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副交感神經系統?

2021-02-23 丁香葉


自主神經系統神經支配,顯示藍色的副交感神經(顱骨)系統。

副交感神經系統(PSNS)是自主神經系統(外周神經系統(PNS)的一個分支)的兩個部分之一,另一個是交感神經系統。[1] [2] (腸神經系統(ENS)現在通常被稱為與自主神經系統分開,因為它有自己獨立的反射活動。)自主神經系統負責調節身體的無意識行為。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刺激身體休息時發生的「休息和消化」或「餵養和繁殖」[3]活動,特別是在進食後,包括性喚起,流涎,流淚(淚水),排尿,消化和排便。它的作用被描述為與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互補,交感神經系統負責刺激與戰鬥或逃跑反應相關的活動。

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來自中樞神經系統。特定神經包括幾個顱神經,特別是動眼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骶骨中的三個脊神經(S2-4),通常稱為骨盆內臟神經,也充當副交感神經。

由於其位置,副交感神經系統通常被稱為具有「顱部骨氐部輸出」,其與交感神經系統形成對比,交感神經系統據說具有「胸腰部流出」。

目錄
1 結構
1.1 顱神經
1.2 迷走神經
1.3 盆腔內臟神經
2 功能
2.1 感覺
2.2 血管效應
2.3 性活動
2.4 受體
2.4.1 毒蕈鹼受體的類型
2.4.2 菸鹼受體的類型
2.5 與交感神經系統的關係
3 臨床意義
4 參考文獻

副交感神經是周圍神經系統(PNS)的自主神經或內臟[4] [5]分支。 副交感神經供應通過三個主要方面產生:

顱骨中的某些顱神經,即節前副交感神經(CN III,CN VII和CN IX)通常來自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特定細胞核和四個副交感神經節之一的突觸:睫狀體,翼顎,耳聾,或下頜下。從這四個神經節中,副交感神經通過三叉神經分支(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完成他們到目標組織的旅程。
迷走神經不參與這些顱神經節,因為它的大部分副交感神經纖維註定在胸內臟(食道,氣管,心臟,肺)和腹部內臟(胃,胰腺,肝臟,腎臟)上或附近的廣泛神經節。小腸,大約一半的大腸)。迷走神經支配終止於中腸和後腸之間的交界處,恰好在橫結腸的脾曲之前。
盆腔內臟傳出神經節前神經細胞體位於T12-L1椎體水平的脊髓外側灰色角(脊髓終止於L1-L2椎骨與圓錐體),其軸突離開脊柱。 S2-S4脊髓神經穿過骶孔。[6]他們的軸突繼續遠離中樞神經系統,在自主神經節突觸。這些神經節前神經元突觸的副交感神經節將接近神經支配器官。這不同於交感神經系統,其中神經節前和神經節後傳出神經之間的突觸通常發生在遠離靶器官的神經節。
如在交感神經系統中,傳出的副交感神經信號通過兩個神經元系統從中樞神經系統傳遞到它們的目標。該途徑中的第一個神經元被稱為節前神經元或突觸前神經元。它的細胞體位於中樞神經系統中,其軸突通常延伸到與節後神經元樹突的突觸,位於身體的其他部位。突觸前副交感神經元的軸突通常很長,從CNS延伸到神經節,該神經節非常接近或嵌入其靶器官中。結果,突觸後副交感神經纖維很短。[7]:42

動眼神經負責許多與眼睛有關的副交感神經功能。動眼神經纖維PNS纖維起源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Edinger-Westphal核,並通過眶上裂穿過位於眼眶(眼睛)後方的睫狀神經節中的突觸。來自睫狀神經節的節後副交感神經纖維通過短睫狀神經纖維離開,這是鼻睫神經的延續(三叉神經的眼科分支)。短睫狀神經支配眼眶以控制睫狀肌(負責調節)和虹膜括約肌,其負責瞳孔的瞳孔縮小或收縮(響應光或調節)。

