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行政服務中心,許多人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以往的「政務大廳」:一排單調的大理石辦事窗口,坐在玻璃幕牆後的工作人員,座無虛席的鐵質座椅,此起彼伏的叫號聲……若是在辦事過程中,遇到材料遞交要求過於繁瑣、未帶齊辦事所需材料等情況,市民更加叫苦不迭了。
事實上,在今天的上海各區,這樣的場景早已經被便民、高效、現代化的政務服務取代。其中,作為唯一區級政府入選國家「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示範區的上海徐匯,在政務服務上更有獨到的理念與實踐:打造「像星巴克一樣溫馨」的政務大廳,讓市民來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
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法人事項綜合受理大廳
走進徐匯的「網紅」法人事項綜合受理大廳,會發現這裡從「顏值」到具體業務均十分亮眼: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建築,明亮寬敞的政務大廳中安裝了一排排淺綠色皮質座椅,供前來辦事人員等候休息。由於全面採用了「無叫號」服務,整個大廳十分安靜,前來辦事人員可在手機上查看自己的叫號信息。大廳中央的環形櫃檯便是18個綜合窗口,各窗口之間無任何差別,均可辦理所有業務。工作人員正在櫃檯中認真核對材料,完成各種審批操作。
「徐匯區在2015年建成了行政服務中心,而在2018年的時候,我們又進行了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從『一門式』服務升級為『一窗綜辦』。」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關屹介紹道。
據了解,在中心的法人事項綜合受理大廳,目前已經全面取消了傳統的部門專窗,將原先的83個窗口壓縮為18個政府綜窗,企業只要到任意一個窗口,就能零差別辦理全部355項審批和業務。
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關屹介紹自助服務機的相關情況。馮麗 攝
一線服務的化繁為簡背後,是業務流程、行政機制、審批體系的全面再造升級。「通過兩年的改革,我們把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集中到一個科室,形成了前臺、中臺、後臺的分工。」關屹表示,較以前不同,現在正努力以一個整體的形象而非分散的部門,為老百姓和企業服務。
355項業務,再細分可分拆為1405個具體場景,如此多的業務要在一個窗口順利辦成,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功不可沒。據關屹介紹,如今身處一線服務窗口的「18羅漢」,不僅是層層選拔出的優秀人才,而且每年都要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均在下班後、周末等業餘時間進行,如此才能熟悉所有業務。而在遇到特別陌生的情形時,前臺人員也可「一鍵呼叫」中臺、後臺的支持人員,獲得幫助與指導。
徐匯區首創的24小時自助服務大廳,則是政務智慧化的又一具體體現。市民來到24小時自助服務機,按照屏幕的指引選擇業務以及自身情形,自助服務機就會列出材料清單,市民按照要求遞交材料後,自動進入人工覆核流程,無需現場等待,而且適用自助辦理的業務數量與窗口辦理完全相同。在此基礎上,徐匯區同時正在試點機器智能審核當場辦結,使市民辦事能夠「像網購一樣便捷」。
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大廳
這場「刀刃向內」的改革,讓徐匯在政府事務、營商環境上更具競爭力、吸引力,市民的滿意度大大提高。在徐匯區隨改革同時推出的「好差評」評價體系中,據了解,兩年來到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業務的所有市民中,對徐匯區政務服務打出好評的比例高達99.97%。
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高效處置一件事」兩個目標,徐匯區的「一網通辦」已經形成了指尖上、家門口、一體化的特點。「『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牛鼻子』。」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方世忠說,「我們要求每年都有新的提升與完善,抓住整體政府、以人為本、智慧治理三大核心要義,推進『兩張網』建設。」
來源:新華網
編輯:羅時珎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