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劉尚義常用藥對之制首烏、夜交藤

2020-12-12 衛生健康資訊

制首烏、夜交藤為臨床治療陰血不足的同株藥對。

何首烏又名野苗、交藤、交莖、夜合、地精、桃柳藤、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陳知白、馬肝石、九真藤、瘡帚等。屬蓼科植物,制首烏為何首烏與黑豆的炮製加工品,製成品為不規則皺縮狀的塊片。味苦、甘、澀,性溫平,歸肝、心、腎經,有補益精血,養肝安神,強筋骨,固腎烏須的作用。

夜交藤是蓼科植物何首烏的乾燥藤莖。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養心,安神,通絡,祛風的功效。

配伍功效

制首烏甘澀,入肺腸經,善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化濁降脂。《藥品化義》曰:「益肝,斂血,滋陰,治腰膝軟弱,筋骨酸痛,截虛瘧,止腎瀉,除崩漏,解帶下。」 常與當歸、人參等同用,治療氣血俱虛,腎精不足,《何首烏錄》曰:「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氣,長筋益精,能食,益氣力,長膚,延年。」《日華子本草》:「味甘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藏宿疾, 一切冷氣及腸風。」

夜交藤味甘,入心經,滋心陰,養心神,故治失眠。《本草正義》:「治夜少安寐。」 「夜交藤,瀕湖止稱莖葉治風瘡疥癬,作浴湯甚效,今以治夜少安寐,蓋取其能引陽入陰耳。然不寐之源,亦非一端,苟不知從病源上著想,而唯以此為普通用品,則亦無效。但止堪供佐使之助,因是調和陰陽者,故亦有利無害。」 《本草綱目》:「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 《本草再新》:「補中氣,行經絡,通血脈,治勞傷。」 故二藥伍用,滋補相合,相須為用,滋陰養血、寧心安神。

藥理作用

制首烏:制首烏延緩D-半乳糖所致的大鼠衰老;制首烏水煎液能改善造血障礙動物外周血象;具有修復造血功能障礙的作用;制首烏中何首烏總苷能抑制膠原纖維降解;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對心源性猝死有預防作用;酒制何首烏提取物對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明顯的降糖作用;制首烏煎液能減輕肝組織纖維化程度,減少腹水發生,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夜交藤:夜交藤對金葡萄、卡他萘瑟氏球菌、流感桿菌及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呼吸道感染有治療作用;夜交藤中二苯乙烯苷能抑制過氧化脂質在肝臟中沉積,防止肝臟過氧化脂質含量升高,具有保肝作用;夜交藤提取液可明顯提高大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具有明顯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從以上藥理作用看,該藥對養血安神作用與二者能促進肝臟蛋白活力等的藥理作用有關。

臨證運用

肝陰不足,眼目昏花;並治久嗽不愈,肌膚甲錯,麻痺不仁;肝血不足,或肝虛脾弱引起的頭暈眼花急躁易怒等證;心神不寧之失眠,夢多,頭昏,頭脹;肝陽偏亢,肝風上擾,頭痛眩暈,失眠抽搐,半身不遂(高血壓)。

①肝陰不足之眼目昏花,治久嗽不愈,肌膚甲錯,麻痺不仁,可用制首烏、夜交藤與桑葉、黨參等配伍。如桑麻丸:制首烏、黨參、桑葉、黑芝麻、女貞子、白蒺、滁菊、杞子、熟地、當歸、牛膝、茯苓、麥冬、五味子、蒙花、望月砂、蟬衣、石決明、草決明。

②肝血不足,肝虛脾弱所致頭暈眼花,急躁易怒,常用補肝湯:冬桑葉、炒枸杞、小胡麻、 望月砂、制首烏、石決明、黃菊花、穭豆皮。

③心神不寧之失眠可用制首烏、夜交藤與茯神、龍齒等藥配伍,如安眠湯:夜交藤、合歡花、炒棗仁、龍齒、茯神、麥冬、石斛、珍珠母、白芍、夏枯草、硃砂、琥珀。

④肝陽偏亢,肝風上擾,可用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黃苓、杜仲、石決明、益母草、川牛膝、桑寄生、朱茯神、夜交藤,以平肝降逆,鎮靜精神,降壓緩痛,清熱化痰,平肝潛陽。

