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芙妮百麗的強勁對手:只賣「百元鞋」,今坐擁8000家店年銷50億

2020-12-07 不凡智庫

文:加七

馬雲曾經做過一個「預言」:未來10年內,國內將有一半的實體店「倒下」,而這個預言已經開始應驗了。隨著各大電商平臺的崛起,網購已經逐漸融入進國人的生活中,實體店的客流量銳減,但房租卻在不斷增加。

在這個大環境下,網購平臺上湧現出許多新品牌,進一步衝擊到了實體店,很多曾經銷售火爆的品牌迎來了「關店潮」。就拿女鞋品牌來說,達芙妮女曾是國內的女鞋巨頭,現在卻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關閉上千家門店,一代鞋王百麗也走上了退市「賣身」的衰敗之路,許多頂尖鞋企的業績出現了滑鐵盧,陷入危機。

但在這片關店的浪潮裡,有一個女鞋品牌成功完成逆襲——以平均每雙不超過100元的低價戰略年銷50億元,達成了每季度「零庫存」的奇蹟,還在全國各地開出了8000多家實體店,成功晉身為女鞋行業的新王,它就是大東,一匹來自浙江的「黑馬」。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製鞋工業開始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興起,家庭手工業正在興起。大東鞋業的創始人陳光敏就是在這一時期發家的。陳光敏1970年出生於浙江省的一個農村家庭。17歲時,陳光敏只是一個鞋匠的學徒。後來,他親戚去做了養蜂人。在這個過程中,陳光敏去了很多地方,不僅開闊了視野,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他後來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有商業頭腦的陳光敏發現,富貴鳥生產的男鞋銷路很好,但沒有女鞋。所以他想,如果生產女鞋,會不會像富貴鳥一樣成功?所以在1995年,25歲的陳光敏決定自己創業。他創立了大東品牌。出乎意料的是,他的第一次創業就非常成功,他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初嘗勝利喜悅的陳光敏趁勢猛進,他決定緊跟市場潮流,市場上什麼產品的賣得好就做什麼產品。陳光敏雖然有一定的製鞋經驗,但不僅在設計上,而且在市場上,也在大東的產品在市場上掀起了太大的波瀾。過去幾年,大東已經在三、四線城市開設了一些實體店。

在陳光敏發展大東的第二個十年裡,還是迎來了新商業模式的挑戰。這個挑戰就是前面所說的電子商務線上開店新模式。眾所周知,線上開店節約了大量的成本,這就包括了運輸成本、租金成本、水電費、人工成本、營銷成本等。加上線上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就是在線上開一家店能開到全國各地。還有,那個時候原料市場上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這一切對實體鞋業來說,都是重大的負擔和挑戰,經濟難免受到不少影響,關鍵是競爭對手增多且消費用戶大幅度減少。那麼,像達芙妮和百麗就是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被淘汰了,以至於不得不關閉大量的線下實體門店,可以說,損失非常巨大。

面對這樣的困境,陳光敏知道自己必須做出改變才能挽回局面。雖然原來的代理制度省時省力,但由於代理水平的提高,零售價格會變得更高。此外,這種模式容易出現拖欠還款、資金無法及時收回等問題。因此,陳光敏決定放棄代理制,改用合資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加盟商只需負責門店的運營,配送和營銷活動由大東總部計劃,銷售必須在同一天收回。這樣,加盟商不需要承擔太多的風險,也可以實現雙贏。此外,在實施國家合資後,大東還推出了「季清」的戰略。如果每一季有沒有銷售出去的鞋子,就會通過各種促銷活動「送」出去,讓大東每一季的產品都能實現「零庫存」。

近年來,達芙妮、百麗等知名女鞋企業逐漸衰落,而大東憑藉成功的轉型戰略脫穎而出。此外,其產品創新速度相對較快,並一直緊跟時尚潮流,因此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並逐漸擁有了大量忠實消費者。此外,大東的定位主要是針對中間市場。一雙鞋的平均價格不到100元,這很划算。

得益於這一戰略,大東鞋業並沒有像其他競爭對手一樣處於「關門潮」,而是一直在擴張,逐漸在全國開設了8000多家店鋪,大東在成功進行戰略轉移後的5個年頭裡,銷售額瞬間增長了12倍,而近幾年來,大東每年的銷售額基本也都實現了50億元的大關。

也就是說,陳光敏每年基本能賣出5千萬雙女鞋,簡直就是女鞋行業中一匹當之無愧的黑馬。近期,陳光敏還指出,在2020年之後的10個年頭裡,他將帶領大東實現銷售額1000億元的偉大目。對該目標,陳光敏表示他非常的有信心。

