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連科 | 通過寫作進城之後,又想成名成家

2020-12-22 澎湃新聞

閻連科,1958年8月出生於河南洛陽嵩縣田湖瑤溝,中國當代作家 。1985年,在河南大學政教系畢業。1991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7年,發表中篇小說《年月日》 。1998年,發表長篇小說《日光流年》。2003年,發表長篇小說《受活》;同年,獲第三屆老舍文學獎。2006年,發表長篇小說《丁莊夢》 。2008年,發表長篇小說《風雅頌》。2011年,長篇小說《四書》在港臺地區出版 。2013年,出版長篇小說《炸裂志》 。2014年,獲得卡夫卡文學獎。2016年,出版長篇小說《日熄》 。

《時間與生命》

生命與時間是人生最為糾結的事情,一如藤和樹的纏繞,總是讓人難以分出主幹和蔓葉的混淆。當然,秋天到來之後,樹葉飄零,乾枯與死亡相繼報到,我們便可輕易認出樹之枝幹、藤之纏繞的遮掩。

我就到了這個午過秋黃的年齡,不假思索,便可看到生命從曾經旺茂的枝葉中裸露出的敗謝與枯乾。甚至以為,悅然讓我寫點有關作家與死亡、與時間的文字,對我都是一種生命的冷涼。但之所以要寫,是因為我對她與寫作的敬重。還有一個原因,是朋友田原從日本回來,告訴我了一個平緩而令人震顫的信息,他說谷川俊太郎先生最近在談到生命與年歲時說道:「生命於我,剩下的時間就是笑著等待死亡的到來。」

富有朝氣、卓有才華的詩人兼翻譯家田原,年年回來總是給我帶些禮物。我以為他這次傳遞的信息,是他所有禮物中最為值得我收藏的一件。在日本的亞洲文學,或說世界文學,大江健三郎、谷川俊太郎和村上春樹,約是最為醒目的鏈環。他們3個人中,詩人谷川俊太郎年齡最長,能說出上邊的話,一是因為他的年歲,二是因為他的作品,三是他對自己作品生命的自省和自信。

由此我就想到,於一個作家而言,關於時間、關於死亡、關於生命,可從三個方面去說:一是他自然的生命時間,二是他作品存世的生命時間,三是他作品中虛設的生命時間。

自然的生命時間,人人都有,無非長短而已。正因為長短不等,有人百歲還可街頭漫步,有人早早夭折,如流星閃逝。這就讓活在中間的絕大多數,看到了上蒼對人的生命之無奈的不公,滋生的人類生命本能最大的敗腐,莫過於對活著的貪求與渴念,因此膨脹、產生出活著的無邊欲望和對死亡莫名的恐慌。

我就屬於這絕大多數中最為典型的一個。在北京,最怕去八寶山那個方向。回老家最害怕看見癱坐在村口曬陽的老人和病人。

十幾年前,我的同學因為腦瘤去世,幾乎所有在京的同學,都去八寶山為他送行,唯獨我不敢去那兒和他最後見上一面。可是結果,大家去了,在傷感之後,依然照舊地工作和生活,而我卻每天感到隱隱的頭痛頭漲,嚴重起來如撕如裂,於是懷疑自己也有腦瘤,整整有半年時間,不寫作,不上班,專門地託親求友,去醫院,找專家,看腦神經、腦血管和大腦相關的各個部位。

單各種CT和核磁共振的片子拍得有一寸厚薄。醫院和專家,也都不惜你的錢,看見小草就說可能會是一株毒樹,不斷地引領你從感冒的日常遙望癌症的未來,直到最後在北京醫院求見了一位80多歲的腦瘤專家,他在比對中看完各種片子,淡淡問我:「你看病自費還是報銷?」我說:「全是自費。」他才朝我一笑,說你的頭痛頭漲,還是頸椎增生所致,回家按頸椎病按摩去吧。

實話說,我常常為死亡所困,不願去想人的自然生命在現實中以什麼方式存在才算有些意義。躲避這個問題,如史鐵生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想清弄明的執著一樣。比如寫作,起初是為了通過寫作進城,能夠逃離土地,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些,讓自己的生命過程和父母的不太一樣。

後來,通過寫作進城之後,又想成名成家,讓自己的生命過程和周圍的人有所差別。可到了中年之後,又發現這些欲望追求,與死亡比較,都是那麼不值一提,如同我們要用一滴水的晶瑩與大海的枯乾去較真兒。

誠實坦言,直到今天,我都無法超越對死亡的恐慌,每每想到「死亡」二字,心裡就有種灰暗的疼痛。會有種大腦供血不足的心慌。就是兩三年前,北京作協的老作家林斤瀾先生因病謝世,我找不到理由不去八寶山為他送行,回來後還連續3個晚上失眠煩惱,後悔不該去那個到處都是「祭」字、「奠」字和黑花、白花的地方。

