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牌位的來歷
居住在丘北縣境內的漢、壯、彝、白等,幾乎家家戶戶的正堂後牆中央都供有認為是至高無上「聖物」的《祖宗牌位》。一般人家用黑墨或金粉書寫,或用金紙剪貼,每年春節更換一次,講究些的人家還製成玻璃鏡框,用金粉直接寫在用紅油漆漆好的玻璃上;一勞永逸,每年春節來臨,用清水洗擦汙物即可。
牌位字面內容,除右邊的「本堂供奉司命灶君福德土地之神位」和左邊的「某氏堂上歷代宗祖考妣之香位」相同以外,中間的大字則不相同,多數寫「天地國親師位」,少數寫「大黑天神龍母娘娘全堂兵馬之神位」、「蓋天古佛關聖帝君之神位」和「天地三界十方萬靈滿空真宰一切神位」。牌位左右的神對和上方的橫批也各不相同。神對有:「意蜀能通三界聖,心香可達九重天,香菸飛白鶴,蜀影篆金龍。香菸飄渺通玉闕,燭焰輝煌透碧宵。瓶中龍戲水,爐內鳳騰香。一誠由我散,五福自天申。本支百世不易,蒸嘗萬古維新」。等等;橫批有:「受天之佑。福祿滿堂。降爾遐福。自天申之。神光普照。滿堂吉慶。金玉滿堂」等等。
筆者好奇,所到之家都問其來歷,但無人能具體回答,一般只能以想像和傳說答也。有的說,這是古老古代就興下來的,不能改變;有的說,是什麼含意不清楚,見大家興供也跟著供;還有的說,這僅是一種的家庭裝飾品,認為一個家庭不供這堂牌位就顯得不熱鬧;稍有些知識的人,也只能從字面上和根據一些傳說解釋,例如他們對「天地國親師位」的解釋是:人是天生的,地載的,國家管的,父母親養的,老師教的。在其牌位上供奉,就是表示對天、地、國家、祖先和老師的敬重。「大黑天神龍母娘娘全堂兵馬之神位」僅是湖南籍羅姓所供,是根據傳說而興。他們說,在很早以前,國家戰亂,民不安寧,我們的祖先在逃難中遇到前有大河阻攔,後有追兵,情況萬分危急,在這緊要關頭,老天爺突然暴風驟雨,切斷追兵,一陣暴風雨過後,河水猛漲,從上遊衝下一些樹木,他們依託這些樹木渡過大河,從而解危。這些樹木被認為是龍母娘娘注意派來搭救他們的兵馬,因此,為了感謝老天爺(封為大黑天神)和龍母娘娘的搭救,便予供奉,流傳至今。部份人家所供的「蓋天古佛關聖帝君」和天地三界十方萬靈滿空真宰一切神位」也有不同解釋,在此不再邏列。筆者認為對「大黑天神龍母娘娘全堂兵馬之神位」的解釋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現也只能依據此說為是,而對「天地國親師位」的解釋雖有一定道理,但卻沒有把具體來歷說清,特依據有關史料記述於後:
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年間(約公元1404年),三朝元老賈宰相七十大壽。曾以「神童」著稱,14歲入 朝的翰林學士解縉,對明成祖說:「卑職要送一件寶物給賈宰相,讓他們家世世代代頂禮膜拜」。
明成祖覺得解縉說話太狂妄,便半真半假地說:「那麼,我們不訪打個賭。」解縉問:「不知聖上有何賭法」,明成祖說:「我要讓你那件寶物根本擺不上正堂」。解縉也毫不示弱地說:「我不僅要擺在正中間,而且要人人向他打躬作揖!」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賈宰相的壽誕之日轉眼就到了。明成祖考慮再三,親筆寫了個米筷那麼大的「壽」字,令人用金片連夜趕製出來。第二天天剛亮,就派人送到了賈府。
賈宰相見萬歲送來如此貴重的禮物,真是受寵若驚,立即擺香案跪接,並披紅掛彩,將金壽字擺在堂屋中間,還特地在兩旁各點燃一支紅燭以示尊重。明成祖心想:做壽的時候送「金」字,又是朕御筆親書,這是任何禮品也不能替代的,看來這次與解縉打賭是萬無一失了。
早飯後,明成祖為了能親眼看看解縉花招,竟不顧「君不拜臣」的禮節,早早便起駕來到賈府。誰知來賀壽的文武官都到了,卻一直不見解縉露面,眼看拜壽儀式即將開始,解縉才姍姍來遲。更奇怪的是他竟什麼禮物也沒有帶,進門之後,首先拜見萬歲說:「不知聖駕來臨,有失君臣之禮,萬望恕叩」。明成祖說:「不知者不為過,只是一年前愛卿與朕打賭之事,……」。萬歲話音剛落,解縉馬上就說:「與聖打賭之事卑職拳拳在心,豈敢有忘」。「既然不敢忘,卻為何孤身獨影而來,兩袖清風而至,莫非愛卿會變戲法不成?」一席話說得文武酉官哈哈大笑。賈宰相更是不失時機地戲落道:「解學士不是說要送一件讓老朽全家子孫萬代頂禮膜拜的貴重禮物嗎,想必是怕把萬歲爺的金壽字比下去了,才不敢拿出來吧?」賈宰相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群臣們的戲笑聲給打斷了。
