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看,《史記》中的成語典故與常識考點

2020-12-18 騰訊網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在省考常識出題中,歷史人文類佔比較大,這個模塊要求學生知識儲備充足並記憶準確,有時候歷史人文的知識不僅在常識部分考查,也會在邏輯判斷中的類比推理考察,比如成語對應歷史人物等。因此歷史人文這部分知識考生千萬要重視,注重平時積累,切莫考場抱僥倖心理胡亂瞎矇。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一下高頻考點《史記》中的成語典故及其考點。

典故 01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西漢剛建立時,漢高祖劉邦宴請群臣,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會失敗?」大家眾說紛紜。他在宴會上稱讚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裡之外戰鬥的勝利。

典故 02

高陽酒徒 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高陽:是地名,在今河南杞縣。秦末酈食其即此鄉人,他跟隨劉邦時對劉邦自稱「高陽酒徒。後來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典故 03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戰國時,秦軍主將白起,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大敵當前,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去楚國。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到了楚國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

典故 04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秦末,項羽在關中佔據為王,後來他想回到江東,他覺得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意思就是富貴就應該回到故鄉,不然就像是夜晚裡穿好看的衣服,有誰能知道呢?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

典故 05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孝成王聽信了秦國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最怕趙括擔任將軍。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藺相如勸阻說:大王憑名聲用趙括,就像是把膠把瑟上的弦柱粘住來彈瑟,音調不能變通一樣,他不懂得隨機應變。趙王不聽。結果,趙軍被秦軍打敗,40萬大軍被活埋。趙國幾乎滅亡。

1※ 考點1

成語出處與成語之間的對應

2※ 考點2

《史記》中的成語具體出自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中的哪個,需要熟知故事主人公,2018年行測考試中出現過。

3※ 考點3

成語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後排序正確的,這個難度較大,在2014年行測考試中出現過,需要大家對成語故事背景的時間有所了解。比如,是戰國、秦,還是西漢。

相關焦點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常識常考題之成語典故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常識常考題之成語典故 2020-12-18 17:42:35|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1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即將發布,筆試預計
  • 下列哪個成語典故不是出於《史記》?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
    下列哪個成語典故不是出於《史記》?13 00:00 來源:爆笑生活館 原標題:下列哪個成語典故不是出於
  • 2021北京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常識常考題之成語典故_北京中公教育
    勤奮的你如果平時有關注我們的事業單位考試或者其他公考,你就會發現在常識考察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尤其是歷史文化中沉澱下來的成語典故就是個常考點。常見的考法,有成語典故的出處、相關的人物或者戰役,甚至難度高一點,會考察所處時代的排序題。為了讓大家了解考察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本篇給大家分享考試中常見的成語典故相關的考題。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0個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典故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0個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典故,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0個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典故,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
  • 100條成語典故,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涉及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考點也很繁多,可以說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哪裡有交流,哪裡就有語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 仲泊遊隨筆畫典:《史記》典故裡的人之指鹿為馬
    【中網資訊書畫】《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通史,記載了上到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期3000多年的歷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史記》為後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史料。並著力寫了各個階層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因此《史記》裡許多篇章成了膾炙人口、百讀不厭、傳誦至今的典故和成語。畫家仲泊遊用傳統水墨畫形式,把一個個歷史人物躍然紙上,生動地把《史記》繪成通俗易懂的畫面。以和讀者共享《史記》典故裡先人的智慧和魅力。
  • 薈萃千年成語典故,名家名繪再現風採 | 詩意空間
    歷史  ×  神話  ×  名著薈萃千年典故再現成語風採▽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成語出自《史記》《左傳》《論語》《詩經》.讀一個成語,就懂一個典故,這是最賺的閱讀技巧。看【三顧茅廬】,就相當於看了諸葛亮的《出師表》:三國時期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和關羽、張飛三次上門請諸葛亮出山。後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的實力一天天壯大起來。
  • 婦人醇酒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語本《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閒……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出自:語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閒……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近義詞有:醇酒婦人,婦人醇酒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酒色。
  • 100條成語典故,讓孩子牢記半個中國歷史,寫作不詞窮!
    要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而其存在的歷史典故在語文上往往都能得到很好運用,尤其在寫作上,更是一個絕佳的寫作素材。中國人重史,是因為通過寫史、論史、讀史,通過總結了大量興亡規律和眾多得失經驗之後,中國人發現,人生代代皆相似,——不同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道理,常變的歷史天空、上演著不變的人情故事。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成語典故常識之宋朝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成語典故常識之宋朝 2020-06-11 09:48:12|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山東省事業單位考試陸續發布公告,考試在即,為了大家能夠輕鬆備考,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特整理了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資料,下面是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成語典故常識之元朝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成語典故常識之元朝 2020年甘肅三支一扶考試招募1600人公告已發布,考試時間為7月26日,三支一扶考試內容主要主要是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扶貧、科技、人文、計算機應用、公文寫作等方面
  • 人棄我取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近義詞有:彼棄我取,反義詞有:人取我與,人棄我取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分句;含褒義。人棄我取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人棄我取(rén qì wǒ qǔ)成語釋義: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
  • 美如冠玉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丞相世家》:「平雖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美如冠玉是中性成語,補充式成語;可作謂語;形容男子長相漂亮。美如冠玉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美如冠玉(měi rú guān yù)成語釋義: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後形容男子長相漂亮。
  • 成語典故——按圖索驥
    這則成語出自明代楊慎《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比喻做事情遵循成規,不能靈活變通!由於傳說中的伯樂是執管天上馬匹的神,所以人們稱孫陽為伯樂。伯樂憑自己識馬的豐富經驗,編了一本《相馬經》。書中,他介紹了各種各樣千裡馬的特徵,並配了大量的插圖,供人們在識馬時參考之用。伯樂有個智商很低的兒子,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之後,便想根據書上寫的特徵去尋找千裡馬。他看到書上說,千裡馬的主要特徵是腦門高,眼睛大,馬蹄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 小升初備考:50個成語典故的出處及釋義,成語學習不可掉以輕心
    語文的成語考試,主要出現在「成語是否存在錯別字」、「病句中成語的運用」、「文學類常識」等題目中。根本課本,選類編輯50個成語,基本涵蓋小學期間需要掌握的成語,附上具體的古文典故,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成語的含義。即使考試中沒有出現「成語類」的考題,在作文裡成語運用得當,也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 2020寧夏省考行測解題技巧:常見的人際關係成語典故
    公務員考試行測中的常識判斷是考查考生平時知識積累的重要部分,這部分知識範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更要注意總結才能便於記憶。言語理解與表達在行測考試中佔據了很大的比例,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個模塊一定不能忽視。
  • 江東父老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笑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近義詞有:家鄉父老,江東父老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用於有愧時。
  • 沉舟破釜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近義詞有:破釜沉舟,沉舟破釜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狀語;用於做事的決心。沉舟破釜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沉舟破釜(chén zhōu pò fǔ)成語釋義:釜,鍋。
  • 不遺餘力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秦不遺餘力矣,必且欲破趙軍。」近義詞有:全力以赴、傾巢而出,反義詞有:三心二意、留有餘地,不遺餘力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人全力以赴。不遺餘力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不遺餘力(bù yí yú lì)成語釋義:遺:留;餘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一點不保留。成語出處:《戰國策·趙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 成語典故|看呂不韋的「奇貨可居」與「一字千金」
    這裡同大家分享兩條和呂不韋有關的成語,一則是世所熟知的「奇貨可居」,一是大家較為陌生的「一字千金」。 影視劇中呂不韋 【成語釋義】 奇貨可居: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