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產量最大的螺旋槳式戰鬥機,美國AD-1「天襲者」攻擊機

2020-12-15 騰訊網

作為一款在二戰末期研製,原本打算為進攻日本本土使用的飛機,因為戰爭的結束最終沒有在二戰中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反倒是在十幾年後的越南戰場上,這架被認為是「過時」的老將再次橫刀立馬,披掛上陣。正所謂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款「老當益壯」的戰機就是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研發生產的AD-1「天襲者」攻擊機。

道格拉斯公司生產的AD-1「天襲者」螺旋槳式戰鬥機

AD-1「天襲者」的研製始於上世紀40年代初期,起初這款戰機並不在道格拉斯公司的研製名單之內,僅僅是設計師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而研製出來的。之所以能夠順利成為海軍艦載機主要得益於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二戰中後期海軍開始對現有艦載機進行功能整合,二是道格拉斯的首席設計師愛德華·海涅曼一項大膽的提議,既否認了原本提供給海軍的戰機設計而推出了這款「傳統」戰機。

海軍艦載機性能整合

二戰中後期,美軍在戰場的優勢已經完全確立,日本的聯合艦隊被美軍打的七零八落,引以為傲的航空母艦更是所剩無幾。太平洋的天空已被美艦載機完全控制,雖然偶爾會遭遇到日本飛機零星的空中抵抗,不過這些已不足為懼。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海軍開始嘗試對自己的艦載機進行性能整合,希望能夠獲得一款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綜合性戰機,並將這種機型的代號命名為BT(也就是轟炸魚雷機)。其基本的要求必須是單人駕駛,能夠同時兼任俯衝轟炸、魚雷攻擊、低烈度的空中對抗和對地打擊能力。並具備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最低要求是目前現役戰機兩倍以上。

飛機製造商們聞風而動,紛紛拿出自己的設計。最終有三家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寇蒂斯和道格拉斯)的產品被海軍選中,這其中就包括道格拉斯公司的BTD-1。

大膽的提議

1944年6月,道格拉斯公司正準備將BTD-1型飛機的設計圖紙提交給海軍航空局審核,為下一步量產做最後的準備。但是首席設計師愛德華·海涅曼卻在這時向相關官員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認為BTD-1型戰機不過是之前XSB2D-1型飛機的單座改進型,雖然按照軍方要求去除了機炮,更換了發動機。但布局上的反鷗翼、內部彈倉等設計仍然無法改變,並且在載彈能力上明顯不足,無法兼具海軍下達的綜合任務。相比於寇蒂斯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產品,這款戰機的性能十分低下,他力主取消這個項目。將有限的資金轉移給全新設計的BT2D計劃中。

BTD-1戰鬥機

海軍官員聞聽此言,也對BT2D項目產生了興趣,命令次日拿出方案,否則終止合同。做了事先準備的海涅曼利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將方案潤色完畢呈交審核,最終獲得了軍方的認可,同意他的請求,並訂購25架測試用飛機。

在以公司利潤為籌碼的賭局上海涅曼贏得了初步勝利,不過他也並非毫無準備的出此誑語。在海軍下達綜合戰機招標計劃時,海涅曼就開始著手研製這樣一款飛機,不過道格拉斯公司為趕進度,採用了臨時改進XSB2D-1來應付,這讓海涅曼非常擔心在巨大的競爭面前公司會敗下陣來。所以為長遠考慮,才出此下策。

AD-1「天襲者」的「羈絆」

那麼這款BT2D到底是什麼來頭呢?能夠讓海軍在短時間內接受這個方案呢?

