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籃子:從鴻海精密到立訊精密

2020-12-11 詩與星空

1974年,年輕帥氣的郭臺銘揣著從老媽那裡籌措來的10萬臺幣,租了一個門頭,專門用來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這家小門頭,是大名鼎鼎的鴻海精密(富士康的母公司)的前身。

那一年,郭臺銘的表姐夫張忠謀還在美國德州儀器,沒有回到臺灣創建臺積電。

那一年,ASLM還沒有誕生。

在同一個時代,清華大學的電子工程系分步式投影光刻機正在緊張的研發中,精度達到3微米,和當時美國GCA公司的最頂級產品精度接近。1978年分布式投影光刻機獲得全國科學大會優秀成果獎。

彼時,中國的光刻機等半導體技術居於世界前列。

事到如今,或許有人質疑中國的發展策略,在半導體一而再再而三卡脖子的的情況下,當年放棄半導體的自主研發是失誤。

然而事實上,半導體是資金驅動型行業,依賴有限的財政資金不可能走的太遠。當時中國的經濟相對落後,半導體需求客戶主要是石油部等極少數巨型企業,既沒有廣闊的全民PC用戶,也沒有大規模使用伺服器的企業。錯過晶片發展的時代,也是非常無奈的。

當中國經濟不斷強大,晶片需求超過全球一半的時候,中國半導體技術的突破,就指日可待了。

臺灣的企業家都有敏銳的政治嗅覺,郭臺銘在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時候,語出驚人的提到:一個世界,兩套系統。

他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國際形勢還沒這麼複雜,現在回頭看看,真的是太英明了。

從當年去IOE戰略開始,中國就在準備這一天。

在眾多國產作業系統、國產晶片前赴後繼的翻車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UOS、龍芯、海光、麒麟、鯤鵬等一系列可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自主作業系統和晶片。

精明的郭臺銘為了配合蘋果的印度戰略,跑到印度建廠。結果不幸翻車了。

中國給很多發展中國家帶來一個假象:中國行我也行。

以富士康為例,除印度外,在巴西、墨西哥、越南、印尼、捷克、澳大利亞等國都設有工廠,甚至在日本和美國也有分號。但這些國家的總產量,不足富士康的25%。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郭臺銘正常的選擇。

即便是印度銷量第一的小米,也不過是從中國把配件運到印度,然後從印度組裝,再美其名曰:Made in India。

很多人誤以為中國的優勢只是人工成本優勢,但事實上更大的優勢是工程師紅利和全球最完備的供應鏈優勢。

中國的工程師紅利是全球無以倫比的,美國都比不上。

庫克說,如果美國的工具和制模工齊聚一堂,很可能會坐滿我們現在現在身處的這個房間。但在中國,則需要幾個足球場才能容納得下。

在中國,蘋果的供應鏈幾乎都在 24 小時車程之內;在印度,除了大部分配件無法生產依賴組裝外,蘋果的印度負責人還要解決部分工廠的飲水問題。

在鴻海精密嘗試往不同籃子裡放雞蛋的同時,蘋果也做同樣的嘗試。

立訊精密發布公告,將以33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緯創資通兩家全資子公司,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完成交易,立訊精密將成為蘋果公司首家中國大陸的代工廠。

一、為什麼是立訊精密

立訊精密的創始人曾經在富士康工作超過十年,公司創立後和蘋果的合作源遠流長,不過早期主要是生產蘋果電腦的連接件等配件,規模不大,利潤不算很高。公司同時也給聯想、戴爾等電腦類企業生產連接件。

和蘋果的蜜月期源自於代工AirPods,隨著蘋果引領真·藍牙耳機進入新時代,藍牙耳機的市場突然爆發。

作為愛跑步的選手,表哥見到AirPods後開始懷疑人生,為什麼之前的十幾年,藍牙耳機都不考慮無線分體式?

