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騏驥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歧視經濟學》作者加裡·斯坦利·貝克爾(Gary Stanley Becker)曾表示,品牌經濟是以品牌為核心整合各種經濟要素,帶動經濟整體運營的一種市場經濟高級階段形態,它是企業經營的高級形態,也是市場經濟高級階段形態、一種新高度的經濟文明,它是生產力與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在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今天,加裡·斯坦利·貝克爾倡導的品牌經濟正在不斷上演。
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就詮釋了品牌經濟。
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進行時
2020年10月22日,拼多多宣布全面升級2018年底啟動的「新品牌計劃」。
拼多多全面升級的「新品牌計劃」將讓更多企業充分享受到「品牌紅利」:
一、在2021年-2025年扶持100個產業帶,訂製10萬款新品牌產品,實現1萬億銷售額;
二、合作夥伴由頭部代工企業擴展道全國優質製造企業服務,數量達到5000家;
三、服務升級,整合拼多多的強勢資源進入「扶持資源包」,為企業提供定製化品牌推廣方案;
四、幫助代工企業實現自主品牌等系列品牌再造計劃。
小家電製造商新寶股份旗下自主品牌「凱琴」就享受到了「新品牌計劃」帶來的紅利。
作為伊萊克斯、飛利浦、松下、西門子等國際品牌的生產商,新寶股份此前一直是一家典型的代工企業,雖然曾努力嘗試創立自主品牌,然而一直沒有達到預期。
「凱琴」選擇加盟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後,拼多多立即派團隊駐場調研,不僅建議「凱琴」在原有技術基礎上推出89元的電餅鐺、49元的絞肉機、35元的攪拌器等高性價比產品,而且還對「凱琴」進行流量傾斜,這使其各類產品上線後銷量火爆,其中電餅鐺銷量近18萬件,絞肉機銷量超過10萬件。
上海老字號化妝品牌「蓓麗」則是另外一起典型案例。
作為老字號化妝品牌,蓓麗曾是上海名媛的標配,然後,其品牌影響力逐漸下滑,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2020年5月,在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幫助下,蓓麗開始煥發新生——據悉,在近百名拼多多數據團隊成員和專家的支持下,蓓麗新品牌實驗室專家團隊迅速啟動,該團隊很快就確定了生成產品的選品、功能、及定價策略,將首批產品確定為潔面乳、面霜和精華水3樣產品,並在強調補水功能的基調上,儘量融入玻尿酸、多肽、煙醯胺等平臺大熱的化妝品元素。
煥然一新的蓓麗很快就實現了銷售冷啟動。
「這是公司歷史上第一個反向定製項目,它的數據和分析主要來自一個電商平臺,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蓓麗方面項目負責人說。
據悉,拼多多「新品牌計劃」自從2018年底啟動以來,截至2020年9月底,已有1500多家企業參與定製研發,推出4000多款定製化產品,訂單量突破4.6億單,2020年三季度,拼多多日均定製化商品銷售量超過200萬單。
「『新品牌計劃自啟動以來,拼多多先後收到了數萬家製造企業遞交的申請,其中有很多不是品牌代工廠,但具備優質產能,還有一些已經有了創新品牌探索」,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本次「新品牌計劃」升級,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發揮平臺全域消費者、消費大數據、技術優勢,聯合產業各界力量,支持更大範圍中國製造企業「擁抱新消費,打造新品牌,實現新智造」,助推中國經濟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在中國實現消費升級、製造業升級的背景下,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有效幫助了大量中小企業實現了轉型,意義重大。
對此,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程名望表示,「『新品牌計劃』是一項開放性的共贏體系,既為中小企業作出了針對性的服務,也能有效拉動內需,作為主體平臺,拼多多則能從中收穫穩定高質的增長。」
中國新消費時代的品牌經濟
對中國品牌,不同年齡層的群體會有不同的答案。
曾經,在一代40歲以上的人看來,中國品牌意味著「品質低下」,或者在很多人的概念當中,中國企業只是適合組裝、製造,成為海外企業的「血汗加工廠」,做著最苦的工作,然而,卻收穫了最低的收益,甚至付出了環境汙染等重大代價。
然而,在年輕人看來,中國品牌意味著「經濟」、「實惠」、「耐用」。
在過去10年間,中國品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手機、電子類產品等某些產品還讓年輕人成為了他們的「忠粉」。
對此,知名學者吳伯凡表示,「中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股力量巨大的『經濟適用潮』,在雙循環背景下,這個時代很多消費品牌,包括整個新國潮、新品牌,都進入了一個共同語境,『好的生活並不太貴』」。
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品牌升級已經不僅改變了一代企業及消費者,而且還改變了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地區的經濟,由此可見,拼多多正在進行的「新品牌計劃」的價值。
南通疊石橋地區產業帶的變化就是其中的典型。
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家紡產業地,南通疊石橋儘管工廠成熟、產量巨大,然而這麼大的一個產業基地,居然沒有一個知名品牌。
對此,在該產業帶調研一年後,南方生活創始人林燊開始思考,既然做一個品牌這麼貴,為什麼不能讓產業帶商家「拼單」做一個品牌呢?
後來,在拼多多團隊及流量傾斜的扶持下,「南方生活」品牌就此誕生——僅四個月,該品牌就銷量4500萬,成為拼多多歷史上首個月環比保持200%增長的企業。
「拼多多性價比的規則讓產業帶工廠自帶優勢,爆款運營的邏輯也契合工廠生產邏輯,賣出幾個『10萬+』爆款後,疊石橋最大的幾個工廠都在跟我們談」,林燊表示,即便是經歷了疫情,不過2020年南方生活的銷售目標依舊爭取超6億元。
南方生活整合產業帶優勢工廠、電商運營企業,持續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商品。(攝影:裡予)
廣東陽江的廚具生產企業金輝刀剪也同樣經歷了這一過程。
雖然「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然而,在接手「王麻子」之後,金輝刀剪副總經理鍾嘉良卻頗感無奈,市場依舊買單者寥寥無幾,儘管作為雙立人、WMF等世界頂級廚具品牌的生產商,金輝刀剪的品質無可挑剔。
後來,他們遇到了拼多多,在拼多多運營團隊支持下,金輝刀剪研發了一款「王麻子」砍切兩用菜刀,成功打開了內銷市場,重新喚起了消費者對「王麻子」的記憶,實現了「王麻子」相關刀剪近5000萬元的銷售。
「知名品牌子品牌打造、產業帶新銳品牌扶持、國貨老品牌再造,加上此前的代工企業自主品牌培育,新品牌計劃跑通了中國主流製造企業、產業帶常見場景的品牌塑造流程。品牌是整個中國製造的需要,現在是時候也有條件將這些模式推廣到更多場景」,陳秋表示說。
而拼多多電商平臺的精準人群也為中國新消費品牌的崛起天然提供了土壤。
對此,清華全球產業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崔桂林分析表示,拼多多幾億活躍中用戶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電商新增群體」,該群體對於品牌的要求是平價高質、好用夠用,這與「新品牌計劃」覆蓋的製造企業相當契合。
「英國製造、美國製造、德國製造、日本製造都是這樣過來的,中國製造也正在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如今學藝多年的中國製造品牌正處於空前的紅利期。中國品牌也將基於當前政策、技術及消費市場等方面紅利,通過不斷探索反向定製,最大深度和廣度地滿足消費者『意中有、語中無』的需求。」
相信在拼多多等眾多中國企業的努力下,中國企業將在成功實現品牌升級及經營升級的基礎之上,最終帶動中國經濟整體達到新的市場經濟高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