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質提效闖市場功能農業款款來 來自我省首個品牌有機功能農業示範...

2021-01-15 黑龍江政府網

  加強田間管理保豐收。

  黑土地迎來豐收季。記者邵國良攝

  2018年5月陽明區首屆富硒水稻插秧節活動現場。穆陽明攝

  富硒葡萄生態採摘園。王婧攝

  富硒蔬菜基地。王婧攝

  伴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來,我省農業領域不斷湧現出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不僅增添了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新動能,更通過不斷創新展現出傳統農業的廣泛外延和巨大增值空間。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功能性農產品開發在我省方興未艾。這些產品或從育種環節入手,或從種植、加工環節入手,集綠色營養和健康保健功能於一體,產品一經面市,就看到消費需求和市場潛力,功能性農產品實現了優質優價。日前,記者走進我省首家功能農業示範區——牡丹江市陽明區品牌功能農業產業化示範區,以期通過一個點的解剖給這一新生事物一個全面的解析。

  直面「隱性飢餓」農業開啟3.0時代

  初秋的陽光依舊炙熱。在陽明區鐵嶺鎮富硒鮮食玉米蔬菜基地,記者看到成片種植的鮮食玉米已經鼓出大大的穗棒。基地負責人、黑龍江省黑地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英波隨手掰下兩棒,給記者品嘗。記者扒下玉米葉,露出金黃的穗棒,咬一口玉米粒,鮮甜多汁,果然像水果一樣好吃。徐英波介紹說:「這些鮮食玉米全是採取有機富硒種植,人工除草,根施有機菌肥和富硒肥。不僅好吃,還有保健作用。經檢測,普通種植的玉米中硒含量不到30微克,富硒種植的玉米中硒含量高達200微克,現在銷路非常好!我們種植的這1000畝鮮食玉米,在春天就被寧安一個企業籤訂單全部包銷了。」

  在離此不遠的陽明區鐵嶺鎮四道村富硒水稻基地,記者看到,這裡的2000畝富硒水稻長勢旺盛,飽滿的稻穗已微微「頷首」,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基地負責人、四道富硒水稻種植合作社領辦人白雲哲對今年的收益信心滿滿。他說,去年合作社種植富硒水稻500畝,效果非常好,經檢測大米中硒含量達到160~170毫克,今年不但擴大了面積,還打算新上一套胚芽米生產設備,在生產富硒大米的同時生產富硒胚芽米,向高端市場再邁一步。

  記者走進位於該鎮福民村的迦南美地富硒葡萄種植基地的生態採摘園時,只見大棚內葡萄藤下幾排彩色的風車隨風輕轉,為孩子們提供的滑梯和玩具整齊地擺放在園中,擺滿綠植的木架上方不時傳來幾聲鳥叫,掩映在藤蔓中的串串葡萄散發著果香。紅提、小黑提、茉莉香等等,品種不一,顏色各異,特別惹人喜愛……因為有機富硒,迦南美地的親子採摘園成功走出了私人定製的品質農業新路,生產出的富硒葡萄供不應求。

  經過一番走訪調查,記者得知,經過近兩年的實踐,陽明區功能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已建設水稻、雜糧、寒地果、蔬菜(鮮食玉米)、木耳、雞蛋、飼料、牧草等8大品類富硒農產品產業基地20個,基地面積1萬畝;生產的產品經檢測全部達到富硒標準,產品市場銷售火爆,溢價效果顯著。

  剛剛興起的功能農業,如何會有如此好的效果?陽明區功能農業實踐者的切身體會是,因為契合了市場的需求熱點。

  據介紹,功能農業的誕生源自「隱性飢餓」這一概念的提出與破解。「隱性飢餓」是指機體由於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從而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飢餓」症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搞清或基本搞清了許多益於人體健康的食物成分以及種種疾病的發生與膳食的相互關係,並且使得通過改善膳食條件和發揮食品本身的生理調節功能達到提高人類健康的目的成為可能。2004年,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在全球範圍啟動了「國際生物強化項目」,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了中國生物營養強化項目。項目實施至今,已培育出十多種營養強化作物品種(系)。

