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匠心「妝」字號產品宣傳療效涉嫌虛假宣傳 仁和集團旗下產品...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網財經11月16日訊(記者 譚夢桐)「家有兒女,常備優卡丹」 、「洗洗更健康」等廣告詞,曾幾何時傳遍大街小巷,同時也讓仁和藥業家喻戶曉。但從彼時延續到今天的,不只是仁和藥業的廣告詞,還有其「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仁和藥業披露的2020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2670.68萬,僅佔營業收入比例的0.9%,銷售費用5.04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的17.05%。有報告顯示,國內藥企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平均約為2%-3%,而仁和藥業研發費用佔比僅為國內藥企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到。

  由「重營銷輕研發」的經營策略延續而來的,還有OEM的銷售模式。這一經營模式在讓仁和藥業乃至仁和集團賺的盆滿缽盈的同時,也導致仁和旗下產品口碑良莠不齊,有的產品甚至涉嫌虛假宣傳。近日,有用戶向中國網財經記者報料稱,某電商平臺上一款仁和旗下的「HP牙膏」就打出了「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抗幽門螺旋桿菌正品」等宣傳描述,而其產品生產許可證號為「妝」字號(蘇妝20160173)。

  根據《廣告法》第十七條、《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十四條均規定,化妝品不得以暗示方法使人誤解其效用的,不得使用醫療用語、宣傳醫療效用。一位律師告訴記者,該牙膏的宣傳已符合引人誤解的程度,涉嫌虛假宣傳。

  此外,近日還有媒體曝出,仁和集團旗下「仁和匠心」套用仁和藥業品牌售賣產品。這些不斷「透支」品牌價值的行為也導致仁和藥業控股的公司屢遭監管處罰。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2019年底,江西製藥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分別被南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監管部門行政處罰12次。

  仁和HP牙膏宣傳「幽門螺旋桿菌牙膏」功效或涉虛假宣傳

  中國網財經記者從電商平臺上發現,仁和HP牙膏商品名稱中存在「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抗幽門螺旋桿菌正品」、「抑菌殺菌」等字眼。在商品介紹中存有「適用HP易感人群」、「HP牙膏活性成分可平衡口腔微生態,減少口腔致臭菌」等描述。

  對於牙膏是否對幽門螺旋桿菌有功效,北京市某三甲級醫院一位內科醫生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單純靠牙膏是殺不死幽門螺旋桿菌的。牙膏中的乳鐵蛋白也許能增強口腔黏膜或牙齒的抵抗力,對幽門螺旋桿菌不起作用,也談不上任何治療、清除的作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副主任醫師徐泉8月在《健康報》撰文中也指出,對於攻克口腔中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目前還都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

  仁和HP牙膏宣傳有關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功效,以此應適用QB/T2966-2014功效型牙膏標準。而記者從電商買家秀中發現,仁和HP牙膏執行標準僅為GB/T 8372。GB/T 8372—2017標準適用範圍僅為清潔及護理口腔的普通型牙膏,並不具備某些特殊功效。

  此外,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查到,仁和HP牙膏生產許可證號「蘇妝20160173」對應許可項目僅有「一般液態單元(護髮清潔類);膏霜乳液單元(護髮類、護膚清潔類);牙膏單元(牙膏類)」等。

  《廣告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並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化妝品的廣告宣傳不得有下列內容:(一)化妝品名稱、製法、效用或者性能有虛假誇大的;(二)使用他人名義保證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誤解其效用的;(三)宣傳醫療作用的。

  北京市鑫泰洋律師事務所趙東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品牌牙膏的宣傳已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六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等方式銷售商品,並且不得誇大或隱瞞所提供的商品的數量、質量、性能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信息誤導消費者。

  「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經營者對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宣傳的,除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還可能遭受有關部門作出的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構成犯罪的,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趙東律師表示。

  貼牌、套牌現象不斷「吞噬」品牌價值

  中國網財經記者發現,仁和HP牙膏實為仁和旗下的OEM(代工)產品。仁和HP牙膏外包裝顯示,其生產企業為揚州信諾日化有限公司,委託方為叮噹好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仁和HP牙膏商標為「仁和匠心」。仁和大健康官網顯示,仁和匠心是仁和集團旗下子品牌,不過記者並未在仁和大健康官網「仁和匠心」產品專區中找到該款牙膏。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顯示仁和HP牙膏的生產企業揚州信諾日化有限公司在2018年曾因「新建廠房及沐浴液及洗髮液生產線未取得相關環保審批手續」被處罰。

