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說「劉邦小時候沒讀過書,他和父母都沒名字」,是認真的嗎

2021-01-16 覃仕勇講史

元曲作家睢景臣寫有一出名叫《高祖還鄉》的套曲。該曲以通過一個熟悉漢高祖劉邦底細的鄉民的口吻,以遊戲的筆墨將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之舉漫畫式地寫成一場滑稽可笑的鬧劇,活畫出了劉邦微賤時期的醜惡行徑,從而剝下封建帝王的神聖面具,還其欺壓百姓的真面目,且看他的詼諧潑辣、生動活潑的行文手法:

那大漢下的車,眾人施禮數,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眾鄉老展腳舒腰拜,那大漢挪身著手扶。猛可裡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你身須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你本身做亭長耽幾杯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莊東住,也曾與我餵牛切草,拽壩扶鋤。春採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稈,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有甚糊突處。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少我的錢差發內旋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只通劉三誰肯把你揪扯住,憑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這最後的一句「憑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尤其生動傳神,讓人讀了連呼痛快。

可是,細一琢磨,不對啊。

這「漢高祖」可不是劉邦的名字啊,而且,在劉邦的有生之年,是不應該出現這個稱呼的!

「漢高祖」是劉邦的廟號。所謂廟號,就是皇帝死了以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

而且,說劉邦的名字是「劉三」也不準確啊。

試想想,睢景臣生活在元代,對劉邦的名字就不甚瞭然,甚至還鬧了個大烏龍,在劉邦未死之前就直呼他為「漢高祖」,那麼,生活在現代的人,尤其是普通人,在這個問題上更是茫然無知了。

比如說,在電視劇《楚漢傳奇》中,說劉邦在發跡之前名字是劉季,後來打敗雍齒,佔領了沛縣,成了沛縣的主人,稱為沛公。蕭何於是跟他說,你現在已經是沛公了,不能總讓別人叫你的小名劉季劉季的。又說,當年在洛水邊諸侯們朝拜周天子,有人寫了首詩,其中有一句叫「天子萬年,安家定邦」,這個邦字很好,可以用來作名字,於是劉季改名為劉邦。

劇情這樣編造,簡直是一派胡言。

不過,編劇蹩腳就蹩腳一點吧,畢竟不是專業史學家。

但廈門大學歷史教授易中天居然也在這個問題上鬧出過笑話。

易中天先生2006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漢代風雲人物》時,談論到劉邦,就說劉邦小時候沒讀過書,他和父母都沒有名字,他父親叫劉大叔,母親叫劉大媽,又說他小名叫劉季,即位後易名劉邦。他大哥、二哥分別叫劉伯即劉大、劉仲即劉二,而劉三則不見其人,劉邦叫劉季即劉小。

易中天先生此說,估計是受到了東漢學者項岱的影響,因為,項岱就認為:「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後因諱邦不諱季,所以季布猶稱姓也。」

其實,項岱距離劉邦生活的年代也已經過去兩三百年,其所說不過是自己的主觀臆想而已。真實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呢?一查《史記》便知。

司馬遷距離劉邦生活的年代七十多年,掌握的史料既多,又去劉邦故鄉沛縣豐邑查訪過,更具備史家的實錄精神,《史記》可信度最高。

且看《史記》中關於劉邦和家人姓名的幾條記載:

一、《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這條記載沒提劉邦的名,但交待了他姓劉,字季。

在古代,所謂的「名字」指代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名」,另一個就是「字」, 「名」和「字」是分開的。通常,嬰兒出生三個月後就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時舉行冠禮(結髮加冠)就取字。比如大家普遍熟悉的諸葛亮,「亮」就是他的名,「孔明」就是他的字。古人在相互交往中,出於尊重對方,只稱其字,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在向別人提到自己時,只說名,不表字。這既是蕭何等人都呼劉邦為劉季而不呼劉邦的原因,也是項岱所說的「諱邦不諱季」的原因。

司馬遷單交待劉邦的字沒提劉邦的名,就是出於避諱的需要。

二、《史記.楚元王世家》:「楚元王劉交者,高祖(劉邦)之同母少弟也,字遊。高祖兄弟四人。長兄伯早卒,封其子信為羹頡侯。而王次兄仲於代」。這條記載告訴我們,劉邦一共有四兄弟,大哥字伯,二哥字仲,四弟字遊。有意思的是,到了這兒,劉邦四兄弟的字都交待出來了,還特別點明了四弟劉遊的名:交。

從這兒,就可以看得出易中天犯了兩個常識性的錯誤。第一個是他認為「伯仲叔季」在古代就指代一二三四,所以自作聰明地把「劉伯」翻譯成「劉大」、「劉仲」翻譯成「劉二」、「劉季」翻譯為「劉小」。 第二個,他竟然說劉三不見其人,豈不知劉邦就是在家裡排行老三的劉三!

