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村鎮如詩如畫,飄香的果園生機勃勃。春末夏初,武義縣廣大農村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喜人景象:一塊塊標準化糧田、一處處現代農業設施、一片片果蔬大棚、一座座美麗新村……農業的「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這不僅僅是一幅美麗的鄉村寫實畫卷,更是一個城市農業提質增效,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踐報告。
如何實現產業的均衡發展,把農業發展變成增效增值的高地,推動產業融入市場經濟大潮,引領農戶搭上現代農業的快車?在2020年縣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動員會議上提出了武義縣「三農」工作的總體思路,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決策部署,對標對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堅決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堅決保障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持續增收,全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全力保證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精品產業,激活本土特色農業
武義縣屬於浙江的產茶大縣之一,茶葉是武義縣的支柱產業,茶葉種植面積以及茶葉產量和產值均位居浙江省前列。「茶葉已成為武義縣人民增收致富的金葉子,我們要利用這個優勢,把我們的武陽春雨、有機抹茶以及黑茶等品牌做大做強,尤其是做好有機抹茶這篇文章,將『中國有機抹茶之鄉』打造成武義縣的又一張金名片。」
近年來,武義縣發揮「首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和「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這兩個國家級示範區優勢,大力實施有機農業「十百千萬億」工程,突出有機發展優勢。同時,以中國有機抹茶之鄉為引領,加大宣傳力度,搶佔有機抹茶產業發展先機,與國內抹茶市場錯位發展。調研出臺有機抹茶生產、加工、營銷扶持政策,延長抹茶應用產業鏈,推進抹茶企業與食品、日化品企業聯姻,推動產業持續發展,將有機抹茶打造成武義的新名片。加大品牌宣傳,提升有機產品市場影響力。唱響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發展的主旋律。助推「武陽春雨」品牌走出去,加大在長三角區域宣傳布點,抓好「武義宣蓮」、「桐琴蜜梨」等地方特色品牌產銷銜接,不斷提升武義農產品附加值和影響力。持續推動武義有機茶、中藥材、食用菌等有機農產品發展。將有機茶產業打造成武義縣有機戰略的主力軍,力爭有機茶年產量達到1000噸、產值突破1億元。發展有機抹茶基地1000畝以上,建成抹茶生產示範基地3個。推進省級有機茶藥農業科技園區和市級食(藥)用菌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建設有機香菇工廠化生產與農戶有機銜接的「雙百共富」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爭創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範縣。
貼心配套,激發農業造血功能
在推進農業提質增效過程中,武義縣把完善產業配套、做好科學規劃、落實優惠政策、解決資金難題作為縣委、縣政府工作的立足點,通過一系列貼心務實的服務,激活農業的造血功能。修通通村上山道路、疏浚整治水庫河道、完善小型水利建設等,解決有產業無設施問題;制訂「一村一品」發展計劃,編制整體發展規劃,推廣農業技術,培訓農業知識,鼓勵發展特色農業、休閒觀光農業和莊園經濟,解決有資源無產業問題;開展金融服務活動,通過貼息貸款、免費農業保險、政策補貼、項目扶持、貸款擔保等多種形式,幫助農業企業解決有前景無資金問題。
同時,武義縣還持續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實現「三撬」,激發了現代農業新活力,撬動農業強身。農業企業通過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行標準化生產、工廠化生產,降低農業成本,增強了全縣農業競爭力和發展質量。通過土地入股、承包經營等方式發展經濟,村集體富了,農民腰包鼓了,農村「沉睡」資產激活,讓農民得以安心進城。同時,農村土地流轉,也讓優秀人才得以返鄉創業,湧現出了一大批高學歷、年輕化的「農創客」,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留學歸國的萬壽康企業創始人金美豔,被評為全省首屆「十佳」農創客。
從「小作坊」到「大產業」,從「單打獨鬥」到「集團作戰」……經過不懈努力,沿著提質增效的思路,武義縣開啟了現代農業新徵程。「合作社」、「家庭農場」、「一村一品」示範村,如雨後春筍般競相綻放。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