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綠帽子」的來歷》——說點兒您可能「拿不太準」的典故 (二)

2021-02-13 白話文

(本文約三千字閱讀約需要五分鐘)

《「戴綠帽子」的來歷》

如今的已婚男人最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不知不覺中被「戴了綠帽子」!哈😄

都怕被戴上綠色的帽子,這綠色帽子咋就辣麼可怕嗎?咋回事兒啊?結果老李一深究,是這麼回事:「綠帽子」一詞起源於元朝!元朝統治者規定了:凡是「職業妓女」,必須身著紫衫,而在妓院工作的男人(解放前的妓院裡的男人叫「大茶壺」)是必須頭戴「綠色頭巾」的!注意啦,這是最早綠帽子的「出處」!

中國漢民族是個十分注重色彩的民族。

《禮記》中有記載:「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到了後期,皇帝老子與群臣們按照 春,夏,季夏,秋,冬 五個時節分穿五種顏色的「朝服」:青,朱,黃,白,黑。隋唐建立後,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正式的把顏色作為區別貴,賤,尊,卑的手段啦!

從此,黃色成了「帝王顏色」!屬於「專有」顏色啦!平民至此與黃色拜拜了,那個時候,您要是敢穿一件黃色袍子到大街上得瑟一把,估計腦袋很快就會「搬家」滴!

公元960年,後周的「殿前督點檢」,也就是皇家的警衛司令 趙匡胤,在一幫手下「推推搡搡」的被披上了「黃袍」,如果不去當皇帝,同樣是殺頭大罪呀!這可是「犯大忌」之舉!好在老趙「鋌而走險」,一條道走到了「黃天當立」啦!

除了黃色是最最「高貴」,他人「無論是啥級」均不能「染指」外,紫色也是很尊貴的顏色,然後是紅色(注意古代的紅色僅僅排在第三位及以後,而不是像今天一樣是代表國家的顏色) 最後是青綠色。

隋唐以後的各朝基本都延續這個「規則」啦!故綠色成了最為「輕賤」的顏色了。民間也就把「青綠色」象徵著最為低賤的行業顏色了。還記得白居易的《琵琶行》最後兩句嗎?「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青衫,那是最低的芝麻官的「顏色」呀!白居易還有一首《憶徽之》不太被人熟知,其中有一句:「折腰俱老綠衫中」!「綠衫」那就代表更是低下的品階啦!

到了現代,人們雖然不再戴綠色頭巾,但是也非常忌諱戴綠色的帽子啦!而且還不知何時,民間中約定俗成的把「戴綠帽子的男人」看成了老婆與他人有染的「代名詞」~絕對的「悲催角色」了,已婚男人們唯恐被「戴上綠色帽子」啦!

《關於三姑六婆的來歷》

一開始,有不少朋友把「三姑六婆」當成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同意詞,錯!其實「三姑六婆」是有實實在在的「指意」的!三姑六婆可不是「親戚」,而是指我國古代民間的「九種職業」:明朝有一位叫陶宗儀的學者,他在他的著作《輟耕錄》中有這樣的論述:三姑者,尼姑,卦姑,道姑也。而六婆則是:牙婆,師婆,藥婆,虔婆,穩婆,媒婆。

先說牙婆,這牙婆其實是可恨的「人販子」!專門打窮人家養不起的孩子的主意,賤買貴賣,尤其是窮人家女孩子,如果有點姿色,則牙婆會不厭其煩的用她那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孩子爹媽,賣到「風月場」,專發不義之財!

再說師婆,這種「婆」是專門「畫符施咒」,請神弄鬼,兼營「跳大神」的巫婆!雖然可氣,但還不是太令人恨!

再看虔婆,這種「婆」是妓院的「總經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妓院裡的「老鴇」!妓女們的「媽媽」!其實是她們頭上的最大的剝削者!

穩婆其實就是「接生婆」,古代沒有「人民醫院」,更沒有「婦產醫院」!但凡家中女人臨盆了,只能請業內都認可的「穩婆」來家中給太太接生!

藥婆是專門賣藥的婆子。

媒婆就不用多說啦!哈😄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解放前,這六婆的營生還挺「繁盛」的!新中國在解放初,一舉取締了妓院,虔婆當然也就被取締了,罪大惡極的還有可能判刑!

牙婆這種人販子是要堅決取締的!無奈解放後幾十年了,社會上居然還有不少「牙婆」的職業在罪惡中繼續「強行」生存!

穩婆 應該進醫學院進修,有了資格證書後倒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去經營「接生」啦!

藥婆也需要進修,

師婆則必須取締!