毒副作用

大便溏洩及溼痰較重者,不宜用制首烏。(摘自《劉尚義常用藥對辨析與臨證應用》)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味藥】首烏藤
    【每日一味藥】首烏藤 【性味歸經】甘,平。(《醫醇媵義》甲乙歸髒湯) 2、治腋疽:首烏藤、雞屎藤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3、治痔瘡腫痛:首烏藤、假蔞葉、杉木葉各適量。煎水洗患處。
  • 國醫大師鄧老妙用補氣藥五爪龍
    ▲鄧鐵濤(1916.10-2019.01)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創始人之一,現代著名中醫學家
  • 皮膚幹癢,我推薦夜交藤
    關於夜交藤,民間有這樣的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人,姓何名首烏,從小體弱多病,直到五十八歲,也未娶妻成家。見此情景,甚為驚異,認為是天賜的神藥。於是,次日清晨就連根掘起,將所挖之根搗為細末,每天早晨空腹時以酒送服一錢。一年後所患諸病完全痊癒,後來不但娶妻生子,而且父子二人都活到了一百六十多歲。由此,後世便將此藥命名為何首烏。這夜交藤實際就是何首烏的藤蔓,它白天開藤,夜晚交合在一起,所以便得名——夜交藤!
  • 國醫大師朱良春雜病經驗方
    行氣活血法通經肝鬱閉經多效應:」朱師推崇傅青主所擬疏肝、養血、健脾三法合用的常用有效方如「解鬱湯」「開鬱玉湯」「順肝益氣湯」「完帶湯」等方治療以肝鬱為主的婦科病, 當歸、炒白朮、生白芍、茯苓、炒山梔各10g ,丹皮、赤芍、制香附各6g ,花粉、鬱金、生首烏各12g ,5 劑藥。 多囊卵巢發閉經分化痰瘀法通經:寒痰瘀血膠結閉經。
  • 八味藥,透出邪氣,全身不癢
    方見——羌活、防風各6克,黃芩、苦參各9克,生甘草6克,紫草根8克,制首烏10克,夜交藤20克。我告訴他,每劑煎2次內服,藥渣加水外洗。一日兩劑。結果,5天之後,瘙癢減輕,晚上睡覺有所改善。效不更方,再行每日一劑,連用7天,最終諸證悉平。
  • 補氣第一方:四君子湯的神奇,國醫大師來解說!
    在中醫的方劑中,有一個風度翩翩的方劑,它就是四君子湯啦~這個連名字都帶有君子風度的方劑,在國醫大師方和謙的眼裡,又能幻化出什麼神奇呢?一起來看看吧!本方以人參之甘溫,健脾補氣為主藥;白朮甘苦微溫,燥脾補氣,培益中焦為輔藥;茯苓甘淡而平,滲溼健脾,兼能瀉熱以防參、術生熱為佐藥;甘草甘平,和中益脾為使藥。脾為後天之本,人體生氣之源。脾胃氣足,中運健旺,飲食增加,生化機能加強,則其他四髒均能受益而身體自然健壯。本方甘溫,甘合中焦之味,溫助中焦之氣,藥性柔和,功效可靠,補而不烈,培本扶中,具有不偏不倚謙正衝和之德,故以「四君子」名之。
  • 國醫大師李今庸的13個消浮腫方,值得收藏!
    組方:桂枝10克,生薑10克,制附片10克,麻黃8克,細辛6克,大棗3枚(擘),炙甘草8克。用法:藥7味,以適量水煎,湯成去渣,取汁溫服,日1劑,分2次服。組方:黨參10克,茯苓10克,炒白朮10克,陳皮10克,制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
  • 服用首烏治白髮?小心這樣會中毒
    何首烏,別名首烏、赤首烏、地精等,來源於蓼科植物何首烏的乾燥塊根,其藤莖首烏藤又稱夜交藤。作為藥物使用最早見於唐代李翱的《何首烏錄》,之後在《日華子本草》《開寶本草》等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至明代《本草綱目》明確記載何首烏為滋補良藥,能健筋骨、益精髓、烏髭發、悅顏色,且認為其「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
  • 國醫大師鄧鐵濤關於「少火生氣」的詮釋與運用
    ▲鄧鐵濤(1916.10-2019.01)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創始人之一,現代著名中醫學家
  • 國醫大師盧芳和他的傳人
    中醫傳承了幾千年,至今興盛不衰,歷史上那些國醫聖手手到病除的神奇,在國人眼中儼然就是神仙再世。雖然西醫技術進步越來越快,但中醫的道法自然的天然屬性和辨證施治治病治本的理念,依然深受國人信賴,名中醫尤其受到人們的追捧。國醫大師——就是名中醫裡的明星。 4月24日第三批國醫大師入選名單公布,在30人的名單裡,黑龍江省唯一入選者是盧芳。
  • 端午習俗洗藥澡佩香囊:揭秘國醫大師香囊配方
    為此,記者聯繫到咱們成都的老中醫們,為大家揭秘兩位國醫大師的香囊配方和端午習俗。  小知識>>>  香囊,  清朝時戀人的信物  香囊,又稱作「香包」,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出各種圖案紋飾,縫製成形狀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上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製的細末。
