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VS副交感神經

2021-02-13 知時求進GAMBLER創新醫學

       副交感神經的一部分神經纖維隨迷走神經分布,所以迷走神經屬於副交感神經的一部分,部分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腦幹,部分位於骶髓灰質內,在腦幹有四對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

1、動眼神經副核,它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動眼神經分布於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

2、上泌涎核,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面神經分布於淚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等。

3、下泌涎核,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舌咽神經分布於腮腺。

4、迷走神經背核,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迷走神經分布於胸、腹腔,在骶髓2-4節灰質內有一對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稱為骶副交感核,它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脊神經分布於結腸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腔臟器等。

副交感與迷走的區別

1、內臟運動神經系統可分為交感、副交感兩部分,形成對內臟器官的雙重神經支配。口訣;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內臟功能調節,簡單的用一個口訣可以幫你記憶: 交感興奮心跳快,血壓升高汗淋漓,瞳孔擴大尿滯留,胃腸蠕動受抑制;副交興奮心跳慢,支氣管窄腺分泌,瞳孔縮小胃腸動,還可松馳括約肌。

2、迷走N是混合性的,含有4種神經纖維:

 1)一般內臟運動纖維(副交感纖維):起於迷走背核; 

2)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起於疑核,支配咽喉肌運動; 

3)一般內臟感覺纖維:到達孤束核,傳導胸腹腔臟器等的感覺;

4)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到達三叉N脊束核,傳導頭面部感覺。

3、即:迷走N中起於迷走背核的一般內臟運動纖維,屬於副交感神經系統。換句話說,迷走神經中支配一般內臟運動的纖維部分屬於副交感神經系統。

4、胸、腹腔臟器(除降結腸、乙狀結腸)的副交感支配就是來自迷走神經的副交感纖維,從支配內臟運動的角度,可以認為二者(迷走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是等同的。比如書上會說,「胃受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雙重支配……」,當然最好描述為「胃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其中副交感部分來自迷走神經的副交感纖維……」

5、迷走神經並不支配所有器官,如盆腔臟器的副交感f來自骶副交感核,這裡和迷走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總結了一下,可不可以這樣理解,迷走神經是神經纖維的一種解剖學上的一種定義,而副交感神經是功能上的定義,當具有副交感神經功能的纖維行走於迷走神經內時它也可以被稱為迷走神經,行走於迷走神經之外時便不是迷走神經?贊同你說的:「迷走神經是神經纖維的一種解剖學上的一種定義,而副交感神經是功能上的定義」;怎樣把這個東西用語言表達清楚真的不是很容易。當迷走神經下行到胸腹腔臟器的時候,主幹的4種纖維成分還剩下一般內臟運動f (副交感)和一般內臟感覺f2種,並不是單純的副交感纖維。這裡,迷走神經的範圍要比支配相應臟器的副交感神經的範圍要大(還有感覺f)。在討論內臟運動支配的時候,說」迷走」,就是指其中的副交感成分,但二者還是不能完全等同。共同學習中。

一些人也這樣認為:迷走神經的內臟運動纖維和副交感神經的顱部的隨迷走神經走行的節前纖維指的是同一纖維。

副交感神經是功能概念,而非形態概念。迷走神經中的副交感成分是副交感神經的一部分,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司整個胸部與上腹部內臟。其餘的副交感神經還有動眼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和盆神經中的副交感成分。       

