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夏日灼灼,氣溫漸高,天氣變熱。
邀了老友過來小聚。
朋友說,夏天到了適合喝點甜酒。
再然後,他過來吃飯的時候,特意帶了瓶貴腐的葡萄酒。
倒來一嘗,琥珀色的酒液倒進高腳杯內。發散著花果,蜜餞的香氣。
氣息馥鬱,甜蜜,特別迷人。
不過說回來,這「貴腐」是什麼意思啊?
貴腐,是葡萄酒的一種。
「貴腐菌」對人體無害,這種特有的菌在侵染葡萄後,菌絲會促使葡萄的水分揮發,糖分含量變高。
同時還能產生額外的自然風味,用被貴腐菌感染後的葡萄,釀出來的酒如蜜糖般甘甜。
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小甜甜式的葡萄酒。
聽完貴腐菌的來歷後,聯想到此前某茶友提到的問題:
「白茶餅在家中乾燥處放了幾年,還能喝嗎?為什麼我感覺有一股黴味。」
額,聞到發黴味的茶,當然不能喝了。
這好端端的白茶,它又不是貴腐酒,在發黴變質後當然不能喝!
《2》
白茶餅在家中乾燥處放了幾年,為什麼還會發黴?
猜過去,和白茶本身的質量有關係。
譬如,白茶本身的含水量沒有合格。
按照國標規定,緊壓白茶的水分含量,不得超過8.5%。
如果含水量不達標,那這樣的白茶經不起長期保存。
哪怕後期存茶工作再妥當,將茶餅特意放置在乾燥、陰涼等適宜環境下保存。
但同樣耐不住茶葉自身含水量過高的影響。
茶餅內部沒有烘乾的多餘水分,會在存茶的後期會由內而外的逸出,擴散開來。
以至於,大量的水汽會不斷蠶食自身的品質。
導致滋生出黴菌,導致茶葉整體徹底發黴變質,不能再喝。
將白茶的散茶壓製成茶餅,這是一項技術活。
預先要將散茶從倉庫裡搬出來,經過簡單醒茶後,將幹茶的茶葉適當蒸軟,讓其恢復一部分的韌勁。
再然後,經過稱重後,將茶餅放進布袋內包揉。
包揉的過程,可以促進白茶梗葉部分破壁。
可溶性糖、膠質物等相應析出後,像天然的膠水那樣,黏附在茶葉外層,幫助茶餅的初步塑形。
包揉工序完成後,主要進一步壓制定型。
現在常見的機器壓餅,要按照不同白茶的壓餅需求,調整好相應的溫度、力度後,再進行壓制定型。
到最後,進入烘乾環節。
壓制過後的茶餅,乾燥過程並不輕鬆。
唯有技術過硬,才能確保茶餅的內外層徹底幹透、乾爽。
後期在存茶時,可以保存三四年、六七年、上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在妥當保存的前提下,茶餅不容易發生劣變發黴!
《3》
好端端的白茶餅,發出了黴味。
除去茶葉本身的原因外,剩下的就是存茶方法的影響。
白茶的基礎保存要求,在於密封、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倉儲。
如果存茶的方法和措施不當,那麼會直接導致茶餅的受潮。
舉個例子,很多北方地區的朋友覺得北方地區乾燥,茶餅不容易受潮。
所以,將茶餅買回家後,往往直接放在一處角落內。
後期的過程中,很少專門拆開,定期檢查。
又或者,很多茶友在收到嚴實密封,經過專業「三層包裝」打包後的白茶餅時。
會嫌外層的紙箱、鋁袋等佔空間,所以習慣將茶餅的外包裝直接拆開。
只留下最內層的白綿紙,就直接裸放在書架、置物架、或者櫃格內。
然而這樣的存茶做法,對白茶餅的完整保存而言,風險性特別高。
從長期存茶的角度看,防潮措施壓根不到位。
北方地區的氣候,相對乾燥,空氣中的含水量低。
這一點不假,但並不意味著空氣裡沒有任何水汽。
但在家庭環境下存茶時,因生活起居過程的洗衣做飯等,難免會讓室內的溼度增加。
所以,長期儲存白茶餅時,沒有定期檢查,沒有按嚴格的密封保存存茶……
這些做法,均有可能讓白茶餅在後期保存過程中,悄悄的變了質!
