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藥業身陷「迷霧」:母公司旗下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多個電商平臺...

2020-12-13 未來網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的研發費用為0.05億元,佔營收比重的0.49%;銷售費用1.8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7.8%。

  未來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凌萌)兒童藥企仁和藥業近期風波不斷。此前,有媒體報導出仁和集團旗下的一款「HP牙膏」涉嫌虛假宣傳。未來網記者瀏覽了各大電商平臺後發現,該產品在淘寶、京東、閒魚等平臺仍有銷售,且標有「適用於HP易感人群」等字眼。

  曾幾何時,仁和藥業憑藉著「家有兒女常備優卡丹」、「誰用誰閃亮」等廣告詞家喻戶曉。如今,這些廣告詞還在耳畔縈繞,仁和藥業的業績卻沒有了往日的亮眼。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營收29.58億元,同比下降16.79%;淨利潤3.70億元,同比下降15.80%。

  記者發現,仁和藥業這樣的結果並非偶然,實則與涉嫌虛假宣傳、貼牌亂象、子公司質量問題頻發有關。

  「HP牙膏」涉嫌虛假宣傳 相關產品仍在各大電商平臺銷售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內容顯示,仁和集團旗下的一款「HP牙膏」商品名稱中存在「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抗幽門螺旋桿菌正品」、「抑菌殺菌」等字眼。在商品介紹中,也存有「適用HP易感人群」、「HP牙膏活性成分可平衡口腔微生態,減少口腔致臭菌」等描述。

  牙膏真的能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嗎?記者在360良醫等多個醫療平臺看到,對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許多專家給出了相關建議,但這些專家無一例外的表示,牙膏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並無作用。中日友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高春指出,幽門螺桿菌的治療需要很多藥物,且操作十分規範,目前最常用的是四聯治療,牙膏等物質原則上對幽門螺桿菌的治療無太大幫助。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副主任醫師徐泉也指出,對於攻克口腔中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目前還都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

  值得關注的是,仁和「HP牙膏」宣稱有治療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功效,以此應適用QB/T2966-2014功效型牙膏標準。而仁和「HP牙膏」執行標準僅為GB/T 8372-2017。據悉,GB/T 8372-2017標準適用範圍僅為清潔及護理口腔的普通型牙膏,並不具備某些特殊功效。

  此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資料也顯示,仁和「HP牙膏」生產許可證號「蘇妝20160173」對應許可項目僅有「一般液態單元(護髮清潔類);膏霜乳液單元(護髮類、護膚清潔類);牙膏單元(牙膏類)」等。

  河南泰豫恆律師事務所魏靜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品牌牙膏的宣傳已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涉嫌虛假宣傳。

  《廣告法》第十七條規定,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並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

  第二十八條也明確規定,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廣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虛假廣告:商品的性能、功能、產地、用途、質量、規格、成分、價格、生產者、有效期限、銷售狀況、曾獲榮譽等信息,或者服務的內容、提供者、形式、質量、價格、銷售狀況、曾獲榮譽等信息,以及與商品或者服務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對購買行為有實質性影響的;虛構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效果的。

  魏靜指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明確規定,經營者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消費者可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調查核實。一旦被認定為虛假宣傳,經營者不但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還可能遭受行政處罰,被記入信用檔案。」魏靜表示。

  

電商平臺截圖

  記者發現,目前在天貓仁和官方旗艦店已搜索不到該款產品,但淘寶、京東、閒魚等平臺仍有銷售,且仍宣稱「適用HP易感人群」等功效。記者看到,在京東平臺上,「仁和HP牙膏」入選了「抗幽門螺桿菌去口氣牙膏好物榜」,評價高達4.2萬條。

  貼牌現象嚴重 多個子品牌套用上市公司品牌LOGO

  作為知名兒童藥企,仁和藥業近期的業績並不好看。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實現營收29.58億元,同比下降16.79%;淨利潤3.70億元,同比下降15.80%,營收、淨利潤呈雙下滑局面。

  記者發現,除了仁和旗下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貼牌亂象、子公司質量問題頻發也嚴重影響到了仁和藥業的業績。

  仁和藥業財報顯示,公司旗下產品分為自有產品和OEM(代工)貼牌產品。從收入方面來看,目前自有產品和OEM貼牌產品各佔一半。

  記者了解到,涉嫌虛假宣傳的「HP牙膏」,實際上也是仁和旗下的OEM貼牌產品之一。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仁和「HP牙膏」的商標為「仁和匠心」。仁和大健康官網顯示,「仁和匠心」是仁和集團旗下的大健康品牌,但記者並未在仁和大健康官網「仁和匠心」產品專區中找到該款牙膏。