面神經的副交感神經方面控制舌下和下頜下腺唾液腺,淚腺和與鼻腔相關的腺體的分泌。節前纖維起源於上唾液核中的CNS,並作為中間神經(其中一些人認為是一個單獨的顱神經)離開,以便與遠端(進一步向外)的面神經連接,使其面向中樞神經系統。在顳骨中的面神經膝狀神經節(一般感覺神經節)之後,面神經發出兩個獨立的副交感神經。第一個是更大的巖石神經,第二個是chorda鼓室。較大的巖神經穿過中耳並最終與深巖脊神經(交感神經纖維)結合形成翼管的神經。翼顎神經節神經的副交感神經纖維在翼顎神經節突觸,與三叉神經(CN V2)的上頜骨分裂密切相關。節後副交感神經纖維在幾個方向上離開翼顎神經節。一個師離開CN V2的顴骨分裂並在淚腺上突觸之前在通信分支上行進以與淚神經(CN V1的眼神經分支)結合。這些對淚腺的副交感神經控制淚液的產生。

從翼顎神經節離開的另一組副交感神經是下行顎神經(CN V2分支),其包括較大和較小的顎神經。硬顎上較大的顎副交感神經突觸,調節位於那裡的粘液腺。較小的顎神經在軟顎處突觸並控制稀疏味覺受體和粘液腺。翼顎神經節的另一組分裂是後,上,下鼻外側神經;和鼻顎神經(CN V2的所有分支,三叉神經的上頜分裂)將副交感神經支配帶到鼻黏膜的腺體。離開面神經的第二副交感神經分支是和弦鼓室。這種神經將神經運動纖維帶到下頜下腺和舌下腺。和弦鼓穿過中耳並附著於舌神經(三叉神經的下頜分裂,CN V3)。在加入舌神經後,節前神經纖維在下頜下神經節突觸並將節後纖維發送到舌下和下頜下唾液腺。

舌咽神經具有支配腮腺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節前纖維離開CN IX作為鼓室神經並繼續到中耳,它們在中耳炎的耳蝸岬上構成鼓室叢。鼓室神經叢重新加入並形成較小的巖神經並通過卵圓孔退出至耳神經節的突觸。從耳神經節後節後副交感神經纖維與耳顳神經(三叉神經的下頜支,CN V3)一起行進到腮腺唾液腺。

以拉丁語迷走神經命名的迷走神經(因為神經控制如此廣泛的靶組織 - 拉丁語中的迷走神經字面意思是「徘徊」),具有副交感神經,起源於迷走神經的背核和細胞核的模糊。 CNS。迷走神經是一種不尋常的顱側副交感神經,因為它不會加入三叉神經以便到達其靶組織。另一個特點是迷走神經具有與其相關的自主神經節,大約在C1椎骨的水平。迷走神經對顱骨沒有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由於其在胸部和腹部中無處不在的性質而難以確定地追蹤,因此將討論主要的貢獻。當迷路神經進入胸腔時,幾個副交感神經從迷走神經中脫落。一個神經是喉返神經,後來成為喉下神經。從左側迷走神經,喉返神經鉤住主動脈周圍向上行進到喉部和近端食管,而從右側迷走神經,右鎖骨下動脈周圍的喉返神經鉤回到同一位置。它的對應物。這些不同的途徑是循環系統胚胎發育的直接結果。每個復發性喉神經為氣管和食管提供與其相關的腺體(以及非PN的其他纖維)的副交感神經運動神經支配。

大約在進入胸腔水平時迷走神經的另一個神經是心臟神經。這些心臟神經繼續在心臟和肺周圍形成心臟和肺叢。當主要的迷走神經繼續進入胸腔時,它們與來自交感神經幹的食道和交感神經緊密相連以形成食道叢。這是非常有效的,因為迷走神經的主要功能是從那裡控制腸道平滑肌和腺體。隨著食管叢通過食管裂孔進入腹部,形成前,後迷走神經幹。然後迷走神經幹與主動脈周圍的主動脈前交感神經節連接,以分散整個腹部的血管和交感神經。腹部副交感神經的範圍包括胰腺,腎,肝,膽囊,胃和腸管。副交感神經的迷走神經作用繼續沿腸管向下直到中腸結束。中腸在脾彎曲附近橫過結腸的三分之二處結束。[8]

