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邋裡邋遢」,會把孩子培養成這三種人格,不要掉以輕心

2020-12-26 麗姐說說情感

家裡髒亂不堪,會讓我們聯想到邋遢的女人,雖然現在社會男女平等,夫妻兩個人都要工作,收拾家務,實際上大部分家庭,還是男人賺錢為主,女人為輔。

很多事情註定了女人主內的角色,比如:懷孕生孩子,照顧小寶寶。

再比如:女人做了全職主婦,男人工資上交,操持家務自然要比男人多,就會變成女人收拾家務為主,男人為輔。

但是每個女人對待生活的方式不同,有些女人把家打理的乾淨整潔,井井有條,有些女人則邋裡邋遢,把家搞得髒亂不堪。

邋遢的人分兩種,一種是由於工作的原因,或是心情不好,沒時間收拾和暫時的不收拾。

另一種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從小的生活環境髒亂不堪,養成了邋裡邋遢,不愛收拾的壞習慣。

前者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對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大的影響,若是因此一直邋遢下去,就會變成跟後者一樣。

後者發生在個別女人身上,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會讓人產生低落的心情,很多時候就會造成夫妻感情不和,工作生活一團糟,還會把孩子培養出這三種人格。

作為父母,我們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不要讓家失去避風港的意義,那麼來看看家裡髒亂不堪,會讓孩子變成哪三種人格呢?

01.逃避現實 型,缺乏創造美好生活的自信心

逃避現實型人格又稱迴避型人格,主要表現為自卑,內心孤獨脆弱,對外界的排斥極為敏感,極易自我否定。他們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內心也有深深的無力感。

逃避現實型人格,並非天生自帶,是後天環境影響而成,這種人缺乏創造美好生活的自信。

三伯家的大嫂,人長得十分漂亮,特別能吃苦,家裡有十幾畝地,大哥上班沒時間,每年都是她一個人春種秋收。

可就是不愛收拾家,沙發和床上堆滿了衣服,乾淨和髒的都放在一起,梳妝檯上的爽膚水和乳液都不蓋上蓋子,炕上的被子從來不疊,就扔在那裡。

都說什麼樣的父母,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大侄子也隨了她,20歲的大小夥子,不注重個人衛生,性格內向,做什麼事情總是半途而廢。

學習挖掘機不到三個月,說沒啥前途放棄了,學習美發不到一年,說自己沒有審美感,又放棄了。

當我給他加油打氣時,他竟然說,小姑,那麼拼幹嘛,吃飽穿暖就行,我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也幹不出啥大事來。

作家張炳慧說:」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

母親的職責並非僅限於讓孩子吃飽穿暖,還要教會他如何生活和做人。

當一個媽媽邋裡邋遢,不懂得收拾家,她的孩子就不懂得如何整理分類,學習成績自然不好,當知識越來越深,他就再也學不進去,只能放棄輟學。

步入社會以後,遇到困難和挫折,喜歡逃避,閃躲和放棄,越是容易放棄,離成功就越遠。

當每件事都很難成功時,他也就不會有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成逃避現實型人格,擁有陽光健康的心態,那就請給他一個乾淨整潔的家庭環境和氛圍。

02.執著過去型,內在智慧變得遲鈍

執著過去型人格,對過去的事情過於執著,習慣沉浸在失去的事物中,久久不能捨棄和釋懷。

這樣的人活得比較痛苦,不願意面對現實,很多事情容易鑽牛角尖,內在智慧變得遲鈍,感應能力很差。

同事劉姐的丈夫去世十多年了,當時孩子14歲,她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女人,再加上為了孩子的成長不受影響,沒有再婚。

