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H香水和化妝品業務收入下滑29%,奢侈美妝行業的春天在哪裡?

2020-12-21 騰訊網

7月27日,國際高端奢侈品集團LVMH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期財務報告,財務基本盤重重危機,帳面數據不容樂觀。本次披露的財報顯示,LVMH二季度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約28%至184億歐元,營業額更是巨幅大跌了68%至16.71億歐元,歸屬集團半年期淨利為5.22億歐元,同比下降了84%。

LVMH各業務板塊跌幅都超過20%,最高的達到39%,香水和化妝品業務板塊收入下滑29%。股價走勢也因此下跌,各類指數累計下跌超過6%,經營現狀亟待改善。

01

除了LVMH,其他奢侈品集團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開雲集團營收下滑44%,股價累計下跌4.86%,市值縮水至566億歐元,而歷峰集團今年一季度營業額下滑43%,第二季度營業額下滑47%,股價近日下跌5%。義大利奢侈鞋履製造商Ferragamo的收入更是暴跌了60%,各家奢侈美妝板塊業務也都大相逕庭,全球市場整體陷入萎靡。

很多人說這是奢侈品寒冬,分析緣由,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近兩年來,國際形勢出現了較大的震蕩,經濟發展整體上趨緩,貿易戰等因素制約了全球財富的形成,資本寒冬喧囂塵上,超發貨幣聚集在股市、房市等載體,貨幣利好沒有預期到達人民手中,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靠近,消費熱情遇冷,全球範圍內消費需求萎靡不振。

2020年開始,疫情急速發展,公共衛生危機爆發,針對這種現狀,全球各地都採取了強制性措施,居家限流是社會生活的主旋律,作為奢侈品經營布局的主要形式,門店街鋪首當其衝。在疫情的催化下,供應鏈斷裂、門店關閉、人們的生活消費習慣也在逐步變化,在此影響下,收入驟降、企業倒閉,國際旅遊停止,一片哀鴻,經濟發展雪上加霜。

截止發稿日,世界新冠累計確診近1800萬,美國依舊冠絕全球。作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市場板塊東亞、北美和西歐,除了東亞地區基本實現有效控制並放開限制以外,其他區域仍在積極抗疫,經濟提振短時間內無法展開。

02

面對複雜的宏觀形勢和突發局勢,各大高端奢侈品牌危機反應迅速,通過橫向比對和縱向分析,更改戰略部署,重新布局市場方向,調整經營形勢,積極開拓新市場。

加注中國市場,助力本土消費。中國佔據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近40年來經濟發展飛速,時至今日,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中產階級,且富裕階層人數日趨遞增,政局的穩定,工業鏈的完整,飽滿的內需市場,優質的人口素質,高效的疫情控制水平,無不彰顯著超級高質量市場的體態。

與歐美地區相反,中國抗疫開始到可控,只用了僅僅4個月時間,從第五個月開始便可以逐漸放開限制,盤活經濟。中國市場對奢侈品銷售額的貢獻率常年佔據1/3以上,Burberry第一季度整體銷售額下降45%,但中國區僅下降25%;開雲集團第一季度整體銷售額下滑超過40%,僅中國區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0%,且整個第二季度都在保持增長;而LVMH集團在中國區旗下品牌LV和Dior某些星期內的銷售增長率達到100%。

歐萊雅集團財報顯示,在全球市場營收整體下降的前提下,中國大陸上半年營收增幅高達17.5%,其中二季度更是以30%的漲幅領先全球。對此,中國大陸奢侈美妝領域紛紛被搶灘拓展,GUCCI推出口紅布局美妝概念店;愛馬仕推出口紅提出讓年輕人的奢侈品等,高端奢侈+美妝的強力布局,將會是各大奢侈品集團布局的業務重點。

