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多傷膝蓋,走少不健身;每天走多少,「性價比」最高?

2021-01-10 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

本文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程超頔 劉興鵬

本文首發:哈特瑞姆心臟科普

都知道步行好,但是走少了達不到健身目的,走多了又怕損傷膝蓋。那到底每天需要走多少步、走多快才好?

最近發表於世界著名學術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上的一項研究專門回答了了這些問題:

1. 8000-10000步「性價比」最好!

與每天走4000步相比,每天走到8000步的人群死亡風險顯著降低51%,每天走到12000步的人群死亡風險更是降低了65%;

但是,當每日步數達到或超過 10000 步時,隨著步數的上升,死亡風險下降幅度逐漸趨緩。

也就是說,雖然每日步數越多越有益健康,但步數達到8000-10000步的「性價比」最好。

▼每日步數和死亡率的相關性分析

2.今天只走了4000步?不如再走4000步!

與每天走4000步相比,每天走8000步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顯著降低。

▲隨著每日步數增多,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風險均在降低

3. 快點好還是慢點好?影響不大!

調整每日步數,結果表明,不同的行走強度與死亡風險無顯著性相關。也就是說,走路快慢並不影響效果。

總結一下,這篇重磅研究告訴我們:

總體而言,每日步數越多越健康,但8000-10000步的「性價比」最好;而且,走路所帶來的這些好處跟步行快慢沒有多大關係,按照適合自己的速度即可。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建議,每個人都應保持足夠的日常身體活動,相當於每天6000步或以上。充分利用外出、工作間隙、家務勞動和閒暇時間,儘可能地增加「動」的機會,減少「靜」的時間。最好每小時都要起來動一動。

大家可以將自己的步數目標列入到每天的日程中,有計劃的安排,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每天的步數,養成好習慣。

附研究背景信息:

研究人員入選了 4840 名平均年齡56.8 歲的中老年人,通過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進行了為期 7 天的步數和步行強度跟蹤試驗,進而研究每日步數與死亡率之間的相關性。

前期,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的種族,身高、體重、受教育程度,是否抽菸喝酒,以及心血管和腫瘤等疾病史,並對他們的營養狀況進行了專業的評估。試驗結束後進行隨訪,電話詢問每一個人的健康狀況。隨訪時間長達 10.1 年,期間有 1165 人死亡,其中有106人死於心血管疾病,283人死於癌症。