骨盆內臟神經S2-4一起工作以支配骨盆內臟。與顱骨不同,其中一個副交感神經負責一個特定組織或區域,在大多數情況下,骨盆內臟技術通過在分散到目標組織之前行進到一個或多個神經叢而將纖維貢獻給骨盆內臟。這些神經叢由混合的自主神經纖維(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組成,包括膀胱,前列腺,直腸,子宮陰道和下腹下神經叢。該途徑中的神經節前神經元不像在頭蓋骨中那樣在神經節中突觸,而是在它們支配的組織或器官的壁中突觸。纖維路徑是可變的,骨盆中每個人的自主神經系統都是獨一無二的。副交感神經通路控制的骨盆內臟組織包括膀胱,輸尿管,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子宮,前列腺,腺體,陰道和陰莖。不知不覺中,副交感神經會引起輸尿管和腸道的蠕動,將尿液從腎臟移入膀胱,食物沿腸道移動,必要時,副交感神經會幫助從膀胱排出尿液或排便。副交感神經的刺激將導致逼尿肌(膀胱壁)收縮並同時放鬆膀胱和尿道之間的內括約肌,使膀胱無效。此外,肛門內括約肌的副交感神經刺激將使這種肌肉鬆弛以允許排便。這些過程中還涉及其他骨骼肌,但副交感神經在控制和腸道保留中起著重要作用。

201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所有骶骨自主神經輸出可能是同情的;表明直腸,膀胱和生殖器官可能只受交感神經系統的支配。該建議基於對15種表型和個體發生因子的詳細分析,這些因子區分小鼠的交感神經元和交感神經元。假設所報告的發現最有可能也適用於其他哺乳動物,這種新穎的觀點暗示了自主神經系統的簡化二分結構,其中副交感神經系統僅接受來自顱神經的輸入和來自胸部至骶骨的交感神經系統脊髓神經。[9]

對人體器官的自主神經供應進行

器官

神經

脊柱起源

PS:前迷走神經和後迷走神經幹
S:更大的內臟神經

T5,T6,T7,T8,T9,有時為T10

十二指腸

PS:迷走神經
S:更大的內臟神經

T5,T6,T7,T8,T9,有時為T10

空腸和迴腸

PS:後迷走神經幹
S:更大的內臟神經

T5, T6, T7, T8, T9

S:更大的內臟神經

T6, T7, T8

膽囊和肝臟

PS:迷走神經
S:腹腔神經叢
右膈神經

T6, T7, T8, T9

結腸

PS:迷走神經和骨盆內臟神經
S:較小和最少的內臟神經

T10,T11,T12(近端結腸)
L1,L2,L3,(遠端結腸)

胰頭

PS:迷走神經
S:胸內臟神經

T8, T9

闌尾

神經到腸繫膜上神經叢

T10

腎臟和輸尿管

PS:迷走神經
S:胸椎和腰椎內臟神經

T11, T12



小鼠模型中的新證據表明,先前認為骶棘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的概念是不正確的,並且它們實際上可能是同情的。[9]

自主神經系統的傳入纖維,將感覺信息從身體內部器官傳遞迴中樞神經系統,不像傳出纖維那樣分為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纖維。[7]:34-35相反,自主感覺信息由一般的內臟傳入纖維進行。

一般的內臟傳入感覺主要是來自中空器官和腺體的無意識的內臟運動反射感覺,其傳遞到CNS。雖然無意識的反射弧通常是不可檢測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能會將疼痛感傳遞給被掩蓋為CNS疼痛的CNS。如果腹膜腔發炎或腸道突然擴張,身體會將傳入疼痛刺激解釋為起源軀體。這種疼痛通常是非局部的。疼痛通常也指與內臟傳入神經突觸處於同一脊神經水平的皮區。

