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44字,閱讀大約需要11分鐘
物無貴賤,人有精粗,
天下何事不足以成詩,
天下何物不足以成美?
剔紅之制,是亮麗的古風,
是厚重篤實的華夏文明,
亦是如詩如畫、密意濃情的
中國人的生活風尚。
剔紅,又稱「紅雕漆」,為漆器門類的品種之一,顏色以朱紅色為主,又被稱為「家具裡的中國紅」。剔紅雕刻一般以錦紋為地,浮雕花紋,立體精緻,華美富麗。
千年積澱,使得我國髤漆工藝種類成千上百。王世襄先生曾刪繁就簡,將其總結為十四種,分別有「色漆、罩漆、彩繪、描金、螺鈿、百寶嵌」等。
髹漆千層,工筆精刀,是雕漆的寫照。剔紅者,雕漆主流,在漆器胎骨上層層髹紅漆,到一定厚度後施刀雕刻花紋,是為剔紅。由於製作考究、工藝複雜,自古多為官作,民間鮮見。
剔紅器奢侈,貴在大漆難得。中國是漆樹的原生地,天然大漆取自漆樹,要使用特定的刀子劃開樹皮,用容器一滴一滴地接,一棵生長16年的漆樹,一年的產漆量卻只有250克,這來之不易的大漆,註定了剔紅器的珍貴。
取好漆後才能開始在胎身上層層上漆,這是一個非常考驗耐心的步驟,要等一層漆幹透後才能上下一層,而且不能急進,需要慢慢陰乾,不能在陽光下直接暴曬。這道工序,是熟練的技術功夫、苛刻的存放環境與漫長的時間三者合一的共同結果。
行內的師傅都說漆是與人共生的,在「剔」這一個步驟就體現得淋漓盡致。馬未都曾經這樣解釋「剔」──以硬碰硬為雕,以硬碰軟為剔。這是中國字的奇妙,一個「剔」字道出了剔紅的不易。
漆幹則脆,一剔就裂;漆溼則粘,沾刀無型。在漆器胎骨上層層髹紅漆,少則八九十道,多則一二百道,到一定厚度後描上畫稿加以雕鏤,最後烘乾、磨光,是為剔紅工藝。
剔紅需要在漆將幹未乾呈牛皮糖的狀態時進行雕剔,一批工匠髹一層漆後,一批工匠必須緊跟著進行雕剔,這並不充裕的時間非常考驗工匠下刀前的設計構圖和刀功,因此剔紅行內一直流傳「出刀無悔」的說法。
黃成《髹飾錄》中說剔紅:「剔紅,即紅雕漆也。髹層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鏤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錦朱色,雕法古拙可賞;復有陷地黃錦者。宋元之制,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
明代的高濂在《遵生八箋》裡寫道: 「宋人雕紅漆器,如宮中用盒,多以金銀為胎,以朱漆堆數十層,始刻人物樓臺花草等象。刀法之工,雕鏤之巧,儼若畫冊,有錫胎者,有蠟地者,紅花黃地二色炫觀。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淺隨妝露色,如紅花、綠葉、黃心、黑石之類,奪目可觀,傳世甚少。又等以朱為地刻錦,以黑為面刻花,錦地壓花,紅黑可愛,然多盒制,而盤匣次之……」
根據史料記載,剔紅的創製始於唐代,成熟於宋元,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雕漆是一種極為費工費料以刀法見長的工藝品,裝飾圖案大都用浮雕完成,其花紋完全是從刀法上表現出來。
雕漆主要以銅或木做底胎,在胎骨上面,把漆一層一層的髹塗上去,少則幾十層,多達數百層,塗到了厚度適宜為止,再以刀代筆,在尚未乾透的漆層上雕刻花紋,然後烘乾,磨光。因為雕刻的是漆,故名「雕漆」,其主要品種有剔紅、剔彩及剔犀等。
元代剔紅名家楊茂與張成,所制剔紅器,驚為天工,名重海內,成我國工藝史上的一抹奇豔。明初承元風,張成之子張德剛統領果園廠制剔紅,亦是風華絕代,一時紅風蔚然。
元明的剔紅講究的是刀法,「藏鋒清楚,隱起圓滑」。比如下面的這個香盒,元人尚腴的遺韻並沒有褪去,內壁手皺皸自然滿布,隱隱可見苔蘚般的漆鏽。海棠樣式也是宋元時期流行的,纏枝從宋時的主題退化到元時的邊飾,黃金比例的器壁不難看到南宋官窯的恰好。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成立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最鼎盛時下設42個作坊,薈萃全國各地能工巧匠,直至1924年溥儀出宮,為清宮製作精良器物達二百多年,剔紅屬這其中的「漆作」承辦。
到了乾隆時期尤其嗜好剔紅,造辦處的牙雕匠皆成剔紅工,使得乾隆剔紅最精最細最炫也最麗,烘託出繁華盛世的榮光。乾隆朝剔紅漆器在繼承明代雕漆工藝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雕刻精細,運刀如筆,鋒稜清楚有力。
嘉慶之後,清代無論國運還是剔紅工藝,道味漸淺,「光彩於文」有餘而「堅牢於質」不足,像是方法奪走了目的,任何表達都總趨於聲色俱厲的模樣。
清代剔紅的顯著特點是:漆色一改明代溫潤的暗紫紅色,代之以鮮豔的朱紅色;胎質除木胎外,兼有瓷胎、錫胎、皮胎等;花紋則更加繁縟纖細,不留一絲空地。而且剔紅常與其他材質和工藝技法相結合,風格鮮明且變化多樣,極具時代與個性的藝術特徵。
工藝特徵往往一如國運。剔紅之制始於唐,成於宋元,繁榮於明清,而論工精技巧、繁縟細膩和精麗華美,則自乾隆剔紅始達到極致。直至如今,剔紅的面貌亦亟待新時代之良工的傳承、沉澱與創新。
參與留言互動
一周內留言點讚數最高者
可獲贈《中國古典家具》雜誌一本
— 美在中式生活整理編輯,如需轉載請留言 —
推薦閱讀:
生者觀復續家譜
《延禧攻略》裡的中國美學
了解《中國古典家具》雜誌
出品人丨林育程
編輯丨美在中式生活
資料丨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林育程先生微信
微信號:zhisun2
電話:18650056399
官方微信公眾號:
美在中式生活
微信號:meizaiyanxuan
▼ 閱讀原文,這裡或許有你喜歡的書籍和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