相關焦點

  • 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日行2萬步走傷膝蓋,3萬步走「斷腿」
    今天你走了多少步?「健步走」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曬步數」也成了微信朋友圈的一種潮流。
  • 日行2萬步走傷膝蓋,3萬步走斷大腿骨!到底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全民健身嘛但是,為了拼排行!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來看看這些走出來的病↓↓↓前不久,杭州的劉先生想通過暴走減肥,每天走的步數都在15000以上,沒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關節滑膜炎!
  • 日行萬步保健康還是傷膝蓋?走路有講究,你走對了嗎?
    但是在推薦多走路的同時,卻有了反對的聲音,有不少人群由於多走路,導致了膝蓋損傷,膝蓋疼痛的情況。日行萬步保健康還是傷膝蓋?所以日行萬步保健康的說法並不可信,但是多走路卻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只是每天行走多少步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不能同一而論。因為在行走的過程中,我們膝蓋的承受力是正常的4倍,如果長時間讓膝蓋承受過重,的確有可能會傷到膝蓋。
  • 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日行2萬步走傷膝蓋,3萬步走斷大腿骨
    今天你走了多少步?「健步走」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曬步數」也成了微信朋友圈的一種潮流。
  • 到底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日行2萬步走傷膝蓋,3萬步走斷大腿骨!
    今天你走了多少步?
  • 爬樓梯到底傷不傷膝蓋?她堅持每天走樓梯,結果……
    如果從健身效果方面來比較下。其實爬樓梯比跑步消耗的熱量相對要多,有研究顯示爬樓梯是普通慢跑(通常算6分鐘/公裡配速)強度的1.5倍,等於爬個樓梯40分鐘就相當於去慢跑1個小時。本以為是健身的結果,但想起最近並沒有鍛鍊腹肌和大腿。這才發現原來是每天爬樓梯6次的效果。爬樓梯過程中,雖然主要用腿,但要幫助雙腿邁上一級級臺階,人必須繃緊軀幹核心肌肉群。因此,爬樓梯其實也是鍛鍊腹肌的方法之一。第三、第四周後,她發現腿上力量變強、爬樓速度變快了隨後兩周,妹子堅持爬樓,還鍛鍊了自己意志力。
  • BBC真相:日走1萬步不是養生?慢跑其實不傷膝蓋?
    但是在健身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早餐吃的再多都不會長胖;為什麼我每天都在跑步,體重卻沒有什麼變化;瘦子一定會比胖子更加健康麼;鍛鍊的越多,對身體就真的會越好麼… 而對於這些問題,英國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給出了我們正確答案。
  • 每天走10000步也傷膝蓋?在否認之前,你需要先了解這些!
    雖然走路能夠幫助我們鍛鍊身體,但是長期保持較長時間的行走還會對我們的膝蓋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根據BBC記錄片《健身的真相》裡面的研究我們了解到:從長時間對膝蓋的作用力上,他們發現了散步會對膝蓋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 中老年人每天走多少步才合適?控制在這一範圍,養生又護膝
    但是顯然一百步對於健身來說是不夠的,每天如果要想達到健身的目的必須保持一定的運動量。步數過少達不到健身目的,步數過多又有傷膝蓋的風險。那麼老年人每天需要走多少步?又該如何保護膝關節呢?
  • 日行2萬步傷膝蓋、3萬步斷大腿骨!每天到底走多少步最健康?
    為了拼排行,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張阿姨今年50多歲,基本上每天兩萬步打底。沒想到,因為走路太多,對膝蓋產生了損傷,時間長了,原本應該起到潤滑關節作用的關節腔液越來越多,這才形成了積液。
  • 2萬步損了膝蓋,3萬步傷了大腿骨!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為了拼排行,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看看這些走出來的病↓↓↓  前不久,杭州的劉先生想通過暴走減肥,每天走的步數都在15000以上,沒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關節滑膜炎!醫生說,劉先生是走得太多了!屬於過度運動,已經傷害到了身體!  張阿姨今年50多歲,平時愛好鍛鍊身體的她,經常到附近公園散步,基本上每天兩萬步打底。沒想到,這種追求健康的方式給她帶來大麻煩。
  • 2萬步傷膝,老年人注意了,每天該走多少步自己算
    01、日行2萬步,膝關節積液張阿姨今年50多歲,平時愛好鍛鍊身體的她,經常到附近公園散步,基本上每天兩萬步打底。沒想到,這追求健康的方式給她帶來大麻煩。正因為走路太多,對膝蓋產生損傷。時間長了,關節腔液越來越多。這才形成了積液。
  • 中老年人每天到底走多少步合適?
    該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劼若接診詢問後發現,林叔每天上午、傍晚都要走路,每次都要走1個多小時。「難怪他的膝蓋會痛。」李劼若表示,走路並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對中老年人。林叔就是由於走路走得太多了,關節起了炎症反應導致疼痛,這是休息不足、肌肉疲勞、關節磨損加劇等帶來的惡果,「我給他的治療方案是每天慢走散步總時間最多1個小時。」
  • 每天究竟走多少步才不會損失膝關節?
    走路確實是很好的健身方法,可以減肥、塑形。甚至很多人每天睡覺前都要留意一下今天的微信走路步數,還有人相互攀比我比你走的步數多。但是殊不知,走路唯一的問題,就是「傷膝蓋」!膝蓋就像是一個機器,也是有壽命的,如果長期不動機器就會生鏽,如果每天運動就會造成機器的磨損。
  • 2萬步傷膝,3萬步斷腿?每天該走多少步自己算
    01 日行2萬步,膝關節積液張阿姨今年50多歲,平時愛好鍛鍊身體的她,經常到附近公園散步,基本上每天兩萬步打底。沒想到,這追求健康的方式給她帶來大麻煩。正因為走路太多,對膝蓋產生損傷。時間長了,關節腔液越來越多。這才形成了積液。
  • 健走不傷膝!輕鬆走輕鬆瘦
    研究指出,人只要幾天不活動,體力就會迅速衰退,而且容易引發肥胖、肌少症、慢性病的問題!那麼不愛運動的你,該怎麼辦?那就從健走開始吧!3.走完不累不酸痛千萬別以為健走不會累,它只是相較於其他有氧運動,門檻比較低、比較不傷膝蓋,假如走一走回到家,沒有腳酸、也沒有很累,代表運動強度不太夠哦!
  • 走著走著,突然膝蓋疼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最近總是膝蓋疼?
    而我們腿上的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關節之一,每天都承擔著相當大的體重責任。 可能你並不知道,當我們蹲或跪著時,膝蓋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 8 倍之多!這膝蓋,真得省著點兒用! 膝蓋承受的壓力比你想得還要多 膝蓋每時每刻都在承受著壓力,不同狀態下,膝蓋的負擔其實是不同的:
  • 每天走幾步,走掉三大慢性病!但關鍵是要這樣走!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實現這個較困難,但有土路的地方就不要走柏油路,有操場、運動場的地方,就不要走柏油路。走路一定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為健走時腳底所受到的衝擊是全身體重的1.2-1.5倍。一個人每天之中,上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辦公室裡走幾步,加起來可能就有幾千步。但最好的走路非「零敲碎打」,走走停停。
  • 每天走多少步有益健康?
    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適?  適當步行對身體益處多  心血管 步行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跳動得慢而有力;增強血管彈性,對調節血壓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加速人體血液循環,減少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聚積以及血凝塊的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病率。
  • 日走2萬步傷膝蓋,走3萬步斷大腿骨!嚇了一跳吧?
    今天你走了多少步?「健步走」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曬步數」也成了微信朋友圈的一種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