而媒婆,說回來,無論是古今中外,至今仍舊是社會需要的「職業」!哈😄~

《「黎民」和「百姓」是一個意思嗎?》

要知道一個「鐵的」事實:古時候,只有貴族才有「姓」,因此被稱為「百姓」!不是一般人等!(可不是今天「百姓」的概念呦) 那是一群有「姓」的族群,底層的草民是不配有「姓」的!

《尚書-堯典》中有「平章百姓」一說,其中的「百姓」就是指貴族。古代庶民根本沒有姓!只有「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而後來在戰爭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虜,就被稱作「黎民」!而「百姓」與「黎民」的區別就是「奴隸主」與「奴隸」的區別呀!

到了春秋末期,貴族人數逐漸增多了,地位降低了,人不再辣麼「金貴」了,許多沒有分到土地的貴族就被貶到平民中去了,再後來,平民和貴族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

到了漢朝,劉邦以一介平民(至多是個「泗水亭長」,勉強相當於今天的「居委會主任」的官銜) 換句話說,就是,以一個非貴族的「草莽」成了天下第一號的天子!當了皇上啦!於是乎,「百姓」和「黎民」的區別也就從此被徹底打翻!「黎民百姓」才成了今天意義上的「普羅大眾」的總稱啦!

《古代「秘書」與現在的「秘書」有啥區別》

古代的「秘書」與今天的「秘書」的含義是大相逕庭的!秘書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是專門指皇家的「藏書」呀!(您想啊,「秘不示人」的好書當然叫「秘書」啦)!到了東漢的 漢桓帝時代,就開始設立有皇家「秘書監」這一職務了,「秘書監」是個官職,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啦!

當時的「秘書監」是「高級官員」,年俸600石!管理國家這些「秘書」的長官,就是漢朝初年設立的「長史」,以及後來的「中書侍郎」,「翰林學士」等職務。

古代有不少出色的「秘書」工作者:比如「擊鼓罵曹」的彌衡,就是江夏太守 黃祖 的「秘書」,而著名的天才學者,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則是專門造武則天反的軍事首領 徐敬業 的「秘書」!

而今天的「職業秘書」則成了為各級「領導」,專門提包辦事,起草文件,拉車門,陪喝酒,甚至主理領導家庭的「大事小情的「專職管家」啦!表現好的秘書,有頭腦的秘書,會「站隊」的秘書,有真才實學的秘書,基本可以成為官場「候補者」!

《「二百五」為啥被稱呼那些「犯傻」的人》

據說古代有一個秀才,寒窗苦讀多年都未能金榜題名,於是心灰意冷,草草成了家,沒過幾年,老婆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秀才自己覺得追求功名半輩子啦,卻一無所獲,便給兩兒子起名叫「成事」和「敗事」!平常秀才就自己當教師,教兩兒子讀書寫字,日子倒也平靜。

有一天,秀才和老婆說,我有點倦了,想出去溜達溜達,這樣,你替我督促老大寫上三百字,老二寫二百字,等我回來檢查!過了半天,秀才回來了,妻子匯報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人都寫了250個字~倆二百五!哈😄~~

還有一個「典故」:古代有一個階段,十兩銀子算為「一錠」,五百兩銀子算作「一封」,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半封」與「半瘋」諧音,有傻裡傻氣,瘋了瘋癲的意思!故人們就用「二百五」來形容「半瘋半傻」的人。這是「二百五」的第二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與大名鼎鼎的 蘇秦 有關:春秋戰國時候,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得罪了相當多的人,樹敵太多啦,後來居然被人不明不白的暗殺了!齊王感到痛徹心扉呀!畢竟蘇秦是難得的人才且為他立過大功呀!齊王決心為蘇秦報仇!咋報仇呢?為了引誘兇手自投羅網,齊王心生一計:忍痛讓人把蘇秦的頭顱割下,懸掛在城門上「示眾」三天,並在城門外張貼「廣告」曰:蘇秦是個「吃裡爬外」的內奸,齊國一直想除掉他,又苦無計策除掉他,今天他終於「死於非命」了,所以「大快人心」呀!這是為齊國除了一大害呀,要重重的獎賞暗殺蘇秦的「有功人員」,賞賜黃金一千兩!並且要「加官進爵」殺了蘇秦的人!

這下轟動啦,果真不久,就有人來「揭榜」了,而且一來就是四個人!齊王見了他們,問究竟你們四個人是誰親手殺了蘇秦呀?沒想到這四個人「異口同聲」的說是我們四個人一起幹的!請大王分我們每人二百五十兩吧!齊王一聽,立刻火冒三丈,下令:即刻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首!