明成祖見解縉沉默不語,又不無憐惜地說:「解學士既然認輸,眾愛卿就別再難為他了,還是快飲酒賀壽吧。」賈宰相本想趁此機會將解縉戲落一番,見萬歲開了金口,也只得很不情願地坐到那把早已準備好的太師椅上,準備接受兒孫和下屬、家人們的禮拜。
哪料到主持司儀,剛剛說了一句「開始拜壽」,解縉卻一步上前,制止道:「且慢!」說著從袖筒裡抽出小半卷紅紙,隨即往堂屋後牆的正中央一貼說:「還是先拜拜祖宗牌位再說吧!」
賈宰相抬頭一看,只見解縉說的所謂「祖宗牌位」不過是在紅紙上寫著三行字。中間寫的是:「天地君親師位」六個大字,左右寫的是:「賈氏堂上宗祖」和「九天東廚司命」兩行小字,便冷笑一聲說:「什麼祖宗牌位?顧名思義,祖宗牌位就應以『賈氏堂上宗祖』六個字為主」。
解縉不以為然地說:「有道是:天生我,地載我,君管我,親養我,師教我。請問賈大人,難道你『賈氏堂上宗祖』,能大於天地,高於君主麼?更何況賈氏堂上宗祖同樣是父母養的,老師教的,未必他們可以不尊重父母雙親?不敬重教誨自己的師長麼?」
一席話,問得賈宰相瞠目結舌,無言以對。不得不點頭稱是,但他也不愧為三朝元老,話鋒一轉;又問:「這『天地君親師』的位置擺在正中間就算是理所當然吧!不過,我賈氏堂上宗祖,按照「右為尊上之位的慣例,擺在右邊總該是名正言順的吧!為什麼非要擺在左邊呢? 」
解縉沒有正面回答賈宰相的問話,而是反問道:「請問賈大人,還記不記得臘月二十四送九天東廚司命,也就是送灶王菩薩上天時的那副對聯麼?」賈宰相想都沒有想,便回答說:「當然記得,上聯是:上天言好事,下聯是:下界道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解縉緊接著又追問了一句:「請問這一家之主,應不應該享受『尊上之位』呢?」沒等別人回答,又接著說:「灶神是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戶戶,無不供奉,難道還不如你一姓之宗祖麼?!」
那時候,人們都說灶王爺能上通天界,下統五行,主人壽命,賜人福祿,因此,誰也不敢怠慢。賈宰相雖然是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也不敢不敬重灶王爺啊!
解縉的這一手絕招,實在使明成祖始料不及。皇帝再大也只能是「天子」而已,而對「天地乾坤」,和「九天東廚司命」,他仍然是小巫見大巫,不得不將那金字壽搬到一邊,帶頭拜起天父、地母和司命爹爹來,賈宰相和文武百官見萬歲都對著解縉送來的「壽禮」打躬作揖,那還敢說半個不字,一個個磕頭如象雞啄米。
賈宰相見自己的一場隆重的「古稀」之壽,就這樣被解縉輕而易舉地攪亂了,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解縉雖然取勝了,卻因此得罪了皇帝。永樂五年(1407年),明成祖果然以「洩禁中語」和「廷試讀卷不公」為藉口,將解縉貶至廣西。三年後,又以「無人臣之禮」的罪名將解縉捕入獄中,並派人將其殺害。
解縉雖然被殺,而他所獨自設計的祖宗牌位卻沒有入敢更改,所以,從此以後,祖宗牌位仍然寫著:「天地君親師位」、「九天東廚司命」和「某氏堂上宗祖」三行字,這就是祖宗牌位的來歷。
只因時代的演變,為適應新的歷史潮流,到民國年間,多數人家把中間行的第三個字,即「君」字改為「圍」字。把右邊的「九天東廚司命」改為「司命灶君、福德土地」和左邊的「某氏堂上宗祖」條,在堂上的後邊加了「歷代」二字,在宗祖的後邊加了「考妣」二字。之所以「君」改「國」,「君」指清和清以前的歷代皇帝。民國問,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不稱皇帝了,管理人民的是國家,故改為「國」人們認為。有國才有家,在其祖宗牌位上供「國」字的意義在於表示對國家的熱愛。在姓氏堂上的後邊加「歷代」二字的意思,是說不單懷念已故父母雙親,對父母親以前的歷代宗祖都應該懷念。在宗祖後邊加「考妣」二字的含義是:「考」指男性,「妣」指女性。意思是說,男女宗祖不能有別,都要尊敬。
新中國建立至今許多人家繼續沿用,說明兩個問題:(一),受封建統治時間長,在現代科學還很不發達的情況下;觀念特別是有「神」論的觀念,在短期內不可能完全改變;(二),熱愛國家,懷念宗祖,尊敬老師,又是中華的美德。在這方面應繼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