而作為消費增長點的國際旅遊購物,已經失去的往日的光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日前呼應了開雲集團財務長的觀點,稱國際旅遊業不會在2021年下半年之前復甦,儘管有些人仍預計明年上半年會有所反彈。本土消費市場的開拓將會是彌補旅遊消費市場缺失的重要方式。

此次疫情,加重了國際資本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也加速了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的投資進程。

03

側重線上,拓寬消費路徑。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決定商業的形態形成,除中國大陸以外的很多地區仍然在積極抗疫,居民消費被轉移到了線上,網際網路+模式深入發展,迫使企業做出相應改變。

疫情期間,開雲集團旗下的Bottega Veneta線上經營增長了三倍,Prada則翻了一番。LVMH集團的Guiony表示,Dior去年才在美國推出電商服務,電商數據「表現太好了,以至於不用專門提及」,線上成為奢侈品疫情期間經營的定心丸。

國內市場各大奢侈品企業也在積極布局線上。其中美妝領域成為新終端,根據Natura & Co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在疫情期間,Natura的線上銷售額總體增長了250%以上,線下消費力的轉移成為焦點。

6月14日,迪奧繼嬌蘭、紀梵希、帕爾瑪之水之後入駐天貓。6月16日,雅詩蘭黛旗下兩大奢華香氛品牌KILIAN和Editions de Parfums Frédéric Malle進駐上海國金中心,積極準備布局線上渠道。7月31日,Burberry與微信運營商騰訊合作開設「社交零售門店」。

線上模式的成本控制能力、營銷觸達能力、疫情期間的消費形式契合,讓線上成為品牌經營的主流,對刺激消費、盤活區域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20年進入了下半場,中國大陸市場的強勢復甦,北美市場6月開始的復甦跡象,都預示高端奢侈市場的寒冬似乎已經過去。 而奢侈美妝領域,成為了眾品牌持續加碼的優勢板塊,尤其是中國大陸市場,也將繼續支撐起高端市場的基本盤,為高奢品牌持續輸血,寒冬,可能已經過去,中國市場才是核心。