  農產品「好上加好」搶佔市場制高點

  陽明區品牌功能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的農產品面世後,「效果之好出乎預料」。

  磨刀石鎮黑土地雜糧富硒種植基地的富硒小米,順利被京東自營店選中,當年就直供京東德州、杭州、廣州、瀋陽、北京等7個倉庫。

  「我們的小米原先每斤最高能賣8元,但在京東上已賣到了15.5元,這價格過去我們都不敢想像。」黑土地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於興才憨憨地說。鐵嶺鎮有機富硒水稻基地出產的富硒大米,實現了「價格翻番」;該鎮金珂心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微商營銷,出產的富硒蔬菜供不應求,還開發了集「觀光、旅遊、餐飲、科普」於一體的三產融合產品「富硒有機小菜園」,現已發展290多個會員。

  落戶牡丹江市的紅星乳業看到陽明區的「富硒成果」之後,也主動加入「有機富硒戰線」,和「硒谷科技」合作生產富硒牛奶,並且已達成協議,利用企業的沼渣開發富硒有機肥。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食品安全委員會會長李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專家預測,中國下一次產業革命將在農業領域進行,也就是說從2020年起未來30年將是大農業的天下。而這次產業革命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高科技支撐,比如基於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支持的智慧農業;二是綠色有機生態功能性農產品大行其道,伴隨消費需求升級和人們健康意識保健意識增強,未來農產品開發可以說「得功能者得天下」;三是農業服務業蓬勃發展。

  陽明區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市場對功能農產品的渴望與接受。不過,趙會平卻認為這其中並非是簡單的線性邏輯。

  他說,以富硒為例,這並不是新鮮事物,我們能成功,得益於新一代技術的支撐,同時受益於產業品位的整體提升和品牌的精心打造。第一,我們的富硒農產品,是在有機綠色的高起點上搞的,更好地契合了消費端注重安全、營養、保健的需求。第二,我們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搞,而是在原有的優勢農產品和暢銷農產品上試驗,比如鮮食玉米、地方名品磨刀石小米等,通過「好上加好」搶佔市場制高點。第三,我們走的是聯合發展和系統發展之路。一方面聯大靠強,與國內行業龍頭、制定標準的企業合作;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了施瓦茲國際大獎、專門研究硒與健康的地方病專家王治倫教授做顧問;一方面按照產業特點全面布局,同步推進功能農業研究與推廣中心、功能農業產品檢測認證中心、功能農業產品集成示範中心等,目前檢測認證中心的技術路徑已經明晰,下一步要洽談設備引進事項,就是通過檢測人的毛髮,判斷體內硒的含量以及轉化利用率如何,從而證明消費者吃富硒農產品到底有沒有效果。有了這個檢測中心,我們不但能證明自己的產品是否真實有效,還可以提供檢測服務。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品牌引路。我們意識到要想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光有富硒沒有品牌是不行的,為此我們註冊了「陽明綠安」集體商標,大米、小米、雜糧、蔬菜、食用菌、寒地果等等,統統都打這個集體品牌,每個品類先打造一個樣板基地、扶持一個龍頭企業,再由它負責帶動同一品類的基地建設,多個雪球同時滾,最終形成九龍治水,事半功倍。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在我省,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在功能農業領域,一些地方和企業已經率先行動起來,比如慶安縣東禾集團引進日本技術開發的GABA胚芽米,已於去年上市;樺南縣由10家食品加工企業為成員單位的代餐粉產業聯盟已正式成立,正向打造全國最大營養代餐粉加工基地的目標邁進;富裕縣創業農民領辦的坤健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寒地靈芝破壁孢子粉,在2017年的行業同類產品質量盲評中,四項有效成分含量均拔得頭籌……這些企業和產品,有的雖然沒有打出功能農業牌,但已經走在了發展功能農業的新路子上,而且不約而同的,他們都將品質和保健功效放在了第一位,也許,這就是順應了市場的召喚。

  補短板添羽翼「功能」牽出新產業

  從世界範圍的農產品新時尚,到位於龍江一隅的牡丹江陽明區發展戰略,期間的決策過程與發展邏輯在哪裡?