  在電商平臺上,類似於仁和「HP牙膏」這樣的貼牌產品無處不在。仁和大健康官網顯示,仁和旗下的貼牌產品涉及個人護理、美妝護膚、滋養保健、醫療器械等多個方面。仁和藥業也曾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回復投資者,「公司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的產品上市,這主要得益於OEM貼牌產品。」

  記者注意到,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多位消費者對仁和集團的貼牌亂象產生了質疑。

  

深交所互動易平臺截圖

  造成貼牌亂象的OEM代工生產方式是否存在問題?對此,魏靜表示,OEM 委託代加工,本身不違法,但在實施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產品質量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規定,對OEM產品供應鏈、銷售渠道進行有效把控。否則,一旦產品質量或宣傳出了問題,不但面臨民事賠償、行政處罰,還會影響口碑。

  「對於『貼牌』亂象,相關主管部門應提高對『貼牌』生產企業的關注度。加大生產、流通環節的可控性及產品抽驗力度,規範經營者營銷行為。同時,呼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將『貼牌』納入法律有效監管範圍之內。」魏靜告訴記者。

  然而,除了貼牌亂象,仁和集團旗下的多個子品牌還普遍存在套用上市公司仁和藥業品牌LOGO的問題。

  記者從仁和大健康官網獲悉,仁和集團旗下有多款子品牌:仁和、仁和藥業、仁和匠心、藥都仁和、閃亮、婦炎潔等,但目前僅有仁和藥業上市,具有一定知名度。

  在藥都仁和天貓旗艦店,標示著「藥都仁和」品牌的美白祛斑霜、眼霜、淡斑小白瓶、祛痘凝膠等產品,都打著「仁和藥業」的品牌旗號進行銷售,且銷量火爆,多款產品30天銷量高達5萬多件。

  

電商平臺截圖

  仁和集團旗下的另一子品牌「仁和匠心」也同樣如此。在仁和大健康官網「仁和匠心」產品專區,一款人參何首烏草本洗髮產品被標上了「仁和藥業」品牌,實際上,這款產品與仁和藥業並無直接關聯,但該產品在宣傳中卻使用上市公司「仁和藥業」的品牌LOGO。

  記者隨後就仁和集團旗下子品牌套用上市公司品牌LOGO一事致電仁和集團總部,截至發稿前電話未曾接通。

  「企業要加強產品質量監管與安全效用評價等方面的管控,提高對產品質量重視程度、把控能力及確立有效監管機制。」魏靜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之前,要提高甄別能力,不要盲目相信「大牌」,需對相應產品的生產商、質量做相應了解,避免誤信虛假宣傳而遭受損失。

  子公司質量問題頻發 「輕研發、重銷售」弊病凸顯

  記者注意到,仁和藥業旗下多家子公司屢次因質量問題受到行政處罰。

  天眼查顯示,2018年7月30日,江西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因當事人生產銷售「核黃素磷酸鈉注射液」劣藥被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以行政處罰。截至目前,該子公司收到的行政處罰次數高達9次,處罰緣由多為生產劣藥。

  2019年2月2日,江西銅鼓仁和製藥有限公司因3批次健兒清解液「鑑別」一項不符合規定,被上海市藥監局處以沒收違法所得約38.17萬元;

  2019年10月16日,江西江制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因銷售克拉黴素分散片劣藥被江西省藥監局處以沒收違法所得約18.8萬元。

  仁和藥業財報顯示,公司主要生產銷售中西藥、原料藥及健康相關產品,旗下主要品牌包括仁和可立克、優卡丹、婦炎潔、閃亮滴眼液等。然而,這幾款主力品牌均已上市多年,最早上市的婦炎潔,距今已有20年,優卡丹誕生於2002年,仁和可立克及閃亮滴眼液則誕生於2003年。在此之後,仁和藥業沒有知名品牌的推出。

  值得關注的是,仁和藥業在財報中強調稱,公司十分重視工藝技術和新產品研發。然而,記者在整理仁和藥業近年的財報數據後發現,仁和藥業在創新藥研發方面涉及較少,在研發上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2019年,仁和藥業在產品研發及註冊方面,僅有1個仿製藥獲得一致性評價,2個仿製藥處於臨床前藥學研究階段,4個化藥4類品種,多處於臨床前藥學研究階段。而其餘中藥品種,均處於物質基準研究階段。

  

仁和藥業2017-2020年前三季度財報數據(未來網記者整理)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的研發費用為0.05億元,佔營收比重的0.49%;銷售費用1.8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7.8%。

  即便近年來仁和藥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有小幅增長,但佔營收的比重均不超過1%,遠比不上銷售費用佔據營業收入的比重。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的銷售費用約為同期研發費用的36倍。

  在營銷方面「出手闊綽」的仁和藥業,在人員的配置上也同樣如此。仁和藥業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員工總人數6886人,其中研發人員有253人,佔比僅3.67%。銷售人員有4340人,佔比達到63%。

