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魯班被草割到發明鋸子,但當時沒發明鋼,那鋸條是用什麼做的

2020-12-13 扒拉筆跡

相傳魯智深是割了草才發明了鋸子,但不是發明了鋼,鋸片是用什麼做的?

魯班是中國土木工程行業和木匠行業公認的祖師爺,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即使到今天,"魯班"依然象徵著中國建築行業的巔峰存在,只有足夠優秀的建築作品,才能獲得"魯班獎",甚至很多大學校園裡,依然有魯班的雕像和畫像。可見魯班對歷史的影響之深遠。

傳說中,生於公元前507年的魯班,由於出生在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接觸了大量的土木建築活動,掌握了極其豐富的勞動實踐經驗,並能根據生活中看到的各種事物融入到自己的生產活動中,發明了許多極具實用屬性的工具,比如鋸子。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據說他是在深山裡伐木時突然倒地的。慌亂中,他抓住附近的一把野草,救了自己,才沒掉下山道。起床後,他發現自己的手掌很痛,仔細一看,是在流血。

魯班仔細看了看自己抓來的那一把野草,發現野草的兩邊都長著密密麻麻、細細的、尖尖的牙齒,而他手掌上的傷就是這些牙齒的作用。他又試著在手上輕輕劃了一下這些牙齒,結果劃出了一個巨大的口子,驗證了這顆牙齒的功能,於是他高興地跳了起來。

魯班在製作的過程中用到了很多的木材,但是當時的人們在處理木材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刀和斧子,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也不是特別好,他一直在想有什麼更先進的工具能夠讓人們更有效地處理這種木材,為此他想了很久。

魯班被這些長著"牙齒"的野草割傷後,欣喜地發現自己苦苦思索終於找到了答案,於是他模仿這些野草的牙齒,在一種長工具上裝上了又尖又密的牙齒,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新的工具:鋸子,而那種長工具叫鋸條,那些牙齒叫鋸齒。

現在我們看到的鋸片基本上都是用鋼做的,但是魯班生活在沒有鋼的時代,他用什麼材料做鋸片呢?相信大多數人都想不出答案,那就是鋸子,其實並不是魯班發明的。

雖然過去的歷史記載和傳說都說鋸子是戰國初期魯班發明的,但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聰明、勤勞、善良的中國人就已經成功地發明了鋸子。

鋸子最初是用燧石,也就是堅硬、緻密的矽巖,在石頭的邊緣敲出一些鋒利的稜角,那是最原始的鋸子,後來隨著人們使用材料的進步,鋸子開始從石鋸向青銅鋸轉變,到了春秋時期,人們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鐵質材料,於是戰國時期的魯班製造了鋸子。很可能是用鐵做的。