  牡丹江市陽明區區委書記趙會平說,做出「從富硒農產品開始舉全區之力發展功能農業」的決策,始於偶然終在理智。

  他說,相對於其他農業縣(區),陽明區缺少大規模的集中連片耕地,農業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軟肋突出;但陽明區位於牡丹江市區內,有著交通和市場的區位優勢。趙會平說:「為了找到農業發展的好路子,我們先後去山東、江蘇、海南、遼寧、吉林、北京等地學習,明確了必須補上農業產業化這個短板的思路,同時還得加上『兩個翅膀』才能騰飛,一個就是我們找到了功能農業這個載體,另一個就是發展品牌農業。」

  2015年趙會平在一次開會時接觸到「硒谷科技」——一個由趙其國院士親自指導、其弟子尹雪斌博士掌門的國內富硒功能農業技術領軍企業。總部在蘇州的「硒谷科技」當時已經擁有富硒專利技術群和技術標準系列,主打第三代補硒技術——植物有機硒(硒代胺基酸)屬於國內首創,國際領先。這種技術通過根部施用富硒肥,作物吸收後再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硒,既大幅提升農產品中的硒含量,又安全無毒。在跟蹤觀察一年多、確定技術可靠有效之後,趙會平下定決心從富硒入手打造農業騰飛的翅膀。他的思路一出,不但在區裡贏來贊聲一片,迅速統一思想形成合力,還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為此,2016年陽明區十屆黨代會鮮明提出打造『品牌功能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的發展戰略,開啟了陽明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徵程。

  從「星星之火」到「風生水起」,陽明區發展有機富硒功能農業不到兩年就有模有樣。市委書記馬志勇對陽明區的探索非常認可,指出要抓住以富硒來增加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的好抓手,認真研究,勇敢探索。市長高巖在實地調研之後囑託他們,發展功能農業這個路子走得對,全品類富硒的發展戰略非常好,要努力打造出一個可推廣的好模式,讓大家學習和借鑑。

  採訪中,陽明區迦南美地富硒葡萄種植基地帶頭人、迦南美地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李小玉高興地說:「富硒功能的加入,讓我們的基地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現在想想,當時選擇發展富硒基地真對了。」說到當時的決策過程,李小玉告訴記者,「我在大學裡學過有機化學,對富硒技術並不陌生,區裡還有支持的好政策,當然願意嘗試了。第一年我們試種了5個大棚,今年就擴種到30個大棚,效果非常好。」

  陽明區副區長穆?指嫠嘸欽擼?李小玉說的「好政策」,是區裡的富硒肥補貼政策。陽明區區委區政府為了加快富硒技術推廣,決定對硒肥全額補貼推廣。好技術疊加好政策,讓許多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都欣然加入到發展功能農業的隊伍中來。

  新聞連結

  功能農業

  功能農業是2008年由趙其國院士參與編制《中國至2050年農業科技領域發展路線圖》過程中在全球首次提出的。它是指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生產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農產品(如:富硒、富鋅及富含植物化合物的功能性農產品)。簡單地說,就是要種植出具有保健功能的農產品,其使命是解決人們微量營養缺乏的「第二種飢餓」、又稱為隱性飢餓」(Hidden Hungry)。

  功能農業是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後的第三個發展階段。高產農業解決了人們「吃飽」的問題,綠色農業解決了人們「吃得安全」的問題,功能農業主要是希望解決人們的「吃得健康」的問題,它屬於農業的3.0時代。

  功能農業經過十年的「導入期」,漸入發展「快車道」。在我國的山西、廣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份和上海市,均呈加速發展態勢,現已累計實現了八省一市百萬畝高標準功能農業示範,並已引起國家層面的關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第15條明確提出:「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這是中央文件首次肯定了功能農業方向的時代價值。農業部2017年印發了《關於深入實施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的通知》,第二條提出:「開發多元產品,以功能化、營養化、便捷化消費需求為主導」,「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針對老人、兒童、學生、孕婦、『三高』病人等特定人群,開發營養均衡、藥食同源等功能性主食產品」。(作者:王婧 張桂英)

  