  • 來聽聽這位國醫大師「解密」!
    來聽聽國醫大師薛伯壽的中醫理論分析吧~△薛伯壽,國醫大師。1936年生,江蘇泰興人,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師從當代傑出中醫學家蒲輔周,曾參與中醫藥防治傳染性疾病相關工作。新冠肺炎,流行之廣已勝非典,感染者甚多。作為一名醫生,特別是專業與疫病更緊密,我一直在關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救治。
  • 身上癢,這味藥煎水洗洗就好了,治標也治本!
    一是血虛,血虛則生風,風起則有瘙癢之感。二是陰虛,水液不能滋養皮膚,進而形成瘙癢。因此,治療皮膚瘙癢,就是要養血滋陰。處方:準備夜交藤100克,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清洗皮膚,每天一次,堅持半個月,可以見到明顯效果。網友:對這種藤在我們這叫首烏藤,小時候身癢,父親在山上扯了首烏藤煎水洗澡,身上就不癢,永遠不會忘記這種藤。
  • 國醫大師鄧鐵濤使用黃芪的六種方法
    李東垣認為:防風能制黃芪,黃芪得防風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王清任之黃芪防風湯實源出於東垣,防風之分量不宜多用。此法治脫肛的確有效。子宮脫垂,治以補中益氣湯加首烏。加首烏之意,一者在於引經,二者因胞宮衝任所系,全賴陰血所養,氣得血養,血得氣行,氣血充和,衝任得調,所系之胞宮則能復其原位。若能配合針灸,加強衝任之調理,則取效更捷。重症肌無力,治以強肌健力飲,此方為自擬經驗方,亦重用黃芪為主藥。
  • 國醫大師臨證秘法7:膝痛用風府穴
    我是見證者,亦是執行者,詳情請看賀普仁口述、鍾健夫等人撰稿的《國醫大師賀普仁:「一針一得」治百病》一書。所謂「一針一得」,指針刺或艾灸一個穴位便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國醫大師賀普仁:「一針一得」治百病》,賀普仁口述,鍾健夫、耿楠撰稿,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
  • 國醫大師朱良春雜病經驗方(純乾貨值得收藏)
    行氣活血法通經肝鬱閉經多效應:」朱師推崇傅青主所擬疏肝、養血、健脾三法合用的常用有效方如「解鬱湯」「開鬱玉湯」「順肝益氣湯」「完帶湯」等方治療以肝鬱為主的婦科病, 當歸、炒白朮、生白芍、茯苓、炒山梔各10g ,丹皮、赤芍、制香附各6g ,花粉、鬱金、生首烏各12g ,5 劑藥。多囊卵巢發閉經分化痰瘀法通經:寒痰瘀血膠結閉經。
  • 國醫大師雷忠義:杏林耕耘六十六載
    雷忠義老先生,2017年6月獲得全國第三屆「國醫大師」榮譽稱號。據說,雷忠義在2017年被評為「國醫大師」,與此息息相關。「臨床接診中,我發現單純胸痛(屬瘀)者有之,單純胸悶(屬痰)者亦有之,但更多的是痛與悶並見。傳統醫學單用活血化瘀的方法不能完全解除症狀,單用祛溼化痰也不理想,於是萌發了是否可以將兩者合二為一,採用痰瘀並治的思路。中醫學痰瘀互結的思想源遠流長,但在胸痺心痛病方面卻鮮有論述,在早期的教材中,也沒有此證型明確的診治方案」。
  • 來聽聽國醫大師薛伯壽解方!
    隨小編一起來聽聽國醫大師薛伯壽的中醫理論分析吧~1936年生,江蘇泰興人,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師從當代傑出中醫學家蒲輔周,曾參與中醫藥防治傳染性疾病相關工作。新冠肺炎,流行之廣已勝非典,感染者甚多。作為一名醫生,特別是專業與疫病更緊密,我一直在關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救治。
  • 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傳承工作室落戶石家莊市中醫院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任學光 通訊員段曉晶)12月24日,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傳承工作室落戶石家莊市中醫院。當天,石學敏院士在該院公開收徒,五位中醫骨幹拜石學敏院士為師。
  • 黃精、首烏、何首烏白首烏的區別
    生首烏與制首烏(高壓法製備)各以溫浸液30g/kg灌胃,連續14天,對出血性血虛小鼠,制首烏可使血液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含量增高,而生首烏無明顯影響。5.對代謝的影響:生首烏、制首烏醇冷浸液各以350mg/只灌胃,制首烏可使去腎上飢餓小鼠肝糖原含量增加6倍,生首烏無作用。何首烏注射液0.16、0.03、0.01mg/ml體外培養法,對大鼠乳鼠肝細胞DNA複製有明顯的增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