BT2D是完全依據海軍下達的指標而全新設計的一款新型戰鬥機。雖然使用了和XSB2D相同的動力裝置,但是它的設計更加簡潔,直錐形型機身、低架式機翼、武器掛載於機翼之下。並具備超大的載彈量,配備有兩門20毫米機炮。結構簡單、火力兇猛就是這款飛機的優點,至於俯衝轟炸和魚雷攻擊也不在話下,所以海軍方面對於這款戰機相當的有興趣。

訂單確定之後,海涅曼開始了緊張的後續研製工作。到了1945年3月,第一架原型機設計生產完成,並於當月進行了試飛,結果令人非常滿意,在各個方面均達到了設計要求。該機空重5.4噸,有效載荷3.3噸,最多可攜帶近6噸的外掛,巡航時速319千米/時,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這架飛機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且易於維護,這才是海軍除了戰鬥力以外最為關心的問題。

在兩個月的初步試飛完成後,海軍下達了548架的訂單任務,海涅曼這種看似「背叛公司」的提議最終收到了滿意的結果。

不過俗話說得好,世事難預料。隨著戰爭的結束,海軍對於這款戰機的需求開始變少,訂單也從原來的500多架下降到了277架。更加不幸的是,因為噴氣式戰鬥機技術日臻成熟,螺旋槳式戰鬥機開始被認為是一種過時的機型。對於這方面的投入,軍方開始縮減預算,而把錢投入到了前景更好的高速噴氣式戰鬥機上,這無疑對於還未大量裝備軍隊的BT2D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雖然項目沒有被取消,但是採購數量大大縮水。同時軍方還規定,BT2D的使用僅限於噴氣式戰鬥機服役之前,在這之後將不會繼續採購,這讓道格拉斯公司很是惱火。不過計劃還必須執行,1946年春BT2D開始交付海軍測試,同時BT的名稱被更名為「A」,BT2D也正式定名為AD-1「天襲者」,「D」代表由道格拉斯公司生產。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不過鑑於試飛過程中AD-1的表現異乎尋常的優秀,讓海軍官員對於這款戰鬥機的印象非常好,雖然在機體結構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起落架和尾部機身強度不足,在著艦時偶爾會發生斷裂情況。但經過海涅曼的緊急更正之後,曾被試飛員譽為是史上最好的俯衝轟炸機。不僅如此,這架飛機除了在性能、操作、載彈量方面的優勢之外,製造成本低廉、維護簡單、後勤保障比較容易等優點更是得到了海軍和地勤人員的青睞。

航母上準備起飛的AD-1

1946年末,這款「意外之作」正式加入海軍。該機採用了最為傳統的螺旋槳飛機的設計布局,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懸臂下單直翼設計,在巨大的機翼下每一側設置了七個外掛點,可以摺疊。尾翼為常規的倒T式設計,機尾設有專為航母著陸使用的攔阻鉤,後三點式起落架。氣泡式單座駕駛艙位於發動機後方,具有良好的視野,同時在座艙的周圍設置了超過100公斤的裝甲用於保護駕駛員,不過該型飛機並未配備彈射座椅。

動力系統採用了一臺賴特R-3350-8增壓徑向活塞發動機,輸出功率2300馬力,驅動一個四葉片螺旋槳。自封閉油箱被設置在機身內部,可攜帶超過1400升的燃油,航程更是達到了2100千米。

武器方面,早期的版本中兩側機翼各設有一門20毫米機炮,到了後期改進型號中增加為四門。外掛武器上,該機在機翼和機身腹部共擁有15個外掛點(機翼14個,機腹1個),可以攜帶超過3.3噸的各型炸彈,魚雷、凝固汽油彈或者是小型火箭等武器。

AD-1驚人的掛彈量

從配置上來看,AD-1雖然是一款集合俯衝轟炸和魚雷攻擊等多種能力於一身的對海、對地打擊戰鬥機,但是以現在的眼光看,這完全就是一款近地支援攻擊機,AD-1也可以稱為美國攻擊機的「始祖」。不過當時的海軍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只是單純的將這款戰機用作海軍對海攻擊兼具對地支援的機型。同時由於這款戰機的操作比較簡單,性能穩定,在很多時間裡還被當做是初級艦載機駕駛員「練手」的裝備。1949年在道格拉斯推出第四款改進型AD-1D(也被稱作AD-4)之後,大多數人都以為這款飛機的「職業生涯」會就此終結。因為它已經大大超出了原本海軍訂購的數量,達到了550架、共四種型號的艦載機了。在噴氣戰鬥機高速發展的年代,這已經是一個讓人「嗔目」的數量了。

