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優秀孩子 重在人格塑造

2020-12-15 騰訊網

先明確培養孩子的目標才不會失去方向

對於一代代父母來說,培養優秀的孩子是個永恆的命題。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更是萬千父母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標。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名列前茅出類拔萃,於是不少父母因為擔心孩子不夠優秀而深感焦慮,心裡卻又並不清楚所謂「優秀」的標準是什麼,也不清楚到底要將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們總是苦口婆心地強調:請父母先接納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再根據孩子的特長和愛好進行有針對性地培養,給予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這個建議是中肯的,但卻是很多父母難以接受的。如果自家孩子跑慢一點兒泯於眾人,那將來怎麼在競爭中取勝呢?

為了讓孩子每一步都不落於人後,父母們千方百計把孩子送進名校,報名各種輔導班,同時恨不能全天候監控孩子的學習。於是,如何讓孩子變得優秀乃至超越優秀,成了父母們關注的焦點,更成了他們焦慮的源頭。

曾經引起熱議的「北大媽媽付費群」事件,就是父母深層焦慮的具體體現。一名北大學生的媽媽,建立了一個「家庭教育收費群」,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入該群的每個家庭每年收費9980元,不提供任何繳費憑證,不承諾教育效果,中途退群也不退費。即使有這樣的「霸王條款」,僅僅因為「可能幫助孩子考入北大」的誘惑,仍吸引了千餘名家長圍觀諮詢。

今年因為疫情防控導致的居家學習模式進一步放大了這種焦慮。不少父母突然變得無所適從,疫情期間離開了學校這個教育的「主戰場」,如何才能保證孩子不掉隊或保持優勢呢?父母們又陷入新的焦慮和迷茫中。

父母關注孩子的學習沒有問題,但不應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學業成績上,而忽視孩子其他方面品質的培養。父母需要先有清晰地培養孩子的目標,才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如同開車上路一樣,需要先知道目的地在哪裡,才能明確行進方向和路線。而不是因為唯恐落後,只會盲目超車,開得飛快又匆忙,卻不知道要開到哪裡去,最後的結局只有迷失。

學業成績不是衡量優秀的唯一標準

學業成績是不是衡量優秀的唯一標準?孩子的全面發展是否比單一的學業成績好更重要?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需要做些什麼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健全人格的真正優秀的人?很多父母可能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幾個問題。

時下不少父母簡單地將家庭教育定位為學校教育的延伸,甚至是學校智力教育的延伸,即以孩子的智力發展、學習成績作為最重要的教育訴求。父母往往以過來人的經驗與視角認為:學業成績優異=優秀=未來人生坦途,只要抓好孩子的學習,未來便可無憂。

為了達到這樣的教育目的,不少父母希望克隆「別人家孩子」的成才之路,幫助自家孩子達到同樣的優秀層次。每年高考、中考結束後,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很快成為被採訪的熱門對象。有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或方法是有共性的,的確值得推廣和學習,但父母也要看到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特點與不同個性,別人的經驗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優秀人才的培養過程也不是同一標準的生產線。

不是每個留守家庭都能培養出像鍾芳蓉一樣優秀的孩子。其實很多出類拔萃的人才取得成功的秘訣,絕不僅是智力因素或學習技巧,恰恰是優秀的品格特質支撐他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比如鍾芳蓉,人們的關注點更多是她考了高分卻選擇了冷門專業,為什麼不反過來想想,也許恰恰是孩子對歷史的熱愛、對理想的執著給了她莫大的力量,幫助她克服困難堅定信心,才取得了最後的佳績。

所以家庭教育首先要關注的應是學習之外的事情。智力的培養開發有學校的系統教育作為支撐,父母應該更多關注孩子優秀人格品質的培養、科學思維方式的形成、美好心靈的塑造等。這些才是支撐孩子未來變得更加優秀的先決條件,也是保證他們在通往優秀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前進的助力器。

學業成績當然也是體現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之一,但絕不是唯一的標準。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如何變得優秀」應該是一道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去考量的多選題,而不是父母心中只有唯一答案的單選題。家長應該將自己的教育角色定位為能夠為孩子的優秀增磚添瓦的賦能型家長,而不是用單一的「優秀」標準禁錮孩子發展的負能型家長。

