水,注意不要按壓麵粉,而是要用手指不斷將麵粉挑起,一邊加水一邊挑,讓面和鹽水更好的混合。
3.揉面:
重複揉按動作,讓麵粉、鹽水、空氣三者充分混合。
漸漸揉成麵團,硬度與我們的耳垂相當。
4.踩面:
很有趣也很重要的一步,旨在加強面的勁道,吃起來有嚼勁。將麵團稍加揉捏,後套上兩層厚實的塑膠袋,開始踩,用腳後跟來回踩4-5分鐘,期間不斷翻轉麵團。
取出麵團,此時麵團表面會變得愈加光滑,重新揉捏成團再次裝入袋中,重複踩面2-3次。
5.醒面:
將踩好的面取出,稍加揉捏成團狀,
再次放入一個乾淨的塑膠袋中醒發,醒面時間為30min-1hr(夏),1-2hrs(春秋),2-3hrs(冬)。
6.擀麵:
醒好的麵團,揉成長方形,麵團上撒些麵粉防粘,用擀麵杖從麵團的中間向外按壓著擀,擀至麵團邊緣最大伸展,再將麵團轉動90°,繼續重複擀的動作,將麵團擀薄至6-8mm厚度。
之後,在麵皮上下再撒些麵粉,將整個麵皮卷在擀麵杖上,繼續擀制至更薄。
直到可以將麵皮疊成10cm左右寬的3-4層,此時厚度適中,將麵皮從下到上疊起,一層比一層稍窄。
7.切面:
用切面刀將面切成2-3mm左右寬的麵條,
將粘在麵條上的多餘麵粉抖落,
之後將麵條掛在擀麵杖上等待煮製。
8.煮麵:
鍋中放足量水,水燒開後,將麵條分散的放入,並用長筷子不斷攪動防止粘連,直到麵條浮起,整個煮製時間大概8-10分鐘,具體取決於你的面量。
之後,將煮好的面用笊籬迅速撈起,放入一個乾淨的盆中,用冷水不斷衝洗,儘可能除去表面粘性,再將洗好的面放入笊籬中瀝乾,即可待享
。
---制湯---
<食材>
水1000ml 鰹魚片5-6片 湯用昆布2片 淡口醬油30ml日式清酒10ml 味淋10ml
蔥花 薑蓉 魚糕
做法:
1.鍋中加水,再放入鰹魚片和昆布,大火將水煮開後,放入清酒和味淋,調至中火再煮10分鐘,期間不斷濾除雜質。
2.將醬油倒入湯中調味,濾掉鰹魚片和昆布,只留清湯。
3.將煮好的烏冬放入湯中,撒上切好的蔥花和薑蓉、魚糕,一碗經典的清湯烏龍麵就做好了。
還有另外一種靈魂吃法:
<食材>
生食雞蛋 黑胡椒 黃油 醬油酌情
將剛剛煮好的烏冬起鍋,直接入碗,面上打一顆可生食雞蛋,放上一塊黃油,再撒些黑胡椒。
烏龍麵被柔滑的黃油和蛋液包裹著,吃起來更加順滑香甜!烏冬吃法千千萬,總有一款適合你。
很多人都是烏龍麵的狂熱愛好者,甚至於村上春樹,還專門去過一次香川,專門寫了一篇《贊岐·超深度烏龍麵紀行》。
而我們喜歡烏冬,是喜歡烏冬的純粹和韌性,當烏冬「咻」地滑入口中,咀嚼讓舌齒間感受到烏冬勁道的口感,大量碳水化合物帶來的精神愉悅,就在烏冬的麥香中,漸漸展開~
這是烏龍麵帶給我們的記憶,
每一種食物都有專屬於你的記憶,
要不要也自己做來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