現在,弄不明白我為什麼要繼續寫作,我就對人說:「寫作是為了證明我還健康地活著。」我不知道這句話裡有多少幽默,有多少準確,只是覺得很願意這樣去說。因為我不能說:「我寫作是為了逃避和抵抗死亡。」那樣會覺得太過正經,未免多有秀演。可把死亡和寫作,把一個人的自然生命和文學聯繫在一起時,我實在找不到令我和他人都感更為貼切、更為準確,又可信實的某種說辭。

我常常在某種矛盾和悖論中寫作。因為害怕和逃避死亡才要寫作,而又在寫作中反覆地、重複地去書寫死亡。我說《日光流年》是為對抗死亡而作,其實也可以說是因恐懼死亡而悠長的嘆息。《我與父輩》中有大段對死亡淺白簡單的議論,那也其實是自己對死亡恐懼而裝腔作勢的吶喊。

我不知道我什麼時間、什麼年歲可以超越對死亡的恐慌,但我熟悉的谷川俊太郎先生,在年近80歲時說了 「生命於我,剩下的時間就是笑著等待死亡的到來」那樣的話,讓我感到溫暖的震撼。

這句對自然生命與未來死亡的感慨之言,我希望它會像一粒螢火或一線燭光,在今後的日子裡,照亮我之生命與死亡那最灰暗的地段和角落,讓我敢於正視死亡,如正視我家窗前一棵樹木的歲月枯榮。

如果把人的自然生命視為一條某一天開始流淌、某一天必然消失的河流,於作家、詩人、畫家、藝術家等等相類似的人而言,從這條河流會派生出另外的一條河流來。那就是你活著時創作出的作品的生命時間。

曹雪芹活了大約40幾歲,而《紅樓夢》寫就約近250年,似乎今天則剛入生命盛期。沒有人能讓曹雪芹重新活來,腐骨重生,可也沒有人有能力讓《紅樓夢》消失死去,成為廢紙灰燼。卡夫卡41歲時生命消失,而《城堡》、《變形記》卻生命蔓延不衰,歲月久長久長。

他們在活著時並不知自己的作品會生命久遠,宛若託爾斯泰活著時,不對自己的寫作和作品充滿信心。一個畫家不相信自己的作品可以長命百歲,並不等於他不理想著自己的作品生命不息。

一個作家之所以要繼續寫作,源源不斷,除了生存的需求,從根本去說,他還是相信,或者僥倖自己可以寫出好的乃至偉大的作品來。如果不怕招人謾罵,我就坦然我總是存有這樣僥倖的莽撞野願。

但我也知道,事情常常是事與願違,倍力無功,如一個一生長跑的運動員,到死你的腳步都在眾人之後。你的衝刺只是證明你的雙腳還有力量的存在,證明你在長跑中掉隊但沒有選擇放棄和退出。如此而已,至多也就是魯迅歌頌的「最後一個跑者」罷了。

在中國作家中,我不是寫得最多的,也不是最少的;不是寫得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我是擠在跑道上沒有停腳者的一個。跑到最前的,他在年老之後,可以坦然地站在高處,面對夕陽,平靜而緩慢地自語:「生命於我,剩下的時間就是笑著等待死亡的到來。」因為他們在時間中證實並可以看到自己作品蔓延旺茂的生命,而我於這些證實和看到的,卻是不可能的一個未來。何況現在已經不是一個閱讀的時代。何況已經有人斷言宣布:「小說已經死亡!」'

在我來說,我不奢望自己的作品有多長的生命力,只希望上一部能給下一部帶來寫作的力量,讓我活著時,感到寫作對自然生命可以生增存在的意義。

今天,不是文學與讀書的時代,更不是詩歌的時代,可谷川俊太郎的詩在日本卻可以每部印至3萬餘冊,一部詩選集印刷50餘版,80多萬冊,且從他20歲到79歲,60年來,歲歲暢賣常賣。這樣我們對詩人已經不可多說什麼,就是聶魯達和艾青還活著,對今天日本人痴情於某位詩人的閱讀,也只能是默默敬仰。

這位詩人太可以以「笑著等待死亡的到來」的姿態面向未來。 而我們一生對寫作的付出,可能只能換回當年濫俗的保爾·柯察金的那句名言: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如此虛胖的豪言,也是寫作的一種無奈。

作品的存世,只能說明我們活著的方式。希望自己寫出傳世之作,實在是一種虛胖的努力,如希望用空氣的磚瓦,去砌蓋未來的樓廈。但儘管明白如此,我還是要讓自己像堂吉訶德一樣戰鬥下去,寫作下去,以此證明我自然生命存在的某種方式。

