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好人多,還是壞人多?答案你絕對想不到

2021-01-11 金榜志願號

盆友們,大家都出來說說,這個世界上,是好人多還是壞人多?教育者的責任,是不是培養更多的好人?

您是不是一定覺得好人多?

想起寫這樣一篇文章,純屬偶然,緣於近期一個困惑:

一位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百年難得一遇的完美好老師,在有關部門、個別人那裡卻成了「德不配位」的渣,據說還要永久「封殺」,無論評職稱還是各種優秀,對不起不叨叨。

哥於是就覺得十分納罕百分奇怪。

「人之初,性本善。」家長和學校都教孩子要「先做人後做事」。所以,大家以為好人多,大約未必十分錯。

好人多,還有一個心理原因:每個人都自認為是好人,包括秦檜,也包括和珅。所以,咱們全家都是好人,全世界都是好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為什麼好人壞人轉換如此之快,而且不同群體竟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想一想日月盈虧晝夜交替,再看看太極圓轉,大家好好看看

如果看不出所以然,再看看這個

這個太極圓轉告訴我們:好人壞人不過是人性中的兩極。他們表現出來的,並不是數量上差異,並不是誰多誰少的問題。因為,他們一直在相互鬥爭相互轉化。

什麼意思呢?對個體來講,好人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兒。

這個世界上,幾乎不存在完美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只是替自己想得多一些,還是替別人想得多一些。

所以我們既要相信,英雄也會犯錯;同時也不要懷疑,勞改犯會改頭換面。

如果認為英雄犯了錯就是壞人,而一日勞改則「終生勞改」,其實是自己陷入偏執狂和死心眼兒。這一點,在管理部門中持有「生殺予奪」話語權的朋友尤其要當心。

前兩天,有朋友留言:現在的教育,也這麼黑暗?

現在我可以這樣回復他了:光明與黑暗,就像是好人與壞人之爭,無處不在。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不是培養好人,而是讓孩子們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善良,並引導他們起身前往。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令人絕望的不是黑暗本身,而是看不到光明。魯迅先生所處的年代,暗黑多一些,先生都不曾絕望;而當今這個時代,還是光明更多一些,我們當然應該充滿希望,對不對?

