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非遺講故事|邵陽布袋戲:一個人的舞臺劇

2020-12-16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長沙9月17日電題:邵陽布袋戲:一個人的舞臺劇

新華社記者席敏、劉芳洲

身著豔麗服裝的木偶隨著他手勢擺動,帶著濃重地方口音的唱腔講述著精彩的故事,口中的「叫子」,間或吹出驚訝、慌亂、興奮等不同情緒的聲音……這就是邵陽布袋戲。

66歲的湖南省邵陽縣布袋戲傳承人唐平清近日帶著這個獨具特色的戲臺來到邵陽縣塘渡口鎮蔡山團村。當天,他要為村裡的老人和留守兒童表演《西遊記》裡的經典片段。沒等表演開始,臺下幾條長凳已坐滿觀眾,靜等好戲開始。

邵陽布袋戲,因表演藝人藏於布袋戲臺內,用套在雙手指上的木偶表演戲文而得名。據民間老藝人介紹,傳統的邵陽布袋戲臺是一個「像廟不是廟,像轎又不是轎」的用木頭製作的小亭閣,三尺見方,前面有兩根木頭雕龍畫鳳戲柱,頂部為飛簷趐角,走路時掛在擔子的一頭,演出時亭閣周圍掛一床藍色幕布,藝人藏在幕布後演唱,雙手套戴木偶在臺中表演。

在這個戲臺上,雖然只有一名藝人表演,但並非「獨角戲」。邵陽縣文旅廣體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原負責人楊擁軍說,邵陽布袋戲表演者往往一人分飾多個角色,生旦淨末醜可以一人包攬,既能表演文戲,也能表演武戲,還要兼顧吹拉彈唱,「如果不知道底細,觀眾會以為是很多人在同時表演。」

邵陽布袋戲至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發祥地白竹村燕窩嶺位於邵陽縣九公橋鎮。布袋戲的道具有不少,最主要的是不同造型的木偶。在布袋戲最興盛的年代,曾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經典著作裡的部分人物木偶,還有獅、虎、馬、龍等動物木偶,以及刀、斧、槍、棍等木製小兵器。

上世紀90年代以前,由於農村地區文化生活較為缺乏,邵陽布袋戲曾廣受歡迎。1974年,曾是木匠的唐平清跟著一位民間老藝人從湖南一直表演到廣西,19天時間裡,他白天跟著趕路和表演,晚上就學各種劇目。回到家裡,他憑藉記憶摸索著雕刻出了全套木偶,第一天登臺表演就被觀眾強烈要求加演一場。

在廣播電視、影碟機等廣泛進入農村家庭後,邵陽布袋戲就逐漸失去了市場,日漸冷清的觀眾席一度讓唐平清萌生退意。但他始終沒有放下這門藝術,幾十個木偶和戲臺被他珍藏在閣樓上,每年夏天都拿出來曬一曬。

2006年,邵陽布袋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消息公布的當天,唐平清自發為群眾表演了一場,一下子喚醒了老人們心中的記憶,也激發了年輕人和孩子們的興趣。

楊擁軍說,近年來,邵陽縣專門採取「一人帶一徒」等方式,鼓勵唐平清等傳承人將布袋戲藝術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使得這一誕生於地方、流傳六百餘年的傳統藝術得以傳承下去。