「決然不求寫出傳世之作。一切的努力,只希望給下一部的寫作不帶來氣餒的傷害。」這是我今天對寫作、對自己作品生命的唯一條約。

努力做一個不退場的跑者,這是我在戰勝死亡恐懼之前的一個卑微的寫作希望。

本文節選自閻連科散文集《感念》,有刪減。

上周五的互動贈書獲得者分別是 :

@深沉國度

@Lorimoon

@睡著吃飯

請三位讀者儘快將收件地址發送至後臺。

另外,在每次的活動中,我們都希望各位參與活動的讀者能更真誠地分享自己,而不僅僅是附上一段文字的湊合。

推 薦 購 買

相關閱讀

每一次寫作,都能令我們變得更好

原標題:《閻連科 | 通過寫作進城之後,又想成名成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閻連科:對女性過度讚美就是傷害
    媒人帶著姑娘去了閻連科家裡,姑娘給閻連科家裡打掃了一下衛生、一起吃了個飯,閻連科母親給女方家人100元訂婚彩禮,念過小學二年級的姑娘給閻連科寫了幾封夾雜著拼音的信,並寄了一張照片,在部隊成為作家的閻連科給姑娘也寫了幾封無關風月的信。僅此而已。然後,頗為猶豫的閻連科在聽說了如果以後女方要因為婚姻問題來部隊鬧,對提幹影響很大之後,正處於提幹關頭的閻連科終於鼓起勇氣寫了封分手信。
  • 閻連科:如果生活中沒人需要你,那是最可怕的事情
    閻連科在設定書籍結構時,有意專門闢了一章寫作一個名為「第三性」的自創理論,在閻連科看來,由於環境、文化、政治等差異,西方的女性主義理論對中國女性的解釋力不夠。  閻連科的另一野心,是用《她們》寫作中國的四代女性。寫作80後一代女性時,閻連科覺得如果寫家人,會與上一代女性相差不多。於是,他將目光放在家族之外,在書中寫作了9位家族外的女性。
  • 閻連科:在婚姻家庭中被遺忘,是女性更大的悲劇
    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她們》裡,閻連科寫了四代人:他家族中幾乎所有的女性,他年輕時的幾個相親對象,還有他通過採訪搜集到的一些身處邊緣的女性的故事。
  • 作家閻連科:母親教給我的「女性生命課」
    閻連科早年高中輟學後去當兵,後來在部隊裡提了幹,漸漸專職寫作,成為了職業作家。從兒子開始給家裡寄錢,這位農村女性,很快就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然後拓展到會寫兒子的名字,女兒的名字等等。為啥她突然開始要寫自己的名字了?原來兒子每個月會給家裡匯款,母親要去郵局取錢。會寫會認自己和兒子的名字,是取款流程的必要技術活。
  • 閻連科丨身為作家,我為什麼害怕書店
    閻連科:身為作家,我為什麼害怕書店 2020-12-09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光影獨白|花木蘭「充軍」:閻連科的《她們》
    《她們》算是閻連科最淋漓盡致和直白地抒發了這種感受的作品,不全是愛,也不全是憶苦思甜。和漢德克的《夢外之悲》——當代最著名的寫母親的長篇散文——相比,閻連科的呢喃絮叨反而讓人感到溫暖,顯出他對這一「題材」的珍惜,因為這不是一個寫作題材,而是生命本身最脆弱又最堅韌的部分——以這些作家身邊平凡的女性為載體,呈現的卻不只是女性。
  • 《天府周末》年度圖書榜十大散文隨筆集|毛姆張賢亮閻連科……向...
    一千個讀者可能有一千種方法,但除開他們的小說、劇本、學術研究,記錄他們所思所想的隨筆散文或許是一條更為有效的路徑。2020年,我們看到尼爾·蓋曼、毛姆、張賢亮、閻連科、季羨林等人的隨筆、散文相繼出版,向我們敞開了通往一個又一個有趣靈魂的路。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創辦於1985年3月9日的四川日報《天府周末》副刊,編輯部對一年來新出版或再版的圖書進行盤點,精選出了10本散文隨筆集。
  • 閻連科這位有名的禁書作家,作品在海外很火,究竟寫了什麼
    閻連科洛陽嵩縣人,是個有名的禁書作家,被稱為「中國最有爭議的作家」,這,個稱號起源於他的《為人民服務》。閻連科屬於大器晚成的作家,他直到1997年發表中篇小說《年月日》才開始引起文壇關注。1998年發表的《日光流年》是他創作生涯第一個高峰。
  • 我理解的寫作是場修行
    有的人寫作是為了追求名利,為了加入各級寫作協會,通過報紙網絡投稿,參加各級比賽讓作品獲獎,把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發表文章出書,成功變現,獲取稿費,開辦網絡學習班,從而揚名立萬。我想這也無可厚非。如果不是名利的趨勢,很難解釋人們會在自己的工作上精益求精,成名成家。名利也許是人們工作的原動力。
  • 「禁書作家」閻連科:多部作品國內被禁,卻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
