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打工妹」締造的立訊精密:9年營收暴增60倍,市值超3100億...

2020-12-1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吳永久

近日,手握蘋果和華為兩大客戶的立訊精密(002475,SZ),總市值已超過3100億元,超越海康威視,成為中小板市值新冠軍。自公司2010年上市至2019年末,公司的收入水平從10.11億元增至625.2億元;淨利潤從1.16億元增長至47.14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連接器龍頭企業。

而憑藉著立訊精密節節拔高的業績和股價,公司董事長王來春在過去一年身家也相應水漲船高,暴漲207%,達到580億元。與其他女企業家相比,王來春行事非常低調,但從富士康首批流水線上的女工到目前掌舵3000多億市值的立訊精密,她的經歷有著更多白手起家的傳奇色彩,同時也備受外界關注。

王來春的成功,除了充分受益高端連接器製造業往中國轉移的大勢,但更多的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抓住機遇,站上了蘋果與富士康這樣的「巨人肩膀」。不過,通訊技術的更替往往催生行業洗牌。諾基亞是2G時代的王者,而3G時代,以蘋果為代表的智慧型手機開始崛起;在3G向4G切換的過程中,當年「中華酷聯」如今只剩華為一家獨大,這次的5G也勢必帶來3C產業的激變,立訊精密未來究竟能走多遠呢?

從打工妹到女富豪

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在政策的支持下,憑藉土地、人工成本低等優勢,深圳享受著「三來一補」加工製造的紅利,勞動密集型企業持續湧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至今還能讓人感受到那個沸騰的年代,在此背景下,催生出王石、郭臺銘等敢拼敢闖的企業家。

1988年,富士康從廣東澄海、潮州、豐順等地招來首批150名員工,其中,來自澄海的21歲農家姑娘王來春便成為富士康旗下「海洋電子接插件廠」的一員。在富士康,王來春一幹就是10多年,從最底層的流水線開始,憑藉吃苦耐勞的精神,一步一步走上了 「課長」崗位。

她常說的一句話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9年,32歲的王來春在積累了眾多人脈、資源以及先進管理方式後,從富士康離職,和哥哥王來勝搭檔,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但做的還是她最熟悉的代工業務。

雖然公司業務基本與老東家富士康類似,但出人意料的是,富士康和郭臺銘反而給了她很大的支持,從富士康源源而來的訂單,是立訊精密早期快速發展壯大的關鍵。在多年後立訊精密上市提交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2007年至2009年,公司向富士康銷售產品的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7.73%、56.46%、45.38%,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客戶。

王來春為何能得到富士康的大力支持,原因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王來春的創業很成功。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王來春的身家高達23億。曾經的打工妹徹底改頭換面,成為了中國富豪榜的其中一員。但在富士康的日子給王來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離開已長達20多年,王來春的身上也能展現出富士康文化的烙印,她認為,自己從富士康學習到了很多。

為何能成功?

2010年剛上市時,立訊精密的業務線較為簡單,主要是生產電腦連接器產品,服務於聯想、同方等品牌廠商以及富士康、偉創力等EMS廠商。2010年,公司的營收只有10.11億元,對應的淨利潤為1.16億元,不過,發展至2019年,公司營收上升為625.2億元,利潤也相應上漲至47.14億元。9年時間,立訊精密的營收、利潤分別增長了60倍、40倍,除了大客戶蘋果外,主要客戶還包括華為、聯想、惠普、戴爾、微軟、谷歌、亞馬遜等知名企業,成為國內電子行業精密製造的龍頭企業。而從股價漲幅來看,2010年上市以來則上漲了46倍。

華南地區的代加工廠多如牛毛,為什麼立訊精密能脫穎而出呢?事實上,這與上市後立訊精密不斷通過併購、參股、新設的方式進行縱向垂直整合與橫向業務拓展有關。

其中,有兩筆併購意義非凡。2010年末,立訊精密收購博碩科技(江西)有限公司75%的股權,完善了線束加工和接單能力,並進入消費電子領域;2011年,公司收購崑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60%的股權,順利切入蘋果電腦筆記本產業鏈。

立訊精密的頻繁併購還在繼續。2012年,立訊精密參與定增入股臺灣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實Type-C連接器市場,並同時完成對珠海雙贏柔軟電路有限公司的收購,切入FPC領域;2013年,立訊精密的版圖進一步擴大,公司取得了 iPhone lighting線、iPad lighting線和 Macbook電源線訂單;2014 年,公司完成對豐島電子科技(蘇州)的收購,進入熱門的可穿戴領域,並在當年獲得 Apple Watch無線充電模塊獨家訂單。