  例如仁和HP牙膏這樣「貼牌」生產的,在仁和集團中並不少見。在電商平臺上,包括中西藥品、護膚等,「仁和」無處不在。仁和藥業曾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回復投資者,「公司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的產品上市,這主要得益於OEM產品。」

  不過OEM也是把「雙刃劍」,在產品線不斷擴張的同時,有多家媒體報導稱,仁和藥業及其母公司仁和集團對OEM產品供應鏈、銷售渠道把控不嚴,導致產品質量、口碑稂莠不齊,甚至涉嫌虛假宣傳。

  此外,近日還有媒體曝出,仁和集團旗下產品存在「套牌」的現象。

  一款名為「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的產品使用仁和藥業品牌在抖音等平臺投放廣告,宣稱高效祛痘。實際上,該產品與仁和藥業並無直接關聯,實為仁和集團旗下「仁和匠心」產品,但該產品在宣傳中大量使用上市公司「仁和藥業」的logo。

  無論是「貼牌」還是「套牌」,透支品牌價值的後果不僅使仁和藥業口碑下滑,同時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控股公司屢遭監管處罰。

  天眼查顯示,2017年至2019年底,仁和藥房網(北京)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被豐臺藥監局、食品藥品稽查總隊行政處罰3次;2018年8月,仁和藥房網國華(北京)醫藥有限公司被豐臺藥監局警告;2019年10月,江西江制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被江西省藥監局行政處罰;2016年至2019年底,江西製藥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分別被南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行政處罰12次。

  記者就仁和HP牙膏的功效問題、誤導消費者的文字,以及「貼牌」、「套牌」相關問題等聯繫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在記者表明採訪需求後,拒絕與記者進一步建立溝通聯繫。記者向仁和集團公司郵箱發送了採訪函,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重銷售輕研發 仁和藥業研發投入比不足行業平均水平一半

  10月29日,仁和藥業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58億元,同比減少16.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0億元,同比減少15.8%;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1億元,同比減少8.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10.47%。

  「重銷售輕研發」是仁和藥業一直以來被外界詬病的策略。疫情期間仁和藥業加大了新品研發,卻又似「臨渴掘井」。合併報表第三季度研發費用538.69萬,同比減少26.84%,佔營業收入比例0.53%。銷售費用1.8億元,同比減少3.44%,佔營業收入比例17.81%;合併報表前三季度研發費用2670.68萬,同比增加4.64%,佔營業收入比例0.9%。銷售費用5.04億元,同比減少16.11%,佔營業收入比例17.05%。從第三季度報告來看,前三季度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雖有增加,但佔整個營收仍低於1%,遠低於銷售費用佔比17.05%。而且單看第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減少26.84%。

  中為諮詢行業調查報告顯示,國際大型製藥企業的研發費用一般佔銷售總額的15%-20%,而國內製藥企業的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例平均約為2%-3%,而仁和藥業研發費用低於平均水平。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重營銷輕研發容易導致企業對生產端的忽視,特別是對於產品質量監管與安全效用評價等方面的缺位。企業在各環節對中藥材及產品的質量重視程度、能力把控、監管機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產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0年4月,我國醫藥製造企業達到7342家,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其中多數企業以生產較為成熟、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仿製藥為主,但研發能力較弱,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市場競爭嚴重。

  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醫藥行業,重營銷輕研發的「仁和」品牌該如何繼續書寫醫藥老品牌這本難念的經?中國網財經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關婧)