那麼,能不能把「劉伯」翻譯成「劉大」、「劉仲」翻譯成「劉二」、「劉季」翻譯為「劉小」呢?答案是不能。「伯仲叔季」確實是兄弟系列的泛稱,比如說三國的孫策孫權哥倆,他們的字就分別叫「伯符」、「仲謀」,分出了老大、老二,但古人單用「伯仲叔季」作字,也是很正常的事,比如千古名相管夷吾,他的字為仲;管仲的好朋友鮑牙,字叔;縱橫家範雎,字叔;和劉邦同時代的農民起義領袖吳廣,字叔;漢初三大名將之一的彭越,字仲;漢文帝時的諍臣張釋之,字季。

三、《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劉邦)同裡。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人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這則記載則告訴了我們,劉邦讀過書,和盧綰是同學。

《史記》之外,班固的《漢書》和荀悅的《漢紀》也補足了劉邦和家人姓名的信息。

《漢紀》記:「漢高祖諱邦,字季。」明確交待了劉邦的名和字。

《漢書》記:「匈奴攻代,代王喜棄國。」結合上面《史記.楚元王世家》中提到的「王次兄仲於代」一句,我們就知道劉邦二哥劉仲的名原來叫做劉喜。

所以,易中天說「劉邦小時候沒讀過書,他和父母都沒有名字」的說法可笑的,是錯誤的。

你不能因為史書沒有直接交待,就斷言人家沒有名字嘛。

何況,劉邦二哥名喜字仲,四弟名交字遊,都有名有字,不可能到劉邦這兒就成了有字沒名啊。

行文至此,筆者其實想說的一句話就是,人們之所以搞不清楚劉邦的名字來由,甚至認為他早年有字沒名,都是因為古代書籍中「避諱」一事惹的禍。因為「避諱」,搞得很多東西都神神秘秘的,讓人一頭霧水。在古代帝王,尤其是開國帝王中,對「避諱」一事看得比較開的人,倒是民間故事中「忌諱」最多的朱元璋,在民間傳說中,把朱元璋描述成一個忌諱人家說「豬」(朱)字,不準談論「光」、「亮」、「和尚」一類詞語。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朱元璋小時候的賤名、發跡後的名、字,都可以在史書上查得清清楚楚,而且,朱元璋本人對自己曾經出家為僧的事並沒有刻意藏著掖著,倒是象李世民、趙匡胤這些人,他們的字你們查去,查得出算你厲害。