丈夫生前的東西,她幾乎一樣沒扔,每天都會拿出來看,睹物思人是一種折磨,經常心情不好,以淚洗面。

不知不覺還養成了一個習慣,不論買什麼東西,這個東西能不能用上,哪怕壞了她都捨不得扔,本來家就不大,被一些無用的東西,佔去了大部分空間,屋裡亂糟糟的。

孩子做事情非常執著認真,其實這是好事,可過於執著,就會變成壞事。

與人相處不懂得變通,對事物很少有正確的判斷能力,還聽不進別人的半點建議。

好不容易認識了一個男朋友,還因為過於執著和偏執被分手,到現在也沒有任何改變。

當一個媽媽什麼東西都是好的,不舍和留戀,就會把家變成廢品收購站,孩子自然會複製媽媽的做法,一旦複製成功,她的執著過去型人格也就產生。

不願意活在現實,面對現實發生的事情,感覺心煩氣躁,不善於思考解決,內在的智慧就會變得越來越遲鈍,反應能力比較慢。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成執著過去型人格,請學會適當的斷舍離,將過去的沒用的東西扔掉,給孩子一個簡潔乾淨的空間。

03.擔憂未來型,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

擔憂未來型人格,過度的居安思危,整天為沒有發生的事情擔憂,內心產生恐懼和焦慮不安。

他們的欲望永無止境,即使到達了自己設定的目標,站在了人生的頂峰,還是會不知足,認為人生擁有的越多越安全,其實嚴重缺乏安全感。

樓上的王姐,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初中沒畢業,就跑出去打工,她吃苦耐勞,終於闖出了一番事業,還嫁給了心儀的男人。

按理說事業有成,結婚生了孩子,應該把重心適當的轉向家庭,而且她老公比她還忙,家裡一點菸火氣沒有,還亂的不行。

她老公經常為此跟她吵架,讓她好好收拾一下家裡,住著也舒服,她非但不聽,還總是往家裡置辦很多東西,推開她家的門,不是家而是一個放貨的倉庫。

有些東西還沒用過,就已經過期了,她說放壞放爛無所謂,最起碼自己安心,還振振有詞地說前幾年,網上造謠沒有鹽的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那次她竟然買了五箱鹽。

家裡髒亂不堪,夫妻感情不好,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溫暖,這樣的孩子渴望愛,又得不到愛,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也會產生焦慮不安。

女兒結婚不到三年,丈夫便忍受不了她不收拾家,還過度的猜疑,查手機經常事,偶爾開車尾隨跟蹤,可想而知,這段感情自然會走向盡頭。

家裡有一個邋遢媽媽,很大程度上會培養出擔憂未來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她不懂得安全感是自我給予,一旦遇到珍視自己的人,便會緊緊的抓在手中。

害怕失去還不斷地向對方索取安全感,對方則處於被束縛和無法喘息的狀態,感情也就不會長久。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成這種人格,請放棄擔憂未來,把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夫妻感情好,孩子也會感受到幸福。