相關焦點

  • 仁和藥業身陷「迷霧」:母公司旗下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多個電商平臺...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的研發費用為0.05億元,佔營收比重的0.49%;銷售費用1.8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7.8%。   未來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凌萌)兒童藥企仁和藥業近期風波不斷。此前,有媒體報導出仁和集團旗下的一款「HP牙膏」涉嫌虛假宣傳。
  • 仁和集團售賣祛痘產品 消耗老字號仁和藥業口碑 律師:涉嫌消費欺詐
    仁和凍乾粉並非仁和藥業旗下產品 商標歸屬仁和集團但事實上,北京同仁堂、康佰馨大藥房等門店,均表示並無該款產品出售。  有意思的是,天貓仁和官方旗艦店中並無「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產品出售,其客服稱「仁和產品比較多,有的產品官方店鋪不售賣,我們是授權銷售店鋪,不是廠家,如果想買仁和凍乾粉需要去仁和匠心店鋪」。藥都仁和旗艦店客服則表示:「我們是藥都仁和旗艦店,藥都仁和屬於仁和集團旗下子品牌,而仁和藥業是仁和集團旗下醫藥品牌。」。
  • 仁和集團售賣祛痘產品消耗老字號仁和藥業口碑 律師:涉嫌消費欺詐
    仁和凍乾粉並非仁和藥業旗下產品 商標歸屬仁和集團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的廣告宣傳頁上,仁和藥業的品牌LOGO十分顯眼,「大藥房有售」、「高效祛痘」等字眼均出現在廣告宣傳頁顯眼位置,不免讓人把該款產品與仁和藥業聯想到一起。
  • 瑪雅集團旗下3款產品被指涉嫌虛假宣傳與返利
    無獨有偶,在2018年,這個號稱療效很好 被眾多微商代理商所追捧的「一抹瘦」在湖南衛視的《幫女郎在行動》欄目中,也曾因為虛假宣傳被曝光。  就在今年的4月份,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依職權對廣州市千姿美黛化妝品有限公司涉嫌虛假宣傳一案進行立案調查,他們給出了答案:經查明該公司製作的 並用於宣傳的《GPT黃金線雕裝百問百答》的回答內容中,含有「GPT黃金線雕添加的均為納米級純黃金」 「全球頂尖高科技抗衰專利成分」 「親產品測試一萬人,體驗10萬套,到現在沒有出現一例過敏的哦」 「GPT是純天然成分」 「GPT可以加速細胞的修復和再生
  • 「益掌通」消字號產品違規宣傳療效涉虛假宣傳 華北製藥回應「2019...
    中國網財經6月3日訊(記者 凌薇 林溪)近日,一款名為「益掌通草本抑菌液」的「消」字號產品(衛生消毒類用品),不但違規宣傳治病療效,還打著合作方「華北製藥」的國企旗號為背書,發展多層級代理,遭到消費者大量投訴。
  • 產品或涉嫌虛假宣傳,會員制度引消費者投訴,山東華旭生物的養生...
    凡是有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誇大功能、虛假宣傳或者其他容易給消費者造成誤解的,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或涉嫌虛假宣傳。 之前也有群眾在網上諮詢有關律師足浴液廣告中有功效調理字眼是否違法,對此,律師給出的答覆是可能涉嫌誇大宣傳。
  • 【虛假宣傳】微商品牌「極尚」爆紅朋友圈的背後 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微商品牌「極尚」爆紅朋友圈的背後 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近日,有網友張珂(化名)爆料,微商品牌極尚在朋友圈宣傳時涉嫌虛假宣傳,並宣傳「消炎、抑菌」等醫療作用,希望清揚君關注一下。
  • 北京幽美生物科技公司遭趙麗穎起訴:旗下品牌曾被曝虛假宣傳與涉嫌...
    曾被曝涉嫌傳銷與虛假宣傳 2018年,據中國質量新聞網報導,有消費者向本網投訴北京佳合家美產品涉嫌虛假宣傳,以及該公司的獎金制度涉嫌傳銷。消費者說,自己的母親因看到佳合家美活力霜廣告之後信以為真,便買了佳合家美活力霜與平衡霜,說是能治頸椎病,但是產品包裝上面許可證只是「妝」字號,並沒有「藥」或「健」字號,因此對這個品牌的產品質量和銷售手段產生質疑。這位投訴者表示,後來在網上搜索發現這個品牌產品的多條負面新聞,被指是「傳銷產品」。因此求助媒體幫助調查。
  • 玖恩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號稱擁有百萬代理
    同時,偵探發現,玖恩品牌旗下產品曾多次因產品安全技術相關資料不全、超期未提交資料進行檢查、產品標籤標識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被藥監局責令整改。就是這樣一個屢次註銷備案、被藥監局責令整改的品牌,如何獲取消費者信任銷售出去的呢?為獲取真相,偵探添加了一名玖恩品牌的代理。
  • 消字號產品宣稱能治病,蕙之魅涉嫌虛假宣傳害人不淺