心率主要由心臟內部起搏器活動控制。考慮到健康的心臟,主要起搏器是心房和腔靜脈邊界上稱為竇房結的細胞集合。心臟細胞表現出自動性,即獨立於外部刺激產生電活動的能力。結果,節點的細胞自發地產生電活動,該電活動隨後在整個心臟中傳導,導致規律的心率。

在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況下,竇房起搏有助於將心率維持在每分鐘60-100次(bpm)的範圍內。[11]同時,自主神經系統的兩個分支以互補的方式起作用,增加或減慢心率。在這種情況下,迷走神經作用於竇房結減慢其傳導,從而相應地主動調節迷走神經張力。這種調節是由神經遞質乙醯膽鹼和心臟細胞的離子電流和鈣的下遊變化介導的。[12]

迷走神經通過調節竇房結的反應在心率調節中起關鍵作用,迷走神經張力可以通過調查由迷走神經張力變化引起的心率調節來量化。作為一般考慮,增加的迷走神經張力(以及因此迷走神經的作用)與減少的和更多變的心率相關。[13] [14]副交感神經系統對血管和心臟控制起作用的主要機制是所謂的呼吸性竇性心律失常(RSA)。 RSA被描述為呼吸頻率下心率的生理和節律波動,其特徵在於吸氣期間心率增加和呼氣期間減少。

副交感神經系統發揮的另一個作用是性活動。在男性中,從前列腺叢海綿體神經刺激平滑肌陰莖捲曲螺旋動脈的纖維小梁放鬆,使血液填充這兩個陰莖海綿體和陰莖海綿體,使其剛性為性做準備活動。在射出精液時,交感神經參與並引起輸精管的蠕動和尿道內括約肌的閉合,以防止精液進入膀胱。同時,副交感神經引起尿道肌的蠕動,而陰部神經導致球海綿體的收縮(骨骼肌不通過PN),強行排出精液。在緩解期間,陰莖再次變得鬆弛。在女性中,存在類似於男性的勃起組織,但在性刺激中起重要作用的不太重要。 PN導致女性分泌物釋放,減少摩擦。同樣在女性中,副交感神經支配輸卵管,這有助於蠕動收縮和卵母細胞移動到子宮進行植入。女性生殖道的分泌物有助於精子遷移。 PN(和SN在較小程度上)在繁殖中發揮重要作用。[7]

副交感神經系統主要使用乙醯膽鹼(ACh)作為其神經遞質,儘管可以使用肽(如膽囊收縮素)[15] [16]。 ACh作用於兩種類型的受體,即毒蕈鹼和菸鹼膽鹼能受體。大多數傳播發生在兩個階段:當受到刺激時,神經節前神經元在神經節釋放ACh,其作用於神經節後神經元的菸鹼受體。節後神經元然後釋放ACh以刺激靶器官的毒蕈鹼受體。

五種主要類型的毒蕈鹼受體:

M1毒蕈鹼受體(CHRM1)位於神經系統中。
M2毒蕈鹼受體(CHRM2)位於心臟中,在交感神經系統作用後使心臟恢復正常:減慢心率,減少心房收縮力,降低傳導速度竇房結和房室結。由於來自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心室稀疏神經支配,它們對心室肌的收縮力的影響很小。
M3毒蕈鹼受體(CHRM3)位於體內的許多部位,例如血管的內皮細胞,以及引起支氣管收縮的肺。受神經支配的M3受體對血管的淨效應是血管舒張,因為乙醯膽鹼導致內皮細胞產生一氧化氮,其擴散到平滑肌並導致血管舒張。它們也位於胃腸道的平滑肌中,有助於增加腸道蠕動和擴張括約肌。 M3受體也位於許多腺體中,有助於刺激唾液腺和身體其他腺體的分泌。它們也位於逼尿肌和膀胱尿道上,引起收縮。[17]
M4毒蕈鹼受體:節後膽鹼能神經,可能的CNS作用
M5毒蕈鹼受體: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影響