今日話題:母親邋裡邋遢,不收拾家,對孩子是否有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麗姐,每天分享情感故事。點擊上面關注,看別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家裡有一個「邋遢」媽媽,會把孩子培養成這三種人格,別掉以輕心
    後者發生在個別女人身上,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會讓人產生低落的心情,很多時候就會造成夫妻感情不和,工作生活一團糟,還會把孩子培養出這三種人格。 作為父母,我們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不要讓家失去避風港的意義,那麼來看看家裡髒亂不堪,會讓孩子變成哪三種人格呢?
  • 媽媽不愛打扮,會有三個主要優勢,不要邋裡邋遢
    在進入到冬季之後,媽媽有時候接送孩子也會比較方便,所以平時穿著睡衣可能就會直接去接孩子,根本就不想要換。雖然這種做法比較簡單,可是也容易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那麼你是否知道,如果媽媽很愛打扮到底,又有什麼樣的好處呢?
  • 孩子「小心眼」愛計較,這是「偏執型人格」,家長千萬別忽視
    如果同桌不小心把小青的作業本撕破了,小青會在心裡默默記恨同桌。自由活動的時候,小青會霸佔著自己喜歡的羽毛球,不讓其他同學玩。小青容易「想太多」,「愛計較」,其實這是「偏執型人格」,家長千萬別忽視。一、「偏執型人格」與孩子小心眼有什麼關係?偏執型人格的特點之一就是敏感多思,愛計較。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學會這3種方法,孩子會更受歡迎
    現在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商,而忽視情商教育,這是不可取的。據研究,在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幸福、人際關係等方面,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是能力,需要父母培養,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提高孩子的情商呢?學習這三種方法,孩子長大後會更受歡迎。情商是什麼?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李玫瑾提醒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特別要做到「四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鬧中的孩子講道理;不要離開孩子。 孩子挑好後,家長可以說: 「這玩具超出我們的計劃,你知道爸爸媽媽每天為什麼去上班嗎? 30天才發一次工資,家裡買所有東西都需要計劃,你這個玩具要120元,但是按照媽媽的預算計劃,我們只能買100元的玩具。 如果今天買回家,我們下星期的菜錢就沒有了。
  • 想要培養孩子「雙商」,做個合格好媽媽,這三種方法要學會
    這樣未來的人生之路,即使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也能走的很順暢。所以培養一個雙商都高的孩子,是很多家長的心願,只是偶爾也會在教育路上走彎路。心願都是美好的,可偏偏孩子沒有朝著這方面發展。
  • 家長朋友,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遠比你們眼中的分數更重要
    說到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教育人王福明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01首先,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孩子的責任意識應該從家裡開始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同伴的相互引領。這也是快樂童年必不可少的。告訴家長們,千千萬不要把孩子宅在家裡,不是遊戲,就是作業。多讓他們走出去和孩子們玩,讓孩子學會與人交流和合作的社會能力。
  • 《無聲告白》:想讓孩子有個好人緣,關鍵要培養這個人格
    這兩種孩子長大後,前一種不用說自然不會討人喜歡;後一種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別人眼中的老好人,一味地迎合別人最終會失去自己。《無聲告白》中,詹姆斯教給女兒的種種做法都是讓她去迎合別人,保持和別人一致,這樣只會讓莉迪亞在和同學保持一致時逐漸失去自我。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值得一看
    此時家長的做法應該是把孩子抱進臥室,一對一笑眯眯地看著孩子哭鬧。 直到孩子哭累了,家長可以起身離開去拿一個熱毛巾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體會到對他的愛。 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家長再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道理:「如果媽媽想看手機,爸爸不給媽媽,媽媽就像你剛剛那樣哭鬧,好嗎?
  • 我們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曾經笑得很開心的母女)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一直很聽話的女兒會對媽媽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呢?女兒究竟對媽媽有怎樣的怨恨,以至於對媽媽痛下殺手呢?媽媽優秀,對女兒要求也很嚴苛,想讓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女兒曾在一所私立初中(學費很貴,一年3~4萬),這所學校連續十年中考成績位於青島市第一名,出了多名「中考狀元」。學習壓力大,競爭也特別激烈。但就因為管理太嚴,就能將相依為命的媽媽殘忍殺害嗎?