如今,唐平清和他的邵陽布袋戲仍然活躍在農村舞臺上,他一個人就可以表演36種劇本。「只要大伙兒願意看,年輕人願意學,這門藝術就會一直流傳下去。」唐平清說。

相關焦點

  • 藝堂課|指尖上的獨幕劇——邵陽布袋戲
    央廣網文化頻道聯合國家圖書館推出【藝堂課】系列課程,採用「紀錄片+公開課」的形態,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優秀成果中精選20部非遺紀錄片,邀請多位非遺專家實時解讀紀錄片,以「陪同觀看、伴隨講解」為理念,從學術角度對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遺知識和傳承故事進行點評講解,,給非遺紀錄片加上一個「評論音軌」,讓觀眾在欣賞紀錄片的同時,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要領和內涵。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越南的水上木偶:圖片來自於網絡)霹靂布袋戲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問世時深受好評,一舉捕獲觀眾的心。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要說霹靂布袋戲30年來的發展歷程的功臣,絕對離不開這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管是性格和專長都十分互補。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 歷史起源 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
  • 聽浙西木偶戲、紹興黃酒的非遺故事吧
    深深吸引馬克·錢德勒每一幅作品,包含的不僅是出神入化的技藝,還有浙江的非遺傳承精神。因疫情影響,浙江中小學生尚未複課,但通過本報與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出版的《行走的課堂——詩畫浙江系列青少年研學手冊》,大家可以通過有趣故事和互動遊戲,了解浙江的家鄉人文。今天,我們推出《穿越浙裡非遺》。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布袋戲在臺灣
    79歲高齡之際,他更創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傾盡全力傳承布袋戲。「只要願意學,我都願意教」,布袋戲口白需要用閩南話講出,在全臺乃至海外遍尋學徒的陳錫煌,甚至不在意徒弟會不會說中文,連缺少說話能力的聽障者,他也樂於教授。  有同輩勸他,沒有用啦!陳錫煌卻不甘心。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1】霹靂布袋戲與漫威宇宙有很多相似之處‖嚴格地講從商業價值上看,漫威宇宙這種部部都是大片的龐然大物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的,這是霹靂布袋戲這種在國內熱度也不是很高的小眾作品所無法相比的,但如果從起源、製作、藝術性等方面看它們之間卻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這是將二者拿來比較的根本原因。‖「相似之處一」霹靂布袋戲與漫威宇宙一樣也是由同一個公司製作、打造的作品。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記憶中的鄉村木偶戲被霹靂布袋戲秒成了渣
    大人們似乎都能聽懂唱詞,所以都很痴迷,而我們小孩子是真的聽不懂操偶師在唱些什麼,就是一直咿咿呀呀的。我都是在回家後問母親鬼戲表演了什麼,然後她會告訴我表演的戲目與整個故事。這種鬼戲表演隨著電視機的普及慢慢就消失了,一年的日子裡也就春節的時候還在村頭的榕樹下表演一回。人們不再願意去看,除了有太多的電視節目可以消遣之外,更是因為鬼戲表演的戲目一直沒有什麼變化。
  • 國漫冷門推薦:偶動漫布袋戲是個啥東西,到底哪兒好看
    所以,這個布袋戲到底是個啥?大部分人想要調查一個東西都會去百度,但是你如果去百度布袋戲的話,會發現你搜到的東西會很考驗耐心,懶得看下去的人往往就直接右上點叉了。對於安利冷門布袋戲這個問題,目前老郭一般會這麼回答:布袋戲也叫偶動漫,和動漫、電影、電視劇一樣,打發時間的東西,碰巧我喜歡,你也可以看看。接下來羅列一些剛接觸常見的一些問題1、配音怎麼是這樣的,完全聽不懂,為啥是一個人配音?布袋戲的配音,傳統稱之為口白,由一個人一配到底。如果聽不懂閩南語,現在霹靂布袋戲為了大陸市場推出了國語版。