不過,讓人想不到的還在後邊。50年代的一場戰爭讓他成功的變身為地面支援攻擊機。到了60年代噴氣機技術已非常成熟,這款在世人面前被認為已「垂垂老矣」的螺旋槳式戰鬥機也應該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可是南亞的一場戰爭再一次將它喚到了「金戈天馬」戰場之上,這就是越南戰爭。

AD-1與A-4「天鷹」攻擊機同臺競技

隨著A-4「天鷹」和A-6「入侵者」攻擊機的大量服役,在航母上已沒有戰位的AD-1僅僅是作為二線替補機型被放在「飛機墳場」當中慢慢老去,只有少數作為空中巡邏救援飛機使用。但A-4和A-6的速度過快,對地攻擊的效果並不理想。此時的海軍希望能有一種飛行速度低、載彈量大,能夠長時間滯留空中的對地攻擊機來為海軍陸戰隊在茂密的叢林中提供火力支援。雖然已啟動類似A-37「蜻蜓」和OV-10「野馬」戰機的研製改進計劃,但在這段空檔時期,AD-1「天襲者」被重新徵召,再一次披掛上陣。

強悍的掛載能力以及四門20毫米機炮的配備對於地面敵人的打擊效果相當不錯。特別是在越南茂密的叢林上空,需要的就是慢慢的飛行、長時間的滯空、仔細的辨識和不講道理的火力覆蓋,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戰績。而AD-1完全具備這種能力,這也使得它在越南戰場上成為地面部隊最受歡迎的支援飛機。當然了,雖然身披重甲,但這種攻擊方式也存在相當大的風險,低空慢速飛行時,被擊中的概率大大的增加,據統計在整個戰爭期間一共有226架AD-1被擊落。當A-37「蜻蜓」攻擊機入役後,AD-1才開始漸漸退居二線。

戎馬一生

1985年,戰績顯赫的AD-1「天襲者」正式退出現役,它的服役時間長達35年,期間一共生產數量超過3100架,並發展出多種型號,包括了夜間戰鬥機、預警機、獵潛機、電子對抗機、低空轟炸機等。其中有一種改進型AD-4B還可以攜帶戰術核炸彈,果然優秀的「底版」有著無限的可能。

AD-1是在二戰末期應海軍整合機種而誕生的新一代螺旋槳式戰鬥機,雖未曾經歷二戰的硝煙,卻在另外兩場戰爭中以對地攻擊機的形式大放異彩,在噴氣戰機橫行的年代能夠有著自己的立足之地,就足以說明這款戰機的不俗。