不過,將立訊精密推向高點的還是公司對聲學領域的布局。2016年,立訊精密投資並控股美特科技(蘇州)有限公司;2017年初,立訊精密先後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東莞立訊拿下了惠州美律及上海美律51%股權。自此,立訊精密切入聲學領域,這為立訊精密拿下AirPods的訂單奠定了基礎,而日後風靡全球的AirPods也為公司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2016年9月,iPhone7發布,在為數不多的創新中,取消 3.5mm耳機接口改用lighting接口,並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是發布會上最大的亮點。蘋果原計劃於2016年10月底上市AirPods,但經過兩個月的跳票後,最終於2016年年底才上市,並且AirPods上市後一直供不應求。

AirPod的生產工藝並不簡單:一對耳機以及充電設備共有28 個主要組件以及數百個元器件,耳機內集成了6顆傳感器,精密程度高,模組集成難度較大。起初,Airpods 的生產組裝廠為英業達,但其製造良率和擴產意願始終不佳,隨後蘋果的訂單逐步向立訊精密轉移。在經歷產能爬坡後,2017年底,AirPods訂單的交貨時間已經縮短到不到3天。

Airpods的大量代工標誌著立訊精密在高複雜度和精度的智能硬體製造、規模生產上的實力,也讓立訊精密實現從零部件到整機代工的突破。2017年年底,蘋果CEO蒂姆·庫克訪華,立訊精密成為其參觀的供應商之一。他在微博上發文稱,「立訊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製造。」而王春來則表示,「能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

身為蘋果核心供應鏈的好處不言而喻,不僅能分享蘋果帶來的紅利,還能形成良好的廣告效應,但眾所周知,蘋果對供應鏈產品的品質要求非常之高。據一位跟王來春有過溝通的人士透露,王來春曾坦言,(為蘋果產生)說沒壓力是假的,我們要默默把自己的產品做好。

事實上,作為草根出身的民營企業家,王來春在創業時期嘗盡了艱辛,即便成為了富豪,大事小事依然事必躬親一把抓。「底下的高管都很怕她,很多東西管得很細緻。」此外,王來春把富士康的管理經驗帶進了立訊,堅持標準化和自動化的生產,嚴格管控品質。「如果產品出現問題,會追根究底。」上述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對於立訊精密的發展歷程,礪石商業評論創始人劉學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有三個核心邏輯,第一,公司創業初期富士康給了穩定的大訂單和資源;第二,立訊精密一直在做一個科技公司應該去做的東西——投入研發,追求生產品質、滿足高標準廠商的要求;第三,採取兼併收購的手段打開公司成長的天花板。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分析師則表示,立訊精密的成長曆程跟富士康很像,都是從連接器起家,後續開始做一些零部件,慢慢走到給蘋果做組裝(AirPods)。而公司最近股價漲得好、市值高,或許與公司將切入組裝有關。

日前,有消息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蘋果建議立訊精密對iPhone、MacBook金屬外殼提供商可成科技實施重大投資。但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仍未確定到底誰會投資可成科技,除了立訊精密,藍思科技也在談,因為機殼的單價比較高,兩家公司都想做。」

另外,分析師還指出,立訊精密一路發展壯大的手段有可取之處。「首先,雖然上市後公司進行了頻繁的收購,但由於不涉及上市公司之間的收購,所以價格較為合理、併購的風險也比較低。同時,收購的公司幾乎都圍繞在蘋果產業鏈上,較為聚焦,立訊算是蘋果不錯的合作夥伴。」

越來越依賴蘋果

在專注消費電子領域的同時,王來春還通過各項收購進行橫向的業務拓展,意圖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全方位連接方案提供商,實現一站式的服務。其中,立訊精密瞄準的其他領域分別為汽車電子和通訊。

2012年和2013年,立訊精密分別通過收購福建源光電裝55%股權與德國SUK 100%股權布局汽車相關業務。但截至目前,相對於消費電子業務而言,當前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體量還比較小,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收入為23.61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為3.78%。

繼汽車電子後,通訊也有望成為立訊精密的下一個增長點。2016年至2019年,公司通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營業收入分別為10.55億元、16.55億元、21.52億元以及22.37億元,業務收入數額逐年增大。

近年來,立訊精密的業績漲幅堪稱波瀾壯闊,而其業務在保持蘋果供應鏈優勢地位的同時,也從單一的連接器,多元化發展為射頻天線、聲學、無線充電、馬達、藍牙耳機等零組件、模組與配件類產品,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電腦及周邊、通訊、汽車及醫療等領域,這也意味著立訊精密構建起較深的護城河。

