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例高空大跨度鋼結構連廊成功合龍
李滄區信聯天地項目創下多個「全省之最」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7月3日上午八時,在六臺液壓提升器的牽引下,重達420噸的「龐然大物」在兩座塔樓之間緩緩上升,直至下午七時,此次高空大跨度鋼結構連廊整體提升至77.8米的既定高度並實現合龍,這一場景發生在李滄區信聯天地10-2-2地塊項目。
據悉,此次提升為全省首例大噸位、大跨度、高空鋼結構連廊整體提升工程,創下山東省鋼連廊提升重量、提升高度之最,成為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落實綠色建造技術的一次成功實踐。
6臺起重器同發力,耗時11個小時提升完畢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提升對接的鋼結構連廊橫跨於10-2-2地塊項目1A號樓、1B號樓兩座塔樓之間。連廊主框架共由495餘個鋼構件組成,其中單個構件最重22噸,包含幕牆吊頂、泛光照明等其餘構件,連廊總重約420噸。「本次鋼結構連廊採用『超大型液壓同步提升施工技術』將鋼連廊提升至近80米的高空,對接焊縫700餘道,焊接工作量大,由30名『焊匠』歷時30天在地面作業平臺完成鋼結構連廊拼裝。」中鐵建工集團信聯天地項目經理王亮介紹。
之所以採取地面預製後整體提升方案,是基於施工安全和安裝精度等方面的綜合考量。據了解,此次提升在兩棟樓分別設置了6個吊點,通過42根鋼絞線,由計算機控制6臺液壓提升器同步發力,將此「龐然大物」以6米/小時的速度從地面緩緩拉升。鋼連廊與塔樓的18個H型鋼牛腿對接口,採用了無嵌補段剛性對接設計,施工精度控制要求極高。
BIM技術支撐,接口錯位僅毫米之差
「為保證對接口精度問題,項目部綜合運用了BIM施工模擬計算、三維掃描、全站儀自動追蹤等施工技術,將對接口錯位控制在5毫米以內,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中鐵建工集團山東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李五星介紹。
此種通過專門的液壓千斤頂作為動力裝置將提升結構高空提升就位的施工成型方式,可顯著減少支撐用量,因此施工效率高且降低了施工成本,是一項綠色建造技術。
據悉,信聯天地項目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重點項目,位於青島市李滄區核心商圈,總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商務、商業、辦公、酒店、人才公寓、養老公寓及第四代綠色住宅,通過層層跌退的屋頂平臺形成生動的山勢,構建立體化建築體系,減少熱島效應,降低環境溫度,形成舒適宜居的園區微氣候環境。此外,「李滄第一高樓」也坐落於該項目,目前已建設至20餘層,預計今年年底主體封頂。
(記者 王冰潔 通訊員 孫志超)
[責任編輯:楊凡、汪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