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積水是滑膜受到刺激產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調形成積液的一種關節病變,長期以來,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有些患者四處求醫,反覆發作,痛苦不堪,甚至心理蒙上一層陰影,那麼滑膜炎能不能徹底治癒?
膝蓋積水症狀主要是關節腫脹,其次是疼痛,功能障礙,肌萎縮,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確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自我診察:
1、一度滑膜炎:以關節疼痛為主,關節腫脹不明顯或伴有輕度腫脹,走路咯吱咯吱彈響,上下樓或用力時關節疼痛或有不適感;不能長時間行走,長時間行走關節有發熱、發僵的感覺,疼痛加劇。
2、二度滑膜炎:關節腫脹,疼痛不明顯,下蹲或打彎有不適感、個別患者出現肌肉萎縮,過度運動後腫脹。早晨症狀比較輕,晚間加重;不能長時間行走,走路多了小腿會出現酸脹感、積液增多。
3、重度滑膜炎:關節腫脹、疼痛比較明顯,並伴有積液、骨刺、游離骨。
骨質增生型:關節疼痛,腫脹明顯,上下樓更厲害,僵硬不靈活,活動時有咯吱咯吱彈響聲。
髕骨軟化型:走路時關節酸軟沒有勁,跑步時打軟腿,無法伸屈。下樓時疼痛加劇,休息時症狀消失。
半月板損傷型:走路時腿容易別勁。偶爾會出現腿突然間不能行走,感覺像有東西把腿別住了一樣,得稍作休息才能恢復正常。
一般愛運動的人或特殊職業的人,損傷機率比較高。有時伴有大腿肌肉萎縮。
經確診後及時治療是很關鍵的,膝蓋積水早期一般主要是急性期。西醫治療方法,比如:用激素、抽積液、衝洗關節腔、用抗生素等治療,很難得到滿意的療效,治療不徹底。錯過最佳治療期,炎症逐漸轉化為慢性期,積液反覆發作,滑膜肥厚、粘連,影響到關節的功能問題。外敷元氏立元堂骨病膏藥+熱敷藥包,通經活絡,祛風除溼,強骨壯筋,徹底治療急慢性滑膜炎,療效顯著,2-3個療程治癒。有些患者在用藥以後症狀很快控制,臨床症狀一消失就停止治療,但不知此時炎症並沒有完全消除,滑膜功能沒有完全恢復,容易造成積液(水)反覆,正確方法是症狀消除後連續鞏固1-2療程。
一、推拿療法
用溫水把雙手洗淨,擦乾後雙手互相摩擦至溫熱;找一安靜的環境,最好是在床上;僅穿短褲,露出腿部;
1、點壓六穴:站立或者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膝部都可以。搓熱雙手,用大拇指點壓患有滑膜炎的腿部6處穴位,力度要由輕入重,至相應穴位有麻痛感為好。6處穴位順序如下:環跳穴、伏兔穴、風市穴、膝眼穴、委中穴、血海穴。每處穴位點壓2分鐘。
2、推按大腿: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搓熱雙手,把患有滑膜炎的腿放平,雙手從大腿根部往膝蓋方向緩慢推按,力度由輕開始慢慢加重。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推過的部位,意念氣血被手推向了膝蓋部位。推按3分鐘。
3、按壓膝部:平坐在床上,患病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搓熱雙手,雙手按壓患病膝部:先左右相對按壓(左手在膝蓋左邊,右手在膝蓋右邊)1分鐘,然後上下按壓(一隻手在膝蓋上部,另一隻手在膝蓋下部)1分鐘,接著全方位的按壓膝部關節(用雙手掌心從各個角度揉按膝蓋至膝部發熱)2分鐘。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和膝部接觸的部位。注意:按壓時要用手掌心使勁,類似揉面那種力道。
4、足腿導引:平坐在床上。以左腿患膝關節滑膜炎為例:
第一步,左腿膝蓋彎曲,左手握住腳趾部位,右手握住腳跟部位;
第二步,左手把腳趾向左方向牽引,右手把腳跟向右方向牽引,慢慢牽引到不能動為止,力度要柔和,同時配合呼吸為呼氣;
第三步,雙手依然握住腳趾和腳跟,慢慢牽引讓腳自然歸位,同時配合吸氣。以上第二三步重複10次。如果右腿患病反之。
二、穿刺療法