相關焦點

  • 魯班發明鋸子時還沒有鋼,那他是用的什麼材料做的鋸條?
    例如,鋸子也是由他創造出來的,可那個時候並沒有鋼,他是靠什麼來做成鋸條的呢?圖片:能工巧匠魯班劇照在小時候,大家應該都曾聽說過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講的是他有一次在山坡上,被茅草割破了手。細看之下,魯班發現這茅草邊緣是鋸齒狀的,非常尖銳。受此啟發,魯班回去之後就發明出了鋸子。
  • 魯班因為手被芒草割破發明了「鋸」,他用什麼東西做的鋸條?
    文·段宏剛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享有「中國木匠鼻祖」和「建築鼻祖」的美譽,實際上,他實至名歸,我們目前使用的許多工具,如木匠那一套用具,曲尺、墨斗、鑿子、刨子、鑽子,古代士兵攻城所用的雲梯,老百姓加工糧食所用的石磨,防盜所用的鎖子,遮雨用的雨傘,都是魯班發明。
  • 魯班真的發明了鋸嗎?那時候的鋸條是用什麼做成的?
    魯班這個人本就是個有心人,對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保持著好奇心和求知慾,於是他不顧手上的疼痛,就去觀察這種茅草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然後就看到了茅草邊緣鋒利的類似齒輪的部分,正是這個部分極為鋒利,只要劃到皮膚上,很容易造成流血。魯班受此啟發,回去就發明了鋸。這個故事應該稱得上是家喻戶曉,甚至還在上學的時候專門學過。
  • 考古發現石頭鋸子,距今上萬年歷史,魯班造鋸的傳說是假的?
    魯班發明鋸子木匠必備的鋸,相傳就是魯班發明的,但那個時代還沒有鋼,他用什麼做的鋸條呢?有一次魯班進山砍樹,一不小心被野草刮破了手,魯班隨手採了一根草仔細觀察,發現這種草兩邊都有鋒利而且細密的齒,在手上輕輕一滑,就會留下印子。
  • 魯班因被草割傷而發明了鋸,那時並沒有鋼鐵,他是用何材料做的鋸條呢?
    雖說在明確歷史上並沒有很詳細的記錄,但是關於其發明鋸子,有這麼一個故事,故事的過程和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類似,魯班去山上,一個不小心就被小草劃破了手指,善於思考的魯班仔細的觀察了小草
  • 魯班的時代還沒有鋼,他用什麼做的鋸條呢?
    魯班,不但是著名的能工巧匠,還是偉大的「百工聖祖」。他的一生,發明過許許多多東西。比如說,查《墨子·天志上》可知,「規矩」中的「矩」就是魯班發明的,其由尺柄和尺翼構成,相互垂直,以及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現在,矩又被稱為曲尺,但更多的人喜歡稱它為「魯班尺」,用以紀念魯班。《墨子·天志上》還記,魯班還發明有墨斗。
  • 王者榮耀魯班大師遊戲人物歷史背景介紹
    他曾創製雲梯,準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裡,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都城郢,與魯班和楚王相互辯難,強行說服楚王停止攻宋。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覆研究、試驗出來的。
  • 魯班不僅是一個木匠,直到2000多年後,他的另一重身份才被揭開
    我們熟知的魯班魯班很會根據身邊事物,去發明創造很實用又很巧妙的工具,就比如我們現在還經常使用的鋸子。大家應該都知道,當年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有一次他去深山砍樹,不小心腳下細滑摔倒了,手被野草給割破滲血,他摘下葉子仔細一看,原來葉子邊緣有很多鋸齒形狀的缺口,非常鋒利。
  • 舉一反三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善於思考,就能從中把握玄機
    魯班是我國土木工程業公認的「鼻祖」,相傳我們現在常用的句子就是魯班發明的。當初魯班拜師學藝的時候,老師就告訴他,做木匠一定要善於思考,學到東西後更要懂得舉一反三。他的老師根據一種石頭模型做出了鐵斧子,用來伐樹十分方便。這讓魯班佩服不已。
  • 魯班人人皆知,為何《魯班書》卻成了禁書?
    相信在大家小學的科學課本當中都出現過魯班這一個人物,魯班是中國古代最為傳奇的工匠,他曾經創造出能夠飛上天空的器物,並且還通過一種草類發明的鋸子,因為他在建築方面的天賦以及他的成就很多的人都把他稱作中國工匠的師祖。看到這可能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魯班只會一些木匠活,但是你知道嗎?
  • 魯班不單單是個木匠?2千年後,一本古書揭開另一「身份」