  營銷投入過大是醫藥行業的通病之一。不難看出,仁和藥業「輕研發、重銷售」的弊病也日漸凸顯。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指出,重營銷輕研發容易導致企業對生產端的忽視,特別是對於產品質量監管與安全效用評價等方面的缺位。

  「企業在各環節對中藥材及產品的質量重視程度、能力把控、監管機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產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影響因素。」鄧勇表示。

相關焦點

  • 仁和匠心「妝」字號產品宣傳療效涉嫌虛假宣傳 仁和集團旗下產品...
    這一經營模式在讓仁和藥業乃至仁和集團賺的盆滿缽盈的同時,也導致仁和旗下產品口碑良莠不齊,有的產品甚至涉嫌虛假宣傳。近日,有用戶向中國網財經記者報料稱,某電商平臺上一款仁和旗下的「HP牙膏」就打出了「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抗幽門螺旋桿菌正品」等宣傳描述,而其產品生產許可證號為「妝」字號(蘇妝20160173)。
  • 仁和集團售賣祛痘產品 消耗老字號仁和藥業口碑 律師:涉嫌消費欺詐
    編者按:近日,一款名為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的產品打著仁和藥業旗號在抖音等平臺大量投放廣告,宣稱能高效祛痘。不過,翻閱仁和藥業官網可以發現,產品中心並無「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其生產商不僅與仁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仁和藥業母公司)無直接關聯,也並非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產品。
  • 仁和集團售賣祛痘產品消耗老字號仁和藥業口碑 律師:涉嫌消費欺詐
    編者按:近日,一款名為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的產品打著仁和藥業(000650)旗號在抖音等平臺大量投放廣告,宣稱能高效祛痘。不過,翻閱仁和藥業官網可以發現,產品中心並無「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其生產商不僅與仁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仁和藥業母公司)無直接關聯,也並非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產品。
  • 瑪雅集團旗下3款產品被指涉嫌虛假宣傳與返利
    旗下主要品牌為千美黛,其經營主體為廣州市千姿美黛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1月22日,註冊資本100萬元,現今法人代表 執行董事李世全,股東為馬淑霞 劉啟良,大股東為李世全,瑪雅國際創始人為李雪晶。在產品生產方面,該公司的合作夥伴監製方為廣州募森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廠家為廣州市唯納化妝品有限公司。
  • MoveFree益節因涉嫌虛假宣傳被起訴 保健品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本報訊,近日,國產氨糖品牌「伊索佳」的生產企業海正藥業(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海晟藥業(浙江海晟藥業有限公司)委託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上海市中大律師事務所就美國保健品牌「MoveFree益節」氨糖鈣片保健品存在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分別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時尚電商「黑馬」Boohoo身陷醜聞,產品已遭亞馬遜等下架
    近日,英國時尚集團Boohoo旗下的服裝工廠,因涉嫌不顧疫情過度剝削工人勞動力,股價已暴跌近42%,市值縮水超過20億英鎊,亞馬遜等電商平臺更是紛紛下架其產品。目前Boohoo承諾接受工廠調查並對其英國供應鏈進行獨立審查。
  • 仁和藥業:子公司銷售劣藥又遭罰 溢價74倍向實控人轉讓虧損資產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5日,公司子公司中方醫藥因銷售通宣理肺片劣藥遭罰,被沒收違法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得,免除其他行政處罰,這並非公司子公司第一次被罰,此前,公司子公司因涉嫌虛假宣傳、產品抽檢不合格、銷售劣藥等原因多次被罰。
  • 跨境電商保健品玩「雙標」,美國MoveFree因虛假宣傳被起訴
    跨境電商保健品玩「雙標」,美國MoveFree因虛假宣傳被起訴    跨境電商再因保健品宣傳問題引發國人關注。近日,據北京商報報導,利潔時集團旗下美國保健品品牌「MoveFree益節」氨糖鈣片保健品因涉嫌假的宣傳和不正當競爭,被國產氨糖品牌「伊索佳」的生產企業海正藥業的全資子公司海晟藥業起訴至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目前,兩地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件。
  • 保健品再被起訴,美國MoveFree益節被指存在虛假宣傳
    本報訊,近日,國產氨糖品牌「伊索佳」的生產企業海正藥業(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海晟藥業(浙江海晟藥業有限公司)委託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上海市中大律師事務所就美國保健品牌「MoveFree益節」氨糖鈣片保健品存在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分別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微商行業需規範,姬存希涉嫌虛假宣傳
    微商行業需規範,姬存希涉嫌虛假宣傳原標題:微商行業需規範,姬存希涉嫌虛假宣傳 從微信萌芽到崛起,微信生態中一批又一批的微商挖掘出了自己的電商之路。微商們帶貨能力爆發式增長,於是微商在15、16年進入野蠻生長期,也使得該行業從業人員常與一夜暴富等關聯起來。