  • 動畫界大佬虛淵玄為什麼會突然跑去做布袋戲?
    其實動畫除了分2D和3D動畫以外還有一種動畫是以舞臺劇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布袋戲。常規動畫一般是由紙張或者電腦繪圖建模,然後經過影視合成渲染後才得到我們看到的畫面,但布袋戲卻使用攝影的方式將故事拍攝下來,然後在後期的是時候加各種特效「duang」一下就變成各種厲害的射線,劍氣等威力驚人的招式。要說起這種特攝手法,動畫還是奧特曼最開始使用,要追溯到更遠則可以看到哥斯拉等黑白舊電影中都能找到。到了現在這種特殊攝影手法製作的動畫還有沒有人看?
  • 愛之深,道友眼中的霹靂布袋戲
    在霹靂布袋戲男主角「素還真」出場三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霹靂官方聯合眾戲迷組成一個420人規模的操偶團隊,現場一起表演霹靂布袋戲,成功打破最大規模的業餘木偶戲演出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在傳統戲曲逐漸沒落的今天,霹靂布袋戲獨秀於林,誕生30多年來受到粉絲們大力追捧。
  • 日本木偶劇和中國布袋戲到底有啥不一樣—從東離劍遊紀說起
    其實,一開始讓編編去看布袋戲,編編是拒絕的。為了大家能更加科學地追番,今天編編就在這裡科普一下,日本的木偶劇,以及中國的布袋戲的始末吧。日本——人形淨琉璃能和中國的布袋戲類比的東西,便是日本的人形淨琉璃(にんぎょうじょうるり)了。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布袋戲身上的歷史故事,比較流行的是「功名在掌上」,說是一位叫梁炳麟的秀才有天做夢夢到自己未來會「功名在掌上」,但之後的考試他卻屢次不中。可能是為了今後的生計,他便開始學習傀儡戲,憑著秀才淵博的文化修養和伶牙俐齒,他將這一門手藝做大,獲得了不少好口碑,布袋戲的名聲因此而出。
  • 雲林布袋戲日 掌藝薪傳活動傳承布袋戲文化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雲林縣為表彰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貢獻,2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2021雲林布袋戲日,掌藝薪傳」系列活動,除邀黃海岱家人與徒弟與會,布袋戲植根學校虎尾中學也在現場演出,象徵新舊傳承、生生不息。
  • 蒼山生南韻,滬上聽佳音,非遺文化進社區真精彩!
    蒼山生南韻,滬上聽佳音,非遺文化進社區真精彩!演出當晚,梅隴文化館演藝廳內座無虛席,國樂雅韻與浙江省蒼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牽手,為社區帶來包括單檔布袋戲、蒼南正一派科儀音樂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在內的近十個非遺項目,讓廣大觀眾領略獨特的「蒼山南韻」。
  • 「鬥破」進來挨打,難得一見的百萬特效「布袋戲」動畫!
    作為一個資深動漫迷的君愁,今天向大家安利一部國產動畫——霹靂布袋戲系列。君愁也是剛剛接觸這個系列的動畫,目前只看過《霹靂魔封》,霹靂布袋戲系列從《霹靂金光》、《霹靂眼》、《霹靂至尊》三部作品開始,到2018年上檔的《霹靂魔封》已播出超過兩千四百餘集,為霹靂國際多媒體的主幹布袋戲。
  • 這位「鬼才」編劇是金光布袋戲上人民日報的關鍵,他卻不是中國人
    大家好,這裡是2.5次元學人,專注特攝,布袋戲,小說改等關於二次元屬性作品的一切信息。歡迎各位同好和在下一起研討這個領域的知識,雅俗不拘。 其實在二次元領域,優秀的編劇人才比比皆是,他們也是我們所看到的優秀作品的基石與保證。
  • 布袋戲不止霹靂和金光,還有其他兩家,喜歡布袋戲的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布袋戲。說起布袋戲,我想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布袋戲一哥霹靂布袋戲,其次是金光布袋戲。因為這兩家布袋戲是現存的經營狀況良好的布袋戲。許多看布袋戲的影迷,都是從這兩部入的坑。但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兩家布袋戲登上過熒幕。
  • 黃政嘉——霹靂布袋戲的第5代掌舵
    30歲出頭的黃政嘉,是霹靂布袋戲品牌總監,也是霹靂董事長黃強華的女兒,談吐間充滿活力,講出口的話多是年輕人的詞彙,卻傳達出明顯企圖心,作為布袋戲世家黃家第