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如果你在2010年的9月上市伊始便買入10萬元立訊精密的基金第二大重倉股了。截至今年二季度,立訊精密機構持股數達1096家,持股市值超過542億。
對於眾多的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話題,莫過於眼下93倍PE的立訊精密,到底還有沒有空間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收購臺資緯創方面資產,業界還盛傳立訊有意吃下另一家做金屬機殼的臺企蘋果供應商可成科技。
對於潛在標的與收購預期,王來勝無意向時代周報記者具體確認。但其坦言,有利的收購肯定還會陸續有來。
畢竟,披在立訊身上的,除了70倍牛股的光環,還有「併購狂人」、「資本高手」等名號,只不過其從未主動對外分享過併購心得罷了。
最初只能依靠連接器營生的立訊精密,十年併購路走下來,相繼通過崑山聯滔電子、科爾通訊、福建源光電裝、珠海雙贏柔軟電路、蘇州美特、美律電子等標的,一一拿下切入蘋果產業鏈、華為供應鏈的船票,打下了汽車電子、聲學領域的江山,產業邊界在不斷拓寬。
目前,立訊主營業務拓展到消費電子、電腦互聯、汽車互聯、通訊互聯等幾大板塊。
王來勝向時代周報記者復盤道:「十年來立訊所有的收購,幾乎沒有產生多少商譽,非常務實。而對所收購企業,或強化業務,或意在拓展新領域,都能產生較強的協同和回報。」 王來勝頗為興奮地談到:「這得益於立訊內部實力強悍的投資團隊,個個目光精準,都是談判高手,對不少企業都有起死回生、點石成金的功力。」
王來勝口中的這支精英部隊,包括現任董秘黃大偉、第一任董秘丁遠達,還有歷任財務總監、投資總監等人,這些骨幹大都來自臺灣,精通電子產業,均在公司任職多年。
除了優秀的併購能力持續為公司拓寬邊界之外,外界對於立訊精密的良好預期,還在於蘋果的挑剔和選擇。蘋果要扶植它,形成對富士康的牽制,這也是蘋果慣有的伎倆。
「最無情是蘋果家,它只會跟你講效率、成本和利益,不會跟你講感情,明明白白的優勝劣汰。從這個角度上講,這個供應鏈上製造能力、成本控制、微創新能力綜合而言最優秀的標的,蘋果已經幫你選出來了。」有產業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評論稱。
以近年來蘋果暢銷的品類Airpods而言,立訊是最能打也是最令庫克滿意的合作商。用庫克的話說,「這個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創新融入Airpods的製造」,立訊由此斬獲Airpods最大代工份額。
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黑天鵝重創多個行業。但立訊精密業績卻未受影響,不降反增,較上年同期增長83%至16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59.4%至9.82億元,正是源於TWS耳機的訂單火爆。
其對於半年報更給出40%-60%的淨利潤增幅預計。
事實上,過去兩年智慧型手機遭遇銷售寒冬,5G手機的換機潮需求被業界急切寄望將帶來一縷陽光,而消費電子領域未來也將更大受益於可穿戴設備需求的強勁增長。
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TWS耳機市場規模達1.2億部,預計2020年將達2.3億部,同比增長90%。
潛力巨大的行業前景就擺在眼前,同時憑自身本事拿充足訂單在手,心中自然不慌。整體而言,AirPods、Apple Watch以及接下來的iPhone等業務將繼續成為立訊精密未來一兩年營收增長的核心。而只要業務上能繼續維持高速增長,立訊就並不太擔心股價方面的問題。
至於是否以鴻海為追趕目標,王來勝向時代周報記者謙遜表示:「這樣說不確切,鴻海體系很大,我們離鴻海還很遠。但上市十年,立訊始終堅持一個信條,把事做好,就一定能得到市場的承認。」
據王來勝表述,用「佛系」王來春的話講則是:「不講故事的公司才會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