人世間的事兒,分為三大類:自己的事兒,別人的事兒和老天的事兒。我們能決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兒,至於別人怎麼評價,老天厚我還是薄我,由他去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好人之所以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給你答案
    每天在這裡期待,只為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聆聽他人的情感歷程故事我們有時候總在困惑一件事情,就是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而壞人卻一直在外逍遙快活。這件事情或許真的是無解的,雖然有時候也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可是我們心裡所謂的惡人何時才能得到報應呢?今天借這個話題來分享一個網上流傳的國外的小故事,故事講的就是上帝為什麼不會獎勵一個好人?
  • 好人?壞人?同一個人
    看電影看電視看網劇,常常會有人跑過來問一句: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那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臉譜化的劇裡面,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樣的,基本是壞人(角色):俯拍角度,滿臉猙獰,斜嘴假笑的;全身像有蟲在咬,動作幅度誇張,走路歪七八扭的;濃妝豔抹,動不動翻白眼,或者咬牙切齒的;眼珠子一轉,就是一個坑人的壞點子……這樣的,基本是好人(角色):正面或仰拍角度,濃眉大眼(沒錯,劇裡的世界,過了這麼多年,濃眉大眼的還是不會叛變……);底妝再厚,也不會畫很重的眼影;要麼單純無比,要麼穩重老成;誤打誤撞,拿到秘笈
  • 這樣的毒販,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你母親不是更傷心嗎?你不是更為不孝嗎?」他聽後微笑了一下,說,大道理我都懂。如果有任何人能幫我,肯借這個錢給我,我也不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相反,母親多年的疾病,早已讓親戚躲,朋友避,還借錢?我甚至想過去賣血、賣肝,賣腎,但我都找不到能賣的地方。我不想說自己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更不再去在意別人怎麼評價我。除此之外,我一輩子都未做過一件犯罪的事。
  • 妙先生:「殺好人救壞人」的精髓在哪裡,東陽是壞人還是好人?
    電影《妙先生》以「善惡抉擇」為核心打造了一個「殺好人救壞人」的離奇世界,那麼在這篇稿子開始之前我問大家兩個問題,「殺好人救壞人」對不對?若是殺一個好人可以救下一群壞人你願不願意殺。新番漫畫《妙先生》第一話開場有個小故事,兄弟倆人為了賺錢合計下水撈「冰紈玉」,的確聽名字就能知道這個冰紈玉就很值錢。此時弟弟在岸邊搓手烤火,過了一會哥哥從水裡拋了一塊冰紈玉到了弟弟的手裡,弟弟沒有先著急把哥哥從水裡拉上來,反而看著手裡的冰紈玉聲稱這個肯定能賣很多錢。
  •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每當我看到有人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時就忍不住想笑,好像這個世界不是黑就是白,只能說明這人數學沒學好。
  • 你在玩遊戲時是做好人還是做壞人?
    在一些遊戲裡,存在善惡聲望系統,要是把自己脫離安全模式,變成紅名狀態,就可以在遊戲裡肆意廝殺,自己的善惡聲望值會不斷下降,甚至會上世界公告被通緝,即便如此,還是很多玩家喜歡當這樣的「壞人」。電影無間道中有句臺詞說「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只想做個好人。」那你喜歡在遊戲裡做好人還是壞人呢?網友A說:我肯定選擇做好人,但不是老好人,首先,我會尊重別人,不會去嘲諷,人身攻擊別人,這是最基本的。其次,每個遊戲總有比你晚進的萌新,給萌新安心發展讓這個遊戲吸引更多人不好嗎?
  • 好人、壞人
    以前我的價值觀裡有好人和壞人。我認同的,社會認同的,大眾認同的就是好人。我不認同,社會不認同,大眾不認同的就是壞人。後來我發現,「好人」並不完全好。「壞人」也不完全壞。我開始學會走出自我視野、社會視野和大眾視野……而在這個過程(跳出定義來看),我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 三叉戟中的董虎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你有清楚的認知嗎?
    在我們以前小時候看過的影視劇中,好人和壞人往往有很清晰的界定標準,是好人就一定是完美無瑕的,壞人也是惡貫滿盈的,但是當我們長大之後,對於這個世界有了更清楚的認知之後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好壞來衡量,它們之間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
  •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這個時候就只好聽父母講,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於是十分認真地相信著父母的說法,並從中獲得一點點對人性的概念和感覺。到長大了,才會發現,電影裡演的壞人真的是很壞很壞,甚至是非一般的壞。那種壞,讓看電影的觀眾真是恨得咬牙切齒,甚至巴不得衝進電影裡替好人扇那個壞人一個耳光。這種非常衝突的戲劇性,讓看到好人巴不得愛死他、看到壞人巴不得踩扁他。
  • 你了解自己嗎:你認為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
