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三千字閱讀約需要五分鐘)
《「戴綠帽子」的來歷》
如今的已婚男人最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不知不覺中被「戴了綠帽子」!哈😄
都怕被戴上綠色的帽子,這綠色帽子咋就辣麼可怕嗎?咋回事兒啊?結果老李一深究,是這麼回事:「綠帽子」一詞起源於元朝!元朝統治者規定了:凡是「職業妓女」,必須身著紫衫,而在妓院工作的男人(解放前的妓院裡的男人叫「大茶壺」)是必須頭戴「綠色頭巾」的!注意啦,這是最早綠帽子的「出處」!
中國漢民族是個十分注重色彩的民族。
《禮記》中有記載:「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到了後期,皇帝老子與群臣們按照 春,夏,季夏,秋,冬 五個時節分穿五種顏色的「朝服」:青,朱,黃,白,黑。隋唐建立後,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正式的把顏色作為區別貴,賤,尊,卑的手段啦!
從此,黃色成了「帝王顏色」!屬於「專有」顏色啦!平民至此與黃色拜拜了,那個時候,您要是敢穿一件黃色袍子到大街上得瑟一把,估計腦袋很快就會「搬家」滴!
公元960年,後周的「殿前督點檢」,也就是皇家的警衛司令 趙匡胤,在一幫手下「推推搡搡」的被披上了「黃袍」,如果不去當皇帝,同樣是殺頭大罪呀!這可是「犯大忌」之舉!好在老趙「鋌而走險」,一條道走到了「黃天當立」啦!
除了黃色是最最「高貴」,他人「無論是啥級」均不能「染指」外,紫色也是很尊貴的顏色,然後是紅色(注意古代的紅色僅僅排在第三位及以後,而不是像今天一樣是代表國家的顏色) 最後是青綠色。
隋唐以後的各朝基本都延續這個「規則」啦!故綠色成了最為「輕賤」的顏色了。民間也就把「青綠色」象徵著最為低賤的行業顏色了。還記得白居易的《琵琶行》最後兩句嗎?「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青衫,那是最低的芝麻官的「顏色」呀!白居易還有一首《憶徽之》不太被人熟知,其中有一句:「折腰俱老綠衫中」!「綠衫」那就代表更是低下的品階啦!
到了現代,人們雖然不再戴綠色頭巾,但是也非常忌諱戴綠色的帽子啦!而且還不知何時,民間中約定俗成的把「戴綠帽子的男人」看成了老婆與他人有染的「代名詞」~絕對的「悲催角色」了,已婚男人們唯恐被「戴上綠色帽子」啦!
《關於三姑六婆的來歷》
一開始,有不少朋友把「三姑六婆」當成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同意詞,錯!其實「三姑六婆」是有實實在在的「指意」的!三姑六婆可不是「親戚」,而是指我國古代民間的「九種職業」:明朝有一位叫陶宗儀的學者,他在他的著作《輟耕錄》中有這樣的論述:三姑者,尼姑,卦姑,道姑也。而六婆則是:牙婆,師婆,藥婆,虔婆,穩婆,媒婆。
先說牙婆,這牙婆其實是可恨的「人販子」!專門打窮人家養不起的孩子的主意,賤買貴賣,尤其是窮人家女孩子,如果有點姿色,則牙婆會不厭其煩的用她那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孩子爹媽,賣到「風月場」,專發不義之財!
再說師婆,這種「婆」是專門「畫符施咒」,請神弄鬼,兼營「跳大神」的巫婆!雖然可氣,但還不是太令人恨!
再看虔婆,這種「婆」是妓院的「總經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妓院裡的「老鴇」!妓女們的「媽媽」!其實是她們頭上的最大的剝削者!
穩婆其實就是「接生婆」,古代沒有「人民醫院」,更沒有「婦產醫院」!但凡家中女人臨盆了,只能請業內都認可的「穩婆」來家中給太太接生!
藥婆是專門賣藥的婆子。
媒婆就不用多說啦!哈😄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解放前,這六婆的營生還挺「繁盛」的!新中國在解放初,一舉取締了妓院,虔婆當然也就被取締了,罪大惡極的還有可能判刑!
牙婆這種人販子是要堅決取締的!無奈解放後幾十年了,社會上居然還有不少「牙婆」的職業在罪惡中繼續「強行」生存!
穩婆 應該進醫學院進修,有了資格證書後倒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去經營「接生」啦!
藥婆也需要進修,
師婆則必須取締!