目前大東的定位很明確:針對中低端市場,力求每雙鞋的均價不超過100元,以「性價比」取勝。也正是這個戰略,讓大東成功避開其他同行的困境,還不斷擴張規模,現在還有了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根據陳光敏的計劃,未來3年大東將圍繞著旗下的各類產品,打造出一個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大東生活圈」,這是大東又一個全新的嘗試。不知道各位女性朋友有沒有買過大東的鞋子呢?覺得怎麼樣?歡迎留言討論哦。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8000家門店年銷50億,100塊的鞋子卻打敗達芙妮,誰在背後撐腰?
    隨著鞋王百麗的退出市場,達芙妮斷臂自救關閉3000多家門店,傳統鞋業要凋落的氣氛瀰漫著整個市場,各家鞋企惴惴不安。然而在傳統巨頭停下腳步的時候,一股勢力卻勢如破竹,它就是大東鞋業。8000家門店年銷50億在達芙妮關掉3000多家門店的時候,大東已經默默的開了8000家店。這個大東為何如此傲氣?
  • 女鞋界的黑馬誕生:「模仿」富貴鳥一年入帳50億,坐擁8000多家店
    這家鞋業公司一開始只是個小作坊,現在卻在全國有8000多家實體店,並堅持走低價路線,每雙鞋的平均價格不到100元。但如此低的單價每年創造了數十億的銷售額,這匹黑馬就是來自浙江省的一個品牌——大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家致富潮中,製鞋業在南方沿海地區開始興起,家庭手工作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1970年,大東鞋業創始人陳光敏出生於浙江省一個農村家庭。
  • 中國女鞋新王誕生:打敗達芙妮百麗!每雙不過100元,年銷超50億
    每雙鞋不過100元,年銷售達50億導讀:網際網路改變生活,更重的是改變了購物模式及消費理念,新型模式衝擊著傳統經濟,讓很多行業陷入"寒冬"而今天我們要來看看一家鞋企,卻運用智慧,充分結合網際網路、現代物流及實體經濟,把實惠送到消費者手中,也實現了逆襲。
  • 旗下門店超8000家,一年賣女鞋超1億雙,大東女鞋咋玩的?
    中國鞋業最大的零售商百麗在港股退市;而達芙妮,從2017年開始關閉實體店,到今年6月底,只剩下了293家店。然後,在整體鞋行業遭遇寒冬時,卻有這樣一家企業,一年賣出了1億雙女鞋,不斷增加門店,現已在全國擁有了8000家店,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這家企業便是大東。
  • 關店6000家,5年虧40億,老闆娶女星,一代「鞋王」還有戲嗎?
    2019年,達芙妮就開始聚焦核心品牌發展。其核心品牌業務,是指自有品牌「達芙妮」和「鞋櫃」的線下零售業務。過去一年,達芙妮關店超過2000多家。截止中報發布時期,只剩下293家門店。傳統鞋企的危機是整體性的。達芙妮之前,富貴鳥破產退市,百麗也曾私有化退市,後又通過滔博體育重回資本市場。
  • 中國又一鞋王誕生,打敗達芙妮、百麗,年銷1億雙鞋
    而那些布局線下門店的傳統女鞋品牌,沒有及時轉型線上,又不能很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很快就被拋棄掉,比如達芙妮和百麗,銷量一年不如一年,只好縮減門店數量,維持最基本的運營。儘管如此,也有一些企業能夠在逆勢中強勢崛起,別人都在關店,它們卻在瘋狂開店。
  •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活成莆田鞋最可怕的對手?
    說起女鞋大佬,很多人都會說達芙妮。現在女鞋的市場一直不安穩,百麗退市、達芙妮不斷關店,這似乎在告訴人們女鞋行業的冬天來了。然而,有一家神奇的鞋店:每家門店只有三四十平米,裝修紅白相間,在達芙妮關店3860家之時,它卻在全國擁有8000多家門店,而且生意極好,2013年至2016年,4年銷售額翻了12倍,銷售額超過50億。
  • 8年內6800家店全部關閉,陪伴90後長大的達芙妮怎麼了?
    達芙妮幾乎每個季度都陷入「訂貨多—庫存多—拼命降價」的惡性循環。為保持品牌價值,很多品牌會把庫存銷毀或剪標處理,而不是像達芙妮這樣流入市場。打折並沒能改善它的境遇。2015年達芙妮的庫存周轉期甚至達到218天。也就是說,不加上設計和生產的時間,達芙妮一款鞋,從入庫到全部銷完,要花7個月。同期百麗國際的庫存周轉期只有134天。
  • 中國新「鞋王」誕生:坐擁9000家店 年賣1億雙 成莆田鞋強勁對手
    溫州被稱為「中國鞋都」,五十年代之後,溫州皮鞋業迅速發展。到了1957年,市區皮鞋產量就已經達到了16.3萬雙,到了1978年,市區裡面共有10餘家皮鞋廠,年產皮鞋49.68萬雙。作為「中國鞋都」的溫州,曾經一度是發展得特別好,誕生了眾多全國第一,例如:第一雙豬皮革皮鞋、第一雙膠粘皮鞋、第一雙硫化皮鞋等等。
  • 退出線下,達芙妮是如何把6800家店「作」沒的