AirPods的暢銷讓立訊精密受益匪淺,順便接到了Apple Watch的訂單。

二者的合作越來越緊密,隨著代工範圍一步步擴大,成為第二個富士康,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和蘋果的合作,有一點點隱憂,那就是蘋果的創新性是否能夠持續,從而保持足夠的盈利能力。

關於這點,表哥有個觀點,隨著規模的不斷膨脹,生態圈的逐步完善,蘋果已經成長為一個類似可口可樂的消費品公司,而非傳統意義上的高科技公司。巨額現金和廣闊的產業鏈,讓蘋果能夠掌控全球最先進的消費電子方面的量產技術,整合成最適合消費者的產品,讓自己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二、立訊精密的業績大爆發

打開立訊精密的年報,會深深的感覺到兩個字:逆天。

數據來源:Wind,製圖:詩與星空

在消費電子行業並不樂觀的時候,公司收穫了前所未有的業績。受益於藍牙耳機和蘋果手錶的爆發,公司2019年營收衝破600億,向千億進軍。和4000億營收的富士康(工業富聯)相比,雖然有不小的差距,但隨著業務的拓展,未來可期。

消費電子供應鏈的企業,主要關注兩大核心指標,現金流和研發投入。

1、現金流

數據來源:Wind,製圖:詩與星空

和諸多同行相比,立訊精密賺的都是"真金白銀",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非常優秀,近年來基本上是逐年大踏步增加。2019年更是達到了74.66億,遠超淨利潤。說明公司款項結算非常及時。從資產負債表看,2019年歷史欠款回籠比較多。公司的產品競爭力極佳,大客戶的結算流程比較迅速。

結合利潤表看,公司的利息支出3.64億,和淨利潤相比並不算高。帳面顯示長短期借款61億,和新增的營收相比,金額比較小,公司資金狀況非常優異。在消費品電子配件行業,屬於佼佼者。

2、研發投入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公司2019年的研發投入高達43億,接近富士康研發投入的一半,這個絕對金額在整個A股也屬於前列。

超高的研發投入,是公司前進的必要保障,同時,公司的研發支出帳務處理也比較霸氣,全額計入研發費用,沒有進行資本化。

公司的淨利潤比較實在。

三、立訊精密的護城河是什麼?

2018年以來,蘋果的供應鏈企業都開始偷偷的"去蘋果化",年報裡不再提和蘋果的合作。甚至有些年報通篇沒有蘋果兩個字,但仔細看看核心業務,其實還是給蘋果做配件,讓表哥一頭霧水。

後來經過縝密的分析,得出一個結論:由於最近幾年蘋果忽上忽下的業績以及對供應商的苛刻(付錢還是慷慨的,但一言不合就打入冷宮),和蘋果的合作成了一種風險,所以供應鏈企業不得不擴大和華為、小米、VIVO、OPPO等國產品牌的合作,來規避風險。

這點大家和郭臺銘的想法都是一致的: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立訊精密反其道而行,後果會怎樣呢?

讓我們看看立訊精密的營收構成,這種條狀圖比較直觀。

數據來源:Wind,製圖:詩與星空

除了消費電子以外,公司各項業務都在有條不紊的發展,其中賴以起家的電腦連接件業務竟然還在縮水。

其實這不怪立訊精密,因為早就被IBM拋棄的PC業務已經是明日黃花。雖然苟延殘喘,但市場早已抵達天花板,增量空間不大。

而消費電子業務主要受益於蘋果的新品,如果蘋果新品銷量不能維繫,公司的業績會怎樣呢?尤其是公司開啟了蘋果全面代工的模式,對業績有什麼影響?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營業額肯定會大幅增加,這點不做贅述,但是成長性很快進入瓶頸,比如工業富聯2019年的營收甚至低於2018年;二是毛利率會大幅下滑,目前立訊精密的消費電子毛利率超過20%,而富士康的3C電子毛利率只有8.5%左右。

和蘋果的合作,最終會不會成為"過氣"的業務呢?

如果蘋果真的能和可口可樂一樣成為一家偽裝成高科技企業的消費品公司,那麼立訊精密的未來將非常值得期待,公司會配合蘋果研發生產出更多的消費電子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公司賺的盆滿缽滿;但如果蘋果發生了轉型或危機,深度綁定的立訊精密想轉型就太難了。