交感神經起源於骨髓胸腰段灰質側角。      

交感、副交感神經合稱自主神經,主要負責內臟調節。      

絕大部分內臟受交感、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拮抗性支配。

兩套神經都在持續地向各處內臟發放神經衝動,稱為緊張性。       

交感神經節前纖維短而節後長,副交感神經節前長而節後短。       

交感負責應急,副交感負責儲存能量。       以上是課本上的東西。       

接下來說點編書的沒寫的。       

為何自主神經需要兩套?一套神經即可通過負反饋維持穩態,兩套不浪費麼?       為何兩套自主神經都要處於緊張狀態?例如我們要興奮某個臟器,以副交感輸出3,以交感輸出-2,為什麼要形成3-2=1的輸出?為什麼不用副交感直接輸出1?       實際上這種支配特點並非自主神經的特例,而是人體功能調節的普遍要求。        神經調節的第一個特點就是迅速,這個迅速,除了建立在生物電的基礎上之外,還有一條維持機制,就是雙通道信息傳遞。       例如直接控制骨骼肌的神經雖然只有刺激作用,但此運動神經元卻同時受到中樞的興奮與抑制性神經元的雙重影響,因為你收縮屈肌必然會牽拉伸肌,伸肌產生的牽張反射會抵消一部分屈肌收縮力,造成後者無法快速收縮。所以興奮屈肌的同時必須抑制伸肌,才能實現快速的屈曲效果。       而一對拮抗肌本身也可看成雙通道機制,您想靈活地移動肢體,光有一種肌肉是不夠的——只有屈肌無法快速伸展,只有伸肌也無法快速屈曲。高明的魔術師不僅要把人變走,還要再變回來。       同理,因在不同的環境中機體對能量的利用有極大區別,機體必須具備快速切換能量利用率的能力。       內臟是提供動物能量來源的必要物質基礎。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司能量攝入,循環系統和血液系統司能量運輸。       危險環境中,生物體主要通過戰逃反應(Fight or flight,FoF)來避害或應戰,而不管戰還是逃,都需要骨骼肌消耗大量能量,能量來源於糖氧化,糖是血糖(糖原分解),氧是血氧(呼吸加強),故而機體會收縮大部分臟器血管,將大量的血液調用給骨骼肌使用,並通過抑制尿生成提升血容量,是為血流重分布;並儘量減少與骨骼肌直接功能無關的能量消耗(抑制消化系統)。以上便是交感神經對機體的主要影響。由於這種應急反應需要動用全身的潛力,故而交感神經通過較長的節後纖維,能形成多個分支,同時影響多個臟器,迅速應急。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應急能量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當機體處於安全環境中時,用副交感神經系統一點一滴存下來的。儲存能量亦有兩條途徑,開源節流。開源即副交感神經加強消化吸收與合成代謝的功能,節流主要體現為副交感神經對心肺功能的適度抑制,降低無謂能耗。由於安全環境對機體整體性調控的要求沒那麼高,故而副交感神經的中樞分布較為分散,節後纖維亦短,可以實現更局限也更精確的反射,提升機體對複雜環境的反應靈活性。        如果把安全環境和危險環境當成兩個拔河的人,生物體就是他們手裡的繩子,只有兩個人都使勁,繩子才能隨著兩人力量的此消彼長快速切換位置。這就是為何自主神經存在交感副交感拮抗緊張性的原因。       雙通道調控並不局限於神經調節,激素的體液調節亦是如此。血糖、電解質、新陳代謝同樣存在拮抗激素的同時影響,甚至不止兩種激素。這同樣是為了快速適應環境變化。在提高了適應的靈活性的同時,也顯著提高了機體的容錯能力。教科書上對體液調節的描述過於粗糙,簡單地將神經和體液特點對立起來,其實這是有問題的。體液調節速度較慢,只是與神經反射的百毫秒級反應對比而已。一般來說,即使是遠距分泌的激素,數分鐘之內也足以起效了,因為血液循環一周只需要幾十秒,加上受體信號轉導的時間,也用不了多久。體液調節只不過是為了提高全身性調節效率,不得不選擇比生物電慢一些的血液循環作為運輸媒介。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體液調節如果真花個一年半載才起效,人早就被環境淘汰了。只不過激素調的對象以代謝居多,難以像生物電那樣被機體直觀迅速地感知,即使感知到了也常習慣用籠統的「感情」「情緒」等主觀概念去描述它。