但不容忽視的是,立訊精密多元化戰略反而加深了對大客戶(蘋果)的依賴。根據近年來的財報顯示,2016年~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額佔比分別為56.6%,60.5%,68.4%,以及77.04%,其中,第一大客戶銷售額佔年度銷售總額比例從2016年的33.18%一路上漲至2019年的55.43%,顯示大客戶出貨增量對公司營收增速產生巨大貢獻。

對此,立訊精密在2019年年報中也談及客戶相對集中的風險。「目前,公司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並且短期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若重要客戶發生嚴重的經營問題,公司也將面臨一定的經營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立訊精密管理層如何看待未來公司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與立訊精密董秘辦取得聯繫並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能收到回復。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與富士康打擂臺?立訊精密前三季度營收595億,創始人身家910億
    截至10月27日收盤,立訊精密股價報收57.62元/股,漲幅為0.21%,總市值高達4024.11億元,在A股電子製造領域上市公司中僅次於海康威視4130.49億元的市值。相比之下,同期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的市值為425億美元(約合2853.62億元人民幣),富士康旗下A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市值為2756億元。
  • 她初中畢業,富士康的第一代打工妹,今是4000億蘋果代工廠的老闆
    而且,自2010年上市以來,立訊精密成了A股的神話。10年來,立訊精密的股價上漲了超80倍,市值一度超過了4460億元!她把立訊精密從一個小小的連接器企業,帶領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精密製造企業;而她自己也從富士康第一代打工妹,蛻變為身家超600億的上市公司董事長,王來春的勵志逆襲故事就像立訊精密這些年的高速發展一樣精彩
  • 立訊精密將成內地首家iPhone代工廠,和老大富士康正面競爭
    富士康蘋果代工廠老大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戰。立訊精密近日發布公告稱,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將出資33億元(約合4.72億美元),全資收購緯創、資通兩家全資子公司100%的股權。兩家目標公司資產初步確定交易價格約為人民幣33億元,其中,上市公司立訊精密在此次收購中出資6億元。
  • 拿下蘋果代工工廠,逆襲富士康,立訊精密牛在哪裡?
    作為一家消費電子元器件生產企業,立訊精密(002475)並不為普通消費者所熟悉。但在二級市場,卻是不世出的大牛股之一。自從2010年上市以來,公司股價穩步上漲,10年內最高漲幅超過40倍。截止到2020年6月底,立訊精密總市值已然超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
  • 立訊精密奇襲路:富士康「打工妹」與她的三位貴人
    該說法遭到立訊精密否認,兩方訴諸法庭。目前這筆爭議股份的市值高達200億元,呼應著立訊精密過去一年多的股價暴漲——從2019年1月的7.46元飆升到2020年7月的61.12元,漲幅超過8倍,總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元,將格力(市值3383億元)、萬科(市值3215億元)等明星企業甩在身後。
  • 郭臺銘要「狙擊」的立訊精密:「打工人」突襲,曾是富士康代工廠
    在立訊掛牌上市的前一年,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出資認繳立訊精密400萬股,為其提供資金扶持。有人認為,這其實是郭臺銘授意為之,為的是能把一個曾經的優秀下屬,變成產業鏈上的一個優秀夥伴。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這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1億,淨利潤1.16億,而郭臺強和他所在的正崴精密則是立訊精密當時的第三大股東。
  • 披荊斬棘的立訊精密
    《每日財報》注意到,過去10年中,公司營收從10億級別增長至去年的625億元;股價也是大幅度增長,尤其是去年以來就飆升了近6倍,這樣的投資回報率足以在A股中一騎絕塵。 截至7月28日,立訊精密市值為3907億元,超越了鴻海在A股的上市公司工業富聯(601138.SH)2824億的市值。
  • 4000億白馬股立訊精密實控人套現69億 基金們剛增持
    今年以來,立訊精密漲幅已經翻倍,高達104.75%,2019年以來漲幅達6倍。立訊精密於2010年9月在中小板上市,當年10月觸及股價最底部(復權),底部至今漲幅高達75倍。立訊精密7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將出資33億元人民幣(約合4.72億美元)全資收購緯創資通兩家全資子公司100%的股權。立訊精密(或控股子公司)計劃出資不超6億元,對目標公司不構成控股。交易完成後,立訊精密將會成為蘋果公司的首家中國內地代工廠商。而未來的目標,可能是挑戰富士康。