相關焦點

  • 立訊精密:深圳製造業門徒
    無論是否有特別小組,富士康和立訊精密之間的競爭更加凸顯。記者了解到,富士康內部對於立訊精密也頗為重視,近年來立訊精密強勢崛起,成為深圳製造業的新勢力,富士康面對「門徒」的挑戰,採取嚴陣以待的姿態也屬正常。 從體量來看,手握蘋果和華為兩大客戶的立訊精密,10月29日的總市值已超越4000億元,與安防龍頭海康威視不相上下。
  • 拿下蘋果代工工廠,逆襲富士康,立訊精密牛在哪裡?
    作為一家消費電子元器件生產企業,立訊精密(002475)並不為普通消費者所熟悉。但在二級市場,卻是不世出的大牛股之一。自從2010年上市以來,公司股價穩步上漲,10年內最高漲幅超過40倍。截止到2020年6月底,立訊精密總市值已然超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
  • 立訊精密——憑什麼成為代工之王
    後來蘋果找到了立訊精密,立訊精密接手後,成為核心供應商,訂單份額提升至50%,後來在AirPods 2中,蘋果在單個耳機中塞下了塞拉普斯SoC、音頻編碼器、加速計、三軸傳感器、校準器、數據轉換器以及麥克風。同時新AirPods最常通話時間比第一代AirPods多出了1小時。組裝難度越來越大,而立訊精密依舊保質保量地完成蘋果的訂單。
  • 立訊精密收購緯創 欲搶佔富士康蘋果代工頭把交椅
    來源:連接器世界網【大比特導讀】立訊精密近日發布公告稱將收購緯創在崑山的iPhone生產線,入局蘋果整機代工,擴大蘋果代工版圖。此次收購有利於立訊精密進一步深入蘋果供應鏈,衝擊電子製造龍頭,同時也將威脅到富士康在中國的蘋果代工的龍頭的地位。
  • 披荊斬棘的立訊精密
    《每日財報》綜合了部分主流機構的投資觀點,發現機構投資者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和蘋果產業鏈存在機會。此前我們介紹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資機會,那今天我們就介紹一家蘋果產業鏈的重量級公司——立訊精密。 立訊精密成立於2004年,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連接線、連接器、射頻天線、聲學、無線充電、馬達、藍牙耳機等零組件、模組與系統產品。
  • 立訊精密憑啥這麼貴 緯創、蘋果如何讓富士康「尷尬」?
    另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昨晚緯創資通宣布獲得約450億日元的立訊精密股票,將深化雙方的關係。隨後,和碩也宣布獲得約90億日元的立訊精密股,相關消息再次震驚了臺灣業界。立訊精密日前宣布收購緯創兩家子公司,由此成為蘋果手機在大陸首家代工廠商。編者認為,這無疑相當於立訊精密用股票置換了緯創的資產。
  • 「鴻海系門徒」逆襲富士康,立訊精密王來勝:漲跌皆紙上富貴,市值越...
    來源:時代周報如果你在2010年的9月上市伊始便買入10萬元立訊精密的基金第二大重倉股了。截至今年二季度,立訊精密機構持股數達1096家,持股市值超過542億。對於眾多的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話題,莫過於眼下93倍PE的立訊精密,到底還有沒有空間了?
  • 郭臺銘要「狙擊」的立訊精密:「打工人」突襲,曾是富士康代工廠
    縱觀立訊精密的發展歷程,如果說一開始富士康是她要同飛的鳳凰,後來,要緊緊追隨的目標變成了蘋果公司。後來立訊的發展證實,王來春的種種舉動,的確具有前瞻性。王來春自己也承認,「蘋果的要求非常嚴謹,在新產品開發和量產的規劃和員工關懷上,都給立訊帶來非常好的指導。這麼多年來跟著蘋果的腳步,立訊也一路發展壯大。」
  • 海外建廠的富士康成就了立訊精密
    很多時候都在想,國內立訊精密的迅速成長,還是對富士康造成很大威脅的,這或許也是郭臺銘遠赴印度、越南的一大原因。 要知道立訊創立於2004年,創始人王來春本是富士康的打工妹,很長時間內,立訊都是富士康的一級供應商,由於在生產成本上佔領絕對優勢,如今這位「富士康門徒」已成為其最大挑戰者。
  • 富士康為應對立訊精密成立工作組?官方:不實報導
    10月26日,網傳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成立了一個工作組,目的是為了應對中國大陸電子製造商立訊精密強勢的發展勢頭。富士康據報導,由於立訊精密的發展很快,已經得到了業內的看好,鴻海集團已經準備好應對前者的發展,恐被搶奪訂單,所以成立專門的應對小組。但是這個消息被報導後不久,富士康方面回應稱,這是一個不實消息。
  • 立訊精密:A股「不跨界併購」典範,富士康女工到蘋果AirPods核心...
    來源:市值風雲原標題:立訊精密:A股「不跨界併購」典範,從富士康女工到蘋果AirPods核心組裝廠 | 獨立研報作者 | 文行者流程編輯 | 小白2010年,立訊精密(全稱為「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王來春一躍成為億萬富翁,走上了又一個人生新徵程。那會兒,立訊精密的業務線還比較簡單,主要是生產電腦連接器產品,其中桌上型電腦連接器市場覆蓋率僅低於富士康。公司服務於聯想、同方等電子產品品牌廠商和臺灣鴻海、偉創力等國際知名的EMS廠商。