    在耳濡目染中,魯班的建築構造和頭腦早已無人能及,他可以說是我國建築學鼻祖,開創了我國長達一千多年的木建築時代。在《古史考》等古籍中記載,木工所使用的器具,大半為魯班所創造,譬如鋸子曲尺墨斗等器具。甚至連兵器和農具他也有所涉獵,我們如今仍在使用的石磨就是他利用原理所設計出來的,曾經魯班還為戰鬥發明了一種鉤子,可以鉤住敵船,然而最終被墨子的和平主張所勸服。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除了在世時遺留下來的發明創造,卻沒能流傳下來一本系統整理過的書籍,以供後人學習。
  • 千古奇書《魯班書》,為何被禁?都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首先必須明確在歷史上魯班是確有其人的,歷史文獻有確鑿的記載,魯班為春秋時期的魯國人,魯班在許多領域都有著眾多的發明創造,尤其是木匠工具和農用工具,據說他從小生活在木匠家中,從小就看到大人們進行一些土木工程的房屋建造,耳濡目染,又加上他天資聰明,魯班經常發明一些工具,例如鋸子,曲尺、墨斗,雲梯,石墨等等,他發明的土木工具,使得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土木行業的工作效率
  • 《魯班書》為何為歷朝歷代所禁?因為它有著最為殘忍的血咒
    魯班,姓公輸,名班,因是魯國人,被世人稱之為魯班。一般認為,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一生發明無數,為中國的建築事業做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貢獻。魯班作為木匠的鼻祖,一生最主要的貢獻就在建築業。然而,如果你認為魯班僅僅是個優秀的木匠,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都知道西方有個達文西。他畫雞蛋的文章,令其蜚聲在外。而他世界知名的《蒙娜麗莎》則令很多人將其定格為著名的畫家。然而實際上,繪畫僅僅是達文西的專長之一。他在科學領域的成就其實超越了繪畫。而魯班同樣如此,他是木匠,一生中構築了太多奇偉的建築。只是在歷史長河中,這種木製建築很難歷經千年風雨保存下來。
  • 班妻是什麼?魯班的妻子?不是,這一物木工連一天都離不了!
    話說魯班發明了鋸子,又發明了刨子,和以前加工木料時的刀砍斧削相比,省時省力,極大的提高了工作質量,大夥都說這個發明好啊,這個發明妙啊,這個發明呱呱叫啊,魯班聽了非常開心,覺得自己的智商肯定在250以上,他很陶醉這種俯視眾生的感覺,怎一個爽字了得!
  • 魯班不單單是個木匠,2千年後一本古書揭開另一身份,網友:藏得真深
    魯班出生於公元前507年,春秋時期魯國人,為姬姓公輸氏,名班,家中世代從事木匠職業。 在耳濡目染中,魯班的建築構造和頭腦早已無人能及,他可以說是我國建築學鼻祖,開創了我國長達一千多年的木建築時代。在《古史考》等古籍中記載,木工所使用的器具,大半為魯班所創造,譬如鋸子曲尺墨斗等器具。
  • 魯班創造的「打生樁」究竟是什麼?歷史揭露展現,迷信害死人
    但若說到對人類貢獻最大的工匠,那就只有一個人了,他就是魯班。魯班是春秋時期魯國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 萬萬沒想到:雨傘是魯班妻子發明的,今天依然在被黑科技改變
    不知大家對傘的訴求是什麼?有的雨傘可作為裝飾,有些可作為拐杖。甚至在19世紀的英國,運用雨傘防身的格鬥術還有專門的名字——「巴頓術」。這種格鬥術要求紳士們將隨手取用的任何物品作為武器,其中就包括雨傘。19世紀末,正是現代雨傘在日常生活中開始普及的時期。
  • 日常使用的傘,是什麼來源,有什麼故事
    日常使用的傘,是什麼來源,有什麼故事文/@成長新視點雨傘,是人們日常出行的必備工具之一,俗語有「晴帶雨傘,飽帶乾糧」的說法,簡接證明了雨傘的重要性,意思是讓人們做到有備無患。魯班,人們都知道他是木匠的祖師爺,生活在春秋戰國,與孔子是同時代人,是一名傳奇人物,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能工巧匠,有過鋸子、墨斗、刨子、曲尺等發明創造。一年的梅雨季節,魯班經常在田間幹活,妻子云氏也每天往返送飯,遇上突然下雨的時候,兩個人經常被淋溼衣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就在不同的地方建造了一些亭子,下雨就到裡面暫避。
  • 一款即將走俏整個夏天的晴雨傘,是3000年前魯班媳婦發明的?
    「夏季的天,娃娃的臉」,那是說變就變。當你在陽光明媚的早晨出發,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清爽的空氣時,已經是驕陽高照。也許你正苦於路上找不到一個乘涼的所在,這時忽然會是傾盆大雨,那就更受不了了。這時你最渴望的是什麼?
  • 男子7年製作近600個魯班枕並申請相關專利,網友:高手在民間
    真的是沒見過這種技術!不用釘子,不用螺絲,也不用膠水,靠著一塊木頭,幾樣簡單的工具,大爺用榫卯手藝,就能打造出各種機關重重的物件。尤其讓外國人驚嘆的,是大爺做的一張魯班凳。視頻中,大爺拿出了一塊紅木打磨用鉛筆標記上等下需要處理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