關節積液較多、張力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和積血完全抽淨,並向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它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研究 表明,關節炎中的各種病理改變與它的減少和理化性質改變有密切關係。注射透明質酸鈉有以下作用:覆蓋關節軟骨表面,可以保護關節軟骨,防止或延緩進一步退變;保護關節滑膜、清除致痛物質,有明顯減輕疼痛的作用;改善關節的攣縮狀態,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對退 變關節的滑液有改善作用。
引發膝蓋積水的原因
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滑膜最多的關節,滑膜細胞分泌液體,可以潤滑和滋養關節,機體運動時膝關節所產生的熱能全賴於滑膜液體及其血液循環而得以散發。當關節受外在性和內在性因素影響時,滑膜產生病變,引起充血或水腫,並且滲出液體,導致膝蓋積水。中醫學認為,關節滑膜炎分為外傷及慢性勞損兩方面。膝關節遭受骨折、脫位、韌帶斷裂、軟骨損傷等床上後,都可使關節滑膜同時受損。傷後積瘀積液,溼熱相博,使膝關節發熱、脹痛、灼熱、肌肉拘攣,關節屈伸障礙,形成急性滑膜炎;如受傷較輕,或長期慢性勞損,加之風寒、溼邪侵襲可使膝部逐漸出現腫脹,功能障礙,形成慢性滑膜炎。
西醫治療滑膜炎,遵循其一貫以來分而治之的理念,「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忽視了人的整體性,中醫學理論則重視藥物與人體各臟腑之間的相互協調,把人體臟腑器官看作密切聯繫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進行施治。中藥名方元氏立元堂骨病膏藥在治療上注重治本,在用藥上按君、臣、佐、使合理配方,按四氣五味、寒熱溫涼的原則扶正祛邪,調節人體功能,並使其與自然環境協調,以對滑膜炎達到治癒之目的。
功能鍛鍊
膝蓋積水在以往治療過程中,關節要停止活動,甚至可能制動,目的是減少積液(水)分泌,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關節功能減退,肌萎縮,誘發關節的其它病變,我們主張治療與功能鍛鍊同時進行,避免愈後併發症,用中藥能快速有效控制滑膜炎症,配合正確的功能活動,可以加快積液的吸收,康復後的保健至關重要。
膝關節為人體負重最大的關節,人們每天都要工作、學習、負荷量是可想而知。膝蓋積水與膝關節負重活動有直接關係,正確的活動不但有利於疼痛的恢復,同時預防舊病復發。急性炎症應動靜結合,禁止做過量的運動,可以仰臥於床上,從患肢大腿至膝部自上而下反覆輕推揉數次,在痛點雙膝眼鶴頂、梁丘、血海,穴位點按壓1-2分鐘,肌肉放鬆後,自我做股四頭肌靜力收縮鍛鍊30次,每日2-3遍,伴直腿抬高鍛鍊30次,每日2-3遍(可以正常生活起居),炎症控制後水腫消除可以下床適量做單腿直立耐力試驗,雙掌心扶於髕骨上做環繞運動,坐於凳椅上做踢腿練習,鞏固期配合下蹲功能鍛鍊(可首先扶物或用健肢支撐下蹲),以上方法循循漸進不可急於求成,逐漸增多運動量,單純鍛鍊並不能有效預防滑膜炎,要積極治療膝關節其它病症,消除隱患,如:關節周圍韌帶損傷,髕骨軟化症,骨關節炎等這些都是誘發本病的常見原因,同時加強腰臀部、腿部肌力訓練,增強膝關節穩定性,避免運動傷或外傷,總之任何預防膝關節炎的方法對預防滑膜炎都具有重要意義。
膝蓋積水須注重日常保健
1、膝蓋積水患者的房間要陽光充足,保暖防寒防潮溼。注意天氣變化,避免潮溼受冷,病變的關節應用護套保護。
2、要經常正確的鍛鍊身體,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肥胖。
3、要防止過度的疲勞,急性期應適當休息,減少活動,保持關節於功能位,但在亞急性或緩解期,可進行關節功能鍛鍊,體態護理,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保持關節的最佳功能。
4、要改變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注意合理飲食。在飲食中應增加營養,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和維生素D,另外服用含鈣多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等。食物以易消化為宜。避免使用刺激性的、生冷硬的食物。食物應既有營養,也要兼顧口味,以增進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