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迷走神經麻醉
迷走神經是腦神經中行程最長,分布範圍最廣的神經,於舌咽神經根絲的下方自延髓橄欖的後方出入腦,經頸靜脈孔出顱腔。之後下行於頸內、頸總動脈與頸內靜脈之間的後方,經胸廓上口入胸腔。在胸部,左、右迷走神經的走行和位置各異。左迷走神經在左頸總動脈與左鎖骨下動脈之間下降至主動脈弓的前面,經左肺根的後方,分出數小支分別加入左肺叢,然後在食管前面分散成若干細支參與構成食管前叢,並向下延續成迷走神經前幹。右迷走神經經右鎖骨下動脈的前面,沿氣管右側下降,繼在右肺根後方分出數支,參加右肺叢,然後分出分支在食管後面構成食管後叢,在食管下端合成迷走神經後幹。迷走神經前、後幹向下與食管一起穿膈的食管裂孔進入腹腔,至賁門附近,前、後幹分為終支。
迷走神經
功能:支配呼吸、消化兩個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臟的感覺、運動以及腺體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經損傷可引起循環、消化和呼吸系統功能失調
迷走神經針刀步驟
方法一:取仰臥位,頭轉向患側,確定乳突前緣和外耳道下方作為穿刺點,與皮膚垂直進針刀 1 . 5- 2 m 左右,可觸及莖突。稍退針後沿莖突後緣繼續進針。共進針約 2-2.5 cm 時,針刀基本抵達頸靜脈孔下方
方法二:也可在乳突尖端與下頜角之間連線的中點垂直進針刀至頸靜脈孔
經過的結構
皮膚、淺筋膜、深筋膜、莖突旁-頸靜脈孔下
註:迷走神經的分支如下:
摺疊頸部的分支(1) 喉上神經始於下神經節,沿頸內動脈與咽側壁之間下行,在平舌骨大角處分為內、外二支。內支含一般內臟感覺纖維,穿甲狀舌骨膜入喉,分支分布於聲門裂以上的喉黏膜;外支細小,含特殊內臟運動纖維,支配環甲肌。
(2) 頸心支一般有上、下兩支,下降入胸腔參加心叢的組成。
(3) 咽支主含特殊內臟運動纖維,常為兩支,起自下神經節,參加咽叢的組成。
(4) 耳支含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發自上神經節,向後外分布於耳廓後面及外耳道的皮膚。
(5) 腦膜支含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發自上神經節,分布於顱後窩硬腦膜。
摺疊胸部的分支(1) 喉返神經發自迷走神經的胸段,但立即向上返至頸部,左右兩側的返回部位有所不同。左喉返神經發出的位置較低,從前向後繞過主動脈弓返至頸部。右喉返神經發出的位置略高,從前向後繞過右鎖骨下動脈返至頸部。在頸部,喉返神經於氣管與食管之間的溝內上行,經環甲關節的後方入喉,支配除環甲肌以外的全部喉肌並分布於聲門裂以下的喉黏膜。喉返神經的末支稱喉下神經。
喉返神經含特殊內臟運動纖維和一般內臟感覺纖維,是喉肌的重要運動神經,在其入喉前與甲狀腺下動脈的終支互相交錯,神經多數經過動脈後方,但也有經過動脈前方的,所以在甲狀腺手術結紮動脈或用止血鉗夾血管時,應注意避免損傷此神經。
(2) 支氣管支、食管支和胸心支是迷走神經在胸部發出的數條小支,分別加入肺叢、食管叢和心叢。
摺疊腹部的分支迷走神經前、後幹於賁門附近分別發出分支分為胃前支和肝支、胃後支和腹腔支。含一般內臟運動和感覺纖維。
(1) 胃前支在小網膜內循胃小彎向右行,分支分布於胃前壁和十二指腸上部。有以下諸分支:賁門支,分布於賁門附近;前胃壁支,常為3~4小支,分布到胃體前壁;「鴉爪」形支,分布於幽門竇、幽門管、幽門及十二指腸上部,此支與胃的排空運動有密切關係。前二支是重要的胃酸分泌神經。
(2) 肝支行於小網膜內,隨肝固有動脈走行,參與形成肝叢,分布至膽道和肝,與肝的分泌活動有關。
(3) 胃後支循胃小彎深面向右行,分支分布至胃後壁。有以下諸分支:胃底支,後胃壁支,常為數支,分布於胃後壁;「鴉爪」形支,分布於幽門竇和幽門管。前二支是胃蠕動、胃感覺和胃酸的分泌神經。
(4) 腹腔支較粗大,行向後下方,加入腹腔叢。以後與交感神經纖維一起隨腹腔幹、腸繫膜上動脈和腎動脈及它們的分支分布於肝、脾、胰、小腸、結腸左曲以上的大腸、腎以及腎上腺等。
在甲狀腺手術中,有可能誤傷喉上神經外支和喉返神經。喉上神經外支損傷後表現為聲調降低。喉返神經損傷時,由於大部分喉肌癱瘓,可致聲音嘶啞或發音困難。雙側損傷時,如聲門裂閉合可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一、本次線上綜合班授課老師現場直播,現場與大家互動解答問題,治療講解到位,課程安排科學合理,是廣大針刀初學者的首選。
二、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克服廣大醫生因時間、地域等方麵條件的制約,以網絡直播課堂的形式,講解小針刀療法,課程分為四大類包括「針刀基礎類」「四肢關節類」「影像類」「手法類」「頸肩腰腿疼類」概括了大部分小針刀療法的適應症與治療方法。
三、網絡課堂採用先進的雲計算伺服器,學員可通過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工具在直播時間觀看教學視頻。
1.掃碼關注「北京漢章針刀培訓學校」微信公眾號。
2.聯繫工作人員報名,開播之前統一通知大家,並發放進入直播間邀請碼,即可觀看直播(網絡課程可以免費回看)也可參加線下面授班。
3.本次線上綜合班報名費用4296元/人,可抵全額扣線下精英班與全修班課程費用,學習後頒髮結業證書。
18日18:30-21:00
朱秀峰
針刀醫學基礎理論(針刀醫學簡介,針刀醫學四大基礎理論,針刀醫學六大組成部分,針刀治療的機理,四步八法,操作方法,針刀適應症、禁忌症
19日18:30-21:00
朱秀峰
針刀醫學簡介,針刀醫學四大基礎理論,針刀醫學六大組成部分,針刀治療的機理,四步八法,操作方法,針刀適應症、禁忌症
20日18:30-21:00
馮建民
針刀醫學影像學(重點為頸腰椎病的針刀診療影像)
21日18:30-21:00
焦鳳林
上肢疾病
22日18:30-21:00
金福興
頸椎病
23日18:30-21:00
權伍成
肩背部疾病
24日18:30-21:00
肖德睿
腰椎相關疾病
25日18:30-19:40
休息分鐘
19:50-21:00
李洪慶
賀新越
針刀手法——頸椎
針刀手法——腰椎
26日18:30-21:00
焦鳳林
下肢疾病
27日18:30-21:00
李浩
臀部疾病
報名聯繫人:
郭老師、劉老師、喬老師、楊老師:
18701110876(微信同號)
18701110686(微信同號)
13811211564(微信同號)
13810249385(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