相關焦點

  • LVMH香水和化妝品業務收入下滑29%,奢侈美妝行業的春天在哪裡?
    LVMH各業務板塊跌幅都超過20%,最高的達到39%,香水和化妝品業務板塊收入下滑29%。股價走勢也因此下跌,各類指數累計下跌超過6%,經營現狀亟待改善。義大利奢侈鞋履製造商Ferragamo的收入更是暴跌了60%,各家奢侈美妝板塊業務也都大相逕庭,全球市場整體陷入萎靡。很多人說這是奢侈品寒冬,分析緣由,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LVMH香水和化妝品業務收入下滑29%,中國區推動亞洲市場反彈
    LVMH集團在財報中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受美國和歐洲業務大面積停擺影響29%。 與此同時,財報還顯示,來自香水和化妝品的經常性經營利潤虧損3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億元),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4.1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4.22億元)對成品成本價格的特別重視和對經營成本的精心管理,使LVMH集團能夠抵消毛利中很大一部分的惡化,該集團的營業利潤率佔收入的比例也下降了13.2個百分點,至-1.3%。
  • LVMH香水和化妝品業務收入下滑29%,中國區推動亞洲市場反彈
    LVMH集團在財報中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受美國和歐洲業務大面積停擺影響,這兩個市場僅二季度就分別錄得39%和54%的下滑,亞洲市場則在中國的強勁反彈推動下出現明顯改善,跌幅較第一季度的32%收窄至13%。
  • 葡萄酒、香水、化妝品..「奢侈大亨」LVMH集團又產起了洗手液!| 酒...
    「奢侈大亨」LVMH集團近期停了旗下克裡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嬌蘭(Guerlain)和紀梵希(Givenchy)的香水生產,改成產洗手液和其他消毒劑了,不知道用起來有沒香水味?疫情面前真的一切似夢,從高端優雅派的畫風,轉向接地氣的親民風。
  • 奢侈品牌加緊布局美妝市場,GUCCI在北京開設美妝概念店
    近日, GUCCI 在北京新開了一家美妝概念店,店裡融入工業元素,門店包含 GUCCI 的全套系列美妝產品和香氛系列產品等等,整個店面的裝修復古奢華,延續了 GUCCI 品牌長期以來的風格。現在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加緊布局美妝領域,原因是美妝行業的利潤相當可觀,可以彌補奢侈品在成衣箱包市場份額下滑帶來的損失。
  • 奢侈品牌加緊布局美妝市場,GUCCI在北京開設美妝概念店!
    現在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加緊布局美妝領域,原因是美妝行業的利潤相當可觀,可以彌補奢侈品在成衣箱包市場份額下滑帶來的損失。未來佔據消費主導地位的是Z世代消費人群,他們喜歡獨特有個性的產品,而不是一味追求奢侈品,並且大部分年輕人有著自己的環保價值觀,對於使用珍稀動物皮毛做成的包包和衣服是處於不太贊成的態度。
  • 一文了解2020年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分析:高端美妝盛行
    ,中國消費者對高端美妝的購買力表現日益突出。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化妝品及個護行業零售規模同比增長16%至4686億元。其中,大眾市場規模同比增長7%至2565億元,佔比55%;高端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8%至1096億元,佔比23%;奢侈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9%至1025億元,佔比22%。
  • 歐萊雅拿下PRADA美妝香水代理權,加碼布局奢侈品美妝
    記者 | 黃姍編輯| 周卓然據《女裝日報》報導,義大利奢侈品牌PRADA與法國歐萊雅集團(L』Oréal)籤署協議,後者將從2020年開始代理PRADA美妝的研發、生產和分銷業務。Prada執行長Patrizio Bertelli在聲明中表示,「歐萊雅是全球領先的美妝企業。作為Prada的完美合作方,它的地位和經驗能夠幫助Prada在各類新項目中充分發揮潛力,並利用Prada在香水領域紮實的根基來觸達更廣泛的全球消費者。」Prada美妝此前的代理商是西班牙香水和時尚家族企業Puig。
  • 早報| LVMH旗下LV、Dior等主要奢侈品牌將參加進博會;歐舒丹收入...
    Elina Kousourna此前為De Fursac的戰略、數字和發展總監,該品牌2018年的收入達4140萬歐元。除De Fursac外,SMCP集團旗下還有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三個女裝品牌,目前由中國山東如意集團控股。
  • Gucci「上新」口紅 加入奢侈品美妝大戰