    這樣的好日子持續到了2012年,達芙妮的收入達到了105億元港元,門店數超過6000家,規模和收入都是僅次於百麗國際的女鞋品牌第二。在那之後,達芙妮開始由盛轉衰。從2013年業績開始下滑;2015年首次出現了虧損。2018、2019年連續兩年虧損10億元。
  • 達芙妮告別線下、富貴鳥破產、百麗退市……昔日「鞋王」為何紛紛...
    8月27日,記者通過高德地圖搜索關鍵詞「達芙妮」發現,目前鄭州市區尚有金水家樂福店、凱德廣場店、世紀聯華店、印象城店、東風路店、丹尼斯中原店等多家達芙妮門店。根據地圖指引,記者來到達芙妮金水家樂福店看到,該門店位置已被商場圍擋招商信息覆蓋。
  • 分析:有「鞋王」之稱的百麗集團為什麼不行了?
    57億美金的收購金額低於百麗444億港幣的市值。而在2013年,這家公司的市值超過了1400億港元。   和巔峰時期相比,百麗的市值下降了65%。這個有「鞋王」之稱的公司的好日子結束了。而它旗下的12個品牌曾經幾乎霸佔了百貨一樓的女鞋專區。思加圖、塔塔、妙麗、百思圖、天美意……它們都來自百麗集團。
  • 百麗退市,達芙妮關閉,下一個隕落的「鞋王」是誰?
    圖片來源:官方公告對於業績表現,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表示,這主要是由於銷售點由2019年6月30日的2208家大幅縮減至2020年6月30日的293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對店鋪營運和消費市場的影響。達芙妮國際從2012年巔峰時期的6881家門店,減少至如今的不到300家。
  • 日均關店6家,退出實體零售,一代「鞋王」達芙妮隕落
    上世紀90年代,張文儀和陳賢民創辦了達芙妮的前身永恩國際集團,在看到中國女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後,迅速創立了女鞋品牌「達芙妮」,而此時,百麗也悄然成立,二者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鞋王」之爭。但是,達芙妮選擇了與百麗截然不同的發展路線,百麗主打中高端女鞋市場,而達芙妮定位於普通大眾的中低端市場;在線下渠道上,百麗選擇了商場與購物中心,達芙妮則採用街邊店與加盟的形式進行擴張。
  • 中國新的女鞋王出現:年賣9000多萬雙,在百麗達芙妮背後強勢崛起
    其中線下鞋企更是如此,百麗、達芙妮等鞋企都經歷業績下滑等危機,然而還有一家鞋企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發展壯大,它就是大東女鞋。大東品牌女鞋創立於九十年代,主要專注時尚女鞋,以現代年輕女性為主要消費群體。它的一個特點就是鞋子定價低,不足百元一雙,業內被稱為「白菜價」。如今它全國擁有超過9000多家門店,一年銷售額達50億。
  • 「一代鞋王」達芙妮落幕:曾有近7000家店,今市值僅3億
    達芙妮是國內知名的休閒女鞋名牌,十幾年前,購買達芙妮的鞋是多少女性的選擇。創立5年上市,2012年巔峰時刻實現營收105.29億港元,擁有6881家店鋪,幾乎遍布國內各個城市。但是屬於達芙妮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多久。
  • 「一代鞋王」達芙妮落幕:曾有近7000家店,今市值僅3億
    達芙妮是國內知名的休閒女鞋名牌,十幾年前,購買達芙妮的鞋是多少女性的選擇。創立5年上市,2012年巔峰時刻實現營收105.29億港元,擁有6881家店鋪,幾乎遍布國內各個城市。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以後,達芙妮營收和淨利不斷下跌,2015年至今,公司連年虧損。從2015年到2019年,達芙妮分別虧損3.79億港元、7.34億港元、9.94億港元、10.7億港元。
  • 從達芙妮到百麗,昔日大眾鞋王們的挑戰與困境
    2020上半年,達芙妮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每股基本虧損為8.6港元。達芙妮稱,隨著去年進行大規模的業務轉型行動及實現「輕資產」業務模式,店鋪網絡規模已由去年年初2,820家,大幅縮減至去年年底的425家。
  • 從一代鞋王到「關店王」,達芙妮這次要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然而定位在三四百元的達芙妮,不僅款式老氣過時,還充滿抄襲嫌疑,再加上大量且長期減價,讓曾經辛苦積累起來的品牌價值降至谷底,加上過多的門店帶來難以負擔的店鋪租金,達芙妮迎來了關店潮。
  • 達芙妮,就輸在了這個字上
    頂峰時期坐擁6881家龐大門店的達芙妮,現在已經關到僅剩300家左右。這種落魄,很難跟「每賣出五雙女鞋就佔一雙」、「年銷售近5000萬雙」的昔日鞋王聯繫起來,達芙妮到底經歷了什麼?股價自從2013年一路下跌的達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