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文藝青年必備!再苦也要甘之若飴的摩卡壺咖啡

2021-02-08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號:

(長按複製)

FrontStreetCoffee



說到文藝青年的標誌,小編首先想到「手動」。


比如相機要用底片機,一定要手動對焦;香菸只抽捲菸紙卷的,最好菸草還自己種;單品咖啡一定要現磨手衝,Espresso也不例外,一定要自己煮!


要手動煮Espresso當然就需要摩卡壺。在國外,摩卡壺被稱為「Espresso pot」,直譯就是「濃縮咖啡壺」。所以,當我們品嘗到摩卡壺咖啡的濃鬱口感就不奇怪了。在義大利稱職的母親便是一定要能煮出好味道的意式濃咖啡,因此幾乎每個家庭會有一支家傳摩卡壺,而有近乎90%的義大利家庭選擇「 Bialetti 」比樂蒂摩卡壺。



Bialetti 摩卡壺


Bialetti創立於1919年,位在義大利Omegna的小鎮,主要製作鋁製半成品與代工,後為符合創業精神成立設計部,於1933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摩卡壺。摩卡壺的出現大大地改變義大利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


Bialetti Brikka 摩卡壺


而在咖啡界中最具盛名的摩卡壺,莫過於這支型號Brikka 的摩卡壺,又稱為「雙氣壓閥」系列,原因在於它多了個名為「聚壓閥」特殊設計,能萃取出傳說中可媲美意式咖啡機的「crema」。


鋁製壺身外觀保養不易,而內壁更看起來做工粗造,但其實這是故意為之的,並不是因為工藝落後或者偷工減料——因為鋁製壺身便於吸附咖啡油脂,流下更多的咖啡油脂,就像養紫砂壺一般,使用歷史愈悠久煮出來的咖啡愈有味。(也就是外觀愈髒的壺煮的咖啡味道愈好.)


Bialetti Brikka 摩卡壺


上壺。註冊商標是小鬍子大叔。這個形象是雷射刻印上去的,絕不可能擦得。掉


倒咖啡時不會漏滴的壺嘴設計。


透明的蓋子,不少人說是玻璃,但應該是亞克力。(或者舊型號真的是玻璃?) 


不鏽鋼製的聚壓閥,可拆下清洗。


上壺底部,橡皮圈可拆下清洗。


咖啡粉槽。


下壺,那顆肚臍是洩壓閥。


下壺內部。


下壺底部。義大利制。後面出的新款似乎是在羅馬尼亞製作。



用Bialetti Brikka 摩卡壺製作咖啡


下壺加水,水量不可超過止水線與洩壓閥底部。


粉槽填滿布平咖啡粉。使用摩卡壺不需要用填壓器壓實。


粉槽周圍咖啡粉要抹乾淨。濾紙可用可不用。


下壺與粉槽合體。全員合體完畢!上、下壺要鎖緊!要鎖非常緊!


電磁爐或明火都可以,煮成這樣就算完成了!


義大利的家用瓦斯爐其中有一個爐口是為使用摩卡壺而特別設計的尺寸。國內瓦斯爐當然沒有,爐口過大沒辦法直接使用,因此建議購買另外的小爐具或者直接用電磁爐煮,還有一些電熱的底座,通常某寶上都很容易找到。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應該建議燒柴來煮,如此才符合手工精神!



如何判斷「 Bialetti 」比樂蒂摩卡壺的真偽?



1、在結合處的地方有產地,設計者姓名和公司名稱的機打紋路。「小鬍子大叔」的形象是雷射刻印上去的,絕對不能一擦就掉。


2、比樂蒂所有八角壺都是鋁合金製作,入手應該是光滑而有質感,會有某些地方帶沙眼或者輕微毛邊,但不會割手,總的來說應該絕對是光滑而稜角分明的。


3、歡迎補充。


摩卡壺咖啡操作技巧


一、不要輕易用摩卡壺來做單品咖啡。因為就做單品而言,對水溫的控制是首要的重要條件,其次是對研磨度的控制,這兩個基礎條件是做好單品咖啡的先決條件,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恆溫常壓」。摩卡壺的衝煮原理決定了它的溫度不可能隨意控制,甚至沒有太好的辦法進行降溫。