    來源:新快報繼香奈兒、阿瑪尼、YSL等奢侈品牌推出口紅後,在美妝行業「慢半拍」的Gucci終於「緩過神來」,宣布上線口紅系列產品。這一行為也被看作Gucci全面進軍彩妝行業的開端。有分析認為,當前Gucci業績增速放緩,新開設的彩妝系列或有望促進銷量提升,口紅作為一門「有錢賺」的生意可以為企業業績提供強有力支撐。
  • 化妝品巨頭業績下滑未能倖免,歐萊雅半年報亮點中國業務二季度反彈...
    適樂膚、修麗可、理膚泉在亞洲和北美實現兩位數增長,尤其是該部門貢獻最大的品牌適樂膚,在所有區域都實現兩位數增長。大眾化妝品部營收佔比最大,彩妝業務佔比很高,這一市場受疫情影響最大,上半年收入下滑9.4%至58.51億歐元,第二季度的降速達到15.2%。歐萊雅解釋道,受疫情影響,化妝品市場急劇減速,尤其是對美寶蓮紐約和NYX的表現產生了負面影響。
  • LV和Dior在中國強勁復甦,LVMH時裝皮具收入逆勢大漲
    ,香水和美妝業務下跌16%至13.7億歐元,手錶和珠寶部門減少14%至9.47億歐元,免稅業務DFS所在的精選部門銷售額依舊低迷,大跌29%至23.32億歐元,葡萄酒和烈酒部門的收入則下滑3%至13.64億歐元。
  • 早報|Gucci第三季度收入大跌逾12%,成開雲集團旗下唯一下滑的奢侈...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置頂 時尚產業高管每日必讀的早報及輿情01Gucci第三季度收入大跌逾12% 成開雲集團旗下唯一出現下滑的奢侈品牌據時尚商業快訊,開雲集團昨晚發布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該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4.3%至37.17億歐元,奢侈品業務收入下滑4.7%至36億歐元,但電商渠道增幅高達102%。
  • ...Gucci第三季度收入大跌逾12%,成開雲集團旗下唯一下滑的奢侈品牌
    >據時尚商業快訊,開雲集團昨晚發布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該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4.3%至37.17億歐元,奢侈品業務收入下滑4.7%至36億歐元,但電商渠道增幅高達102%。報告期內,核心品牌Gucci銷售額大跌12.1%至20.88億歐元,是該集團唯一錄得業績下滑的奢侈品牌,主要受歐洲和日本市場大跌47.3%和25.9%影響,在包括中國的亞太市場則增長10.6%,在北美表現最佳,同比大漲43.7%。
  • Valentino的香水和奢華美容產品業務授權又換品牌了,這次是歐萊雅
    △男士香Valentino Uomo在2010之後,Valentino的香水和奢華美容產品業務都由西班牙美妝集團Puig負責。Piug集團作為一家化妝品和時裝跨國企業,有十家香水和化妝品製造基地,其中八家在歐洲,兩家在墨西哥,每年的產量超過3.31億瓶(件)。
  • LVMH集團為「美妝初創」項目招聘人才,或推出環保概念化妝品
    招聘內容顯示,該集團正在尋找一個經驗豐富的管理人,負責領導「美妝初創品牌」的開發,而根據招聘要求來看,此次推出的新創品牌似乎和之前的美妝品牌有所不同。招聘信息提到,「申請人需具備『應對環境問題』的能力,從而「參與到全新可持續解決方案的開發中」。也就是說,LVMH 或想要打造一個環保概念品牌。而尋找的這位管理人也將加入 LVMH 集團任高級管理職位,負責「確定新創品牌的市場定位,推動實現商業化。」
  • 奢侈品牌香水真的是暴利嗎?
    另一方面,當下消費者正變得愈發精明,網易嚴選等主打ODM大牌代工廠的網際網路消費品牌掀起了一股高性價比消費風潮,美妝行業也興起了「刨根問底」的成分黨,而講究成分的香水行業自然難逃來自消費者放大鏡般的審視。
  • 早報| Gucci第三季度收入大跌逾12%,成開雲集團旗下唯一下滑的奢侈...
    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該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4.3%至37.17億歐元,奢侈品業務收入下滑4.7%至36億歐元,但電商渠道增幅高達102%。 報告期內,核心品牌Gucci銷售額大跌12.1%至20.88億歐元,是該集團唯一錄得業績下滑的奢侈品牌,主要受歐洲和日本市場大跌47.3%和25.9%影響,在包括中國的亞太市場則增長10.6%,在北美表現最佳,同比大漲43.7%。
  • 深度 | 奢侈品牌香水真的是暴利嗎?
    在大眾市場,全球食用香精和日用香精行業製造商Givaudin奇華頓、全球最大的香精香料私營企業Firmenich芬美意,以及國際香精香料IFF這三家香料公司控制著將近50%的市場份額,它們以配方成本的3至4倍價格向美國雅詩蘭黛、西班牙Puig集團和Coty等美妝香水集團供應香精原料。
  • 深度|奢侈品牌香水真的是暴利嗎?
    另一方面,當下消費者正變得愈發精明,網易嚴選等主打ODM大牌代工廠的網際網路消費品牌掀起了一股高性價比消費風潮,美妝行業也興起了「刨根問底」的成分黨,而講究成分的香水行業自然難逃來自消費者放大鏡般的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