相關焦點

  • 項羽坑了劉邦一把,他自己都沒想到,竟成就了名字最美的民族
    說到這個「漢王」,恐怕大家對他都很熟悉,這個人就是劉邦。漢太祖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在還沒有當上皇帝之前他就叫做漢王。劉邦也是一生開掛,他本是農家出身,但是他從來不種地,跑去當了個亭長。在釋放刑徒之後,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搞起了起義。
  • 易中天稱儒家是「執政黨」 墨家是「地下黨」
    作為武漢大學的校友,易中天友情開講,圍繞自己去年出版的書《我山之石》,解讀先秦諸子如何「救世」。許多「易粉」也聞風而至,使得講座現場自始至終座無虛席。  儒家:讓世界充滿愛  孔子是提出 「救世方案」第一人,他想「讓世界充滿愛」。  易中天說,孔子的方案是「順序延伸」,要「對等相愛」。
  • 易中天:為人父母,請不要對孩子說這三句話,會束縛孩子的想法
    易中天:為人父母,請不要和孩子說這三句話,會束縛孩子的想法 你是否經常聽到父母這樣對你說: 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 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要遠 如果家長非要讓孩子聽取這三句話,那他們不但不會接受,反而會非常反感
  • 80後90後,這些書你讀過麼?
    想必像我一樣已經逐漸「老去」的80、90後,同樣也讀過那個年代「流行」的書籍,那些影響了我們成長的書籍。下面這些書,也許你沒讀過,但你一定聽過,因為它們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那麼問題來了,你到底讀過多少啊喂?!沒看過的趕快去補!《小學生作文選》小學完成作文的制勝法寶!
  • 拼接車牌被查 還辯稱自己「沒讀過書」
    10月17日晚,四川會理縣交警查酒駕時,發現一輛川DL317的輕型貨車十分可疑,其他車輛的車牌號都是司機說,這車是自己花8200元錢買的二手車,說到這車牌號的問題,他表示,自己也是被賣車的人給坑了。交警要求其趕緊出示車輛行駛證和購買信息,可就是這個最基本的要求,也讓司機犯了難,「我沒讀過書,我給你們說老實話,沒讀過書。這個車子也不是我去找的(賣家),也不是誰介紹的,它就停在那,寫了個轉讓,貼在前面。」交警問:「那你說你不識字?你還認識轉讓兩個字?」
  • 小時候讀過的那些書,你還記得幾本?
    走進書房,站在書櫃前,打量起書柜上的一排排書來。文史的,教學的,育兒的,勵志的,還有美食的,都是成家以後買的。隨意翻翻,好像都讀過,但印象深刻的卻不多。失落之餘,小時候讀書的往事,卻一幕幕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小學階段讀的書,主要有三類。連環畫連環畫,也叫小人書。
  • 彭越和酈食其,劉邦創業初期的左膀右臂,都有怎樣的結局?
    蘇秦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遊說諸侯,掛六國相印率出徵秦國,他還不是被張儀擊敗了。縱橫家大多出身低賤,最典型的要數蘇秦。當初蘇秦第一次出去遊說諸侯失敗後,回到家後老婆看到他都不想煮飯給他吃,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及兄嫂,對他也是愛理不理。
  • 「上課認真聽講」是句正確的廢話,對娃沒效果,精明的父母這樣
    這樣的話,在我們這些父母小時候,耳朵就聽起繭子來了吧?現在我們又原原本本複述給孩子,可這些話對孩子起作用嗎? 為此,兩位爸爸坐在一起交流起孩子的學習問題,小智爸爸說:「這孩子哪兒都好,就是學習不行,我每天送他上學都要囑咐他上課認真聽講,老師也找過我,可這孩子怎麼一點長進沒有呢?」
  • 2017年書單來了,這些書你都讀過嗎?
    以下是我和一些朋友讀過並推薦的作品,你們喜歡的話,建議買全套,這樣更系統。以下推薦的這些書,不少我已經讀過,還有一些沒有開始,一併推薦給你們吧。這兩年也最怕別人問到我的專業,如果別人知道你中文系畢業,竟然沒讀過幾本古典名著,甚至連四大名著都沒看完,簡直讓人笑掉大牙。我去年確定了致力於解讀古典文學的方向以後,一整年,除寫作睡覺以外,我把讀書的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讀古典文學上。這些書能躲過戰火躲過各種禁書令,流傳到今天,一定有它的價值所在,至少比那些今年暢銷明年就爛大街的某些暢銷書要好太多。
  • 1960年左右出生的一些老人沒讀過書,他們的思想是怎樣的
    但是,由於那時候的娛樂方式太少了,人們在勞動之餘,也讀了不少的閒書,說沒讀過書是你外行了。你不了解那個時代的人。我就是那個時代的人(62年生),說了你們年輕人都不相信。我們農村孩子讀書時的桌子是一塊2—3米長,寬30—40釐米的木板,在它的兩頭支兩個土基就算一張長桌子了。凳子是每個學生從家裡帶來的一個草墩。