  • 這五個階段,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無聲的面部交流,比如「互相模仿」,在孩子做出某個表情時,父母也做出同樣的表情;當孩子拿著玩具等無意識地敲擊時,父母也可以發出同樣頻率的聲音。這會讓孩子感到十分有趣和奇妙。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這本書中,提到:「這種模仿方式的對話對孩子而言有著重要意義,因為這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很關注,對自己的感受有反應。
  • 孩子變得自卑,不敢交朋友,3個方法,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小梅身材很矮小,為此很害怕別人會看不起她。自卑感一天天地蔓延,成績也下滑至倒數,直到母親和她談話。媽媽問她:「你愛媽媽嗎?」小梅回答說:「當然,我最愛的就是媽媽。」媽媽說:「但是我也不高,你會因為我矮而覺得恥辱嗎?」小梅很快反駁道:「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媽媽笑著說:「小梅,你要接受自己的不足。」通過這次的談話,小梅似乎一夜之間開竅了。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家長別因草率而冤枉了孩子
    ——宮崎駿帶孩子真是一件非常勞累的事情,很多家長都發現了這麼一個現象:每次孩子出去玩不到半天,孩子的衣服就髒了,整個人看起來邋裡邋遢的。即使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叫孩子注意衛生,但效果非常差,孩子還是乾乾淨淨的出去,邋裡邋遢的回來,讓家長非常生氣。
  • 「戲精媽媽」用浮誇的演技,把孩子培養成暖男,網友:教科書級別
    最近有一段「姑姑帶娃」的小視頻在網上火了,姑姑用浮誇的演技,把小侄子帶成了貼心的小暖男。視頻中,小侄子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姑姑看到了也是很抓狂。但她沒有責罵孩子,而是和孩子玩開了,她整個人趴在玩具上,用很浮誇的表情和孩子說:「我不會收拾玩具,我需要你的幫助。」孩子很同情地看著姑姑,然後說「好。」就乖乖地走過去收拾玩具。
  • 培養優秀孩子 重在人格塑造
    先明確培養孩子的目標才不會失去方向 對於一代代父母來說,培養優秀的孩子是個永恆的命題。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更是萬千父母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標。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 沒主見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孩子沒主見心心3歲多了,她在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總是跟隨者,別人說什麼她聽什麼,從不會自己做主。其他事情上也是這樣,比如她很愛塗鴉畫畫,可有時在選擇著色時,她會問媽媽用什麼著色。媽媽說:「你自己決定吧,你想用什麼色就用什麼色。」她卻說:「你說我用什麼色我就用什麼色。」若媽媽堅持不說,心心就會可憐巴巴地望著媽媽,或乾脆不塗鴉了。
  • 當媽後再看西遊記,會發現孩子的思維偏好,師徒四人代表四型人格
    晚上入睡前,壯壯也會纏著媽媽給自己講「孫悟空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真假孫悟空」等故事。對於這種類型的寶寶,一定不能「硬著來」,家長要溫和地引導,比如想讓他做什麼事情,不要總要求他按照條條框框來做,多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只要事情是好的,就應該鼓勵他支持他。
  • 貪小便宜吃大虧,別把孩子培養成貪小便宜的人,長大後會很吃虧
    之前在微博上,就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並深刻的反思,他在微博當中說到:「作為一個男生,從小就跟隨媽媽一起出門買菜,小時候看到媽媽買別人一棵菜,甚至再要上一棵蔥,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甚至覺得有些丟臉;可是現在逐漸長大了,雖然我的生活條件不差,但是我的骨子裡,卻也是那種愛貪小便宜的人」。
  • 這種性格的孩子看似乖巧懂事,心理學家卻說:這是種「危險人格」
    長此以往,她過得越來越謹小慎微,成為了看別人臉色過日子的人,生怕大家會孤立自己。最近隨著學業壓力不斷增大,她這種處事方式不但讓自己無心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還發展成為夜不能寐,不得不諮詢心理醫生。 我問朋友,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討好型人格」,朋友告訴我,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行為叫做「聖母型人格」。
  • 培養孩子安全感,應滿足孩子的「戀懷」,培養安全型依戀是目標
    朋友最近很煩惱,今年本來已經準備和孩子分床睡,結果這幾天孩子日夜哭鬧,每天半夜醒來敲父母的門,就是不肯走。家長被逼無奈買了許多玩偶,讓孩子抱著睡覺才有點成效。而且他家小孩不管做什麼都不能離不開父母,只有看到爸爸媽媽出現在自己視線範圍內才能安心,連工作日去上班的時候,孩子都要無理取鬧的折磨上半天才肯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