    但是在隔壁日本文壇,他們卻認為有3位作家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閻連科、殘雪。閻連科莫言已經得獎了,殘雪在2019年的時候也是諾獎熱門,唯獨閻連科,這是一個不被大多數人所知的作家。在過去的幾年,閻連科一直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國外博彩網站上看到。2015起,閻連科曾三次登上博彩網站的諾貝爾賠率榜單,雖然最終沒有獲獎,但是卻能證明閻連科在國外的影響力非同小可。
  • 閻連科 | 我的第一次相親
    不知為何又忽然意識到,我當兵的目的是要逃離土地進城去,是想在城裡娶妻生子安家的,是決然不要再如父母樣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地手腳和土在一起。可現在,三年的奮鬥和擔憂,到頭來卻又要回到那個村落裡。回到那塊土地上。如同落葉歸落葉,草還歸草地,而牛馬,必然重新回到它的車轅和耕地上。落了淚。這為命運傷感的淚,混淆了人們傷別的愁緒和溫情。冬暖的太陽在天空冬暖著。
  • 閻連科給80歲老母親搓澡:矮胖還醜陋,搓下來的泥垢卷白灰灰的
    在《她們》裡,閻連科花了七章、近三百頁的篇幅,講述了二十五個女性的故事。這部作品,不僅是閻連科念念不忘的圓夢之作, 也是中國數以億計的五零後、六零後的她們共同的人生記憶。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依舊是閻連科的那種巨大的天真。尤其是在面對自己的母親的時候。
  • 閻連科: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小說
    ——閻連科面對這本小說,我會記起與博洋第一次於上海相識的那個遙遠的夏夜。那年的上海電影電視節,忘了具體是哪一天,一位業內令人尊敬的前輩,帶我社交、遊走於上海各個與影視相關的場所,十個小時轉了七八個場,問候寒暄,有時連對方的名字還沒記住,就要告辭。我跟那位前輩說,我受不了了,身心俱疲,頭疼得都要炸了。
  • Tsuki月兔冒險進城攻略:坐火車進城方法[多圖]
    去大都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進城,想要進城必須學會如何坐火車,只有通過火車才能前往大都市,今天小編教大家進城的方法,下面是進城前往大都市的詳情流程玩法,大家可以看一看具體的操作。 Tsuki月兔冒險進城攻略 在我們進入遊戲差不多第三天的時候火車站就會開門營業,這時候我們從村中心左邊進入火車站區域,點擊火車站門口的按鈕,就可以進入火車站裡面。
  • 拆書悅讀|如何通過寫作實現個人價值的變現?
    因此,如果想通過寫作實現個人價值的變現,一定要堅持去輸出。當然,要想通過寫作快速實現個人價值變現,除了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之外,還需要了解寫作變現的渠道。那麼,接下來我結合個人的實戰經驗分享下寫作變現的路徑。
  • 《Tsuki月兔冒險》進城要帶多少錢 進城攻略一覽
    導 讀 Tsuki月兔冒險進城要帶多少錢?Tsuki月兔冒險進城攻略。
  • 寫作,一種極佳的自我療愈方式:這3點,讓你輕鬆學會寫作
    要想擁有好的的開頭,必須以奇異的事實為核心,收集大量的素材,將材料的範圍儘可能擴大,以便寫作時引用。有一個簡便易行的辦法——講故事。用最自然的敘述形式,寫出令人難忘的開場白。例如《百年孤獨》的開篇:許多年以後,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站在行刑隊前,將會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劉劍梅:我始終通過閱讀跟文學書籍裡偉大的心靈在交流
    在這個「補課」的過程中,閻連科是其中一位良師益友。自2016年起,閻連科每個春季都會到香港科技大學教一個學期的創意寫作課。在聊天中,在散步時,劉劍梅都會請他介紹一些當代外國小說。她還記得,閻連科介紹給她的第一本小說是法國作家菲利普•福雷斯特的《然而》,讀了以後,她很有感觸,就馬上寫了一篇隨筆。就這樣她常常找機會跟閻連科討論,交流彼此之間的閱讀感想。
  • 《寫你想讀的文章:改變人生的簡潔寫作法》跟著名家學寫作
    那麼,怎樣才能寫出我們心中的所想所悅呢,寫作真的能實現我們被看見的欲望嗎,日本著名的人氣專欄作家田中泰延的暢銷書《寫你想讀的文章:改變人生的簡潔寫作法》,分別從寫作的內容、受體、方法、原因等四個方面來讓我們了解寫作的真實意義和基本功。從寫作的內容上來說,大多數自己想寫、別人又愛看的文章都是隨筆體裁。隨筆不是隨心所欲地描述,而是產生於事象和意象的交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