所以,摩卡壺做單品咖啡通常容易高溫過萃而焦苦。


二、正確選用適合摩卡壺的咖啡豆。從摩卡壺的製造原理看,它是利用蒸汽產生的高溫高壓來萃取咖啡,而「高溫高壓」恰恰最不適合於做單品咖啡,而只適合於Espresso (這裡的Espresso 並不是指用意式咖啡機那種「恆溫、高壓、快速」的萃取的意式濃縮咖啡),它對咖啡豆的正確選擇應當是採用意式拼配豆,它對烘焙和磨粉的要求也與單品咖啡豆完全不一樣。


三、摩卡壺是簡單易學的咖啡衝煮工具。摩卡壺本身就是一個面向大眾化、家庭化的簡宜衝煮咖啡工具,本身對其技術操作要求很低也很易上手掌握,否則它就不會在義大利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會的程度,所以摩卡壺咖啡的衝煮過程應該是簡單方便易上手的。如果操作得太過複雜,一定是你哪裡做得不對。



四、不要企圖用摩卡壺做出意式咖啡機的Espresso。很多人看到摩卡壺也跟意式機一樣是利用蒸汽壓力,於是企圖用摩卡壺做出意式機那種濃縮咖啡,這還是緣於沒有深入了解摩卡壺與意式機在衝煮原理上的巨大差別,一個是「高溫高壓」,另一個是「恆溫、高壓、快速」,所以這個嘗試完全是徒勞無功的,就好比數碼卡片小相機企圖拍攝出單反全畫幅相機大光圈那種背景虛化的夢幻效果,雖然原理都相似,但由於硬體條件完全不同,最終效果也會完全不同。


五、想要避免水溫過高,而過萃焦苦的話,可以單獨加熱下壺 使其到達95度以上,然後再裝入冷的粉碗和咖啡粉,進行正常萃取。減少粉在水裡的浸泡時間,就達到防止過萃的目的,這樣煮出來的咖啡 甜感十足,苦味降低!


同時,熱源需要控制,即控制熱水通過咖啡粉之間的時間,如果熱源火力太小,而導致萃取時間過長,同樣會容易過萃。



六、不要被眼花繚亂的製作工具所迷惑。新人最大的誤區和缺陷    在於對不同咖啡器具的正確認識、鑑別和選擇上,他們對各種製作精美的咖啡工具尤其是意式機的熱愛程度遠遠超出了咖啡豆本身,在操作程序的隨意性和不確實性,致使用摩卡壺衝煮出來的咖啡苦澀難咽,於是得出了摩卡壺很難掌握的結論。

其實無論再精美絕侖的咖啡製作工具,都是為咖啡豆服務的,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一杯香濃的好咖啡。真正的咖啡大師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一杯好咖啡而非工具。


最後,送上摩卡壺咖啡的操作視頻,供各位新手參考:


視頻來源:美食臺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怎樣用摩卡壺煮一杯好喝的咖啡?
    在愛喝咖啡的人眼裡,摩卡壺是一個神奇的咖啡壺。喜愛它的人有很多:超高的顏值,經典的造型,在各種電影裡反覆出現,讓它成為了小資青年最愛的浪漫一壺。 不愛的人也不少:常常有人用摩卡壺泡出苦咖啡,這對咖啡愛好者來說簡直難以忍受,往往衝出一次苦咖啡後就放棄,淪為擺設。
  • 用摩卡壺煮咖啡,怎麼做到咖啡不苦?
    有咖友問,為什麼他用摩卡壺煮出來的咖啡會有焦苦味?苦,沒毛病,焦苦就可能是操作問題了,是可以避免的。
  • 咖啡生活│要給力的咖啡,沒有摩卡壺怎麼行?
    雖然詞源都是來自葉門的咖啡出口港,但在咖啡口味中出現的,請理解為巧克力味道,而在「摩卡壺」這個固定搭配中出現的,請固定理解為長成這樣的咖啡壺,放在煤氣爐上燒5分鐘,會利用產生的高壓,萃取出濃縮咖啡液,形成最類似咖啡店裡出品的 Espresso,所以這種壺在歐洲也叫做 Espresso Pot:
  • 如何用摩卡壺煮出最好喝的咖啡?
    ,但摩卡壺其實是個在歐洲家庭常見的咖啡器具,更是號稱每個義大利人家庭必備之物。若瓦斯爐的爐架間隔太大,摩卡壺無法穩固地放在上頭的話,請加上網子後再以直火加熱。)5.待熱水沸騰開始萃取咖啡時,便關火。等到全部萃取完畢,為了避免悶蒸過頭,請儘快將咖啡倒入杯中。很多人選擇摩卡壺,原本只是抱持著想找個相對手沖更加輕鬆的方式煮咖啡,卻常煮出苦澀的咖啡,只有加牛奶掩飾才有辦法喝完。
  • 摩卡壺煮壺咖啡,溫暖慌慌的當下.
    摩卡壺的商業傳奇  摩卡壺在中國這樣推崇手沖、虹吸及意式咖啡的環境中,顯得較為冷門,但摩卡壺其實是個在歐洲家庭常見的咖啡器具,更是號稱每個義大利人家庭必備之物。摩卡壺在義大利的興起,與1920~1940年代義大利政治、社會與經濟環境不無關係。
  • 摩卡壺用法指南,衝出一杯好咖啡
    摩卡壺在當下流行手沖、意式的環境中,顯得較為冷門,但摩卡壺其實是個在歐洲家庭常見的咖啡器具,更是號稱每個義大利人家庭必備之物。阿方索決定要另闢蹊徑,在思考許久之後,他決定將設計的核心定為:「讓沒有學習過意式咖啡機操作的一般人,也能在家中輕鬆的製作咖啡。」在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與再次嘗試之後,阿方索在1933年發明了用鋁製成的摩卡壺。
  • 不管你喝不喝咖啡,家裡一定要備一把摩卡壺!
    文/咖啡小芝士毫不誇張的講,摩卡壺在國內是個完全被低估了的存在,在歐洲國家,摩卡壺就像是我們家裡廚房的鍋碗瓢盆一樣普及!上世紀出意式咖啡機已經初步普及,但機器體積龐大,造價昂貴,一般家庭都不會在家做咖啡,直到1933年摩卡壺的出現,直接帶動了義大利咖啡文化的繁榮。
  • 咖啡|沒有了不起的摩卡壺
    …DS每次進咖啡店點咖啡都是機選的,除了那杯三十塊的檸檬茶是我的真實意願…嘬一口就會說「怎麼會喜歡這麼苦的東西」,以至於我把喜歡喝咖啡的人和喜歡吃苦瓜的人歸為一類——這類人味覺有問題。喝濃茶難道不也是在挑戰舌尾對苦味的敏感,(現在)相信不喝茶的人會有類似的疑惑。
  • 咖啡詞典||摩卡壺Moka Pot
    還記得在咖啡詞典||摩卡咖啡裡,我們曾經提到:今天趕回來填這個坑,講講被稱作「摩卡壺」的咖啡器具。在我們正式開始之前,我要先闡明,摩卡壺和摩卡咖啡的命名是有聯繫的。地中海區域的人民,將「摩卡」定義為「巧克力」,所以基本上在咖啡界的詞典之中,帶有「摩卡」一詞的東西,都有巧克力味。
  • 咖啡衝泡法:如何使用摩卡壺衝一杯咖啡?
    年由義大利人Alfanso Bialetti發明,以底座的加熱方式來衝煮咖啡,為蒸餾式的一種,是煮意式咖啡的機器中最平民化的一種,在義大利家庭中則普遍使用。由於在歐洲殖民潮之前,葉門一直是世界咖啡的主要輸出國,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摩卡」這個詞一直被作為咖啡的代名詞,現在所說的「摩卡壺」,實際的意思就是咖啡壺。摩卡壺是由上壺,濾網,下壺所組成,濾網在上下壺之間。衝泡時,水裝在下壺,咖啡放在中間的網裡,當下壺受熱後,產生水蒸氣,將熱水衝上去。穿過咖啡粉,然後進入上壺,形成咖啡。因為它的氣壓比較高,所以有人將它歸內為高壓式煮法。