相關焦點

  • 安徽省部署推動有機農業發展
    發展有機農業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有效途徑。日前,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出臺指導意見,提出到2021年我省全國有機農業示範 (農產品)基地數達20個,基地面積達85萬畝,全省有機農產品數達1500個以上。 2025年,建設40個基地,面積180萬畝左右,產品數達2000個以上。
  • 北大荒農墾建邊-農業大健康·李喜貴:功能農業謀定幸福麥田
    今年,公司試行1500畝有機小麥種植項目,不僅嚴格按照有機農業標準生產,更是按觀光農業來打造,讓有機小麥業產出更大的價值。依託碧水青山間的「幸福麥田」,這個農場用不到一年時間,將「拙麥」品牌打造成了品味皆佳、區域聞名的麵食「名牌」,加速了農業產業品牌化發展進程,提升了有機麥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為做足生態環境優勢,最大限度提升農業產業價值空間,這個農場把培育麥業品牌作為重點,以基地端「幸福麥田」為依託,創建了以中式麵食連鎖加盟為方向的「拙麥」品牌。
  • 未來農業科技三個突破點:植物工廠、智慧農業、功能食品
    一位高一男生曾這樣回答:我希望我在書房裡坐著看書的時候,伸手就能從「植物屏風」裡摘一顆新鮮的小西紅柿放在嘴裡;我還希望在家裡點一點計算機或手機屏幕,就可以給莊稼澆水、施肥,給牛羊牲畜添加飼料;我再打幾個電話,就能把農場裡收穫的糧食、水果分發到各地的超市;還有,種出讓人吃了不長胖的糧食,讓媽媽吃了既健康又苗條,永遠年輕……如果以專業的眼光來分析,他的這段話包含著未來農業的三個突破點
  • 武義:農業提質增效 農村生機盎然
    「茶葉已成為武義縣人民增收致富的金葉子,我們要利用這個優勢,把我們的武陽春雨、有機抹茶以及黑茶等品牌做大做強,尤其是做好有機抹茶這篇文章,將『中國有機抹茶之鄉』打造成武義縣的又一張金名片。」近年來,武義縣發揮「首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和「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這兩個國家級示範區優勢,大力實施有機農業「十百千萬億」工程,突出有機發展優勢。
  • 我市3個品牌入選2020年江蘇農業品牌目錄
    2020年江蘇農業品牌目錄近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2020年江蘇農業品牌目錄名單》,推介全省115個品牌為2020年省級品牌目錄。2015年,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成立,我市充分利用茅山丘陵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在圍服務砌產業發展、做響葡萄產業品牌、擴大葡萄市場份額、提高葡萄種植效益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農業標準化工作,充分挖掘、培育丁莊葡萄這一品牌,使「丁莊葡萄」走上了標準化生產、產權化保護、科學化管理的道路。
  • 我省公示2020年農業產業化省級示範聯合體名單
    經企業主體申報、市縣主管部門初審、省級主管部門覆審、組織專家評審並徵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部分成員單位意見,6月24日,我省公示2020年度農業產業化省級示範聯合體名單,太原市鴻新果蔬產業化聯合體等90家聯合體上榜。公示時間為2020年6月24日-6月30日,公示期為7天。
  • 中國一重農業機械:進軍國產大馬力拖拉機市場,為中國農業發展出...
    眾所周知,我國拖拉機市場經過「黃金十年」後,目前已趨於飽和,尤其是中小馬力拖拉機更是產能過剩。而與此同時,隨著農業越來越集約化、規模化,市場對大馬力拖拉機需求越來越旺盛。然而,長期以來,大馬力拖拉機市場被國外品牌佔據,國產產品較為稀缺。
  • 黑龍江和糧農業:打造東北綠色有機食品國際知名品牌
    玉米面條」「和糧三十日粥」……11月27日在重慶開幕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農交會」)上,一抹薄荷綠色的黑龍江省和糧農業有限公司展區,為展會帶來一陣清新風,同時,也為重慶市場帶來了高營養、高顏值的綠色有機食品,這些源於黑土地、產自大自然的農產品深受採購商及消費者的青睞,為和糧農業挺進西南市場奠定基礎,向打造東北綠色有機食品國際知名品牌更進一步。
  • 「採食即墨」農業公用品牌再獲大獎
    「採食即墨」農業公用品牌再獲大獎
  • 硒產業謀定功能性農業-萬祥軍:「兩會」提案推農業大健康
    @、富硒功能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十九大報告中兩次提到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未來幾年,我國將加大農業尤其是功能農業的投入,高品質、高產量的功能性農作物擁有良好的市場效益,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實地探訪阿里數字農業首個產地倉:阿里數字農業的「新基建
    原標題:實地探訪阿里數字農業首個產地倉:阿里數字農業的「新基建   春城昆明,四季如春。
  • 湖北雙港農業科技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德勝