  • 崑山廠利潤腰斬 立訊精密如何盤活一手「好牌」?
    不過,《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立訊精密成為首家代工蘋果設備的中國內地廠商背後,是崑山廠效益平平利潤減半的現狀。崑山廠利潤腰斬緯創是全球最大的ODM代工廠之一,與富士康、和碩共享iPhone整機代工訂單。
  • 立訊精密收購緯創資通,或成內地首家iPhone代工廠
    大陸企業正式進入iPhone代工領域緯創資通從2017年開始為蘋果的iPhone手機做代工,是蘋果iPhone的第三大代工廠,但其規模小於富士康(Foxconn)和和碩(Pegatron)。立訊精密通過這次收購,將控制緯創集團唯一的 iPhone 生產基地——江蘇省崑山蘋果手機裝配廠,正式進入iPhone代工領域,具備重大的戰略意義。
  • 立訊精密:「精密」產品,搶佔市場份額
    或將分食「iPhone代工大蛋糕」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是富士康在內地開設工廠後招入的首批員工之一,10年之後成為公司管理層,32歲時決定離開富士康自行創業,成立立訊精密,寫就從流水線女工到千億市值企業掌舵人的傳奇故事。
  • 傳聞針對立訊精密成立工作組 官方回應:消息不實
    10月26日,路透社消息稱,由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發起,成立一個專門研究立訊精密的工作組,兩者都是蘋果產業鏈的重要供應商。據悉,該工作組是去年成立的,一直在研究立訊精密的技術、擴張計劃以及招聘策略。但富士康官方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消息不實。雖然得到了官方的否定,但我們還是要來看一下兩者在蘋果產業鏈中到底有著怎樣的競爭關係。
  • 你真的了解蘋果概念股立訊精密嗎?
    立訊精密於2004年成立並於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以連接器起家,立訊的起源與富士康密切相關。創始人王來春在1988 年加入富士康,在富士康工作十年後辭職並於1999 年創立深圳立訊精密。立訊精密是以連接器、連接線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作為主營業務,同時生產經營聲學射頻器件、無線充電和電子模塊等電子產品。立訊精密的產品主要應用於手機、電腦、汽車和醫療等領域,是蘋果產業鏈和消費電子板塊的龍頭企業。
  • 4000億白馬股立訊精密實控人套現69億 基金們剛增持
    年內翻倍:實控人大舉拋售69億元7月22日晚間,立訊精密公告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於7月2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29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85%。對於緣何減持,公告稱,減持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幾天前立訊精密公告和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出資收購蘋果公司的代工廠。立訊精密7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將出資33億元人民幣(約合4.72億美元)全資收購緯創資通兩家全資子公司100%的股權。
  • 「原創」聚焦|立訊精密如何盤活緯創的一手「好牌」?
    不過,《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立訊精密成為首家代工蘋果設備的中國內地廠商背後,是崑山廠效益平平利潤減半的現狀。崑山廠利潤腰斬緯創是全球最大的ODM代工廠之一,與富士康、和碩共享iPhone整機代工訂單。緯創過往主力做舊款iPhone,新iPhone由富士康以及和碩雙工。
  • 立訊精密前三季度營收595億,創始人身家910億
    截至10月27日收盤,立訊精密股價報收57.62元/股,漲幅為0.21%,總市值高達4024.11億元,在A股電子製造領域上市公司中僅次於海康威視4130.49億元的市值。相比之下,同期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的市值為425億美元(約合2853.62億元人民幣),富士康旗下A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市值為2756億元。
  • 鴻海精密股票代碼及價格走勢
    2017年7月20日,《財富》發布「全球企業500強」榜單,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海精密)名列27位,較上年下滑2個名次,但仍高居中國臺灣地區企業榜首。其掌門人是傳奇商人郭臺銘,曾「霸榜」臺灣首富多年。 郭臺銘旗下鴻海精密一紙公告,將滴滴出行運營主體小桔快智的最新估值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