  • 易中天罵乾隆皇帝「沒幹好事」「王八×」,努爾哈赤後人怒而舉報
    關於網絡上傳播的《鵬友閱讀》公眾號流傳視頻的標題為【易中天語出驚人一乾隆是個王蛋】60年沒幹好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易中天「大評」乾隆皇帝,稱「乾隆皇帝統治中國60多年,我個人認為沒幹什麼好事,他是一個王八×」。
  • 易中天講中華史
    送他離開後,我們幾個同學在街邊等車,互相無言地看了看,對朋友的經歷和態度,用沉默表示了無奈。  但是關于格局究竟是什麼,很少有人講得好,不過我很喜歡知乎上有一個答主的回答,他說:一個人的格局就是在他思考問題的時候,既有歷史的深度,又有世界的寬度。
  • 2019年讀過的那些書
    從小沒讀過什麼書,也沒什麼技巧和好習慣,每次看到人家出口成章、才華橫溢,都想把自己的腦子變成AI智能資料庫。這不,缺什麼補什麼。2019年又補了一些書,且梳理一下吧!1月1月份學校放假了,陪孩子在家補了少年時期沒讀過的書。
  • 你都沒讀過啥書憑啥教育我?家長聽到孩子這樣的話,先別急著傷心
    很多人在成為父母之前,他是意識不到小孩子是很可愛的生物。很多人初為父母之後,才知道,人類幼崽居然可以成為自己的命根子,千好萬好的東西都恨不得一股腦給他。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你會發現孩子開始變了。他開始不再依賴你,不會一天到晚圍著你打轉,甚至不會睜著大眼睛看你,感嘆到:爸爸媽媽你們好厲害。你會感覺他們越來越遠。還有,可能越來越不招人喜歡,越來越沒規矩。直到你可能因為一些事說了他們幾句,他們卻特別生氣地說:你們都沒讀啥書憑啥教育我,你們啥也不懂!
  • 尊龍:「我沒有家,沒有父母,沒讀過書,沒有童年。」
    遭遇暴力、生活拮据的童年,養成了尊龍乖張的性格,卻沒有奪走他感恩的心。對於童年匱乏的飲食,他是感恩的:「「我小時候每天吃麵團,沒有肉吃,沒有營養。但我現在很感激,正因為這樣,我的血很乾淨,沒有脂肪沒有油,牙也很好,因為小時候沒有吃糖。」
  • 知名作家易中天,10幅書法作品鑑賞,網友:學識淵博、落筆生花
    易中天 易中天的書法古拙雄渾、運筆老道、深得漢帛書風韻。他的字文人雅趣躍然紙上,筆墨實非一日之功,但在印刷體裡泡大的心智和眼光是接受不了的,時代使然。易中天的字有功底,不過在書法上還是略欠火候,楷書不楷隸書不隸書,還出鼠尾,書法大忌。有人說易中天不會寫書法。附庸風雅而己:一個時期的名人:巧取豪奪的文人.市場經濟龐環了的政客:投機取巧的假專家:貌似學者:實則狗屁不通。小編則認為,易中天這個字還行,古樸,藏巧於拙,起碼有作者的風格。
  • 韓寒、易中天明星作者加持,果麥要把版權生意做上市?
    2002年,少年成名的韓寒已經輟學兩年,還沒當上賽車手。而彼時的路金波已經用筆名「李尋歡」在當時的網文圈子裡頗有名氣,與寧財神和邢育森被並稱為「網絡文學三駕馬車」。 第一次見面,路金波是為了用5000塊錢跟韓寒買下他小說的漫畫改編權,他們在北京的一家寵物店外面碰面,韓寒在車上跟路金波籤了合同,並開車載了路金波一程。當時,路金波對韓寒的第一印象是「他開車技術真好」。
  • 劉邦晚年想換太子,是因為戚夫人嗎?劉邦幹大事的人沒那麼膚淺!
    大家都知道,劉邦晚年的時候想要換太子。最終沒有換成,因為所有的大臣都反對他,說太子關乎國之根本不能換。很多人說劉邦之所以想換太子,就是因為愛戚夫人。戚夫人整天給他說,讓他換掉太子,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當太子。劉邦愛屋及烏為之動搖了。
  • 鄭爽的爸媽錯在哪兒 |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菲利帕·佩裡
    如果有人告訴你如何拆解親密關係中的問題面對父母這個角色該做如何準備幫你更好的和自己相處讓身邊的人更喜歡和你待在一起《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可以給你一些答案書中的內容會頻頻擊中你的童年或者真實還原正在為人父母的種種你需要做好準備最近爽妹子的瓜想必大家都沒掉隊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現在的她
  • 都說劉邦是「氓之大者」,流氓帝王,那麼劉邦究竟有多流氓?
    「以前您老說我無賴,不如老二,怎麼樣?現在您老再比比,我和二哥哥倆誰更牛?」 劉邦當時也就是開個玩笑,但他做夢也沒有料到,就是這次玩笑,竟然成了自己都承認自己是流氓的證據。 那麼劉邦到底是不是個流氓呢?讓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流氓」。 流氓是怎麼煉成的? 說人家劉邦是流氓,那麼咱們總得先捋一捋「流氓」這個概念,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