    雖然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但並不見得自己了解自己。「我就是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因為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笑呵呵的對我說。說來說去,在這個神秘的世界上,人類更為神奇。你想想,我們每個人都有固態的骨,液態的血,還有氣態的呼吸,也有一輩子難以捉摸的心,更有神秘的靈魂……不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因為這說的是別人。
  • 莫道人情薄如紙世上還是好人多
    大家一定要相信這世界上還是好人多過壞人。相信有一些人有這樣的經驗:越是在深山幽谷茂密叢林深處的某處,往往在生長有極毒的毒草旁,不超過七步的地方,一定有克制這種毒草毒性的植物。這個宇宙中天地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正如有坐轎的,就有抬轎的,有做老闆的,就有打工的,有富人就有窮人,有神仙就有妖怪,有迷惑顛倒受苦受難的可憐眾生,就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這個世界是因果的世界,這個宇宙也是因果的宇宙,一切都逃不過因緣果報的範疇。為什麼說,「莫道人情薄如紙,世上還是好人多」呢?「人情」是什麼?
  • 電視劇告訴你:你是好人還是壞人,把握時機很重要
    這個世界很奇妙,有的人做了一輩子好人,最後做了件壞事,於是被定義為「壞人」了。而有的人做了一輩子壞人,最後改邪歸正了,也被人稱為「好人」了。人生就是如此,這說明做壞人的時機很是重要呀!這一點從武俠小說和電視劇中也可以窺見一斑比如在《笑傲江湖》中,嶽不群作為華山派的掌門一開始看起來謙虛文雅,正氣凜然,怎麼看怎麼像一個好人。江湖中人稱君子劍,可見其威信有多高了,畢竟能被人稱為君子的,那可是大家公認的好人品了。於是不僅是裡面的角色,我們這些觀眾也感覺這是一個好人,一個君子。
  •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自古以來就爭論不斷,由此分為性善論和性惡論,在我看來一個人出生,是沒有善惡之分的,善惡是世俗的評價,當人們認為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危害到了他人,集體認為這種行為是不好的,這個人也就被稱為惡人。
  • 2019華語年度最佳《我們與惡的距離》:好人與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去年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後面簡稱《與惡》)開播至今一年在豆瓣上仍保持著9.5的高分,僅十集的短劇被評為2019華語年度最佳劇。與我們熟悉的臺灣偶像劇不同,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社會紀實片。
  • 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裡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你們有沒有發現,那些存在惡劣犯罪行為的人大多都是家庭有所缺失,或者是童年生活不美滿的。
  • 好人為什麼鬥不過壞人
    然而,隨著雙方爭吵的升級,語言越來越齷齪、尖銳。女方突然將衣服脫掉,赤身裸體摟住該男生,並大聲喊著,要其在光天化日之下,非禮自己。該男生羞愧萬分,紅著臉落荒而逃。【好人有底線,壞人沒有底線。底線是什麼?羞恥心也。一個人只要還能夠臉紅,知道羞恥,就還有救,不管他以前做過什麼,說過什麼。羞恥心是懺悔的前提、反思的發端、自責的開始。
  • 二次元:壞人洗白後失去「靈魂」,好人黑化也可能充滿魅力!
    壞人如果做錯了一件十惡不赦的事情,是否能夠斷定這一名角色徹頭徹尾都是壞的,答案是不能,因為任何事情都是多樣性的,一個人壞,他可能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只要是精神狀態正常的人類,一般都會在內心深處藏有自己的小小善良,只是因為各種事情導致他的善良無法表現出來,就算表現出來也無法令人信服。
  • 申公豹:我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大多數人都在討論申公豹是好人還是壞人,估計申公豹自己都在疑惑,那申公豹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接下來小編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申公豹因元始天尊將十二金仙的最後一位神級有意交給太乙真人,申公豹心有不服,認為太乙真人法力沒他高,能力沒他好,易好酒誤事。
  • 俗話說「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有道理嗎?
    所以說如果給大家講因果,無論怎麼講,都是紙上談兵,因為看不見,摸不著,大家還是不會明白,也不會相信。所以今天末學想聊一下這其中比較淺層次的原因,這個大家都能感覺到,大概總結了兩條。一、「好人」往往心裡憋屈,「壞人」往往心裡舒暢。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簡單來講,凡是能夠遵守法律、道德規範的,就是好人;不遵守的,就是壞人;也可以說君子是好人,小人是壞人。
  • 為什麼壞人比好人心理強大?
    為什麼壞人比好人心理強大? 不是壞人比好人的心理更強大。是壞人跟好人的認知壓根就不一樣。 請大家想像一下這樣一個畫面:「風和日麗,春風拂面,舉目望去,有一座寬闊的橋架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這時,你發現江對岸有一位絕代佳人正在江邊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