在脊椎動物中,菸鹼受體基於其主要表達位點大致分為兩種亞型:主要用於體細胞運動神經元的肌肉型菸鹼受體(N1);和神經元型菸鹼受體(N2)主要用於自主神經系統。[18]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分裂通常相互作用。交感神經分裂通常在需要快速反應的動作中起作用。副交感神經分裂的作用是不需要立即反應的動作。總結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的有用助記符是SSLUDD(性喚起,流涎,流淚,排尿,消化和排便)。

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消化和糖原的合成,並允許正常的功能和行為。

微信公眾號「丁香葉」ID:dxyeyx(醫學科技綜合)

微信公眾號「微創腔鏡」ID:dxyewc

微信公眾號「醫美五官」ID:dxyent

微信公眾號「骨外顯微」ID:dxyewx
微信公眾號「勵志心理」ID:dxyeen

聯繫管理員微信/QQ:12087382加入微信/QQ群

所有分享及看法僅限參考,不做為唯一標準

點擊最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e的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1~腰2或腰3節段的灰質側柱的中間帶外側核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起自此核的細胞,因此交感神經又稱交感部或胸腰部。 交感神經的周圍部包括交感幹、交感神經節,以及由節發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經叢等,根據交感神經節所在位置不同,又可分為椎旁節和椎前節。 中樞部為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段全長及腰髓1~3節段的灰質側角。
  • 圖譜筆記 | 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起自此核的細胞,因此交感神經又稱交感部或胸腰部。交感神經的周圍部包括交感幹、交感神經節,以及由節發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經叢等,根據交感神經節所在位置不同,又可分為椎旁節和椎前節。中樞部為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段全長及腰髓1~3節段的灰質側角。
  • 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Division) 是植物性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發自中腦、橋腦、延腦及脊髓的骶部。它的節前纖維在副交感神經節中交換神經元,再由此發出節後纖維,至平滑肌、心肌和腺體。副交感神經節一般位於臟器附近或臟器壁內。
  •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區別一、人體神經系統分類:(一)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二)外周神經系統1. 傳入神經:感覺神經2. 傳出神經:(1)運動神經(軀體神經,非自主神經)(1)植物神經(內臟神經,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 神經解剖——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在腦千和脊髓骶部(第二、四骶髓側角的下中間外側核或副交感核),因而副交感神經也稱自主神經腦(頭)骶部。
  • 迷走神經VS副交感神經
    ,在腦幹有四對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1、動眼神經副核,它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動眼神經分布於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2、上泌涎核,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面神經分布於淚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等。3、下泌涎核,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舌咽神經分布於腮腺。4、迷走神經背核,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迷走神經分布於胸、腹腔,在骶髓2-4節灰質內有一對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稱為骶副交感核,它發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隨脊神經分布於結腸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腔臟器等。
  • 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由側角發出的節前纖維隨脊神經前根和脊神經一起出椎間孔後離開脊神經,到達交感幹神經節。一部分在節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離開交感幹返回脊神經,隨脊神經分布到四肢和體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節前纖維在交感神經幹內換神經元後,其節後纖維不再加入脊神經,而在各動脈周圍形成神經叢,隨動脈分布到頭、頸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體。2.
  • 如何調節副交感神經
    其實除了交感神經外還有的就是副交感神經,它能舒緩我們的心情,也能擴張血管,那怎麼樣通過運動來調節副交感神經呢?人可經由呼吸調整來提升副交感的科學原理現代成人大部分都是陰虛(副交感低)的體質,陰虛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失眠、焦慮、憂鬱等疾病的起始點,因此如何提高副交感神經活性(養陰)就成了養生、促進健康的首要重點。
  • 男性改善性功能要放鬆副交感神經
    尤其是男性,中醫指出,男性改善性功能要放鬆副交感神經。*有一套自主神經系統,包含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後者對男性性功能至關重要。它被激活後,能釋放乙醯膽鹼,降低心率、呼吸頻率、肌肉緊張度,從而降低新陳代謝,讓機體放鬆下來。因此,學會放鬆,就是要學習控制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這對男性來說,意味著更好的勃起和更優質的性生活表現。