  • 金豫科技涉嫌以普通食品進行虛假宣傳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廣告法》的要求,普通食品是不能宣傳疾病預防治療功效的。但是在最近這幾年,以普通食品之名,宣傳治病功效之實的虛假宣傳現象卻變得非常普遍,金豫科技旗下的「靚如玉」等食品也在隨波逐流中,成為了其中之一。金豫科技是什麼來頭?這家公司和河南科學院、福建南鼎商苑商城存在著怎樣的關聯?
  • 網售「特供」「專供」涉嫌虛假宣傳
    近期,部分電商平臺出現以拼音縮寫等「暗語」方式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銷售、宣傳商品問題,擾亂市場秩序,欺騙誤導消費者。針對上述問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組織開展清理整治網絡銷售和宣傳「特供」「專供」標識商品專項行動。專項行動將開展到2021年2月底。
  • 初遇思芙連載一:多個產品存在虛假產品 私護套盒或涉嫌非法生產
    而「美白、抗衰老、防曬」等美容功效往往在食品中屬於保健功效,顯然超出了普通食品的功能範圍,涉嫌虛假宣傳。以上宣傳違反了《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和《廣告法》的相關規定。而「美白」涉及宣傳美白類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功效,涉嫌超範圍宣傳和虛假宣傳;「消水腫排溼氣」、「瘦腿瘦肚子瘦胳膊瘦斜方肌瘦鎖骨」涉嫌宣傳醫療作用;「去妊娠紋」涉嫌絕對化用語宣傳。以上宣傳違反了《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十條、生產特殊用途的化妝品,必須經國務院化妝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批准文號後方可生產。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指用於育發、染髮、燙髮、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曬的化妝品。
  • 【虛假宣傳】微商品牌「極尚」爆紅朋友圈的背後 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微商品牌「極尚」爆紅朋友圈的背後 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近日,有網友張珂(化名)爆料,微商品牌極尚在朋友圈宣傳時涉嫌虛假宣傳,並宣傳「消炎、抑菌」等醫療作用,希望清揚君關注一下。
  • 仟佰寵被曝虛假宣傳 瘦身產品影響生理期
    眾多微信公眾號虛假宣傳  該知情人士解釋說,眾多個人公眾號和以企業註冊的公眾號在宣傳、推廣神首微商的產品時,都使用了大量的虛假宣傳、療效性宣傳。  有法律人士認為:仟佰寵產品如此宣傳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條 食品廣告的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廣告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廣告法》第四條 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
  • 「緣生源」實行雙總部運作,商城旗下多款產品或涉嫌虛假宣傳
    以下文章來源於微商電商內參 ,作者微商電商內參最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產業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線上商城層出不窮,「緣生源商城」近來可謂是聲名大噪,從無數家線上商城中脫穎而出,憑藉著其獨有的產品和模式,吸引到了一大批會員的趨之若鶩。
  • 涉嫌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 杜蕾斯母品牌利潔時被海晟藥業起訴
    近日,國產氨糖品牌「伊索佳」的生產企業海正藥業(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海晟藥業(浙江海晟藥業有限公司)委託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上海市中大律師事務所就美國保健品牌「MoveFree益節」氨糖鈣片保健品存在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分別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李佳琦所售美容儀涉嫌虛假宣傳」,回應來了
    文 | 陸玖財經上周六,陸玖財經的獨家文章「李佳琦所售美容儀涉嫌虛假宣傳」登上微博熱搜前三,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此後TriPollar在國內的代理商「南京美洲豹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陸玖財經進行了獨家回應,對此事做了深入解釋。
  • 杜蕾斯母公司利潔時撞上多事之秋 旗下品牌多次被罰
    實際上,杜蕾斯的母公司利潔時近來風波不斷,杜蕾斯多次被罰,其另一子品牌「MoveFree益節」被起訴。而在此前一天,因認為利潔時旗下「MoveFree益節」氨糖鈣片保健品存在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海正藥業全資子公司海晟藥業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海晟藥業認為,利潔時旗下「MoveFree益節」在對氨糖鈣片的功效、原理對外宣傳時,簡單得出了鹽酸氨基葡萄糖比硫酸氨基葡萄糖更好的結論,給消費者在選購相關產品時形成了誤解,並據此獲得了不正當競爭優勢。
  • 立頓紅茶被歐盟點名 涉嫌存在虛假宣傳
    立頓紅茶被歐盟點名 涉嫌存在虛假宣傳來源:聯商網2017-06-19 14:19聯商網消息:日前,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對歐洲市場上的66種標稱有保健功效的產品進行了驗證,結果發現超過50種食品和營養品存在虛假宣傳現象,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立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