允許孩子追尋自己心中的「優秀之路」

電影《無問西東》裡有一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父母應鼓勵孩子遵循自己的內心,追尋人生的理想,勇敢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一個優秀孩子的養成絕不是偶然的,背後的確需要父母和家庭的支持與託舉,這種支持不僅是努力給孩子提供實現理想的條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尊重孩子的理想和選擇,如此才能讓孩子真正活出人生的精彩。

願更多的孩子都能擁有這樣善解人意的父母,不是將孩子作為攀比和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不用外在的評價和單一的標準去束縛孩子的成長,而是著眼於正確引導與培養孩子的價值觀,著眼於發現並欣賞孩子身上的優點,著眼於尊重孩子的獨特個性和內心想法,著眼於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如能有幸擁有這樣的父母,孩子即使不能達到世俗意義上的「優秀」標準,但也必然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有幸福感的人。

(鄭雪蓮)

相關焦點

  • 內驅動力是孩子優秀的根本,如何培養很簡單,僅需從這四方面入手
    優秀的孩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不僅是父母的成就,對整個家庭來說,更是難以言喻的希望,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花費無數的時間和精力,儘管他們的成績非常耀眼,但是如果沒有強大的內驅動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也會逐漸沉淪。
  • 乖孩子就真的優秀嗎?這三點,教你培養出別人家的優秀孩子
    養孩子是個難題,家長除了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外,還要給孩子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今家庭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每家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 優秀孩子身上的性格特徵,這三個性格品質,父母一定要培養
    我的孩子生來性格懦弱,一遇到困難就愛哭鼻子,為此我很是生氣,經常為孩子今後的未來感到擔憂,如果孩子的性格不能轉變,那今後怎麼應對步入社會自己生存呢?那些優秀的孩子的性格是如何培養的呢?又該怎樣去做呢?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了那些優秀的孩子的身上具有這樣幾個共同點。
  • 皮格馬利翁效應:家長的期待塑造著孩子的未來,3招助孩子更優秀
    文 | 小微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貼標籤,在大部分家長的眼中,認為孩子是怎麼樣的,最後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給予孩子正面期待,用積極的力量幫助孩子塑造未來。
  • 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一生,怎樣培養孩子高情商好性格
    其實只要我們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想辦法解開束縛孩子的心靈的疙瘩,這樣你就會發現,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很優秀。怎樣對孩子進行逆商鍛鍊,性格培養,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好書,將有利於解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 性格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應如何培養?
    我們都知道,性格跟遺傳基因有關,一個人生下來,有他自己的「先天氣質」,但我們需要明白,性格更主要的還是受後天環境的塑造與培養。孩子0-12歲這個階段,是性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中0-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
  • 父母培養孩子,到底培養孩子的什麼呢?
    看到這裡,有些父母會感到困惑了:那麼,不培養孩子這些技能和才藝,我們培養孩子,究竟是培養什麼呢?面對父母育兒的困惑和誤區,成田教授將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寫成了《培養孩子,就是培養大腦》這本育兒新書。成田教授作為腦科學研究專家,她在《培養孩子,就是培養大腦》書中指出:培養孩子,就是「培養孩子的身體和心靈」。而「培養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和「培養大腦」其實是一樣的。成田教授用了一個等式來表示:培養孩子=培養大腦。
  • 林依輪倆兒子,一個學霸一個超模:為何他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怎樣才是一個優秀的父母,從子女身上就能一目了然,孩子的學有所成都離不開父母的精心栽培。作家莫言說過:優秀的孩子是家長用汗水「浸」出來的!的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才是孩子成長的「正確打開方式」。
  • 李玫瑾:孩子的0-6歲,你應該培養他的這5種性格
    她認為,孩子的0-6歲是孩子的性格初步形成的階段,孩子的性格在這一階段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最是容易塑造,而一旦過了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就會因為已經成型而越加難以改變。而性格教育的這種特性和水泥的凝固塑型過程頗為類似,故名「性格水泥期」李教授認為:家長如果想培養出性格優秀的孩子,自然就要抓住孩子的「性格水泥期」,培養孩子具有這5種性格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這5種性格一、樂觀堅強人總是要經受挫折的
  • 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都有什麼共同特點?家長必看