  • 內源性毒素~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毒品的特徵是,通過刺激神經內分泌系統,分泌荷爾蒙,引起興奮、迷幻,尋求短暫刺激。這個負責指揮調度的系統,就叫做神經內分泌系統簡單的說,什麼是我們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就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探測信息,傳遞給大腦皮層,決策,然後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執行養分的調度分配方案。規劃哪裡血液流動要加快,或減慢,哪裡需要增加,或減少養分供應的系統。更簡單的說,就是物流輸送指揮中心!
  • 交易慢慢來比較快——我交易的「副交感神經」
    一個正常人,需要放慢頻率才能有良好的副交感神經。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有偶爾的運動和規律的飲食那麼他的交感神經(有別於副交感神經)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有時候我們發現這樣規律的人仍然會有壓抑焦慮的心理狀態,這個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問題大多是因為他的副交感神經低下。這樣的人,就算吃喝規律,偶有運動,因為一直有著壓抑和焦慮,也難免免疫低下,對情緒對生活對壽命都會有負面影響。
  •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陸續進行,怎樣備考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山東醫療衛生招聘的知識,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 2021年1月4日主題——【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清理療愈】
    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比較廣泛,刺激交感神經能引起腹腔內臟及皮膚末梢血管收縮、心搏加強和加速、瞳孔散大、消化腺分泌減少、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經的活動主要保證人體緊張狀態時的生理需要。副交感神經負責維持安靜時的生理需要,兩者處於互為拮抗維持生理平衡。
  • 一套適合50歲以上伽人的睡前瑜伽,刺激副交感神經,修復身心!
    大家好,我是瑜伽老師小二呆~最近舅媽打電話給我,說最近總感覺晚上睡不著,睡眠質量也很差,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辦法緩解?#百裡挑一#其實,睡眠質量好不好,跟人體的副交感神經有很大關係。在人體內,有一個植物性神經系統,也叫自主神經。
  • 【咀嚼的機理】No.40—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先狀態的人生·生活方式的極致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小遠 校對(文章配圖來源網絡)自律神經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活動時處於優勢的交感神經和安靜時處於優勢的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支配人體功能,並使人體處於平衡狀態(圖1)。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維持身體平衡狀態的同時,調節血壓、出汗和內分泌等多種功能。
  • 交感神經激活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相互作用
    延髓中樞通過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多條信號通路,進而調控血容量、血管緊張度、心輸出量等。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可導致心率增加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引起動脈收縮、動脈壁壓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儲備下降、冠脈血流下降等;而此類高危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則會增加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如高血壓、胰島素抵抗、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心肌和血管重塑等(圖一)。
  • 植物神經紊亂——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有哪些結構和功能特徵
    交感神經系植物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脊髓發出的神經纖維到交感神經節,再由此發出纖維分布到內臟、心血管和腺體。交感神經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膚及內臟血管收縮,冠狀動脈擴張,血壓上升,小支氣管舒張,胃腸蠕動減弱,膀胱壁肌肉鬆弛,唾液分泌減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縮等。當機體處於緊張活動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起著主要作用。
  • 自律神經與免疫療法
    自律神經是怎麼跟免疫力發生關係的呢?這其中的關鍵是白細胞。白細胞裡有兩大成分,分別是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粒細胞約佔60%,淋巴細胞約佔35%,兩者加起來總共95%,這麼高比例的成分全部與自律神經有關,其中,粒細胞與交感神經有關,淋巴細胞則與副交感神經有關。
  • 周圍神經——內臟神經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分布註:紅色線條為交感神經,藍色線條為副交感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1至腰3節段的側角,由此發出節前纖維;其周圍部由交感幹、交感神經節及其發出的節後纖維、交感神經叢組成。(1)交感神經節  分椎旁節和椎前節兩大類。
  • 植物神經紊亂並非什麼怪病,要對治療有信心
    植物神經紊亂並非什麼怪病,要對治療有信心人體幾乎每個部位都有神經分布,受神經支配,有些神經受我們意識控制,如手、腳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