  • 摩卡壺煮出來的咖啡總是焦苦,該怎麼辦?
    前陣子小蒂在比樂蒂玩咖俱樂部潛水的時候,有看到小夥伴說,用比樂蒂摩卡壺煮出來的咖啡為什麼帶著一股焦苦味道。關於煮出的咖啡口感帶焦苦味的情況其實在新手剛開始使用摩卡壺時常會發生,這是因為對摩卡壺不太熟悉操作不當所導致。
  • 讓摩卡壺製作的咖啡更好喝的6個訣竅
    3.研磨度的測試 我們都知道,做咖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抓準咖啡豆的研磨度,這個也是大家最糾結的一個問題,到底合適的研磨度的粗細是怎樣的?我家的磨豆機要磨幾刻度?在剛開始學習使用摩卡壺的時候可能要多嘗試幾次,知道你嘗到不愉悅的苦澀度為止,就不要再往細調整了。譬如說,舉個例子,你用手搖磨#3刻度、#2.5刻度……當你發現#1.5的刻度研磨的咖啡粉萃取的咖啡液味道特別苦澀難以接受,那麼就不要再往下走了回到#1.8-#2.3就可以了。
  • 古老而又實用的咖啡萃取工具——摩卡壺
    摩卡壺是一件非常實用的萃取咖啡的工具,不需要非常專業的咖啡製作知識,也可以在家裡簡單的製作出一杯濃香醇厚的咖啡。對於一些初次接觸者,可能會誤以為用摩卡壺煮出的咖啡即摩卡咖啡。其實不然,摩卡壺和摩卡咖啡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摩卡咖啡屬於意式花式咖啡的一種,以意式濃縮(Espresso)為基底,按一定比例加入巧克力糖漿、鮮奶、奶泡。其最明顯的風味就是可可的微苦焦香。
  • 什麼是咖啡—摩卡壺?
    文章轉載與;咖啡工房1;摩卡壺是怎麼來的?
  • 覺得摩卡壺煮的咖啡像中藥,是不是你對它有誤解?
    摩卡壺可以算是義大利家家戶戶都必備的製作咖啡的器具之一了,我們熟知的品牌大鼻子老頭「比樂蒂」就是義大利的。不僅僅是義大利人愛用它,歐洲人其實也都很喜歡使用摩卡壺進行萃取咖啡。義大利人喝咖啡跟國內喝豆漿一樣,屬於非常常見的飲品。
  • 咖啡大師教你如何正確使用摩卡壺
    如果你也熱愛咖啡,那麼你也一定會愛上這本書。今天要詳細介紹的,就是James Hoffmann對於摩卡壺使用方法的說明,以及摩卡壺的構造、原理、優缺點等具體分析。有朋友說摩卡壺煮出來的咖啡太苦太澀,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使用方法不太正確,不如再給摩卡壺一次機會,按照James Hoffmann的方法,試試看?
  • 咖啡器具|摩卡壺的使用方法 如何用摩卡壺煮好喝的咖啡
    ,見過這麼多咖啡器具,偏偏很少見摩卡壺吧,今天小編就來給你們講講摩卡壺吧。雖然沒有使用氣壓就能將熱水注入中細度研磨的咖啡粉中,但嚴格來說這不能算是濃縮式萃取,而是比較接近滴漏式,但摩卡壺做出的咖啡仍然具有義大利咖啡Espresso的濃度和風味。
  • 手衝咖啡攻略及摩卡壺衝煮指南
    再下一次注水之前等待30s。Step 2 小水流萃取:30s後緩緩用小水流注入熱水,將水以咖啡粉中心點畫圈,試著不要注往濾杯邊緣,以免熱水沒有通過咖啡粉層就直接流往下壺。注水的同時要注意電子秤的重量, 注水至150g左右停。
  • 咖啡詞典摩卡壺Moka Pot
    閱讀本篇前建議閱讀咖啡詞典||意式濃縮,請在消息欄發送「意式濃縮」獲取歷史文章還記得布袋團發布過的咖啡詞典||摩卡-飲品嗎?作為一名摩卡壺愛好者,Hikari選擇了不能忍。與小編交流多時,決定推出咖啡詞典||摩卡壺。的確,在中國,不談星巴克或者Costa這些大的咖啡連鎖店,哪怕是以咖啡水平見長的獨立精品咖啡館,也沒有很多人真的在用摩卡壺出品咖啡,甚至沒有很多人在研究摩卡壺。
  • 咖啡知識連載19:一把摩卡壺,沒有意式咖啡機,也能做出意式濃縮
    因為意式咖啡機高昂的售價,就使得很多咖啡迷很難在家裡喝到意式濃縮,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採購如此昂貴的設備,而且還要維護保養,就算有錢,也不一定有精力。那麼我們在家裡就真的喝不到意式濃縮的口感嗎?確實喝不到,但是可以很接近!只需要一把摩卡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