相關焦點

  • 【逆火行】日本戰後第一種噴氣戰鬥機,中規中矩的F1戰鬥機,獠牙盡顯!
    而在戰鬥機領域也有兩款飛機以F1為名,一種是法國的幻影F1,而另一種則是和幻影F1有些類似的日本三菱F1戰鬥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日本這款戰後第1種噴氣式戰鬥機。由於日本地理位置的原因,在冷戰期間日本需要防禦的敵人當然就是蘇聯。而當時蘇聯對日本威脅最大的就是太平洋艦隊,太平洋艦隊的實力非常出色,甚至可以登陸日本進行作戰。
  • 「核子列車」與「炸彈卡車」:核常搭配,美國海軍A-5與A-6攻擊機
    由於A-5攻擊機研製的時期,世界各主要強國已經相繼進入了噴氣式戰鬥機的時代,面對蘇聯米格戰鬥機的攔截,A-5攻擊機也採用了簡單粗暴的"加速跑"方式:按照戰術設定,A-5攻擊機從航母上起飛後,一旦進入敵方空域,就會立即打開發動機家裡,以1馬赫以上的高速持續巡航飛行。
  • 重量級拳擊手,側風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著陸,終成末代螺旋槳戰機
    在二戰期間,有很多著名的戰機,其中有一款名氣不小的末代螺旋槳戰機,這就是AM-1"拳擊手"攻擊機,這是馬丁公司專門為美國海軍研製的一款艦載攻擊機。其實這款戰機的攻擊效果非常不錯,但是,由於後期設計過於複雜,再加上當時的歷史原因,這架攻擊機最終並未大量裝備,終成末代螺旋槳戰機。
  • 美軍A-10攻擊機:「疣豬」機鼻為何大多坑坑窪窪
    相比較於軟式空中加油的加油率較低(簡單理解為:加油機伸出軟管,受油戰機伸出受油口主動對接),美國空軍普遍採用硬式加油系統,一般可以達到4000升每分鐘,硬式加油系統掌握的國家並不多。強大的「疣豬」:專門為「懟」坦克裝甲車而生1975年就服役的服役A-10攻擊機,設計適合低空作戰,是美軍現役唯一一種負責提供對地面部隊的密集支援任務的戰機型號,相比武裝直升機抗打,相比戰鬥機A-10能實現低空低速盤旋火力壓阿里,在美軍擁有制空權的前提下,依靠強大的火力,重點攻擊敵方坦克、武裝車輛
  • 現代化的螺旋槳飛機,超級巨嘴鳥輕型攻擊機,遠銷菲律賓
    菲律賓空軍接收了4架巴西A-29超級巨嘴鳥輕型攻擊機,在2017年底訂購了的6架。A-29是一種武裝教練機,已經佔據了這種教練機/戰機的大部分市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200架成功出口服役。
  • 刺向美國轟炸機的利劍,二戰日本「雷電」防空截擊戰鬥機
    1938年1月2日,蘇聯援華志願隊波雷寧大隊出動13架蘇制SB-2轟炸機正飛往南京機場轟炸此處的日本戰鬥機和轟炸機,為了給予日本人以突然襲擊,他們於黎明前起飛,清晨即到達南京機場上空。日本人果然沒有防備,機場上空只有幾架老舊的中島95式雙翼艦載戰鬥機進行例行巡邏,機場停機坪上整整齊齊排列著將近50架各式日本戰機,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
  • 世界十大產量最高的轟炸機
    前面安排了《世界十大產量最高的戰鬥機》,那轟炸機也來數一下吧。第一名:B-24B-24解放者(Liberator)轟炸機由美國聯合飛機公司研製,1939年12月29日首飛。B-24因航程遠,載彈量大而被大量採購並在多個戰場使用。B-24和B-17一道在歐洲戰場「掀翻了納粹的屋頂」。至1945年停產,B-24總產量達18400多架。
  • 二戰日本的「大炮鳥」:B-29忌憚的對手,Ki-102/108重型戰鬥機
    到了6月,陸軍又要求在新開發的Ki-102上,衍生出對地攻擊機版本Ki-102乙(戰鬥機則為Ki-102甲)。Ki-45屠龍戰鬥機的改良版Ki-96戰鬥機飛行山炮"Ho-401"在Ki-102的三種型號中,產量最大也最有作戰性能的是Ki-102乙型,
  • 海空中的「天鷹戰士」:擅長加油的艦載機,美海軍A-3與A-4攻擊機
    圖為美軍1952年至1963年裝備的MK-5核彈,開口處需人工放置核戰鬥部A-3D則可以攜帶MK-5核彈進行核打擊,從此圖上也可看出該機有3名機組人員,和其逃生位置A-3攻擊機的機長為23.27米,翼展22.1米,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7.19噸,最大飛行速度為982千米/小時,最大航程為