《4》
長期儲存白茶餅,應該怎麼做?
具體的方法,大致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茶餅買入手後,先進行初步的檢查。
逐層拆開包裝,聞一聞整塊茶餅的幹茶香。
幹度極低的白茶,茶香上擁有乾燥的氣息。
不會出現茶香寡淡、沉悶的情況。
另外,可以用指腹撫摸茶餅的邊緣。
看看有沒有乾燥、粗糲的手感,初步判斷茶餅的幹度。
第二,長期保存茶餅,推薦用三層包裝法。
三層包裝,指瓦楞紙箱、鋁袋、塑膠袋等逐層密封的方式。
裸露的茶餅,再包上一層綿紙後,要放進牛皮紙餅袋內。
再然後,按照常規的「三層包裝法」進行打包。
套入一層鋁袋後,排擠出多餘空氣,紮緊袋口。
再套入一層塑膠袋,同樣的進行密封。
最後裝入紙箱內,用膠布將紙箱的四周邊緣封箱,妥當密封。
第三,存茶環境要乾燥、陰涼、無異味。
經過三層包裝密封后,並非意味著白茶餅的後期保存,徹底無憂。
如果存茶的環境沒有選好,那麼茶餅依舊容易存壞變質。
家庭環境下存茶時,可以將紙箱放在架子、柜子內。
不要直接貼在牆面、地面上,以免水汽的侵入。
存茶的房間,要保證足夠乾燥,沒有怪味。
不然乾燥的茶葉,容易吸附水汽與雜味,造成白茶受潮或者串味。
白茶餅的保存,是一門細緻活。
並非是簡單的乾燥處存放,就能確保白茶餅的後期倉儲,徹底高枕無憂!
《5》
喝茶,為的是享受。
享受一杯好茶中,那無盡曼妙的茶香與滋味。
並且多喝好茶,可以攝入不少有益成分,利於身心健康。
發出黴味後的茶,不適再繼續喝。
因為不論從喝茶風味的享受,或是從健康飲茶的角度看。
已經發黴的白茶,根本沒有半點飲用價值。
那在儲存白茶的過程中,該如何分辨白茶餅是否變質呢?
建議從色香味上,進行辨別。
受潮變質的白茶餅,外觀餅身上的顏色,會略微發暗。
和正常的白茶對比起來,色澤並不太自然。
葉片的顏色會偏暗、偏褐,色澤度缺失。
如果是受潮嚴重的茶餅,甚至可以看到菌斑、黴斑的存在。
另外可以多聞一聞幹茶的香氣。
正常品質的白茶,不論存放的年份有多高,一應不會生出怪味道。
如果在茶餅中聞到水味、悶味、酸味、倉味、煙味、黴味、臭味等等。
這一系列的怪味道存在,都佐證著茶餅已經在存放的過程變了質!
最後,經過前面兩步的檢查後,如果沒有發現問題。
那麼可以將茶餅撬開部分,進行衝泡。
看看泡出來的茶湯,是否清澈透亮?
一旦出現渾濁不清的現象,證明它的品質並不高。
進一步聞蓋香,試看香氣是否馥鬱清晰。
再接著,嘗一嘗湯水的味道,看看有無異樣?
存壞的白茶,泡出來的茶湯往往寡淡、滋味感弱,甚至連湯水裡也帶著怪味。
茶的好與壞,通過味蕾的嘗試,最能直接的得到答案!
《6》
茶餅發黴,是一件糟心事。
白茶經過壓餅後,若是沒有烘乾達標,或是水汽還未晾乾就直接包裝。
那樣的情況下,會導致茶餅容易黴變。
這一點,與茶餅後期倉儲的環境好壞,根本不相干。
不論存茶的做法,是好是壞。
幹度不達標的白茶,肯定存放不了太久的時間。
如果打算存下幾餅茶,等的年份變得更高一些,再去喝茶。
那麼建議是,除了存茶過程要多細心外。
在買茶入手時,可就要多加分辨!
藏好茶,白茶的品質起點越高,未來存出來的老茶質量越高!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