    美商社ID:NewMSS專注於美妝新零售。更前沿、更理性、更深度的行業內容,盡在美商社。最近偵探發現一款名叫蕙之魅的專業為女性服務的健康產品,該品牌的明星產品就是「蕙之魅納米銀婦潔抑菌凝膠」。從宣傳上來講,這款凝膠聽起來像是一款藥物,可偵探並未在藥監局查到該產品的備案信息,在全國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偵探也只查詢到一款名為蕙之魅婦用抑菌洗液。根據淘寶賣家詳情頁介紹來看,這款洗液的功效幾乎涵蓋所有婦科問題,比如陰道炎、宮頸炎、宮頸糜爛,甚至人流後、懷孕中、生產期以及婦科手術前後都能使用。
  • 歐舒丹、倩碧產品等多品牌虛假宣傳被罰
    此前,雅詩蘭黛、歐萊雅等也有部分化妝品涉嫌虛假宣傳而被處於重罰。  有廣州律師界人士指出,我國化妝品行業虛假宣傳的現象較多,主要是我國對化妝品虛假宣布的處罰力度不大,違法成本低,企業對於產品的虛假宣傳、誇大宣傳往往趨之若鶩。
  • 微商行業需規範,姬存希涉嫌虛假宣傳
    微商行業需規範,姬存希涉嫌虛假宣傳原標題:微商行業需規範,姬存希涉嫌虛假宣傳 從微信萌芽到崛起,微信生態中一批又一批的微商挖掘出了自己的電商之路。微商們帶貨能力爆發式增長,於是微商在15、16年進入野蠻生長期,也使得該行業從業人員常與一夜暴富等關聯起來。
  • 姬存希存在大量虛假宣傳 產品註銷後仍在天貓銷售
    近日,有網友向記者爆料,稱「微商品牌姬存希存在大量虛假宣傳,而且多級代理涉嫌傳銷。」姬存希官網宣傳:品牌創立於2015年,是姬存希潛心研製的化妝品品牌,和美麗風暴同屬百納集團旗下美妝版塊。姬存希堅持「天然臻萃,奢華養美」的理念,是面向男性和女性提供高科技、純天然的極奢美妝品牌,提供包括基礎護理、身體護理、潔面卸妝、面膜、彩妝等系列產品。
  • 仁和藥業:子公司銷售劣藥又遭罰 溢價74倍向實控人轉讓虧損資產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5日,公司子公司中方醫藥因銷售通宣理肺片劣藥遭罰,被沒收違法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得,免除其他行政處罰,這並非公司子公司第一次被罰,此前,公司子公司因涉嫌虛假宣傳、產品抽檢不合格、銷售劣藥等原因多次被罰。
  • 創爾生物的一個冠名費就超過全年研發費,產品宣傳或還涉嫌違法
    公司產品還被列入國家治理清單,甚至可能涉嫌虛假宣傳。研發費用率剛「及格」,是典型的營銷型公司創爾生物作為一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科創屬性值得關注。公司的產品被列入治理清單後,毛利率會不會受到影響?另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報導,2020年1月2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官方澄清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不能用「醫用面膜」作為名稱。「妝字號面膜」不能宣傳「醫學護膚品」,不能稱為「藥妝」產品。所謂「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
  • 「緣生源」實行雙總部運作,商城旗下多款產品或涉嫌虛假宣傳
    關於公司背景,還有一種說法是:緣生源公司隸屬於香港新淳國際集團旗下,並由香港新淳國際集團董事長於在新擔任公司董事長。關於香港新淳集團,有資料介紹這是一家涵蓋礦產,影視,健康產業,生物科技及網絡科技等多元化發展的集團企業,成立於2017年,公司致力於有功效的輕奢侈保健品,養顏產品,和科學系統營養諮詢服務,不斷滿足會員的多元化健康需求。那麼,於在新又是何許人也?
  • 梵大集團旗下廣州元暢涉嫌虛假宣傳
    圖片來源:「無限暢燃脂豆」代理商朋友圈微信群截圖  「無限暢燃脂豆」為普通食品,涉嫌虛假宣傳  中國質量新聞網查詢發現,上述「無限暢燃脂豆」實為堅實型壓片糖果這個糖果包裝顯示的是食品生產許可,但代理商卻以『食品級』為由來證明該糖果的安全性,並宣傳和暗示產品有治療和調理身體的功效,這不就是虛假宣傳嗎?」
  • 仟佰寵被曝虛假宣傳 瘦身產品影響生理期
    眾多微信公眾號虛假宣傳  該知情人士解釋說,眾多個人公眾號和以企業註冊的公眾號在宣傳、推廣神首微商的產品時,都使用了大量的虛假宣傳、療效性宣傳。  有法律人士認為:仟佰寵產品如此宣傳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條 食品廣告的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廣告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廣告法》第四條 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
  • 黛汐微商產品存在虛假宣傳 代理模式涉嫌傳銷
    近日,有網友向清揚君反映,稱微商品牌黛汐的一款名為「黛汐多肽修復面膜」的產品宣傳「美白、修復」等功效,但使用後的效果並不好,希望清揚君關注一下該品牌。企查查數據顯示:黛汐是廣州市望莎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望莎」)旗下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