而媒婆,說回來,無論是古今中外,至今仍舊是社會需要的「職業」!哈😄~
《「黎民」和「百姓」是一個意思嗎?》
要知道一個「鐵的」事實:古時候,只有貴族才有「姓」,因此被稱為「百姓」!不是一般人等!(可不是今天「百姓」的概念呦) 那是一群有「姓」的族群,底層的草民是不配有「姓」的!
《尚書-堯典》中有「平章百姓」一說,其中的「百姓」就是指貴族。古代庶民根本沒有姓!只有「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而後來在戰爭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虜,就被稱作「黎民」!而「百姓」與「黎民」的區別就是「奴隸主」與「奴隸」的區別呀!
到了春秋末期,貴族人數逐漸增多了,地位降低了,人不再辣麼「金貴」了,許多沒有分到土地的貴族就被貶到平民中去了,再後來,平民和貴族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
到了漢朝,劉邦以一介平民(至多是個「泗水亭長」,勉強相當於今天的「居委會主任」的官銜) 換句話說,就是,以一個非貴族的「草莽」成了天下第一號的天子!當了皇上啦!於是乎,「百姓」和「黎民」的區別也就從此被徹底打翻!「黎民百姓」才成了今天意義上的「普羅大眾」的總稱啦!
《古代「秘書」與現在的「秘書」有啥區別》
古代的「秘書」與今天的「秘書」的含義是大相逕庭的!秘書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是專門指皇家的「藏書」呀!(您想啊,「秘不示人」的好書當然叫「秘書」啦)!到了東漢的 漢桓帝時代,就開始設立有皇家「秘書監」這一職務了,「秘書監」是個官職,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啦!
當時的「秘書監」是「高級官員」,年俸600石!管理國家這些「秘書」的長官,就是漢朝初年設立的「長史」,以及後來的「中書侍郎」,「翰林學士」等職務。
古代有不少出色的「秘書」工作者:比如「擊鼓罵曹」的彌衡,就是江夏太守 黃祖 的「秘書」,而著名的天才學者,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則是專門造武則天反的軍事首領 徐敬業 的「秘書」!
而今天的「職業秘書」則成了為各級「領導」,專門提包辦事,起草文件,拉車門,陪喝酒,甚至主理領導家庭的「大事小情的「專職管家」啦!表現好的秘書,有頭腦的秘書,會「站隊」的秘書,有真才實學的秘書,基本可以成為官場「候補者」!
《「二百五」為啥被稱呼那些「犯傻」的人》
據說古代有一個秀才,寒窗苦讀多年都未能金榜題名,於是心灰意冷,草草成了家,沒過幾年,老婆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秀才自己覺得追求功名半輩子啦,卻一無所獲,便給兩兒子起名叫「成事」和「敗事」!平常秀才就自己當教師,教兩兒子讀書寫字,日子倒也平靜。
有一天,秀才和老婆說,我有點倦了,想出去溜達溜達,這樣,你替我督促老大寫上三百字,老二寫二百字,等我回來檢查!過了半天,秀才回來了,妻子匯報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人都寫了250個字~倆二百五!哈😄~~
還有一個「典故」:古代有一個階段,十兩銀子算為「一錠」,五百兩銀子算作「一封」,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半封」與「半瘋」諧音,有傻裡傻氣,瘋了瘋癲的意思!故人們就用「二百五」來形容「半瘋半傻」的人。這是「二百五」的第二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與大名鼎鼎的 蘇秦 有關:春秋戰國時候,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得罪了相當多的人,樹敵太多啦,後來居然被人不明不白的暗殺了!齊王感到痛徹心扉呀!畢竟蘇秦是難得的人才且為他立過大功呀!齊王決心為蘇秦報仇!咋報仇呢?為了引誘兇手自投羅網,齊王心生一計:忍痛讓人把蘇秦的頭顱割下,懸掛在城門上「示眾」三天,並在城門外張貼「廣告」曰:蘇秦是個「吃裡爬外」的內奸,齊國一直想除掉他,又苦無計策除掉他,今天他終於「死於非命」了,所以「大快人心」呀!這是為齊國除了一大害呀,要重重的獎賞暗殺蘇秦的「有功人員」,賞賜黃金一千兩!並且要「加官進爵」殺了蘇秦的人!
這下轟動啦,果真不久,就有人來「揭榜」了,而且一來就是四個人!齊王見了他們,問究竟你們四個人是誰親手殺了蘇秦呀?沒想到這四個人「異口同聲」的說是我們四個人一起幹的!請大王分我們每人二百五十兩吧!齊王一聽,立刻火冒三丈,下令:即刻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首!
(未完待續)
(照片來自網絡,謝謝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