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女子不如男,敢叫英雄把腰彎」,我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豪氣沖天的巾幗女英雄。她們雖是女兒身,卻也能像男子漢一樣心繫天下、胸懷家國,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利益,拋灑熱血、犧牲一切!這篇文章的主角鄭毓秀,就是這樣的一位民國「奇女子」。
富有主見的叛逆少年
鄭毓秀出生在清朝末期的一個富裕之家,父親鄭文治是戶部官員。作為封建社會的富家千金,父母從小就給鄭毓秀灌輸一些諸如「三從四德」之類的思想,希望她將來成為一名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然而鄭毓秀天生叛逆,她對這些東西嗤之以鼻,根本不願意學。
那時候的女性都有纏小腳的風俗習慣,而小小年紀的鄭毓秀卻拒絕家人給自己纏腳。 不僅如此,13歲時,父親給她定的一門親事,也被鄭毓秀給攪黃了。她寫信給自己的未婚夫,聲明自己不同意這樁婚事,單方面解除了婚約。在舊社會,鄭毓秀的行為無疑挑戰了社會良俗的底線,她惹上了大事。為了逃避別人的口舌議論,鄭毓秀不得已離家出走,跟隨兄長去了天津讀書,在一所教會學校接受西式教育!
兩次行刺
天津的求學經歷,讓鄭毓秀首次接觸到了先進開明的西方思想,她憧憬外面的世界,希望到國外去留學。後來她先後去過日本和法國留學 ,並在法國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創辦律師事務所,成了中國第一個女博士和女律師。
早在日本期間,鄭毓秀就參加了同盟會,成了孫中山先生的忠實擁泵,從此走上了革命推翻清朝的道路!在同盟會謀劃暗殺清政府高官,為革命掃清道路時,鄭毓秀自告奮勇,為革命黨人秘密運送軍火、傳遞情報,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她甚至還直接參與了暗殺袁世凱和良弼的行動。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人決定行刺袁世凱,以加快革命的進程。鄭毓秀和其它參加行動的人員分為四個小組,準備伺機行動。但就在行動人員已經各就各位、準備行動時,鄭毓秀卻突然接到同盟會的命令,要求取消對袁世凱的行動。
原來是同盟會得知,真正妨礙南北議和的人,不是袁世凱,而是良弼。萬分緊急之下,鄭毓秀緊急通知撤離了8位戰友,不過還是有十幾人沒有接到通知,已經展開了行動,但是刺袁失敗,遭到了逮捕。鄭毓秀又通過自己的外國記者朋友,將他們保釋了出來。
而宗社黨成員良弼就沒有袁世凱這麼好運了,在鄭毓秀等人的周密安排下,負責行刺的彭家珍找到機會接近良弼,用炸彈炸死了他,同時自己也犧牲了。捨生取義的彭家珍,當時正和鄭毓秀的姐姐處於熱戀之中,眼看著自己的未來姐夫以身犯險、殺身成仁,鄭毓秀雖傷心不己,但為了革命,仍然堅定地支持他的壯舉!良弼死後十餘天,清朝皇帝宣布退位!
靈機一動,以玫瑰為槍,嚇阻陸徵祥
「巴黎和會」召開時,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派員出席了大會。精通英語和法語的鄭毓秀被選為代表團成員,負責翻譯和聯絡的工作。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巴黎和會」在列強們的一手導演下,所出條約對中國十分不利。面對這種局面,國內民眾要求代表拒籤和約的呼聲很高。代表團總負責人、外交總長陸徵祥對此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他搖擺不定的時候,鄭毓秀帶領300多名留法學生和華工包圍了陸徵祥的下榻地,強烈要求陸總長拒絕籤字。為了落實此事,他們推舉鄭毓秀為談判代表,和陸徵祥商談。鄭毓秀在花園裡折下一段玫瑰枝,藏在袖子裡,頂住陸徵祥,嚴厲地說道:「你如果敢籤字,我手裡的這把槍可不會放過你。」受到驚嚇的陸徵祥真的不敢去籤字了,從而保留了中國收回山東的權利!
落寞晚年,客死異鄉
鄭毓秀就是這樣的一位敢愛敢恨的人,稱她為民國「奇女子」一點也不為過!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奇女子」,晚年卻生活潦倒、疾病纏身,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晚年時,鄭毓秀流落在美國生活,因為染上疾病,失去了左臂,生活十分不便。除了身體上的痛苦,漂泊異鄉、落寞孤寂的異國生活,更是讓她的心裡很不痛快。鄭毓秀就在這種身心俱疾的狀態下,在美國洛杉磯孤獨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