    文/小六教育論現在的人們都比較追求素質教育,大家不僅僅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多的也開始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孩子在小的時候可塑性很強,就要看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那這個學習成績也不差的「別人家的孩子」,都有什麼共同點?
  • 《德國專注力培養繪本》:在遊戲中培養孩子優秀的專注力和觀察力
    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6歲以下的孩子能持續10-15分鐘,7-10歲的孩子能持續15-20分鐘,10-12歲的孩子能持續25-30分鐘。為了訓練寶寶的專注力,我試用了好多種做法。1、家庭環境需簡約想要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首先就要創造出一個安靜簡約的環境,比如孩子要認真學習,你就可以準備好書桌,在桌子上不要放任何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集中精力,從而提升專注力。
  • 家有女兒,培養這四種氣質就是富養,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女孩是善良、美麗、優雅和溫柔的代名詞,自從有了女兒,寶媽都希望能把她培養成最美麗的「公主」。實際上,每個女孩也都有公主夢。作為寶媽,要好好培養她們這四種「公主」氣質,這才是富養,能讓孩子越來越優秀!1、白雪公主的友愛。
  • 如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必須多陪伴,看看過來人怎麼做的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文丨合格父母導語對於家長來說,都希望望女成鳳、望子成龍,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培育出優秀的孩子,將來能夠有所作為,這樣臉上也會有光,所以很多家長一味的給孩子報補習班,給孩子各種各樣的花費,但是卻忽視了一點,真正特別優秀的人,他們小的時候一定都是被家長陪伴出來的,對於孩子來說,陪伴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 孩子的性格沒有天生的,教家長7個方法,培養出孩子的自信性格
    孩子就像一面映射出家長的鏡子,掌控欲望很強的家長培養不出獨立且勇敢的孩子,好勝心過強愛面子的家長也很難培養出坦然接受失敗的孩子……孩子面對事情的態度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做事情有自信從來都是一件好事,對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也有很大幫助。那麼,家長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呢?
  • 李玫瑾: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挫折教育讓孩子活得通透自然
    李玫瑾教授和馬未都老師,在圓桌派中指出: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一個「厚臉皮」的習慣。李玫瑾教授補充說就是「挫折教育」,「厚臉皮」三個字更通俗易懂。如何提高孩子的逆商?父母給孩子溫暖的愛,多鼓勵,尤其是在孩子失利的時候,更要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短暫的失敗沒什麼大不了,學會從低谷中走出來,這是最大的收穫。
  • 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
    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去面對困難,努力完成自己願望的動力。但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家長對孩子的過高期望,成績的壓力,社會的壓力等都可能使得孩子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自信。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表現出膽怯、遇事畏縮不前、害怕困難、不敢嘗試,同時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及運動能力等發展緩慢。
  • 孩子優不優秀與媽媽有關,這4種性格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很出色
    兒童心理學家尹建莉寫過一本書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一個性格良好絕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媽媽的性格影響孩子的未來,那麼什麼樣性格的媽媽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首先是性情溫和的的媽媽。現在社會壓力比較大,許多媽媽會把在職場的情緒帶回家中。
  • 樂觀的孩子,是可以培養的
    既然悲觀是學習到的,那麼同樣樂觀的態度也可以學習到,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說:「教導孩子樂觀的態度是教他學會認識自己,並對自己及世界所形成的理論感到好奇。你要教他對自己的世界及塑造自己的生活採取積極樂觀的態度,而不要消極的等待、接受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 怎麼培養出優秀的男孩?聰明的家長這樣做,你知道嗎?
    原來是網友調侃有些家長會說這樣類似的話:你看隔壁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這麼好,再看看你。那麼,你想讓自己的孩子也變成其他人口中的「隔壁家的小孩」嗎?你想知道「隔壁家的小孩」是如何培養的嗎?而能培養出「隔壁小孩」的聰明家長是這樣做的,你知道嗎?
  • 從華晨宇的成長變化,看孩子的性格塑造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不善言辭的花花在生活中倍感孤獨,常常感到壓抑不已,有一次甚至站在陽臺上想往下跳,在焦慮和痛苦中創作出了《好想愛這個世界啊》的優秀音樂作品。在音樂與事業的推動下,花花逐漸擺脫了內向和自卑,收穫了很多友情,也收穫了樂觀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