(未完待續)

(照片來自網絡,謝謝作者)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著名的成語典故假途滅虢,唇亡齒寒的來歷,晉獻公假虞滅虢
    晉獻公說:「這名馬和美玉是我們晉國的珍寶!」荀息答道:「如果能夠從虞國借到進兵的道路,這些送給虞國的珍寶好像暫時藏在外面的府庫中一樣,寶物早晚都是自己的。」獻公說:「虞國有個忠臣宮之奇,他一定會陽爛這件事。」荀息說:「宮之奇為人怯弱,不可能強力規勸。
  • 古代同性戀的7種叫法及來歷
    古代同性戀的7種叫法及來歷關於同性戀現象的歷史,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
  • 「玉體橫陳」說的是哪位美女,的典故出自哪裡?
    所謂「玉體橫陳」就說的是這位美女,那麼玉體橫陳出自哪裡呢?玉體橫陳典故:據有的野史筆記記載,馮小憐是一個天生的尤物,肌膚吹彈可破,吐氣如蘭。高緯對其愛不釋手,與大臣們議事的時候,也要把馮小憐抱在懷裡,或放在膝上,耳鬢廝磨,卿卿我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對於馮小憐這個美女,高緯不知道怎麼愛才好。
  • 《萬古神帝》張若塵是不動明王尊轉世嗎?可能另有來歷
    張若塵的已知身份八百年前聖明中央帝國皇太子、須彌弟子、第三代時空傳人、血絕家族少族長,羅剎族羅衍大帝準女婿……這身份已經夠多的了,不過作為主角,張若塵的確是還有一些未知的身份,作者還沒有透漏給我們。神秘的封存記憶不知道書友們可還記得,張若塵體內是有一段封存的記憶的。飛天魚故意寫在不起眼的地方,連阿石也是在書友們的提醒下才想起來還有這回事。從目前的的情況來看,張若塵記得前世十六歲被殺之前的事,所以那段被封的記憶來自哪裡呢?
  • 成語「鯉魚跳龍門」,背後有一個悽美的典故,是什麼?
    很多成語的來歷,都有一個典故,「鯉魚跳龍門」也不例外。「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那麼,它的典故是什麼呢?相傳,禹闢伊闕以後,河水湍急。正當鯉魚們傷感之際,一條大紅鯉魚對小夥伴們說:「我有一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如何?」其他鯉魚紛紛表示贊同,認為龍門山太高了,根本跳不過去。一不小心,還可能會摔死。但大家千裡迢迢,歷經千辛萬苦才遊到這裡,如果不去瞧瞧龍門實在是太遺憾了。一時間,大家拿不定主意。此時,那條大紅鯉魚自告奮勇,對大家說自己先跳,試一試水。
  • 綠帽子的來源和說法 男人戴綠帽子是什麼意思
    被人戴綠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丟人、丟臉面的事情。 綠帽子的由來 男人戴綠帽子是什麼意思 然而大家雖然都知道「綠帽子」一詞所代表的含義,但很多人並不清楚「綠帽子」一詞從何而來!大家的理解中「綠帽子」的含義就是指女子背著自己的老公偷漢子。但為什麼不叫做「紅帽子」或者是「黃帽子」來代表那層意思呢?
  • 佛學典故:唯我獨尊
    (《俱合論》卷二九)可見佛教反對「我執」的立場是極其鮮明的。 「唯我獨尊」之「我」亦猶《涅槃經》所說「常樂我淨」四德中的「我德」,與凡夫的「我執」完全異趣。晉•道生指出。「無我,本無生死中我,非不有佛性中我也。」
  • 孩子說心裡話《老師和媽媽,你們能不能都消停點兒》,您聽懂了嗎
    今天我也硬核一回,跟你們說說心裡話:老師和媽媽,你們能不能都消停點兒。先來說說家長退群這件事:是的,您退群很硬核,一呼百應,很多家長都退群了,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門也因此做出了禁止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規定,甚至還有的學校明文規定不準布置作業。
  • 你讀不懂古詩可能是困在典故上,實用的古詩詞賞析技巧,讀懂古詩詞沒那麼難(二)
    不是說要介紹跟「水」有關的典故嗎,怎麼第一個詞語就不帶水?牛馬不辨是真真切切與水有關的詞。這個詞語出自《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注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比喻流水聲勢浩大。他說有一天他聽見一個車轍軋出來的水窩裡有一條鯽魚叫他,鯽魚讓莊子給他倒一鬥水,這樣就能救它。莊子說,我去南方找吳越王給你引西江之水來救你。鯽魚當然不高興,說本來你用一鬥水就能救我卻不肯,等引水來我就成魚乾了。所以鬥升水比喻急需的濟助。例句劉禹錫《送張盥赴舉詩》:乞取鬥升水,因之雲漢津。王炎《用前韻答黃一翁》:豈有鬥升水,能行千斛舟。
  • 劍法·典故·庶人劍(圖)
    可能金庸自己也覺得劍法名稱與內容太不搭調,他在上世紀70年代進行修訂時,將書名改成了《連城訣》,素心劍法也改成了「唐詩劍法」。據說有兩位海外金庸專家認為如此改名是為了湊成十四字的金庸小說書名對——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盤點《隱形守護者》中的經典臺詞,我鄭途沒有被任何人戴綠帽子!
    在一次躲過刺客(莊曉曼)的刺殺後,李峰降低了對肖途的懷疑,並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肺腑之言:祝願我們在抵達路的末端時,都不會後悔。是啊,在諜戰中,張弓哪有回頭箭(除非你可以讀檔)。第一次有點緊張呢——斧王馮一賢「第一次有點緊張呢」這是斧王馮一賢在熟練的解決掉肖途後說的一句我差點信了的話。