  • 第三帝國的重錘,二戰中的德國轟炸機和攻擊機
    這架飛機確實體現了德國人的技術實力,但由於翼尖氣動彈性發散問題無法解決,它也註定無法成功(戰後蘇聯繼續測試過該機)。道尼爾Do 17。Do 17是三十年代高速旅客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快速轟炸機,因機身細長被戲稱為「飛行鉛筆」。與He 111和Ju 88相比,該機自衛能力較差、載彈量和航程較低,因為性能落後在不列顛之戰後逐漸退出一線部隊,但其改型夜間戰鬥機還在夜戰部隊活躍了一段時間。
  • 潘帕斯上空的雄鷹,馬島海戰中,老舊的A-4攻擊機俯衝轟炸擊沉英軍艦
    阿根廷從法國進口的「超級軍旗」和「飛魚」反艦飛彈數量有限,而真正撐起阿根廷空軍腰杆子的是在1965年向美國進口的A-4「天鷹」攻擊機。而這款戰機於1952年設計,第一架原型機於1956年6月首次試飛並於當年開始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 生不逢時的法國SO.8000戰鬥機,誕生在噴氣時代,量產前抱憾下馬
    在噴氣時代,也有活塞式軍用飛機的繼續研發。不過在這段時間卻有一些傢伙走了不太尋常的路,比如B-36戰略轟炸機:這傢伙採用的不光是螺旋槳後置的奇特布局,在後面還開發了核動力版本。戰鬥機採用螺旋槳後置的也不多,這款戰後研製的法國艦載機卻算得上是一朵奇葩。
  • 北美天空的守護者,美國空軍的F-89「蠍子」噴氣戰鬥機
    Me-262噴氣式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達到了870千米,而的P-61「黑寡婦」戰鬥機最大速度每小時才達到595千米。因此,美國在二戰剛剛結束,就發布了研製下一代戰鬥機的招標,並且為其提供了技術指標,該機的升限要能達到10668米的高度,能夠在12分鐘內爬升到10000米的高度,每小時最大飛行速度要達到850千米,航程至少需要為965千米。
  • 骨骼清奇的瑞典Saab-21戰鬥機,是怎樣變身薩博噴氣機的先驅?
    但這些並不妨礙開發新戰鬥機的熱情。骨骼清奇 Saab-21應瑞典空軍的請求,薩伯公司提交了一份非常怪異的方案——前三點起落架、後置發動機、雙尾梁、一體式平尾的Saab-21。設計方案一出,瑞典空軍內部就炸了鍋。畢竟這種「推進式布局」對設計師來說也不算常見,想在短時間內讓所有人都接受就更難了。
  • 圖說:瑞典薩博J.21戰鬥機 早期螺旋槳後期噴氣式 兼顧兩代發動機
    今天來介紹一下瑞典薩博公司研製的J.21戰鬥機。這款戰鬥機非常特別,它的早期型號配備的是活塞式螺旋槳發動機,而後期型換成了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可以說是跨越了兩代發動機的傳奇戰鬥機。這個特殊的本事,不是多少飛機能夠做到的。
  • A-4攻擊機,曾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機型,在越南戰爭中表現優異
    A-4攻擊機,是美國在50-70年代之間的主力機型,它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研製一型攻擊機。它在越南戰爭中,它是美國出動架次最多的飛機。雖然在越南戰爭中,也有幾百架A-4 攻擊被擊落,但是它相比美軍當時其他的飛機,它在執行任務時的損失率己經很低了。A-4攻擊機它長12.22米,翼展8.38米,最大起飛重量是11136千克,最大的飛行速度是0.88馬赫。在後續中它也有十幾種改進的型號。
  • 噴氣式戰鬥機鼻祖:Me-262戰鬥機,輝煌和坎坷的一生!
    二戰以前和二戰期間研製的飛機大多使用活塞式發動機,利用汽油、柴油等燃料產生的熱力推動活塞往復運動,用產生的壓力驅動螺旋槳,但推進效率在飛行速度高時急劇下降,限制了飛機速度的提升,直到人們研發了噴氣式發動機。噴氣式飛機利用燃料產生的氣流高速噴射產生動力,驅動飛機前進,大大提升了飛行速度,而這正是戰鬥機所夢寐以求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