  • 傳言富士康為應對立訊精密,已經成立一個工作組
    一個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電子代工巨頭,另一個是市值超4000億元的電子代工新貴,作為蘋果御用的代工廠,雖然富士康與立訊精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卻又被市場頻頻拿來作比較,甚至還有人認為,立訊精密將逆襲富士康。
  • 「鴻海系門徒」逆襲富士康,立訊精密王來勝:漲跌皆紙上富貴,市值越...
    來源:時代周報如果你在2010年的9月上市伊始便買入10萬元立訊精密的基金第二大重倉股了。截至今年二季度,立訊精密機構持股數達1096家,持股市值超過542億。對於眾多的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話題,莫過於眼下93倍PE的立訊精密,到底還有沒有空間了?
  • 媒體稱富士康成立特別工作組,嚴防立訊精密殺入iPhone代工業務
    雖然立訊精密在國際市場鮮為人知,但有望成為首家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iPhones代工製造商。迄今為止,該項業務一直由中國臺灣的製造商主導。知情人士稱,富士康的特別工作組在去年成立,一直在調查立訊精密的技術、擴張計劃、招聘策略。立訊精密目前的營收只佔富士康營收的大約5%。「立訊精密鐵定會增長,只是速度有多快的問題,」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 立訊精密——憑什麼成為代工之王
    雖然照抄富士康,但出人意料的是,郭臺銘反而給了她很大的支持,從富士康源源而來的訂單,是立訊精密早期發展壯大的關鍵。2004年,王來春回到深圳創辦立訊精密。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圳掛牌上市,王來春個人身價達到23億。十年後,立訊精密漲幅超過50倍。
  • 立訊精密估值高企的秘密
    上市至今10年時間,立訊精密營收從10億升至650億,淨利潤從1億升至45億,股價也創下了幾十倍的漲幅,公司表現十分優異,但冷靜來看,如今的立訊精密投資價值是否一如既往?經營模式複製富士康,老闆出身富士康,營收不及富士康的20%,但就是這樣的立訊精密動、靜態市盈率卻高出工業富聯數倍。良好的市場預期?錯誤的數據指標運用?
  •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文 李曙光編輯 劉肖迎如果你在2010年9月堅定看好中國製造,投資5萬元購買剛上市的立訊精密股票,一直留到2020年的4月24日,那你的5萬元將會增長27.14倍變成135.7萬元。這個增幅,超過了騰訊,後者十年股價增幅為22倍。
  • 崑山廠利潤腰斬 立訊精密如何盤活一手「好牌」?
    拿下新iPhone訂單的三年時間裡,緯新資通的營收如今止步不前,利潤更是連年下滑。2018年營收從608億漲到767億新臺幣之後,2019營收上漲不到0.1%,也就是767.5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82億。而且利潤更是腰斬一半以上,2018年利潤為1.6億新臺幣,2019年僅有6081萬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444萬。
  • 蘋果笑了:立訊大股東套現70億挑戰富士康,臺灣接盤俠神秘現身!
    大股東套現近70億有人曾戲言,「如果你在2010年9月堅定看好中國製造,投資5萬元購買剛上市的立訊精密股票,一直留到2020年的4月24日,那你的5萬元將會增長27.14倍變成135.7萬元。」立訊精密的「起飛」,源自於2017年蘋果CEO庫克的一次探訪。
  • 富士康怕了?傳聞針對立訊精密成立工作組 官方回應:消息不實
    立訊精密深耕蘋果Airpods端,切入iPhone組裝業務立訊精密在2004年成立,起初以生產小型精密件發家,而後為了打入蘋果供應鏈深層,於2011年收購了東莞公司Lanto Electronics,切入到iPhone和Macbook連接器電纜的製造。
  • 立訊精密會成為第二個富士康嗎?
    想要了解立訊精密,富士康和蘋果是繞不開的關鍵點:不論從出身還是從業務起步看,立訊的富士康印記不可忽視;目前,立訊的市值已然超過了「師傅」富士康,而進入蘋果核心業務供應商名單,似乎也意味著立訊與富士康的激烈競爭不可避免……  1  進擊的立訊精密  1、富士康學徒
  • 立訊精密收購緯創 欲搶佔富士康蘋果代工頭把交椅
    立訊精密7月17日發布公告稱,將出資4.72億美元(約合33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緯創資通兩家全資子公司100%的股權,收購緯創在崑山的iPhone生產線,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完成交易。立訊精密此舉意在入局iPhone整機代工,擴大蘋果的代工版圖。
  • 「原創」聚焦|立訊精密如何盤活緯創的一手「好牌」?
    拿下新iPhone訂單的三年時間裡,緯新資通的營收如今止步不前,利潤更是連年下滑。2018年營收從608億漲到767億新臺幣之後,2019營收上漲不到0.1%,也就是767.5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82億。而且利潤更是腰斬一半以上,2018年利潤為1.6億新臺幣,2019年僅有6081萬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44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