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節氣。
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冷積久而寒生,「小寒」表示天氣寒冷,但寒氣尚小,還未達到最冷時節,再過半月「則大矣」,也就是進入「大寒」節氣了,不少地方將是「出門冰上走」的情形。
「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北風吼。」
在一般年份,「大寒」要比「小寒」冷,但在氣象記錄中,也有「小寒」比「大寒」冷的時候,「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到了如此寒冷的季節,河流冰封,土壤凍結,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地萬物,一片寂寥。
雖然「小寒」標誌著嚴冬的來臨,但寒到至極便是即將回暖之時。
《逸周書時訓》上記載:「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
也就是說,對大自然敏感的生物界開始萌動:冬陽淡淡,瘦梅先發;雁思北鄉,鵲始築巢,連山林中的雉雞也開始鳴叫起來。
小寒習俗
小寒時節,美味多
小寒時節,民間有很多習俗,如南京人吃菜飯,著名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廣東人則有吃的是糯米飯。據《津門雜記》記載,舊時天津地區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此外,小寒時節江浙一帶多吃白切羊肉、紅燒蘿蔔羊肉等。
這裡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三道適合小寒的食物,想要今天給家人補一補的看過來哦!節氣也是需要儀式感的。
涮羊肉:
羊肉是國人最常吃的肉類食物之一,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更受人們的喜愛,因為羊肉有補中益氣、溫補脾腎的作用,冬季吃羊肉可以改善手腳冰涼、脾胃虛寒等情況。今天,不妨和家人一起吃涮羊肉,熱騰騰地別提多香了!
吃五紅:
五紅指的是紅豆、花生、紅棗、枸杞和紅糖,因為這五種食材都是紅色,所以人們將它們稱為五紅。這五種食材除了都是紅色這個共同特點以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熱量都很高,並有溫補的作用,所以冬季用這五種食材熬粥喝,既暖胃又暖心。
吃糯米飯:
在很多地區都有小寒吃糯米飯驅寒的習俗,人們認為糯米的熱量要比普通大米高,人們在烹飪糯米飯時,還會加上一些溫補食品,比如臘肉、臘腸、花生、香菇、瑤柱等食材,早上來一碗軟糯香甜的糯米飯,全身會感覺熱乎乎,特別適合寒冷的小寒食用。
三九、四九冰上走
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恰在小寒節氣內。小寒一過,就迎來了「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四九天了。
小寒養生
食宜溫
冬季,是吃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的好時候,特別是對於偏於陽虛體質者的人:偏於陰氣不足的食補以鴨肉為好。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而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羊肉粥,以溫補陽氣:麥片粥,養心除煩;核桃粥,養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
傳統醫學認為,寒為陰邪,最冷之時陰邪最盛,因此「小寒」是進補的最佳時節。
專家建議,一般人只要注意日常飲食中多加些暖性食物,如羊肉等,以防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就可以了。
養生要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要針對自身的健康狀況和體質,不可隨意進補。
食宜雜
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冬天人們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糧、蔬菜、瓜果的傾向。這不但容易使人患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齦出血等症。
食宜苦
這時的飲食應減鹹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
養生要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由於「血遇寒則凝」,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年老體弱者,應格外注意日常的防寒保暖。中青年人要堅持規律生活和適當的體育鍛鍊,「冬天動一動,不鬧大小病」。平時還要保持樂觀暢達的心緒,靜神少慮,身心愉悅度過漫長的寒冷冬季。
綜合:人民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黃莎莎
【來源:台州新聞APP】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