     備註: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此公眾號刪除。

相關焦點

  • 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Division) 是植物性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發自中腦、橋腦、延腦及脊髓的骶部。它的節前纖維在副交感神經節中交換神經元,再由此發出節後纖維,至平滑肌、心肌和腺體。副交感神經節一般位於臟器附近或臟器壁內。
  • 什麼是副交感神經系統?
    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刺激身體休息時發生的「休息和消化」或「餵養和繁殖」[3]活動,特別是在進食後,包括性喚起,流涎,流淚(淚水),排尿,消化和排便。它的作用被描述為與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互補,交感神經系統負責刺激與戰鬥或逃跑反應相關的活動。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來自中樞神經系統。特定神經包括幾個顱神經,特別是動眼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
  • 神經解剖——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在腦千和脊髓骶部(第二、四骶髓側角的下中間外側核或副交感核),因而副交感神經也稱自主神經腦(頭)骶部。
  • 迷走神經淺析
    一般內臟運動纖維起於延髓的迷走神經背核,此核發出的副交感節前神 經纖維,在臟器內或其附近的副交感神經節內換神經元後,發出副交感節後神經纖維分布到胸、腹腔的臟器,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活動。一般內臟感覺纖維的 胞體位於頸靜脈孔下方的下神經節內,其中樞突止於孤束核,周圍突也分布於胸、腹腔的臟器。
  • 「迷走神經」是人類獲得幸福的關鍵
    這都和人類的迷走神經(vagus nerve)有關。「迷走」在拉丁語中是「流浪」的意思,迷走神經這個名字很形象,因為它能到達身體各個部分。迷走神經為第10對腦神經,是腦神經中最長,分布最廣的一對,含有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接下來帶您了解迷走神經的奧秘。      當我們在深呼吸,伸展四肢或者張開雙臂擁抱朋友的時候,這些簡單的動作都會給人一種平靜和舒適的感覺。
  •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區別一、人體神經系統分類:(一)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二)外周神經系統1. 傳入神經:感覺神經2. 傳出神經:(1)運動神經(軀體神經,非自主神經)(1)植物神經(內臟神經,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 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起自此核的細胞,因此交感神經又稱交感部或胸腰部。 交感神經的周圍部包括交感幹、交感神經節,以及由節發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經叢等,根據交感神經節所在位置不同,又可分為椎旁節和椎前節。 中樞部為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段全長及腰髓1~3節段的灰質側角。
  • 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區別一、人體神經系統分類:(一)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二)外周神經系統1.交感神經由側角發出的節前纖維隨脊神經前根和脊神經一起出椎間孔後離開脊神經,到達交感幹神經節。一部分在節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離開交感幹返回脊神經,隨脊神經分布到四肢和體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節前纖維在交感神經幹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不再加入脊神經,而在各動脈周圍形成神經叢,隨動脈分布到頭、頸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體。2.
  • 如何調節副交感神經
    其實除了交感神經外還有的就是副交感神經,它能舒緩我們的心情,也能擴張血管,那怎麼樣通過運動來調節副交感神經呢?人可經由呼吸調整來提升副交感的科學原理現代成人大部分都是陰虛(副交感低)的體質,陰虛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失眠、焦慮、憂鬱等疾病的起始點,因此如何提高副交感神經活性(養陰)就成了養生、促進健康的首要重點。
  • 圖譜筆記 | 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起自此核的細胞,因此交感神經又稱交感部或胸腰部。交感神經的周圍部包括交感幹、交感神經節,以及由節發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經叢等,根據交感神經節所在位置不同,又可分為椎旁節和椎前節。中樞部為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段全長及腰髓1~3節段的灰質側角。
  • 男性改善性功能要放鬆副交感神經
    尤其是男性,中醫指出,男性改善性功能要放鬆副交感神經。*有一套自主神經系統,包含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後者對男性性功能至關重要。它被激活後,能釋放乙醯膽鹼,降低心率、呼吸頻率、肌肉緊張度,從而降低新陳代謝,讓機體放鬆下來。因此,學會放鬆,就是要學習控制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這對男性來說,意味著更好的勃起和更優質的性生活表現。
  • 迷走神經到底怎麼「扎」
    問:迷走神經麻醉迷走神經是腦神經中行程最長,分布範圍最廣的神經,於舌咽神經根絲的下方自延髓橄欖的後方出入腦,經頸靜脈孔出顱腔
  • 內臟疾病——迷走神經診療方案
    迷走神經鬆弛術 ,在頸動脈三角,是最容易觸及與治療迷走神經的部位。在頸動脈三角底部的外側,還可以觸及副神經。在此我們使用輕巧的滑動強化法。
  • 內源性毒素~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這個負責指揮調度的系統,就叫做神經內分泌系統簡單的說,什麼是我們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就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探測信息,傳遞給大腦皮層,決策,然後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執行養分的調度分配方案。規劃哪裡血液流動要加快,或減慢,哪裡需要增加,或減少養分供應的系統。更簡單的說,就是物流輸送指揮中心!
  • 舌下神經的位置和解剖(舌下神經迷走神經)
    ,支配除舌顎肌以外的所有舌肌具體傳導通路如下:運動皮層發出纖維經內囊膝下行,部分交叉/部分不交叉到對側,進入舌下神經核,舌下神經核換元後經錐體和橄欖之間的腹外側溝出延髓,再經舌下神經管出顱PS: 支配頦舌肌的神經交叉到對側下行除頦舌肌以外的舌肌受雙側大腦皮層運動神經纖維支配舌下神經出顱後,走行於迷走神經下神經節背面,頸內靜脈和頸內動脈之間下行
  • 交易慢慢來比較快——我交易的「副交感神經」
    一個正常人,需要放慢頻率才能有良好的副交感神經。  除了自律本就需要修煉外,其實這都跟一個人的副交感神經長期相對低下而導致自律神經失去平衡息息相關。事實證明,交易上的大錯誤大多是在精神壓抑,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或是連續的交易十分緊張的時候或是情緒高漲後加大倉位的時候才造成的(去看看偉大而可悲的利弗莫爾,還有那麼一堆隕落的交易天才)。
  • 副神經解剖及功能,圖文並茂!
    很多地方是寫副神經包含顱根和脊髓根,顱根神經纖維出顱後加入迷走神經纖維,支配咽喉肌,脊髓根神經纖維出顱後支配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另外有些地方認為副神經只包含脊髓根,支配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顱根屬於迷走範疇!
  •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陸續進行,怎樣備考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山東醫療衛生招聘的知識,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 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新療法:電擊迷走神經,20多年來神經和免疫系統...
    她的脖子下方有個植入的裝置,該裝置受到外在磁鐵作用時可以發射電脈衝,通過刺激迷走神經而改善她的風溼性關節炎(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症狀。這項臨床試驗暗示著二十多年來關於神經和免疫系統的關聯研究進入了新時代。
  • 2021年1月4日主題——【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清理療愈】
    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比較廣泛,刺激交感神經能引起腹腔內臟及皮膚末梢血管收縮、心搏加強和加速、瞳孔散大、消化腺分泌減少、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經的活動主要保證人體緊張狀態時的生理需要。副交感神經負責維持安靜時的生理需要,兩者處於互為拮抗維持生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