    在湖北,有這樣一位企業家:他憑藉千裡奔湧、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奔往志之所向、一往無前的壯闊航程;他面對逆境敢挑戰、碰到挫折勇擔當;他用情懷打造產品脊梁、用品牌鑄就企業輝煌;他是群眾幫扶的伺服器,是經濟發展的倍增器;他不滿足於「舊 歲已展千重錦」,而是力爭「新年更進百尺竿」,不斷帶領企業拓展發展新空間、闖出發展新天地;他懷揣著寶貴的匠人匠心,憑藉響噹噹的品牌一再為企業創造輝煌。
  • 農業大健康·萬祥軍: 謀定功能性農業
    全國人大代表、藍頓旭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旭表示,當前要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為功能農業,滿足人們對特色功能性農產品的需求。他認為,我國農業發展已從偏重規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向更加倚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轉變。從「量」上看基本能夠滿足人民需求,但在「質」的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長期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和失衡,是導致不少群眾尤其是偏遠山區的貧困人群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 高端功能農膜助力品質農業
    高端功能農膜助力品質農業中國塑協:創新和升級都是為了保障農作物品質和更高產量□ 本報實習記者 解 磊7月16日,農業農村部等四部門印發的《農用薄膜管理辦法》,在強調建立健全農用薄膜回收利用體系的同時同時,高端功能農膜能夠創造一個適合作物生長的小環境,適應不同地域,如高寒、強紫外線、低緯度等特殊地區使用,也可滿足特種瓜果、蔬菜、花卉等抗農藥、遮光等特殊要求,使作物種植不再受到地域或者季節限制,比如在北方,可使用長效轉光流滴消霧高保溫功能的棚膜,在南方可使用超長壽、自潔防塵、抗苔蘚、高散射功能的棚膜,而在高寒地區,可使用高保溫高透明的專用膜。
  • 引導你找尋河南400個農業知名品牌
    5月9日,在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發布暨宣傳推介會上,小麥專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滿腔熱情推介新鄉小麥。  品牌就是影響力,就是號召力,就是競爭力。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南,在中國品牌日前一天,省農業農村廳聯合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網絡傳媒集團共同舉辦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發布暨宣傳推介會。
  • 數字下田、產業提升,看安徽數字農業如何助推農業現代化
    種水稻,藉助一種技術,不僅能種出優質水稻,還能讓收入翻番;搞養殖,在這一技術幫助下,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能節省人工和飼料;經營果園,可以運用這樣的技術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如今,數字農業正越來越多地進入這樣的應用場景,在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諸多階段發揮重要作用,把人力從繁雜勞動中解放出來,一點點改變著傳統農業中農民「
  • 立足優勢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打造品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立足優勢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打造品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胡強來景調研現代農業發展工作 劉鋒陪同
  • 90%國內有機農業都在虧損!進口農業為什麼「水土不服」?
    一位有機農業投資者張先生說:「本來想投資農業新風口,沒想到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為什麼對人體和環境有益的有機農業在中國就是「吃不開」呢?1.成本高,需要持續投入,回報周期長。對於農民來說,建立和管理有機農場需要很高的資金成本,光是起步階段就是一筆巨大的投入。
  • 耕育農莊:促進三生農業耕育田園多功能發展
    耕育農業是在「刀耕火種」原始農業之後,從農耕文明「天人合一」的有機質農業,到石化產業「西方模式」的現代農業,再到航天信息「物聯智慧」的未來農業精粹優勢的集成。耕育農莊以田園牧歌農業為載體、集娛樂、購物、消費於一體,依照人類的需求理論,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層次中,提升人們的高層次生態綜合需求,滿足人類回歸自然的與生俱來的天然苛求。
  • 御用藥材謀定百姓飲品-功能農業·農業大健康:定標準求品質
    御用藥材謀定百姓飲品-功能農業·農業大健康:定標準求品質記者崔麗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研究 哲商對話 萬贏信採編:「正值鐵皮石斛的採收季節,走進廣東省東莞市東坑農業園的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採收鐵皮石斛鮮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