  • 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就是成語「梅開二度」的典故由來
    武靈叢臺相傳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時期,是趙王檢閱軍隊與欣賞歌舞之地,這位趙武靈王為後人所讚頌的就是「胡服騎射」的成語典故,這個典故實際上體現的是打破陳舊觀念的實用主義態度,應當與鄧公的「白貓黑貓」理論如出一轍。「胡服騎射」對國人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每個男人都穿上了褲子,因為之前男人都是穿裙子的。想想如果缺了趙武靈王,最直接的影響可能就是我們男人要推遲時間才能穿上褲子,這裡還得道聲謝謝。
  • 小時候學過的典故「葉公好龍」,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這就不得不談到一個我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孔子。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曾經來到葉地拜訪葉公,他聽說葉公很欣賞自己的品格,於是便興衝衝地趕往葉地,希望能得到葉公的重用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沒想到見面之後,雙方卻大失所望,兩人的思想差異太大,葉公無法接受孔子的執政觀念,最後,孔子無奈地離開了葉地。
  • 一人之下:二太師爺,您的命,我背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身邊逐漸聚集了一群擁有異能的異人,普通生活距離自己越來越遠,你會怎麼做……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又到了小白說動漫時間,《一人之下》出第三季了,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去觀看呀,而今天小白主要還是講述《一人之下》第二季的內容。
  • 中秋佳節的來歷 說給孩子聽聽
    中秋佳節的來歷 說給孩子聽聽時間:2020-10-01 15: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佳節的來歷 說給孩子聽聽 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在民間,中秋節有著比較特殊的寓意,其地位僅次於中國新年春節。 中國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就是中秋節。
  • 【快來雲潑水】潑水節的典故
    【快來雲潑水】潑水節的典故 2020-04-13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聲律啟蒙二冬之典故
    本文主要介紹有關聲律啟蒙二冬中有關的典故。二冬1馮婦虎:馮婦搏虎。葉公龍:葉公好龍。春日園中鶯恰恰:《江畔獨步尋花》。二冬2五老峰高:《登廬山五老峰》。五老峰三姑石大:武夷山換骨巖北面有石三塊立於巖巔,即人們所說的三姑石。
  • 【歷史典故中主角結局】之「金屋藏嬌」:囚長門鬱鬱而終
    一是金嬌,二是養在深宮人未識。其實,謎底並不難,就是「金屋藏嬌」。「金屋藏嬌」是個歷史典故,其中的「嬌」原指漢武帝劉徹的表姐陳阿嬌。漢武帝小時喜愛阿嬌,並說要讓她住在金屋裡。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以華麗的房屋讓所愛的妻妾居住。這原本是一種唯美愛情的體現,但現在有時也包含男人在外面養小三、包二奶的貶義。
  • 祖宗牌位的來歷
    筆者認為對「大黑天神龍母娘娘全堂兵馬之神位」的解釋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現也只能依據此說為是,而對「天地國親師位」的解釋雖有一定道理,但卻沒有把具體來歷說清,特依據有關史料記述於後:曾以「神童」著稱,14歲入 朝的翰林學士解縉,對明成祖說:「卑職要送一件寶物給賈宰相,讓他們家世世代代頂禮膜拜」。明成祖覺得解縉說話太狂妄,便半真半假地說:「那麼,我們不訪打個賭。」解縉問:「不知聖上有何賭法」,明成祖說:「我要讓你那件寶物根本擺不上正堂」。解縉也毫不示弱地說:「我不僅要擺在正中間,而且要人人向他打躬作揖!」
  •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是什麼 龍抬頭的風俗有哪些
    農曆的二月二日是龍抬頭的日子,最初二月二這天嚴格說起來並不是一個節日,而是民間流傳的民俗,後來隨著我們的慶祝,二月二這天也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之一叫做春龍節。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是什麼,龍抬頭的由來傳說是什麼,龍抬頭的風俗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